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2021年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29分)
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3分)
骨骼( ) 漂移( ) 两栖( ) 彗星( ) 潮汐( )追溯( )
致密( ) 流逝( ) 褶皱( ) 携带( ) 劫难( )陨石( )
天衣无缝( )
2.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及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褶皱(zhě)地壳(ké)驮着(tuó)鸟臀目(tún)
B.领域(yù)骨骼(gé)携带(xié)岛屿链(liàn)
C.熔化(róng)两栖(xī)排斥(chì)光衍射(yǎn)
D.陨石(yǔn)追溯(suò)趋势(qū)大劫难(jié)
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漂移 陆地 缓慢 家无疑问
B.汇聚 流逝 碰撞 两柄动物
C.恐龙 灭绝 悲惨 天衣无缝
D.覆盖 措施 膨胀 冰天雪地
4.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B.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寓示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D.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5.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列数字)
B.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作诠释)
C.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列数字)
D.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例子)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
B.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寬?
C.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梦的精灵,对吗?
D.我怎么形容自己呢?我觉得我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毫无疑问,能否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实母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
B.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C.中国国家馆以科技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带给参戏者新颖刺激的多维体验。
D.作为一项绿色、低碳的户外活动,坚持骑自行车强化了塑身效果是有效的。
8.下列关于本课两篇短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B.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C.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D.《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恐龙灭绝的原因。
9.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和电影的普及提供可能。
②目前,用手机在线玩VR游戏、看VR电影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
③5G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时延等特点,应用前景空前广阔。
④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未来5G网络的峰值甚至可达20Gb/s.
⑤这一问题将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迎刃而解,未来,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A.③②④①⑤
B.③④①②⑤
C.②④①⑤③
D.②③④⑤①
现代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5 分)
北冰洋的“无冰之夏”
叶盛
①美国科学家近期在学术期刊《气候》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北冰洋很可能在2034年迎来第一个“无冰之夏”。
②北极海冰并非一成不变,一年中会动态变化:夏季持续融化,在9月前后达到最小面积;冬季持续结冻,在3月前后达到最大面积。近几十年来,由于北极地区气温持续升高,海冰在夏季的面积随之持续减少。
③科学家们通过不同技术手段的观测和研究都支持了上述结论。以海冰年龄为例,1988年25%左右的北极海冰持续冻结4年以上,2013年这个比例降到了7%。在过去60年里,北极海冰的厚度也在变薄。通过卫星观测,1979年至2000年,北极夏季最小海冰范围平均为670万平方千米。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数值在2012年达到最低,只有近334万平方千米,又减少了一半左右。
④北极海冰减少,直接影响到生存在海冰上下的各种生物。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是在北极海冰上换气或休息的海豹,而北极熊在水下的活动能力远远不及海豹。因此,海冰减少严重影响到北极熊的捕猎成功率,导致其种群近几十年来锐减。此外,海冰的融化虽然对海水体积的影响要小于陆上冰盖的融化,但却直接影响着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这种盐度的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⑤北极海冰减少,还会反过来影响全球气候。由于液态水比冰的热容量更大,北冰洋一旦在夏天失去海冰的覆盖,就会吸收并存储更多的热量,从洋流和大气循环等多个方面扰乱现有的气候状态。
⑥北极上空极低温的气团被一圈极地高速环流围绕着,不会轻易扩散。有研究发现,海冰的消失会削弱这圈极地高速环流,导致北极的低温气团向低纬度地区扩散。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⑦北极海冰减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在航运方面,北冰洋航线成为可能,将大大缩短从太平洋沿岸前往西欧和北欧的航海距离。然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远不能抵消海冰融化相关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⑧北极海冰减少,也与地球倾角等因素有关。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曾比现在更为倾斜,导致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北极很可能在1万年前就出现过无冰之夏。然而,地质学因素的改变都是极其缓慢的,至少以万年为单位,因而从这一角度无法解释当下海冰面积的急剧变化。
⑨根据计算机模型模拟计算,北冰洋出现无冰之夏的时间点可能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2034年只是可能性最大的年份。由于气候是非线性系统,对模型的建立方式和条件设定非常敏感,科学家们一般都比较谨慎保守。从以往实际发展来看,一般都会比预测提早到来。
⑩人类的碳排放是过去200年来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人类不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变,全球平均气温在本世纪末将上升1.5摄氏度以上。在没有跨越式科技发展的前提之下,这一温度上升幅度将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北冰洋的无冰之夏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5分)
A.北极海冰夏季持续融化,9月面积最小;冬季持续结冻,3月面积最大。
B.北极海冰减少导致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C.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其根源在于北极海冰减少。
D.地球倾角的变化使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导致当下北极海冰面积急剧减少。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本文由北极海冰的变化讲到北极海冰减少的影响和原因,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B.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北极海冰在持续减少。
C.本文④~⑦段都是在说明北极海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第⑨段中运用“可能”“可能性最大”“一般”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体现了说明
文谱言的准确性。
12.文章围绕北极海冰减少这一中心展开,作者为什么以“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为题?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6 分)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⑥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12.文章开篇从电影《星球大战》与《钢铁侠》谈起,有什么好处?(4分)
13.第⑦段中加点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4.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5.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
A.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的强度信息
B.在电影院戴3D眼镜观看的3D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技术投影仪放映的。
C.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D.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全息照片,可以看到相同的图像内容,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
?
答案:
一、1、 ɡé piāo qī huì cháo xī sù zhì shì zhě xié jié yǔn fènɡ
2-6BAAAB
7-9CCB
二、(一)
9.B(3分)(A项中“9月面积最小”“3月面积最大”与原文不符,应为“在9月前后达到最小面积”“在3月前后达到最大面积”;C项中“根源在于北极海冰减少”与原文不符,原文为“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暖的结果”;D项中说“地球倾角的变化使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导致当下北极海冰面积急剧减少”不准确,原文第⑧段提到“北极海冰减少,也与地球倾角等因素有关……然而,地质学因素的改变都是极其缓慢的,至少以万年为单位,因而从这一角度无法解释当下海冰面积的急剧变化”。)
10.C(3分)(第⑦段不是说明北极海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4分)“无冰之夏”是北极海冰减少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 加引号既表特指,又表强调,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文章的开头、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二)
12.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全息技术。
13.不能删去。“目前”表“时间限制”,如果删去就成了“在任何时候全息摄影术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说法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举例子。列举了我国发行的邮折上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全息立体照片的事例,具体明确地说明了全息照片具有艺术性和可观赏性的特点,进而说明了全息技术越来越成熟,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1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