一亿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
教具准备?
天平、秒表、练习本、白纸、计算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平台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揭示问题,导入课题
揭题:一亿元到底有多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亿有多大》。(
书:一亿有多大)
二、实践探索,体验一亿
(一)从重量的角度体会一亿有多大
展示100粒大米的重量
1.现在来看看活动要求:
①先讨论活动的步骤。②主动参与,认真推算。③认真填写研究记录表。
2.现在请大家来交流一下研究的结果。(一亿粒大米大约重2500000克)
(1).我们全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
2500000×13=32500000(克)
(2).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32500000÷400=81250(天)
81250÷365≈223(年)
同学们,够一个人吃上二百多年哪!全中国这么多人,每人节省一点,聚起来就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在这个地球上一切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节约一粒米、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从高矮的角度体会一亿有多大
教学过程
师生合作量出100张纸的厚度。(1厘米)那按这样计算,1000张呢?10000师生合作量出100张纸的厚度。(1厘米)那按这样计算,1000张呢?10000张呢?……唉,真奇怪,这么快!你们是怎样知道的?测量吗?这样继续推算下去,一亿张纸叠在一起的高度就是1000000厘米,相当于多少米呢?(板书:10000米)。这一亿张纸的高度相当于多少层的高度呢?(学生用计算器算)也就是说,一亿元如果全用一元一元的叠起来,就相当于3333层楼房那么高!哇!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
老师这里有一些练习本,现在这样一本一本地数1、2、3、4、5、6、7、8、9、10……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簿,大约要多长时间呢?(板书:数一亿本)谁先来猜测一下?(指黑板上的猜测)?
1现在就请同学们讨论设计一下,我们怎样动手实践来推算呢?(学生讨论,指名说说)数多少本比较合适呢?(100本)
2各组一个同学负责记时,其他同学一起数,看看数100本要大约要多长时间?(90秒)各组推算一下,数一亿本大约要多少时间?(90000000秒)90000000秒有多长时间啊?(指名任意猜猜)相当于多少年呢?你能不能用计算器算一算?那怎么算呢?
先算九千万秒相当于多少分?然后算相当于多少时?相当于多少天?相当于多少年?
数一亿本练习簿的秒数大约相当于3年的时间。(板书:相当于3年)不过,人总得吃饭啊、睡觉了啊,一天24小时不能全部用来数本子啊,所以每天最多也只能有8、9个小时用来数,对不对?那样,数完一亿本就会要9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大家今年11岁,从现在就开始数,要数到二十岁才能把一亿本练习本数完哪!
四、全课总结,互谈收获。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数学的奥秘是无穷的。不过,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物感受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探索中经历“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有机渗透勤俭节约、环保教育等。?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探,初感数感?
课件出示四灶小学学校图片,在校学生约有1000人,让学生说说看多少个四灶小学能容纳1亿个小朋友呢?
一亿是个很大的数,你能说说一亿究竟有多大吗?(板书:(一亿)有多大)。?
一亿太抽象,同学们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能不能举一些例子说一说?提出一些有关一亿的问题吗?(板书: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感,为后期学习埋下伏笔。】?
二.活动一:数一数
同学们一起合作,数出100本练习本,记录所用的时间,再填写下表。
猜想:我估计数1亿本练习本大约需要(
)。
数量/本
100
10000
1000000
100000000
时间/秒
?
?
?
?
用计算器估算出一亿本练习本需要多长的时间?
数1亿本练习本大约需要多少年?用计算器算一算。(保留整数)
三.活动二:量一量
30层楼的高度大约有100
米,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会比30层楼还高吗?
猜想:我估计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大约高(
)。
先量出
10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再填写下表。
硬币/枚
10
100
10000
1000000
100000000
高度/cm
?
?
?
?
?
算一算,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大约高多少米?大约是30层楼高度的多少倍?
四.活动三:称一称
数出100粒大米,称一称有多重,再填写下表
大米/粒
100
10000
1000000
100000000
质量/克
?
?
?
?
1.我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大米,全
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
2.
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大约
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是多少年?
刚才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进一步认识了一亿。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出示两段话)?
五.出示相关资料
1、每人节约一角钱,一亿人就能节约1000万元,这些钱可以修建50座希望小学,能让50000个孩子重返校园。
2.每年造一次性筷子需砍伐树木2500棵!而这些树木成材必须得50—60年!但这些筷子的用处并不大,只是为了用餐。餐后,它便没有用了!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正因为这样,鸟儿即将没了家。
3.每秒钟浪费一滴水,那么一个月将要浪费121
9200滴。每年将流失4亿多滴水!(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正因为这样,鱼儿即将没了家。
一次性筷子:你有什么打算。?水:你有什么感受?????有机渗透勤俭节约、环保等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中,再次感悟一亿的大小,同时也向学生有机渗透勤俭节约、环保等教育。】???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实验、推算、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数感,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计算器、10枚硬币、直尺、作业纸、100粒大米;
教师准备:练习本(100本
四份)、
大米(100粒
一份)、天平、三张表格图及下面的算式、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先来看一组画面,
我们东城门小学有1000多名同学
,
阳光大课间时,操场上站的满满的;(马街书会的图片)猜猜有多少人?
