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评必刷卷
第2章《折线统计图》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3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B卷
总分
得分
A
卷
基础训练(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2020·江苏六年级单元测试)既要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能够清楚表现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应选用(
)。
A.统计表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2.(2020·江苏五年级期末)下面不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
)。
A.某地一个月的降雨情况
B.某校每个年级学生数
C.保温杯一天的保温性能
D.蒜叶半个月的生长情况
3.(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学校出发到邮局,他们行驶的路程(km)和行驶时间(h)之间的关系如下图,下面说法中不符合图像描述的是(
)。
A.他们都行驶了18km
B.甲在途中停留了0.5h
C.乙比甲晚出发了0.5h
D.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E.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4.(2020·全国六年级期末)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
)。
A.B.C.
D.
5.(2020·江苏五年级期末)龟兔赛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就领先了乌龟很多,兔子不耐烦了,就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胜利。下面能反映这个故事情节的图是(
)。
A.
B.
C.
D.
6.(2020·全国期中)宁宁从家出发去少年宫听讲座,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了带门票.于是他回家取票,然后再去少年宫,听完报告后回家.下面(?
)幅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宁宁的行为.
A.B.C.
7.(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特快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快车的速度是100千米/小时,特快车的速度是15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0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快车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8.(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如图所示,OA、BA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所走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根据图像可以判断快者的速度比慢者的速度每秒快(
).
A.2.5米
B.2米
C.1.5米
D.1米
二、填空题(1-7题每空0.5分,8-9题每空1分,共26分)
1.(2020?漳平市校级期末)折线统计图包括
折线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2.(2020?芜湖模拟)(1)这是
统计图.(2)李明这学期考试成绩最好的是第
单元,考了
分;考得最不理想的是第
单元,考了
分.(3)李明的成绩呈
的发展趋势,预计她本学期期末测试能考
分.
3.(2020·山东五年级单元测试)下面是上周末笑笑根据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况而制作的一张折线统计图.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笑笑从家里出发到动物园用了________分钟,在途中逗留了________分钟.
②笑笑家距离动物园有________米.
③前5分钟笑笑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________米,估计笑笑的交通方式是________.
④妈妈让笑笑在10:30到家,你觉得笑笑最晚在________前准备返回家.
4.(2020·江苏五年级期中)据冬冬和秋秋400米跑比赛情况的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填空。
(1)跑完400米,冬冬用了(______)秒,秋秋用了(______)秒。
(2)到第30秒时,冬冬跑了(______)米,秋秋跑了(______)米。
(3)前200米,(______)跑得快些;后100米,(______)跑得快些。
5.(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试飞过程中的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起飞后第20
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______)米;起飞后第(______)秒两架飞机处在同一高度;起飞后第(______)秒两架飞机的飞行高度相差最大,相差(______)米。
(2)两架飞机的飞行时间相差(______)秒。
(3)当乙飞机落地时,甲飞机的飞行高度是(______)米。
(4)甲飞机起飞后第(______)秒开始持续降落。
(5)乙飞机在第(______)秒到第(______)秒处于同一高度。
6.(2020·江苏五年级期中)(5分)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2)下面是五年级一班周扬(男)和张敏(女)6~12岁的身高统计图。
(1)这是一幅(______)统计图,图中纵轴上一小格表示(______)厘米。
(______)岁到(______)岁时周扬比张敏高;(______)岁时,周扬和张敏一样高;(______)岁到(______)岁时,周扬比张敏矮。
(3)张敏(______)岁到(______)岁时身高增长得最快。整体看,从6岁到12岁,(______)比(______)身高增长得快。
7.(2020·江苏省射阳县人民路小学五年级期中)下图是A、B两地2009年上半年每月的平均气温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________)地。
(2)A地的最低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
(3)两地的最高气温都出现在(________)月。
(4)(________)地上半年温差较小,(________)月两地温差最小。
8.(2020?南京市五年级期中)“五一”假期,淘气一家自驾游去外地,按计划准点到达目的地,他们选择早上出发,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因途中出现故障耽搁了一段时间,故障排除后,他们加快速度仍匀速前进,结果恰好准点到达,如果他们的行驶路程与所用时间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则他们原计划准点到达的时刻是 .
