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平均分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14 07:1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分物体的过程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设计,让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按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基于“三线”的课前思考
以问题为主线: 本课主要教学“平均分”的认识。学生对“几个几”的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而操作,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方法。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多次动手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概念。基于对以上的思考,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如下:
1.什么叫平均分?
2.如何平均分?
以研学为明线: 首先,让学生用六个原片代替六个桃,把它们任意分成两堆。鼓励学生尽可能想出不同的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对比,明确: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把六个桃平均分,还可以如何分?从而建立起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然后,例2通过让学生圈一圈,相机提问:这样是平均分吗?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以发展为隐线: 整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分一分的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问题导学   1. 猴妈妈要把6个桃分给2只小猴,你猜猴妈妈会怎样分?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
  (1) 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小猴分5个;
  (2) 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小猴分4个;
  (3) 每只小猴分3个。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 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公平?为什么?
研究让学
每只小猴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 同样多、平均分)
  课件出示小兔搬萝卜的画面。
  小兔提出问题: 我可以把8个萝卜平均分几次搬呢?
  (1) 说一说:“平均分几次搬”是什么意思?
  (2) 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 汇报: 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如下方法:
  ① 每次2个,搬4次。
  ② 每次1个,搬8次。
  ③ 每次4个,搬2次。
  (4)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整理并板书:
  ①○○○○○○○○
  ②○○○○○○○○
  ③○○○○○○○○
  师: 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搬法。请大家说一说,第一种方法是把8个萝卜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第二种、第三种方法呢?
应用活学
1. 按要求分小棒。
  (1) 每2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组织交流。
  (2) 每3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每4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要求说说这几次分小棒的操作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3) 启发:像刚才这样,还可以每几根分一份?把12根小棒分成几份?   2. 先圈一圈,使每份同样多,再说一说,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1) 出示10个苹果图(每组1张),要求:把10个苹果,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2) 出示15个青椒图(每组1张),要求: 15个青椒,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回顾促学
  说说这节课你知道些什么?学会了什么?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五、拓展延学
把6个桃,分给几只小猴可以平均分?每人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