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评必刷卷
第6章《整理与复习》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3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B卷
总分
得分
A
卷
基础训练(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一个平行四边形两条邻边的长分别是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A.40
B.60
C.80
D.120
2.(2020·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夜晚,人离路灯走近越近,人的影子( )。
A.不变
B.越短
C.越长
3.(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六(1)班共有40名学生,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可能是(
)。
A.4∶3
B.5∶2
C.5∶3
D.4∶5
4.(2020·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天气预报中“明天的降水概率为20%”,表示明天(??
)
A.一定下雨
B.不可能下雨
C.可能下雨
5.(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已知,,下列算式中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A.
B.
C.
D.
6.(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小丽比妈妈矮,爸爸比小丽高,已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爸爸比妈妈高
B.爸爸比妈妈高
C.妈妈比爸爸高
D.不能确定爸爸和妈妈谁高
7.(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梯形的面积是,已知它的上底是,高是,则下底是多少厘米?设下底为,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2020·上海三年级期中)下图表示的是甲班和乙班男、女生人数的情况.如果每个班都是36人,那么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 )人.
A.4
B.11
C.18
D.43
9.(2020·全国六年级期中)有这样一组数据:4、7、12、8、N、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9,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8
B.10
C.9
D.9.5
10.(2020·全国期中)下图中的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
B.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小一些.
C.圆锥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2020·全国六年级期中)(
)÷80==0.55=(
)∶100=(
)%=(
)折。
2.(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工地运来水泥a车,每车,可供施工队使用一周,表示(________)。
4.(2020·全国期中)一根木头长24分米,要锯成4分米长的木棍,每锯一次要3分钟,锯完一段休息2分钟,全部锯完需要________分钟.
5.(2020·全国小升初模拟)7位试用者给新款钢笔打分为6分、9分、2分、7分、8分、9分、9分,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众数是_____。
5.(2020·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一部手机如果降价7%售出,可得635元的利润;如果按定价的七三折卖出,就会亏损265元.那么这部手机的成本价是_____元.
6.(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表示把(________)平均分成(________)份,取其中的(________)份;也可以表示把(________)平均分成(________)份,取其中的(________)份。
7.(2020·全国期中)在正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圆,则正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的比是_____.
8.(2020·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
、8、再配上一个数就可以组成比例,这个数最大是(______)。
9.(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________)个锐角。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那么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
10.(2020·上海小升初模拟)一根长1米的圆柱形木棒,锯成3段后,表面积增加了64平方分米,这根木棒的体积是_____.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2020·辽宁六年级单元测试)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_____)
2.(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和,则它的周长是或。(________)
3.(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把一个15°的角画在比例尺是1∶100的图上,它的度数不变。(______)
4.(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如果(a、b都大于0),那么。(________)
5.(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在和之间只有一个最简分数。(________)
四.图形计算题(23分)
1.(2020·全国六年级期中)直接写得数。(5分)
1÷25%=
1
–
25%=
312÷3=
0.72÷60%=
1×8=
7=
-=
42.3-16.5-3.5=
8×42×12.5=
2.(2019·福建六年级期末)求未知数。(9分)
3.(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在直线上标出、、、1.5、。(2分)
4.(2020·全国六年级期中)(4分)(1)把图A按2∶1放大。
(2)把图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
(3)把图C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6格。
(4)画出图D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5.(2020·绵阳市六年级期中)(3分)要划船从点A到河的对岸,怎样划路线最短?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
五.应用题(每题6分,共42分)
1.(2020·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自动扶梯以均匀速度由下往上行驶着,两位性急的孩子要从扶梯上楼,已知男孩子每分钟走16级楼梯,女孩子每分钟走12级楼梯,结果男孩子用5分钟到达楼上,女孩子用6分钟到达楼上,该扶梯共有多少级?
2.(2020·全国五年级专题练习)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12千米,一艘轮船从乙港逆水而上行8小时可以到达甲港,已知船速是水速的15倍,船从甲港返回乙港需要几小时?
3.(2020·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多少?