9.(2020·河北五年级单元测试)(3分)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它们距A地的距离S与行驶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甲车从B地返回的速度
为________千米/小时,甲车行驶到距A地________千米时追上乙车.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4分)
1.(2020·江苏六年级单元测试)想要了解最近几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应该选择条形统计图。(______)
2.(2020·江苏五年级月考)要反映甲、乙两人某学期各个单元测试成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______)
3.(2020·山东五年级单元测试)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______)
4.(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要对比汉中和西安2018年降水量变化情况,应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______)
四.图形与计算题(24分)
1.(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解方程。(12分)
-0.6=66.8
5.6÷2=5.6
2.5×4+6=70.6
8-3.2×5=40
2+0.64-0.35=8.7
2.4+6=3.8-8
2.(2020全国期中)先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再回答问题.(6分)
淘淘本学期各单元数学成绩统计表
单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成绩/分
95
98
75
60
55
50
(1)请绘制出折线统计图.
(2)第________单元与第________单元成绩相差最多.
(3)成绩最高的是第________单元.
(4)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3.(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6分)
下面是一个弹性小球从20米高处自由落下,着地后反弹高度变化统计图请根据该小球反弹高度的变化规律,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标上数据。
五.应用题(每题6分,共30分)
1.(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李老师在书店看到《认识海洋》精装本和简装本正在搞促销活动,下面是两的价格统计图。(1)若一次购买8套,买(
)装本便宜;一次购买(
)套,精装本、简装本价格正好相等;一次购买(
)套及以上时,买精装本比简装本便宜。
(2)李老师买5套《认识海洋》,应该选购哪种版本比较便宜?便宜多少元?
11套呢?
2.(2020·江苏六年级单元测试)小红把某天的气温变化情况记录在下面的统计图中。
某天的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1)小红每隔(
)小时测量一次气温。(2)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这一天从8:00~16:00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3.(2020·江苏五年级期中)操作题。
下面是五(3)班学生绘制的2019年2月9日~15日去南城庙会和后山庙会游览的人数统计图。
2019年2月9日~15日去南城庙会和后山庙会游览的人数统计图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1)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假如你要游览庙会,你认为选择哪天比较好?
(4)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4.(2020·江苏五年级期末)李强收集了南京和哈尔滨2016年4月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结果如下:
(1)根据表中的数据,接着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根据题意可知,南京的日最高气温从________日至________日这一天上升得最快,从________日至________日这一天下降得最快。
(3)哈尔滨的日最高温有三天比较平稳,是________日至________日。
(4)这两个城市________日的日最高气温最接近,________日的日最高气温相差最大。
5.(2020·江苏五年级)下图是王老师体育课上对刘超和邓波每分钟心跳次数的统计图。
(1)请你说一说刘超和邓波每分钟心跳次数的变化情况。
(2)运动量大则心跳次数加快,请你任选一个人,说一说他在体育课上的运动情况。
B卷(每题10分,共30分)
1.(2019·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小升初真题)周末小明和小军相约去公园玩,小明骑共享单车,小军乘公交车,整个过程绘成下面的折线图。
(1)小明去公园时走到(
)千米处停下休息了(
)分钟。
(2)如果他们10:30返回,小军和小明在公园最多能一起玩(
)分钟。
(3)小军打算10:30骑共享单车返回,平均车速200米/分,请在上图中表示出小军的返回过程。
2.(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刘老师骑车从家出发,去离家4千米的学校办事,办事后因自行车坏了,乘公共汽车回家。下图表示在这段时间里刘老师离家路程的变化情况。
(1)刘老师从家去学校用了多少分钟?平均每分钟行多少千米?(2)刘老师从学校回家用了多少分钟?平均每分钟行多少千米?(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2020·江苏五年级期末)下面是李明和张强两名同学跳远比赛成绩的统计表。
姓名成绩/米次数
一
二
三
李明
4.3
4.8
4.1
张强
4.0
2.7
5.0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2)两名同学跳远的最好成绩分别是多少?
