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3单元测试AB卷 第九章 物态和物态变化(B)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3单元测试AB卷 第九章 物态和物态变化(B)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3-13 13:3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3单元测试AB卷
第九章 物态和物态变化(B)卷
1.在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层内,分子的分布及分子间的作用力的特点是( )
A.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斥力
B.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C.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有一块长方形的铜条,以下是有关它的三种说法:
①这是一块单晶体,因为它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②这是一块多晶体,因为它内部的分子排列是不规则的
③这是一块非晶体,因为它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的
这三种说法中( )
A.①②是错的 B.②③是错的 C.①③是错的 D.都是错的
3.在一个大气压下,1克100℃的水吸收热量变为1克100℃的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以下四个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 =汽的内能+水的内能
B. =汽的内能一水的内能
C. =汽的内能+水的内能+水变成汽体积膨胀对外界做的功
D. =汽的内能一水的内能+水变成汽体积膨胀对外界做的功
4.在密闭的容器内,放置一定量的液体,如图甲所示,若将此容器置于在轨道上正常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则容器内液体的分布情况( )
A.仍然如图甲所示 B.只能如图乙中A所示
C.可能如图乙中C或D所示 D.可能如图乙中A或B所示
5.固体、液体和气体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下列关于固体和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水晶是晶体,熔化以后再凝固的水晶(即石英玻璃)也是晶体
B.金刚石可以制成各种不同造型的首饰,说明它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是非晶体
C.液体相比固体具有流动性,是因为液体分子间的引力更大
D.玻璃管裂口放在火上烧熔,使尖端变圆,是利用了熔化的玻璃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的性质
6.在吉尼斯大全中,记述了一个人创造了赤着脚在650℃的燃烧着的一长堆木炭上步行了约7. 5m的“世界之最”纪录。关于他创下的这个奇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表演者一定在脚下事先抹上了一种高级绝热防护剂
B.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跳跃式地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时间短,炭火来不及灼伤脚
C.这个表演者一定是用汗脚踩在炭火上一步步轻松地走过去的
D.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轻轻地踮着脚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面积小,即使灼伤也不厉害
7.—块密度和厚度都均匀分布的矩形被测样品,长AB是宽AC的两倍,如图所示。若用多用电表沿两对称轴和测其电阻,阻值关系为,则这块样品可能是( )
A.单晶体 B.多晶体 C.非晶体 D.以上说法全错
8.关于下列四幅图中所涉及晶体微观结构及其解释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晶体中沿不同的方向上微粒排列的情况不同,故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B.乙图为金刚石中碳原子形成的一种紧密结构,相互之间作用力很强,所以金刚石十分坚硬,可制造玻璃刀和钻头
C.丙图为食盐晶体的点阵结构,晶体的许多特性都与点阵结构有关
D.图丁为液晶分子的排列示意图,液晶分子的排列会因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动而发生变化,由此引起液晶光学性质的改变
9.戴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措施之一,合格的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内侧所用材料对水都是不浸润的.如图所示为一滴水在某一次性防护口罩内侧的照片,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片中的口罩内侧所用材料不合格
B.照片中水滴的附着层内分子排布比水滴的内部分子排布稀疏
C.照片中水滴表面分子比水滴的内部分子密集
D.水对所有材料都是不浸润的
10.云母薄片和玻璃片分别涂一层很薄的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去接触云母薄片及玻璃片的反面,石蜡熔化,如图所示,那么(? ?)