(2)你估计C月是哪个月?理由是什么?
(3)你预测小明家接下来一个月的水费可能是多少元?说说你的理由.
4.(2020·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看图填空
(1)陈芳从学校向________走________米到家.
(2)叶明从学校向________走________米,再向________走________米到家.
(3)从学校向________走________米到图书馆.
(4)李华从学校向南走20米到家.用△标出他家的位置.
5.(2020·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下面是陕西省各地区某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统计图。
(1)商洛空气质量的优良天数比延安的多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这些城市空气质量的优良天数的平均数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6.(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铸造车间计划铸造一批零件,如果每天铸造300个,那么完成任务要延长10天;如果每天铸造350个,那么完成任务要延长5天。按时完成任务需要多少天?
7.(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甲、乙、丙三个村合修一条路,三个村所修长度的比为8∶7∶5,现在三个村要按所修长度之比派遣劳动力。丙村由于特殊原因,没有派遣劳动力,但需付给甲、乙两村劳动报酬共1500元。这样甲村共派出50人,乙村共派出30人,甲、乙两村各应分得多少钱?
B卷(每题6分,共30分)
1.(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根据题目“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这根绳子的,第二次用去,第几次用去的长一些?”,我们无法判断第几次用去的长一些。题目修改后为“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这根绳子的,第二次用去,第几次用去的长一些?”。
(1)对于修改后的题目,你的结论是(
)。
(2)为什么原来无法判断,修改题目之后就可以判断了?
2.(2020·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孔目江上,码头A在B上游600千米处,甲、乙两船在A、B之间往返运送货物。若甲、乙两船的静水速度分别为每小时20和30千米,水速为每小时10千米,则两船同时从A出发,经过多少小时后甲第二次与乙迎面相遇?
3.(2020·辽宁六年级期中)甲、乙、丙三人跑200m(假设三人匀速),甲到达终点时,乙距终点还有20m,丙距终点还有29m,当乙到达终点时,丙距终点还有多少米?
(用比例解)
5.(2020?福州)有一个高8厘米,容量为50毫升的圆形容器,里面装满了水,现把长16厘米的圆柱垂直放入,使的底和的底面接触,这时一部分水从容器中溢出,当把从拿走后,中的水的高度只有6厘米,求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5.(2019·河南小升初真题)某景区内的环形路是边长为800米的正方形,如图①和②。现有1号、2号两游览车分别从出口和景点同时出发,1号车顺时针、2号车逆时针沿环形路连续循环行驶,供游客随时免费乘车(上、下车的时间忽略不计),两车速度均为200米/分。
请解答以下问题:问题(一)
设行驶时间为分。
(1)当时,求出当两车相距的路程是400米时的值;
(2)为何值时,1号车第三次恰好经过景点?并直接写出这一段时间内它与2号车相遇过的次数。
问题(二)
已知游客小亮在上从向出口走去,步行的速度是50米/分。当小亮行进到上一点(不与点,重合)时,刚好与2号车迎面相遇。(1)小亮发现,乘1号车会比乘2号车到出口用时少,请你简要说明理由。(2)已知米。聪明的小亮根据的大小,通过计算发现:如果他选择乘1号车或者选择步行这两种方式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你知道此时的值是多少吗?请直接写出的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评必刷卷
第6章《整理与复习》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3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B卷
总分
得分
A
卷
基础训练(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一个平行四边形两条邻边的长分别是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A.40
B.60
C.80
D.120
【答案】C
【分析】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的长分别是和,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小于斜边的性质,可以知道这条的高所在的底边只能是的底边,最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即可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详解】
故答案为:C
【点睛】关键是确定对应的底和高,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2020·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夜晚,人离路灯走近越近,人的影子( )。
A.不变
B.越短
C.越长
【答案】B
【详解】画图如下:路灯下的人影,距路灯近,影子短。
故选:B
3.(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六(1)班共有40名学生,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可能是(
)。
A.4∶3
B.5∶2
C.5∶3
D.4∶5
【答案】C
【分析】因为是人数比,所以每份必须是整数,即总人数除以总份数必须能被整除。所以可以通过计算来验证哪一个选项中,比的前项和后项相加所得份数能够被40整除,哪一个选项中的比就是正确的。
【详解】A.不能整除;B.不能整除;
C.能整除;D.不能整除。故答案为:C。
【点睛】通过解答本题,学生能够体会到,比与除法的联系,且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整除的理解。
4.(2020·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天气预报中“明天的降水概率为20%”,表示明天(??