(3)张强第几次的成绩超过了李明?(4)从统计图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评必刷卷
第2章《折线统计图》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3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B卷
总分
得分
A
卷
基础训练(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2020·江苏六年级单元测试)既要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能够清楚表现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应选用(
)。
A.统计表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答案】C
【分析】统计表的特点:反映情况、说明问题;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详解】由分析可知,既要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要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熟记它们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020·江苏五年级期末)下面不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
)。
A.某地一个月的降雨情况
B.某校每个年级学生数
C.保温杯一天的保温性能
D.蒜叶半个月的生长情况
【答案】B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详解】A.某地一个月的降雨情况,需要看出降雨多少的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B.某校每个年级学生数,只需要看出数量多少即可,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C.保温杯一天的保温性能,需要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D.蒜叶半个月的生长情况,涉及生长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此题应熟练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3.(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学校出发到邮局,他们行驶的路程(km)和行驶时间(h)之间的关系如下图,下面说法中不符合图像描述的是(
)。
A.他们都行驶了18km
B.甲在途中停留了0.5h
C.乙比甲晚出发了0.5h
D.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E.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答案】E
【分析】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和变化趋势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统计图可知,它们都行驶了18千米到达目的地,因此A是正确的;
甲行驶了0.5小时,在途中停下,一直到1小时,因此在途中停留了0.5小时,故B是正确的;
甲行驶了0.5小时,乙才出发,因此乙比甲晚出发了0.5小时,故C是正确的;
根据统计图,很明显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D是正确的;
甲行驶了2.5小时到达目的地,乙用了2-0.5=1.5小时到达目的地,因此E是错误的。故答案为:E
【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复式折线图的认识,关键在于仔细读图,明白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从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4.(2020·全国六年级期末)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
)。
A.B.C.
D.
【答案】C
【分析】水费的增加随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价格比6吨内明显上升,所以折线也明显上升,据此判断。
【详解】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用图像表示变化关系。
5.(2020·江苏五年级期末)龟兔赛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就领先了乌龟很多,兔子不耐烦了,就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胜利。下面能反映这个故事情节的图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乌龟一直往目的地奔跑,可知表示乌龟赛跑的图象应该是一条上升的直线,且比兔子早到达终点;由于兔子没有耐心,一开始表示兔子的赛跑的图象应该是一条上升的直线,到中途睡了一觉,路程不改变,所以图象变为水平直线,睡了一觉起来再跑,图象又变为上升,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下面能反映这个故事情节的图是: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
6.(2020·全国期中)宁宁从家出发去少年宫听讲座,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了带门票.于是他回家取票,然后再去少年宫,听完报告后回家.下面(?
)幅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宁宁的行为.
A.B.C.
【答案】C
【解析】符合宁宁这段时间离家距离变化的是C.
离家的距离是随时间是这样变化的:(1)先离家越来远,到了最远距离一半的时候;(2)然后越来越近直到为0;(3)到家拿钱有一段时间,所以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为0;(4)然后再离家越来越远,直到少年宫;(5)在少年宫听报告还要一段时间,所以离家最远的时候也是一条线段;(6)然后回家直到离家的距离为0.故选C
7.(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特快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快车的速度是100千米/小时,特快车的速度是15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0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快车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由题意可知: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快车到乙地,特快到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特快到达甲地时,快车未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用甲、乙两地的距离(1000千米)除以两个车的速度之和就是两车相遇的时间,在这个时间点上,两车的距离为0。据此即可进行选择。
1000÷(100+150)=1000÷250=4(小时)4小时后两车距离为0
综合以上情况,故选:C
8.(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如图所示,OA、BA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所走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根据图像可以判断快者的速度比慢者的速度每秒快(
).
A.2.5米
B.2米
C.1.5米
D.1米
【答案】C
【详解】观察图象知:甲跑64米用时8秒,速度为8m/s,
乙行驶52米用时8秒,速度为6.5m/s,速度差为8-6.5=1.5m/s,故选C.
二、填空题(1-7题每空0.5分,8-9题每空1分,共26分)
1.(2020?漳平市校级期末)折线统计图包括
折线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分析】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可以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两种.
【解答】解: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可以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两种.故答案为:单式,复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及其分类.
2.(2020?芜湖模拟)(1)这是
统计图.(2)李明这学期考试成绩最好的是第
单元,考了
分;考得最不理想的是第
单元,考了
分.(3)李明的成绩呈
的发展趋势,预计她本学期期末测试能考
分.
