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4 10:22: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时练习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礼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学记》)
是故圣人作,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于禽兽。大上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曲礼》)
【注释】①为:制定。②别:区别于,与……有别。③贵:尊贵,崇尚。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弗学而能(?
?
?
?

②其次务施报(?
?
?
?

③玉不琢,不成器(?
?
?
?

④人有礼则安(?
?
?
?

(2)《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
(3)平常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②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5)阅读选文《曲礼》,浅谈你对“礼”的认识。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选贤与能(?
?
?
?

②讲信修睦(?
?
?
?

③男有分(?
?
?
?

④女有归(?
?
?
?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两处)
故人不独亲其亲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文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关的句子是:________
②文中与“男耕女织,丰衣足食”意思相关的句子是:________
③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关的句子是:________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画线的词。
①选贤与能(?
?
?
?

②女有归(?
?
?
?

(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路不拾遗。
(3)本文描述的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可用原文回答)
人才选拔:________
福利保障:________
(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2)本语段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层,每一层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这几层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
(5)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节选)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1)划分朗读停顿。(只停一处)
村中闻有此人
(2)解释画线字的意思。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②便要还家?
________
③讲信修睦?
________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之行也》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桃花源记》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贤与能?
?
?
?
?与:同“举”,推荐、选举
B.不独子其子?
?
?
?
?子:儿子
C.男有分?
?
?
?
?分:职分,职守
D.盗窃乱贼而不作?
?
?
?
?作:兴起
(2)下列各项中画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大道之行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B.天下为公
山峦为晴雪所洗
C.是故谋闭而不兴
出淤泥而不染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安陵君其许寡人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句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B.“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人受关爱;人人安居乐业;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C.结尾用现实社会跟“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不可能实现。
D.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
参考答案
1.
(1)①不,②实行、引申为给予恩惠,③雕琢,④安定
(2)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
(3)喜、怒、哀、惧、爱、恶、欲
(4)①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
②人们有了礼的规范,社会便得以安定,少了礼社会便会倾危。所以说:礼,不能不学啊。
(5)示例:人们应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社会道德,以礼为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能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解答】
(1)备考时,考生应逐篇对课内文言文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进行识记和理解,特别要重视课文下面的注释。
(2)词语的指代义一般在前文中有提示。此处“之”是代词,既然是“能为之”,“为”什么,根据前文提示,应是“圣人”的所为,即“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
(3)解答此类题,需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多查工具书。
(4)①句要注意关键词:琢(雕琢)、知(明白);
②句要注意关键词:安(安定)、危(倾危)。
(5)根据文中“礼尚往来”“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等提示,可以确定答案要点。
2.
(1)①与,通“举”,推举,选举,②培养,③职分,指职业、职守,④指女子出嫁
(2)故/人/不独亲其亲
(3)①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②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牟私利。
(4)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解答】
(1)①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选举;②讲信修睦:培养;③男有分:职分,指职业、职守;④女有归:指女子出嫁。
(2)故/人/不独亲其亲。
(3)①注意重点词“独”的翻译。②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4)①文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关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文中与“男耕女织,丰衣足食”意思相关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③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关的句子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3.
(1)①同“举”,推举,②女子出嫁
(2)①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皆大欢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等。(任写三个即可)
【解答】
(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2)解答此题疏通文意是关键。第一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的是桃花源中老人与小孩都无比的幸福快乐,本文中表现老人小孩生活的句子为“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二者意思相近。第二句“路不拾遗”指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而本文能表现这一意思的句子则为“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阅读本文,开篇第一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意思是说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说明了“大同”社会人才选拔的原则。在这种社会里“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意思是说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这体现的正是“大同”社会的福利保障。
(4)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包含题干中所给的字的成语即可,要注意其词意应相同。如:“皆”是都的意思,我们可以写出“皆大欢喜”,“恶”
是厌恶的意思,我们可写出“好逸恶劳”。要注意题干的要求,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即可。
4.
(1)①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②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兴起。
(2)三,一层——德才兼备的人管理大家的天下;二层——大家互相帮助,各得其所,不谋私利;三层——总结大同社会的景象,总—分—总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5)不能。在孔子时代,无论他的理想多么美好,多么完整,终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两千多年来,这个理想一直激励着千千万万的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为之努力追求、不懈奋斗。到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我们正向着构建和谐社会,为最终实现我们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着。
【解答】
(1)①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②是故:因此。作:兴起。
(2)通读文本可知,本语段可分为三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为本文的总说句,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德才兼备的人管理大家的天下。“故人不独亲……不必为己”分述“大同”社会的社会现象:大家互相帮助,各得其所,不谋私利。最后由“是故谋闭而不......是谓大同”再次总结大同社会的总体特征。由此得出这三层是总—分—总的关系。
(3)通读文本可知,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大同”社会纲领性的句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间加以阐释,最后总结出理想社会,即“是谓大同”。
(4)通读文本可知,作者从三方面来描绘大同社会的景象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据此即可得出答案: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5)作答此题,应首先明确观点,再结合作品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由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极大丰富的物资条件,再加上统治者的皇权至上的思想,这种理想化的社会,只是孔子的一个梦想。今天,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正向着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富裕,为最终实现我们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着。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5.
(1)村中/闻有此人
(2)①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②同“邀”,邀请,③培养,④兴起
(3)①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②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4)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答】
(1)句意为: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村中”作主语,“闻”作谓语,主语和谓语之间应停顿,使语意明显。故应划分为:村中/闻有此人。
(2)①句子译为: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②句子译为:于是就邀请渔人到家里去。要:同“邀”,邀请。
③句子译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
④句子译为: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作:兴起。
(3)①为,对、向;叹惋,感叹惋惜。
②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4)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尊敬我的长辈,也同样的尊敬他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也同样的爱护他人的晚辈。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写桃花源的田园风光,阅读【甲】文,了解内容可知,与之相似的景象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
(1)B
(2)A
(3)C
【解答】
(1)B项,句意为: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第一个“子”:动词,以……为子。
(2)A项,前后两句中的“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B项,为:是,作为/为:被。
C项,而:表示顺接/而:表示转接。
D项,其:代词/其:加强语气,不译。
故选A。
(3)C项,结尾是全文的总结语,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