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第8单元8.2海水“晒盐”基础训练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装置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量取10mL水 B. 溶解粗盐 C. 过滤悬浊液 D. 蒸发滤液
2、如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水的质量可以由食盐的溶解度计算得出
B.当②中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C.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
D.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3、把鸡蛋放在下列某物质中.可以将蛋壳溶解而制作“无壳鸡蛋”.该物质是( )
A.食盐 B.食醋 C.白酒 D.酱油
4、《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到的操作是( )
A.加热 B.结晶 C.蒸发 D.过滤
5、下列关于CaC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由一个钙元素、一个碳元素和三个氧元素组成
B.性质:能与稀硫酸反应
C.用途:煅烧可制得氢氧化钙
D.制取:用生石灰与水反应
6、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关于化学试剂的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
A.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B.亚硝酸钠用于腌制食品
C.盐酸用于配制药品
D.熟石灰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7、对于粗盐提纯的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除去食盐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化学原理是使杂质离子以沉淀或气体的形式从食盐水中分离出去
B.只用物理方法就能除去食盐水中的杂质离子
C.海水晒盐属于蒸发结晶
D.蒸发结晶食盐时,若待水分全部蒸发才停止加热,会引起食盐“迸溅”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可配制质量分数为35%甲的饱和溶液
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9、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氢氧化钙、④减少氢氧化钙、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溶剂,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⑥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B.t2℃时把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可得到8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
C.在a物质中含有少量b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b物质
D.通过加入溶质、蒸发、降温,可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
11、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纯碱”的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B.可用纯碱代替洗涤灵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C.用纯碱可除去表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12、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它是一种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贮存、运输、使用方便,工业上常将H2O2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
A.MnO2 B.CH3COOH C.稀盐酸 D.NaHCO3
13、数形结合能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描述,如图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C、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
二、填空题:
1、如图为某同学画的“盐的化学性质”思维导图,请根据图示,选择下表给出的物质完成填空(反应物中,每种物质只能选用一次)
HCl CuSO4 Ca(OH)2 Na2SO4
BaCl2 Na2CO3 CaCO3 Fe
(1)反应a选用的盐是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多角度看物质,有助于加深对物质的认识。
①从类别看Na2CO3可以看作是某种碱和某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②从用途看Na2CO3可制备某些物质,如c反应Na2CO3+X→NaOH+Y,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编号b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溶液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填序号)。
A.汽油
B.面粉
C.蔗糖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的溶解度是 g;
②t2℃时,乙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可以通过 方法转化成饱和溶液;
③t3℃时,向50g水中加入35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 g,溶质质量分数为 ;
④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t2℃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B.t3℃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乙溶液中溶质质量
C.t2℃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D.t3℃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乙溶液中溶剂质量
3、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粗盐中含有的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将其去除,这些操作中都会用到玻璃棒,其中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填“引流”或“加快溶解”)。
(3)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的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4)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 。
(5)如图2是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①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广口瓶除外):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
②应选择量筒的量程是 毫升(填50或100),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水时,用俯视读数法,则会造成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③B操作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
4、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对比分析 (填“a”“b”“c”或“d”,下同)点和 点可知,曲线 (填“①”或“②”)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3)最终碳酸钙粉末产生CO2的质量 (填“>”“<”或“=”)块状碳酸钙粉末产生CO2的质量,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B 4、D 5、B 6、B 7、B 8、B 9、D 10、C
11、D 12、D 13、A
二、填空题:
1、答案为:
(1)CuSO4;置换;
(2)①CO2;②Ca(OH)2+Na2CO3═CaCO3↓+2NaOH;
(3)CaCO3+2HCl=CaCl2+H2O+CO2↑.
2、答案:(1)C;
(2)B;
(3)①20;②B;③80;37.5%;④B。
3、解:(1)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故填:不变。
(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填:引流。
(3)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的氯化钠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填:A。
(4)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
故填: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
(5)①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广口瓶除外):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烧杯。
故填:烧杯。
②选择量筒时,量程应该等于或大于量取的体积,并且最接近,需要水的体积:100g×(1-15%)÷1g/mL=80mL,应选择量筒的量程是100mL;
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水时,用俯视读数法,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则会造成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填:100;偏大。
③B操作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说明氯化钠质量偏大,应进行的操作是取出适量氯化钠。
故填:取出适量氯化钠。
4、答案为:
(1)CaCO3+2HCl=CaCl2+H2O+CO2↑;
(2)a、b;c、d;②;
(3)=;碳酸钙质量相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