【解答】解:(1)答:这是折线统计图.(2)答:李明这学期考试成绩最好的是第五、七
单元,考了95分;考得最不理想的是第一单元,考了80
分.
(3)答:因为折线是向上走的,所以成绩呈上升的发展趋势;最后三次考试都在95左右,预计她本学期期末测试能考95分(答案不唯一,可能在95分左右).
故答案为:折线,五、七,95,一,80,上升,95.
3.(2020·山东五年级单元测试)下面是上周末笑笑根据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况而制作的一张折线统计图.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笑笑从家里出发到动物园用了________分钟,在途中逗留了________分钟.
②笑笑家距离动物园有________米.
③前5分钟笑笑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________米,估计笑笑的交通方式是________.
④妈妈让笑笑在10:30到家,你觉得笑笑最晚在________前准备返回家.
【答案】30
10
600
80
慢跑
10:22
【分析】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1)笑笑从家里出发到动物园用了8:30﹣8:00=30分钟,在途中他逗留了8:15﹣8:05=10分钟;(2)笑笑家离广场的距离有600米;(3)前5分钟笑笑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400÷5=80米,估计笑笑是通过慢跑的方式去动物园的;(4)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笑笑从动物园到家所用的时间,即600÷80≈8分钟,所以笑笑最晚在10:22前准备返回家,解答即可.
【详解】(1)笑笑从家里出发到动物园用了:8:30﹣8:00=30(分钟),在途中他逗留了:8:15﹣8:05=10(分钟);
(2)观统计图可知:笑笑家离广场的距离有600米;
(3)前5分钟小明的平均速度是:400÷5=80(米/分),估计小明是通过先快后慢的方式去动物园的;
(4)600÷80≈8(分钟)
10:30﹣0:08=10:22
所以笑笑最晚在10:22前准备返回家.
故答案为30、10;600;80;慢跑;10:22
4.(2020·江苏五年级期中)据冬冬和秋秋400米跑比赛情况的折线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填空。
(1)跑完400米,冬冬用了(______)秒,秋秋用了(______)秒。
(2)到第30秒时,冬冬跑了(______)米,秋秋跑了(______)米。
(3)前200米,(______)跑得快些;后100米,(______)跑得快些。
【答案】100
90
200
150
冬冬
秋秋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解答即可。
【详解】由统计图可得:跑完400米,冬冬用了100秒,秋秋用了90秒;
到第30秒时,冬冬跑了200米,秋秋跑了150米;
前200米,冬冬跑得快些;后100米,秋秋跑得快些。
故答案为:100;90;200;150;冬冬;秋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与理解,注意实线表示冬冬,虚线表示秋秋。
5.(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试飞过程中的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起飞后第20
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______)米;起飞后第(______)秒两架飞机处在同一高度;起飞后第(______)秒两架飞机的飞行高度相差最大,相差(______)米。
(2)两架飞机的飞行时间相差(______)秒。
(3)当乙飞机落地时,甲飞机的飞行高度是(______)米。
(4)甲飞机起飞后第(______)秒开始持续降落。
(5)乙飞机在第(______)秒到第(______)秒处于同一高度。
【答案】4
15
30
20
5
15
30
15
20
【分析】(1)20秒处两点之差;找出两点重合对应的时间;找出两点距离相差最大的点,算出它们的差。(2)两架飞机是同时起飞的,看最后落地时间算出它们的差即可。(3)找出乙落地时间,找出该时间对应的甲的飞行高度即可。(4)找出甲飞机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一直下降的分界点。(5)找出乙飞机相邻两个点在同一高度的。
【详解】(1)起飞后第20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27-23=4(米);起飞后第15秒两架飞机处在同一高度;起飞后第30秒两架飞机的飞行高度相差最大,相差27-7=20(米)。
(2)两架飞机的飞行时间相差40-35=5(秒)。
(3)当乙飞机落地时,甲飞机的飞行高度是15米。
(4)甲飞机起飞后第30秒开始持续降落。
(5)乙飞机在第15秒到第20秒处于同一高度。