)
A.一定下雨
B.不可能下雨
C.可能下雨
【答案】C
【分析】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括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对事件发生的可能大小,可以用“一定”“经常”“偶尔”“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
【详解】A.可能发生的事情不一定会发生,说的太绝对,错误;
B.20%的概率,虽然不高,但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错误;
C.只要有一点可能,就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说可能下雨,正确。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察了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百分数的意义,合理分析,考虑问题要严谨。
5.(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已知,,下列算式中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乘法结合、交换律及乘法分配律分析各项即可。
【详解】A.,选项正确;
B.不等于,选项错误;
C.,选项正确;
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运算律的灵活应用。
6.(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小丽比妈妈矮,爸爸比小丽高,已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爸爸比妈妈高
B.爸爸比妈妈高
C.妈妈比爸爸高
D.不能确定爸爸和妈妈谁高
【答案】B
【分析】由题意可知:妈妈的身高=小丽身高+a厘米,爸爸的身高=小丽身高+b厘米,比较爸爸、妈妈身高,求差即可。
【详解】爸爸的身高-妈妈的身高=(小丽身高+b厘米)-(小丽身高+a厘米)=
(b-a)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单应用。
7.(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梯形的面积是,已知它的上底是,高是,则下底是多少厘米?设下底为,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可列方程。
【详解】解:设下底为则有:
(30+x)×2÷2=80
30x=80
x=50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列方程解含有一个未知数的问题,牢记梯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8.(2020·上海三年级期中)下图表示的是甲班和乙班男、女生人数的情况.如果每个班都是36人,那么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 )人.
A.4
B.11
C.18
D.43
【答案】B
【分析】由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甲班表示女生人数的扇形的圆心角为直角,即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或25%),则男生占全班人数的(或75%),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全班人数乘男生人数所占的分率(百分率)就是甲班男生人数.乙班男生人数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用甲班男生人数减乙班男生人数就是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的人数
【详解】36×﹣16=27﹣16=11(人)答: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11人.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是考查如何根据计算需要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再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关计算.
9.(2020·全国六年级期中)有这样一组数据:4、7、12、8、N、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9,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8
B.10
C.9
D.9.5
【答案】B
【分析】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这组数据中,N不能小于8,因为N小于8,则中位数就不会是9,所以N大于8,又因为中位数是9,所以9×2﹣8=10,所以N一定是大于或等于10的数,又因为这组数据有众数,所以N可能是10或12,据此即可选择.
【详解】N不能小于8,因为N小于8,则中位数就不会是9,所以N大于8,
又因为中位数是9,所以9×2﹣8=10,所以N一定是大于或等于10的数,
又因为这组数据有众数,所以N可能是10或12,故选B.
10.(2020·全国期中)下图中的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3倍.
B.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小一些.
C.圆锥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sh),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sh)及圆锥的体积公式(V=sh)作答.解:因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V=sh,圆柱的体积公式是:V=sh,
所以当正方体、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时,体积也相等,
因为圆锥的体积公式是:V=sh,所以圆锥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也是圆柱体积的.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圆柱、圆锥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应用,要掌握圆柱和圆锥及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2020·全国六年级期中)(
)÷80==0.55=(
)∶100=(
)%=(
)折。
【答案】44;40;55;55;五五
【分析】此类问题应找出关键数,本题的关键数是0.55,0.55==11÷20=11∶20。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比值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由此求解。
【详解】根据11÷2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得44÷80,商不变;根据,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2倍,得,分数大小不变;根据11∶20,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5倍,得55∶100,比值不变;0.55=55%=五五折。所以44÷80==0.55=55∶100=55%=五五折。
【点睛】此题考查小数、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的转化,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
2.(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工地运来水泥a车,每车,可供施工队使用一周,表示(________)。
【答案】平均每天用水泥多少吨
【分析】由题意知:水泥a车,每车,那么一共有14×a吨,除以7天,就是每天使用水泥的量,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工地运来水泥a车,每车”可得:
工地共运来水泥14×a
=。就表示平均每天用水泥多少吨。
【点睛】本题考查了在具体情境中,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4.(2020·全国期中)一根木头长24分米,要锯成4分米长的木棍,每锯一次要3分钟,锯完一段休息2分钟,全部锯完需要________分钟.