再来看一个数据,我们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截止2017年末,总人口达到108520000人,也就是说我省总人口已突破一个亿。同学们,你能想象“一亿有多大”吗?(板书课题:一亿有多大)
二、实践活动:体验“一亿有多大”
1、说一说
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你能说说一亿有多大吗?
2、活动一:数一数
引导学生经历估计--验证的过程,借助时间体验一亿有多大。
(1)估一估
师:这是练习本,如果要有一亿本练习本,让你数一数,你估计得数多长时间?(学生估计3小时、5小时、24小时……)
师:同学们估计得怎么样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2)议一议
怎样能够得到数一亿本练习本的时间呢?是否真的要找出一亿本练习本来数一数呢?可以怎样设计活动?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
生答:拿100本练习本数一数,看要用多长时间,
再推算数一亿本练习本的时间。师:大家觉得这个办法行吗?
(3)小组实验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数本子,数100本,另一名同学记时。(学生得出数100本练习本大概需要80秒~100秒的时间,从中取一个中间值大概90秒。)
师:下面咱们就来推算一下数一亿本练习本所需要的时间(同桌合作完成推算填写表格,然后课件出示下表)。
本数
100
10000
1000000
100000000
时间(秒)
90
师生共同交流推算结果。
(4)换算
师:通过推算我们知道了数一亿本练习本的时间是90000000秒,这段时间长不长?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生答:时、天、年等)怎样把9千万秒换算成更大的时间单位呢?(先把秒换算成分,再换算成时,最后换算成年)同桌合作,借助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 )÷60=(? )分
(?? )÷60=(?? )时
(?? )÷24≈(? )天??
(?? )÷365≈(?? )年
师: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
(5)小结:
数一亿本练习本,有的同学估计要……有的同学估计要……,而实际结果却将近要3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我们有没有去掉吃饭时间,有没有去掉睡觉时间,也就是说不吃不喝不睡不停的数下去要3年哪,同学们,看了这个漫长的时间,你有什么感受?(一亿实在是太大了、数一亿本练习本的时间太长了……)
3、活动二:量一量
借助长度体验一亿的大小。
(1)
猜一猜
30层楼的高度大约有100米,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会比30层楼高还是低?
启发思考:
要想研究一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可以怎么做呢?
(预设)生:可以先把10枚一元硬币摞在一起,测量出高多少,再推算出一亿枚的高度。
师:你真善于学习和研究!
(2)同桌合作测量10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并出示书上的表格,
进行推算,把推算结果填入表格。
(3)进一步探究问题。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大约高多少米?大约是30层楼高度的多少倍?(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
提问:看了这个计算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4、总结方法,指导学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感知了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通过先数一数、量一量,再推算的方法,从时间上和高度上了解了一亿有多大。)
师:你们会用这样的方法再次体验一亿的大小吗?
5、拓展研究大数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借助重量体验一亿的大小。
师:观察一下你们的桌面,看一看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的研究来了解、感受一亿的大小?)
学生说说怎样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进行实验(
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然后再推算一亿粒大米的重量。
(1)实际称一称
学生拿出数好的100粒大米,先掂一掂,感受它很轻,再在天平上称
100粒大米的克数。然后让同学把10份100粒大米合在一起,观察它有多少(正好装满一小酒杯),又出示课前老师量好的10000粒大米(装了将近一个玻璃奶瓶),学生直观感知1000粒和10000粒大米的多少。
(2)列表推算
同桌合作推算出一亿粒大米的重量,
进一步感受一亿的大小。
课件出示:a、我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约多少克粮食?
b、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约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是多少年?
学生运用计算器在作业纸上逐一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
提问:看了这两个计算结果,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不仅说一亿的大小,还要说说应该节约粮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开阔视野
1、课件展示更多有关“一亿”的调查资料,进一步体会“一亿有多大”,开阔学生的视野。
2、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能帮我们了解一亿的大小,课后希望每个同学都做个有心人,留心去观察去思考。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对1亿这个数又有了那些认识,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外调查
如果每人每天丢掉一个塑料袋,我们全校每天会有多少塑料袋?一年会有多少塑料袋?重多少千克?针对你的调查结果,写出你的建议和想法。
板书设计:
1亿有多大
数一数 1亿本练习本
3年
量一量 1亿枚1元硬币 200000米
称一称 1亿粒
大
米
400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