【点睛】此题考查复式统计图的相关应用,看准图例认真解答即可。
6.(2020·江苏五年级期中)(5分)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2)下面是五年级一班周扬(男)和张敏(女)6~12岁的身高统计图。
(1)这是一幅(______)统计图,图中纵轴上一小格表示(______)厘米。
(______)岁到(______)岁时周扬比张敏高;(______)岁时,周扬和张敏一样高;(______)岁到(______)岁时,周扬比张敏矮。
(3)张敏(______)岁到(______)岁时身高增长得最快。整体看,从6岁到12岁,(______)比(______)身高增长得快。
【答案】复式折线
5
6
9
10
11
12
10
11
张敏
周扬
【分析】(1)这是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任意找出一小格,它对应2个端点数据的差即为图中纵轴上一小格表示的距离。
(2)从统计图分析可知,6岁到9岁时周扬比张敏高;10岁时,周扬和张敏一样高;11岁到12岁时,周扬比张敏矮。
(3)分别算出张敏从6岁到12岁每年增长的高度,进行比较即可;整体看,从6岁到12岁张敏比周扬身高增长得快。
【详解】(1)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图中纵轴上一小格表示120-115=5(厘米)。
(2)6岁到9岁时周扬比张敏高;10岁时,周扬和张敏一样高;11岁到12岁时,周扬比张敏矮。
(3)6岁到7岁:122-117=5(厘米);7岁到8岁:126-122=4(厘米);8岁到9岁:132-126=6(厘米);9岁到10岁:138-132=6(厘米);10岁到11岁:146-138=8(厘米);11岁到12岁:153-146=7(厘米)。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张敏10岁到11岁时身高增长得最快。整体看,从6岁到12岁,张敏比周扬身高增长得快。
故答案为:复式折线;5;6;9;10;11;12;10;11;张敏;周扬
【点睛】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所示的信息解决题目中的问题,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7.(2020·江苏省射阳县人民路小学五年级期中)下图是A、B两地2009年上半年每月的平均气温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________)地。
(2)A地的最低月平均气温是(________)℃。
(3)两地的最高气温都出现在(________)月。
(4)(________)地上半年温差较小,(________)月两地温差最小。
【答案】A
8
6
B
5
【分析】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填表即可。
【详解】根据统计图可得:(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A
)地。
(2)A地的最低月平均气温是(
8
)℃。
(3)两地的最高气温都出现在(
6
)月。
(4)(
B
)地上半年温差较小,(
5
)月两地温差最小。
故答案为:A;8;6;B;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提取统计图中信息。
8.(2020?南京市五年级期中)“五一”假期,淘气一家自驾游去外地,按计划准点到达目的地,他们选择早上出发,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因途中出现故障耽搁了一段时间,故障排除后,他们加快速度仍匀速前进,结果恰好准点到达,如果他们的行驶路程与所用时间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则他们原计划准点到达的时刻是 .
【解答】解:由图象及题意,得故障前的速度为:千米时,
故障后的速度为:千米时.
设航行额全程有千米,由题意,得解得:,
则原计划行驶的时间为:小时,6时时时,
故计划准点到达的时刻为:.故答案为:.
9.(2020·河北五年级单元测试)(3分)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它们距A地的距离S与行驶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甲车从B地返回的速度
为________千米/小时,甲车行驶到距A地________千米时追上乙车.
【答案】80;40
【解析】A、B两地之间的路程是120千米,甲车返回用1.5小时,
甲返回的速度是:120÷1.5=80(千米/小时);
乙车的速度是:120÷3=40(千米/小时);
甲从B地返回追上乙用的时间:40÷(80﹣40)=40÷40=1(小时);
也就是甲车离开B地80千米,那么距A地120﹣80=40千米.
答:甲车返回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甲车行驶到距A地40千米时追上乙车.故答案为80,40.