【答案】23
【解析】植树问题解:根据题意,可以得出锯成的段数是:24÷4=6(段),由锯的次数比锯成的段数少1,可知锯的次数是:6﹣1=5(次),那锯的时间是:5×3=15(分钟);
因为锯完最后一次就结束了,不用休息了,所以休息的次数比锯的次数少1,那休息的时间是:2×(5﹣1)=8(分钟);
所以,全部锯完的时间是:15+8=23(分钟).故填:23.
根据题意,可以得出锯成的段数是:24÷4=6(段),由锯的次数比锯成的段数少1,可知锯的次数是:6﹣1=5(次),那锯的时间是:5×3=15(分钟);因为锯完最后一次就结束了,不用休息了,所以休息的次数比锯的次数少1,那休息的时间是:2×(5﹣1)=8(分钟),再根据题意解答即可.
5.(2020·全国小升初模拟)7位试用者给新款钢笔打分为6分、9分、2分、7分、8分、9分、9分,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众数是_____。
【答案】8
9
【分析】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将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详解】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6,7,8,9,9,9;众数为:9
中位数为:8
答: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8,众数是9;故答案为:8,9。
5.(2020·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一部手机如果降价7%售出,可得635元的利润;如果按定价的七三折卖出,就会亏损265元.那么这部手机的成本价是_____元.
【答案】3550
【分析】根据题意,设这部手机的定价为x元,有关系式:定价×(1﹣7%)﹣635元=定价×73%+265,列方程求解即可求出定价,然后根据其中一种销售情况求其成本价即可.
【详解】解:设该手机的定价为x元,七三折=73%
(1﹣7%)x﹣635=73%x+265
0.93x﹣635=0.73x+265
0.2x=900
x=4500
成本价:4500×(1﹣7%)﹣635=4500×0.93﹣635=4185﹣635=3550(元)
答:这部手机的成本价为3550元.故答案为:355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润问题,关键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利用关系式列方程求解.
6.(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表示把(________)平均分成(________)份,取其中的(________)份;也可以表示把(________)平均分成(________)份,取其中的(________)份。
【答案】1kg
5
4
4kg
5
1
【分析】分数的意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表示把1kg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4份;也可以表示把4kg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
【点睛】同一个分数,选择的单位“1”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
7.(2020·全国期中)在正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圆,则正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的比是_____.
【答案】200:157
【分析】正方形里剪下的最大的圆的直径与圆的边长相等,设出正方形的边长,然后计算出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并写出两个面积的最简整数比即可.
【详解】假设正方形的边长是10,则正方形面积与圆的面积的比是:
(10×10):(3.14×5?)=100:78.5=200:157故答案为200:157
8.(2020·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
、8、再配上一个数就可以组成比例,这个数最大是(______)。
【答案】40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用最大的两个数相乘除以第三个数即可。
【详解】8>>,8×÷=40,所以这个数最大是(40)。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内项积=两外项积。
9.(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________)个锐角。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那么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
【答案】2
直角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分类,一一分析各类三角形中的锐角情况,再填空即可;
按照内角的度数比,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这个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再判断其是什么三角形即可。
【详解】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所以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如果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那么三个内角分别为30°、60°和90°,所以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比的运用,填空时要注意分类讨论,避免犯错。
10.(2020·上海小升初模拟)一根长1米的圆柱形木棒,锯成3段后,表面积增加了64平方分米,这根木棒的体积是_____.