A.熔化的石蜡呈圆形的是玻璃片
B.熔化的石蜡呈圆形的是云母片
C.实验说明玻璃片有各向同性,可能是非晶体
D.实验说明云母有各向同性,是晶体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g、0℃的冰和1g、0℃的水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均相同
B.1g、0℃的冰比1g、0℃的水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都要小
C.1g、100℃的水和1g、100℃的水蒸气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总动能相同
D.1g、100℃的水的内能比1g、100℃水蒸气的内能小
12.在甲、乙、丙三种固体薄片上涂上蜡,用烧热的针接触其上一点,蜡熔化的范围如图所示,而甲、乙、丙三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
A.甲、乙是非晶体,丙是晶体 B.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C.甲、丙是多晶体,乙是晶体 D.甲是多晶体,乙是非晶体,丙是单晶体
13.对于液体在器壁附近的液面发生弯曲的现象,如图所示。 对此有下列几种解释,正确的是( )
A.表面层Ⅰ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B.表面层Ⅱ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C.附着层Ⅰ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密 D.附着层Ⅱ内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疏
14.下列关于晶体空间点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晶体空间点阵的物质微粒,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原子或离子
B.晶体的物质微粒之所以能构成空间点阵,是由于晶体中物质微粒之间相互作用很强,所有物质微粒都被牢牢地束缚在空间点阵的结点上不动
C.所谓空间点阵与空间点阵的结点,都是抽象的概念;结点是指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做水不停息的微小振动的平衡位置;物质微粒在结点附近的微小振动,就是热运动
D.相同的物质微粒,可以构成不同的空间点阵;也就是同一种物质能够生成不同的晶体,从而能够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15.如图所示的容器,用活塞封闭着刚好饱和的一些汽,测得汽的压强为p,体积为V,当保持温度不变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提活塞使汽的体积增为2V时,汽的压强变为
B.下压活塞使汽的体积变为时,汽的压强变为2p
C.下压活塞时,汽的质量减小,汽的密度不变
D.下压活塞时,汽的质量和密度都变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表面层里分子的分布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一些,在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基本上相等,在表面层里,分子间距离加大,引力和斥力都要减弱,斥力减弱得比引力厉害得多, 因此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答案:D
解析:铜条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但它是多晶体,其分子排列是规则的,但构成多晶体的颗粒的排列是不规则的,所以选D。
3.答案:D
解析:液体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克服分子引力做功,增加内能,一部分用来膨胀对外界做功,D对。
4.答案:D
解析:容器与液体所受重力均提供容器与液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液体仅受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其自由表面收缩到最小状态,呈球形.如果液体对于容器是浸润的,那么将出现题图乙中B的情况;如果液体对于固体是不浸润的,那么就表现为题图乙中A的情况,故D正确,A、B、C错误.
5.答案:D
解析:A.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天然水晶是晶体,但熔化后再凝固的水晶就是非晶体,错误。
B.金刚石可以被切割成不同的形状,但是它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是单晶体,错误。
C.液体相比固体具有流动性,是因为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小,错误。
D.玻璃管的裂口烧熔后,熔化的玻璃的表面层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到最小表面积,从而使裂口尖端变圆,正确。
6.答案:C
解析:当赤着的脚踩上炭火时,灼热的炭火使脚底的汗水迅速汽化,立即在脚底下形成一个很薄的蒸汽层。由于气体是热的不良导体,在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对脚板将起到绝热防护作用,行走中脚上流出的汗水部分地补偿了汽化所需的水分。因为跳跃、踮着脚走均不能提供足够的汗水,且容易使脚陷进炭火,从而使保护层失效。故应选C。
7.答案:A
解析:假如该物质沿各方向电阻率相同,根据电阻定律可知,,而测得,说明沿和方向电阻率不同,即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物理性质,故A正确。
8.答案:B
解析:图甲中晶体中沿不同的方向上微粒排列的情况不同,故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A正确;图乙为石墨的微观结构,B错误;晶体的许多特性都与点阵结构有关,C正确;温度、压力、电磁作用等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D正确.B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合格的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内侧所用材料对水不浸润,照片中的口罩正好发生了不浸润现象,A错误;根据照片所示,水发生了不浸润现象,则水滴的附着层内分子排布比水滴的内部排布稀疏,B正确;照片中水滴为球形,水滴表面的分子间距比水滴内部的分子间距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形成的是表面的张力,C错误;水对所有材料不都是不浸润的,比如,水可以浸润玻璃,D错误.
10.答案:AC
解析:(单)晶体在导热这一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异性,而非晶体则是各向同性.
11.答案:CD
解析:0℃的冰熔化成0℃的水,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分子总数不变,总动能不变,而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大分子势能,内能增大,A、B错;对水的汽化过程同理可知C对,D对.
12.答案:BD
解析:由图甲乙丙可知:甲、乙各向同性,丙各向异性;由图可知:甲、丙有固定熔点,乙无固定熔点,所以甲、丙为晶体,乙是非晶体。其中甲为多晶体,丙为单晶体。
13.答案:ACD
解析:表面层内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表现为引 力,这就是表面张力,A正确,B错误;浸润液体的附着层内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密集,不浸润液体的附着层内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稀疏,而附着层I为浸润液体,附着层Ⅱ为不浸润液体,故C、D均正确。
14.答案:ACD
解析: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或离子,这些物质微粒也就是分子动理论所说的分子。显然,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热运动之中,物质微粒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晶体的物质微粒之所以能构成空间点阵, 是由于晶体中物质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强,物质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克服这种相互作用而彼此远离,所以选项B的说法错误。
15.答案:AC
解析:容器中的水汽刚好饱和,表示容器中已没有水。上提活塞使汽的体积增为2V时,容器中的汽变为未饱和汽,它遵循玻意耳定律,压强变成。下压活塞使汽的体积变为时,由于温度不变,饱和汽的密度不变。部分汽会凝结成水,汽的压强仍为p,只是汽的质量减少了。所以A、C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