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3-14 20:2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
B.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水是纯净物,所以海水也是纯净物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CaO
的俗称为(  )
A.石灰石
B.生石灰
C.碱石灰
D.熟石灰
3.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A.天然气:CO
B.烧碱:Na2CO3
C.熟石灰:Ca(OH)2
D.小苏打:Na2CO3
4.晋代葛洪的《食肉方》(去除黑痣的药方)中记载:“取白炭灰(熟石灰)、荻灰(草木灰)等分煎合……”可去黑痣。药物“白炭灰”和“荻灰”在煎合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A.氧化反应
B.中和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B.普通火柴头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向鸡蛋清溶液中加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
D.水通电时正极产生的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收集氢气
B.滴加液体
C.蒸发食盐水
D.稀释浓硫酸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用作冷冻剂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氧气用于气焊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8.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能灭火,可用于任何场合火灾灭火
B.生石灰极易吸水,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C.食醋中含有醋酸,可用来去除水瓶里水垢
D.钛合金熔点高,可用来作保险丝
9.日常生活中部分常见物质的pH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橙汁、酸奶都呈酸性
B.pH小于7的雨水都属于酸雨
C.肥皂的碱性比氨水强
D.柠檬酸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0.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发生的雷电固氮反应如下:①N2+O2=2N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NO气体由一个N原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
B.HNO3属于酸
C.这些化合物中N元素化合价最高为+4价
D.反应③属于复分解反应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2.
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对下列有关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中和反应是指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1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MnO2中的KCl: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验证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向H2O2溶液中加入MnO2
C.检验Mg、Fe、Cu的活动性强弱:将铁丝分别插入氯化镁和氯化铜溶液中
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4.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B
体温计中的水银热胀
原子间间隔受热时增大
C
酸碱盐溶液不显电性的原因
溶液中阴阳离子的个数相等,电性相反
D
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进行整理和分类,是学习科学的有效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硫酸属于酸,其分类标准是:它们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学将含碳元素的不同物质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得到如下的物质关系
C→CO2→H2CO3→
Na2CO3。请你参照他的分类标准,完成含钙元素的不同物质关系:Ca→________→Ca(OH)2→CaCO3。
16.某同学测的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如下表:
液体
雨水
糖水
厨房清洁剂
厕所清洁剂
PH
5.6
7
11.8
2
(1)上述液体中,呈中性的是________;
(2)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_________;
(3)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是_________。
(4)厕所清洁剂与厨房清洁剂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混用。
17.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填空:
物质
氨水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8.5—10.5
2.9—3.3
6.3—6.6
7.6—8.0
(1)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2)鸡蛋清是
性;
(3)若向一支盛有氨水的试管中滴稀盐酸,则试管中液体的PH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找出一些规律,再根据这些规律,对一些物质的性质作出推测,这是化学学习中必须训练的科学方法,请仿照下表中的示例,以初中学过的酸碱盐化学性质为例,填写空白.
实验事实(写化学方程式)
规律
示例:Zn+H2SO4=ZnSO4+H2↑
酸溶液+活泼金属盐+氢气
(1)________
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
三、推断题
19.有A、B、C、D四种化合物,A是硝酸盐,B是酸,C是碱,D是含+3价元素的氯化物,它们能够发生以下反应:
①A、B的溶液混合后,出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②B、C的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食盐溶液
③C、D的溶液混合后,出现红褐色沉淀
(1)写出A、B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写出C、D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四、实验题
20.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
(2)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盛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盐酸与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许__________。
2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K1,K2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及步骤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I:用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溶液注入A中,关闭漏斗活塞。
实验II:打开K1,观察到B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中。
实验III:打开K2,观察到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
[思考与交流]
(1)B中滴有酚酞的Ca(OH)2溶液呈红色,说明Ca(OH)2的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2)根据实验I和II
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3)实验III,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五、计算题
22.环保石头纸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加入适量聚乙烯和少量胶合剂。
(实验一)
探究影响石头纸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1)甲、乙两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
现象
试管①、②、③中产生气泡快慢的顺序为:①>②>③。
分析结论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比甲同学实验①②可知,
,化学反应的速度越快;

对比甲同学实验
(填实验序号)可知,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


乙同学的实验中,应该连续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实验二)
测定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提示:石头纸中其他成分均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2)甲组同学:图Ⅰ为石头纸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图Ⅱ用于测量通常状况下CO2的体积。
①实验前首先要


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反应完成后,先
(填具体操作),然后才能准确读得量气管中的CO2的体积。
④根据V
CO2和ρCO2计算出CO2的质量,计算碳酸钙质量。
(3)乙组同学:均匀称取四份样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用电子天平及有关装置,得出二氧化碳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取样品质量(g)
6.25
6.25
6.25
6.25
取稀盐酸的体积(mL)
10.0
20.0
30.0
40.0
产生气体的质量(g)
0.88
1.76
2.20
m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在第
份样品的实验中,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了;


m的值为
③石头纸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23.根据下面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反应中水分的蒸发,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g

(2)计算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3)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CaCl2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D
6.A
7.A
8.C
9.A
10.B
11.D
12.B
13.B
14.C
15.氢离子(或H+)
CaO
16.糖水
厨房清洁剂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雨水反应生成碳酸
不能
17.(1)苹果汁(2)碱(3)变小
18.NaOH+HCl=NaCl+H2O
酸+碱=盐+水
2NaOH+CO2=Na2CO3+H2O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19.HCl+AgNO3=HNO3+AgCl↓
3NaOH+FeCl3=Fe(OH)3↓+3NaCl
20.有红褐色的沉淀生成
CO2与NaOH反应,导致锥形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无色酚酞试液或紫色石蕊试液或其他酸碱指示剂
21.>
不能
22.【实验一】Ⅰ
CaCO3+2HCl=
CaCl2+H2O+CO2↑

盐酸越浓(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

②③




时间

锥形瓶和药品的质量(或电子天平的读数)【实验二】甲组同学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或将二氧化碳与水隔绝开)
③调节量气管高度,使两侧液面相平。乙组同学①
第3份
②2.20
③80%
23.(1)4.4g;(2)10g;(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