根据图象可知:A、B两地之间的路程是120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甲车返回用1.5小时,据此可以求出甲返回的速度,乙车用行完全程用3小时,由此可以求出乙车的速度,当甲车达到B地时,乙车离开B地1小时的路程,根据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追及的距离÷速度差,由此可以求出甲追上乙所用的时间,进而求出甲车行驶到距A地多少千米时追上乙车.据此解答.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4分)
1.(2020·江苏六年级单元测试)想要了解最近几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应该选择条形统计图。(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判断。
【详解】想要了解最近几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应该选择折线统计图,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2020·江苏五年级月考)要反映甲、乙两人某学期各个单元测试成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______)
【答案】√
【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不同数值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和两者之间的对比情况。
【详解】甲、乙两人某学期各个单元测试成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2020·山东五年级单元测试)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______)
【答案】√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表示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由此判断即可。
【详解】折线统计图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根据折线的走势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要对比汉中和西安2018年降水量变化情况,应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______)
【答案】√
【分析】条形统计图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特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特点:可以看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详解】要对比汉中和西安2018年降水量变化情况,应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四.图形与计算题(24分)
1.(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解方程。(12分)
-0.6=66.8
5.6÷2=5.6
2.5×4+6=70.6
8-3.2×5=40
2+0.64-0.35=8.7
2.4+6=3.8-8
【答案】x=167;x=2;x=10.1;x=7;x=4.205;
x=10
【分析】(1)先化简得0.4x=66.8,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0.4;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2,再除以5.6即可;
(3)先化简得10+6
x=70.6,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10,再同时除以6即可;
(4)先化简得8x-16=40,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16,再同时除以8即可;
(5)化简2x+0.64-0.35=8.7得2x+0.29=8.7,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0.29,再同时除以2即可;
(6)等式的两边先同时减去2.4x,得6=1.4x-8,再同时加上8,两边再同时除以1.4即可。
【详解】x-0.6
x=66.8
解:0.4x=66.8
x=167
5.6
x÷2=5.6
解:5.6x=11.2
x=2
2.5×4+6x=70.6
解:10+6x=70.6
6x=60.6
x=10.1
8x-3.2×5=40
解:8x-16=40
8x=56
x=7
2x+0.64-0.35=8.7
解:2x+0.29=8.7
2x=8.41
x=4.205
2.4x+6=3.8x-8
解:6=1.4x-8
1.4x=14
x=1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2.(2020全国期中)先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再回答问题.(6分)
淘淘本学期各单元数学成绩统计表
单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成绩/分
95
98
75
60
55
50
(1)请绘制出折线统计图.
(2)第________单元与第________单元成绩相差最多.
(3)成绩最高的是第________单元.
(4)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答案】(1)见解析;(2)二 六 (3)二 (4)从图中可以发现,淘淘的成绩从第三单元开始下降,并且下降得很快.
【详解】(1)
(2)二 六 (3)二 (4)从图中可以发现,淘淘的成绩从第三单元开始下降,并且下降得很快.
3.(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6分)
下面是一个弹性小球从20米高处自由落下,着地后反弹高度变化统计图请根据该小球反弹高度的变化规律,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标上数据。
【答案】见解析
【分析】根据折线图数据变化可知,每次下降高度乘以0.6为下次的反弹高度,以此解答画图即可。
【详解】20×0.6=12(米)
12×0.6=7.2(米)
7.2×0.6=4.32(米)
4.32×0.6=2.592(米)
如下图:
【点睛】此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五.应用题(每题6分,共30分)
1.(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李老师在书店看到《认识海洋》精装本和简装本正在搞促销活动,下面是两的价格统计图。
(1)若一次购买8套,买(
)装本便宜;一次购买(
)套,精装本、简装本价格正好相等;一次购买(
)套及以上时,买精装本比简装本便宜。
(2)李老师买5套《认识海洋》,应该选购哪种版本比较便宜?便宜多少元?
11套呢?
【答案】(1)简,9,10;
(2)5套:简装本便宜,30元;11套:精装本便宜,30元
【分析】(1)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价格,实斜线表示简装本,虚线表示精装本,根据精装本和简装本的价格变动情况的折线走势,进行分析。
(2)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买5套《认识海洋》时,精装本时130元,简装本是100元,由此可知买5套时简装本便宜,便宜130-100=30(套),买11套时解答同理。
【详解】(1)根据统计图可以看出一次购买8套,买简装本便宜;在9套时简装本和精装本价格是一样的,在买10套及以上时精装本比简装本便宜。
(2)买5套书时精装本是130元,简装本是100元,130>100,简装本便宜,便宜:130-100=30(元)。
买11套书时精装本是190元,简装本是220元,220>190,精装本便宜,便宜220-190=30(元)。
故答案为:简,9,10,简装本,30元,精装本·,30元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看复式折线统计图是解题的关键。
2.(2020·江苏六年级单元测试)小红把某天的气温变化情况记录在下面的统计图中。
某天的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1)小红每隔(
)小时测量一次气温。(2)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这一天从8:00~16:00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1)1(2)20℃(3)这一天从8:00~16:00的气温先上升后下降。
【分析】(1)根据点的间隔,观察统计图横轴填空;(2)将所有温度加起来÷9即可;(3)根据折线的趋势作答即可。
【详解】(1)小红每隔(
1
)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16+17+19+20+22+23+23+21+19)÷9=180÷9=20(℃)
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20℃
)。
(3)这一天从8:00~16:00的气温先上升后下降。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和分析,平均数=总数÷份数。
3.(2020·江苏五年级期中)操作题。
下面是五(3)班学生绘制的2019年2月9日~15日去南城庙会和后山庙会游览的人数统计图。
2019年2月9日~15日去南城庙会和后山庙会游览的人数统计图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1)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假如你要游览庙会,你认为选择哪天比较好?
(4)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答案】(1)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都是在2月11日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2)后山庙会(3)庙会的最后一天(4)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到10日到12日是游客高峰期;问题:哪一天两个庙会的人数相差最少?
【分析】观察折线统计图,游客最多的一天就是峰值,比较这两条折线,一条上升和下降都缓慢,另一条上升得快下降的也快,要想游览庙会,选择人少的一天比较好、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可能看到的信息很多,举出一条即可,同时可以根据你看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折线统计图及分析可知:(1)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都是在2月11日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后山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3)选择庙会的最后一天比较好;
(4)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到10日到12日是游客高峰期;可以提很多问题比如:哪一天两个庙会的人数相差最少?(答案合理即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认真提取图中信息,耐心解答即可。
4.(2020·江苏五年级期末)李强收集了南京和哈尔滨2016年4月某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结果如下:
(1)根据表中的数据,接着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根据题意可知,南京的日最高气温从________日至________日这一天上升得最快,从________日至________日这一天下降得最快。
(3)哈尔滨的日最高温有三天比较平稳,是________日至________日。
(4)这两个城市________日的日最高气温最接近,________日的日最高气温相差最大。
【答案】(1)见解析
(2)20;21;22;23(3)19;21(4)20;22
【分析】(1)根据统计图已经画出来的部分可以看到,实线表示南京,虚线表示哈尔滨。确定每组中点的位置,再连线、标数据,即可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2)折线向上倾斜的程度越大,就表示气温上升的最快;折线向下倾斜的程度越大就表示气温下降的最快。(3)三个点最接近的时间就是气温最平稳的三天。
(4)同一天,两个点距离最近的,就是最高气温最接近的时间;两个点距离最远的,就是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的时间。
【详解】(1)
(2)南京的日最高气温从20日至21日这一天上升得最快,从22日至23日这一天下降得最快。
(3)哈尔滨的日最高温有三天比较平稳,是19_日至21日。
(4)这两个城市20日的日最高气温最接近,22日的日最高气温相差最大。
【点睛】重点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画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描点、连线、和标数据,复式折线图一定要区分不同的量的线,能够准确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5.(2020·江苏五年级)下图是王老师体育课上对刘超和邓波每分钟心跳次数的统计图。
(1)请你说一说刘超和邓波每分钟心跳次数的变化情况。
(2)运动量大则心跳次数加快,请你任选一个人,说一说他在体育课上的运动情况。
【答案】(1)刘超在上课第10分钟开始心跳逐渐加快,在第25分钟时达到最快,之后又开始下降;邓波的心跳在上课第5分钟开始加快,在第15分钟时达到每分钟100次,之后又开始下降,第20分钟时达到每分钟90次,之后又开始加快,在第30分钟时达到最快,之后又急剧下降。
(2)刘超从第10分钟开始运动,在第25分钟时停止运动,(不唯一)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依次对两个人进行分析上升表示心跳加快,下降表示心跳减慢,分段分析即可。(2)线段上升表示在运动,线段下降表示运动减慢或停止运动,据此任找一人分析即可。
【详解】(1)刘超在上课第10分钟开始心跳逐渐加快,在第25分钟时达到最快,之后又开始下降;邓波的心跳在上课第5分钟开始加快,在第15分钟时达到每分钟100次,之后又开始下降,第20分钟时达到每分钟90次,之后又开始加快,在第30分钟时达到最快,之后又急剧下降。
(2)刘超从第10分钟开始运动,在第25分钟时停止运动,(不唯一)
【点睛】此题要求学生自己描述折线统计图中体现的相关信息,难度相对较大,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B卷(每题10分,共30分)
1.(2019·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小升初真题)周末小明和小军相约去公园玩,小明骑共享单车,小军乘公交车,整个过程绘成下面的折线图。
(1)小明去公园时走到(
)千米处停下休息了(
)分钟。
(2)如果他们10:30返回,小军和小明在公园最多能一起玩(
)分钟。
(3)小军打算10:30骑共享单车返回,平均车速200米/分,请在上图中表示出小军的返回过程。
【答案】(1)2;10;(2)40;(3)图例如下:
【分析】(1)根据折线图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时间9点到10点之间的线段被分成了6小段,每小段为10分钟,根据小明路线图可知,线段在9点20时从上升变为平行,在9点30再次上升可知,小明休息了10分钟,对应的纵轴点是2千米;(2)从小明和小军的路线相交点开始,它们在公园相遇,时间是9点50分,如果10点30分返回,即用结束时间减相遇时间即可;(3)从折线图可知,小军到公园的总路程为3千米,速度200米/分,从而求出返回时间,从10:30对应的时间点开始画图即可。
【详解】(1)根据折线图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横轴1小时被分成了6份,每份是10分钟,折线从上升线变平行线再变上升线,平行线长1份,为10分钟,平行线对应的路程点为2千米;
(2)从折线图可知,他们从9点50分相遇,到10点30分返回,小军和小明在公园最多能一起玩40分钟;
(3)从折线图可知,小军到公园的总路程为3千米,速度200米/分。
3千米=3000米
3000÷200=15(分钟)
【点睛】此题关键在于看懂折线图,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路程轴,再根据路线的曲折进行填写计算。
2.(2020·江苏五年级单元测试)刘老师骑车从家出发,去离家4千米的学校办事,办事后因自行车坏了,乘公共汽车回家。下图表示在这段时间里刘老师离家路程的变化情况。
(1)刘老师从家去学校用了多少分钟?平均每分钟行多少千米?(2)刘老师从学校回家用了多少分钟?平均每分钟行多少千米?(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答案】(1)15分钟;千米/分;(2)10分钟;千米/分;(3)刘老师在学校办事一共多长时间;15分钟
【分析】(1)通过观察折线图可知,每段时间是5分钟,刘老师从家到学校用时3小段也就是15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进行解答;(2)通过观察折线图可知,刘老师从学校到家用时2小段也就是10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进行解答;(3)设刘老师在学校办事一共多长时间?通过观察折线图可知,刘老师在学校停留一共3小段时间,据此解答。
【详解】(1)5×3=15(分钟)
4÷15=(千米/分)
答:刘老师从家去学校用了15分钟,平均每分钟行千米。
(2)5×2=10(分钟)
4÷10=(千米/分)
答:刘老师从学校回家用了10分钟,平均每分钟行千米。
(3)问题:刘老师在学校办事一共多长时间?
5×3=15(分钟)
答:刘老师在学校办事一共15分钟。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分析与应用能力,掌握路程=速度×时间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2020·江苏五年级期末)下面是李明和张强两名同学跳远比赛成绩的统计表。
姓名成绩/米次数
一
二
三
李明
4.3
4.8
4.1
张强
4.0
2.7
5.0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2)两名同学跳远的最好成绩分别是多少?
(3)张强第几次的成绩超过了李明?(4)从统计图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答案】(1)作图如下:
(2)李明4.8米;张强5.0米
(3)第三次
(4)李明和张强同学第二次跳远的成绩相差最多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2)根据完成的折线统计图,找到两名同学跳远的最好成绩;(3)根据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可以找到张强第几次的成绩超过了李明;(4)根据统计图的信息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详解】(1)作图如下:
(2)李明同学跳远的最好成绩是4.8米,张强同学跳远的最好成绩是5.0米。
(3)张强第三次的成绩超过了李明。
(4)李明和张强同学第二次跳远的成绩相差最多。
【点睛】此题考查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重点是弄清题意,分析出统计图的信息,即可解决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