【答案】160立方分米
【分析】根据圆柱的切割特点可知,切成3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4个圆柱的底面的面积,由此利用增加的表面积64平方分米,除以4即可得出圆柱的一个底面的面积,再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即可求出这根木棒的体积.
【详解】1米=10分米
64÷4×10=16×10=160(立方分米)
答:这根木棒的体积是160立方分米.故答案为:160立方分米.
【点睛】抓住圆柱的切割特点和增加的表面积,先求出圆柱的底面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2020·辽宁六年级单元测试)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_____)
【答案】√
【详解】根据圆周率的含义,可得: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π倍;
所以原题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2.(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和,则它的周长是或。(__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确定腰长和底边长,从而确定周长,据此分析。
【详解】等腰三角形的两腰长度相等,如果底边的长度是,则不能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不能围成三角形,因此,底边的长度只能是,周长只能是10+10+5=25厘米,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点睛】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把一个15°的角画在比例尺是1∶100的图上,它的度数不变。(______)
【答案】√
【分析】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详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只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所以画在比例尺是1∶100的图上,这个角的度数不变。故判断正确。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的意义,应理解比例尺放大或缩小的只是角两边的长短。
4.(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如果(a、b都大于0),那么。(________)
【答案】√
【分析】可将转化为,即把b扩大到原来的倍后与a的相等,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乘法交换律可得:
可设;
即故答案为:√
【点睛】巧用乘法交换律,使本题解答快捷轻松并易于理解。
5.(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在和之间只有一个最简分数。(________)
【答案】×
【分析】在在和之间有无数个分数,一定不仅仅只有一个最简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假定分子和分母同乘10,和变成和,在和之间的最简分数有:、、……,可见不仅仅一个。故原题说法错误。
【点睛】了解在和之间的分数有无数个是解答的关键。
四.图形计算题(23分)
1.(2020·全国六年级期中)直接写得数。(5分)
1÷25%=
1
–
25%=
312÷3=
0.72÷60%=
1×8=
7=
-=
42.3-16.5-3.5=
8×42×12.5=
【答案】4;0.75;104;;1.2;10;;;22.
3;4200
【分析】根据分数百分数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1÷25%=1÷0.25=4
1
–
25%=1-0.25=0.75
312÷3=104
+=
0.72÷60%=0.72÷0.6=1.2
1×8=×8=10
7=
-=-=
42.3-16.5-3.5=42.3-(16.5+3.5)=42.3-20=22.3
8×42×12.5=(8×12.5)×42=100×42=4200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注意百分数计算时先转换成小数再计算。
2.(2019·福建六年级期末)求未知数。(9分)
【答案】;;
【分析】,方程两边同时×即可;
,方程两边先同时×4,再同时+即可;
,写成的形式,两边再同时×即可。
【详解】
解:
解:
解: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方程和解比例,解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3.(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在直线上标出、、、1.5、。(2分)
【答案】见详解
【分析】根据0点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将各数在直线上一一对应标注。
【详解】
【点睛】在数轴上越靠右边的数越大,越靠左边的数越小。
4.(2020·全国六年级期中)(4分)(1)把图A按2∶1放大。
(2)把图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
(3)把图C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6格。
(4)画出图D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答案】见解析
【分析】(1)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把图形A的各对应边均放大到原来的2倍,对应角大小不变,即可画出按2∶1放大后的图形A′。
(2)根据旋转的特征,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点O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B′。
(3)根据平移的特征,把图形C的各顶点分别向左平移5格,依次连结即可得到向左平移5格后的图形C′;同理可画出再向上平移6格后的图形C″。
(4)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的左边画出左图的关键对称点,依次连结即可得到图形D′。
【详解】(1)把图A按2∶1的比放大(下图):
(2)把图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下图):
(3)把图C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6格(下图):
(4)画出图D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下图):
【点睛】作旋转一定度数后的图形、作平移后的图形、作轴对称图形关键是确定对应点(对称点)的位置;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变化,形状不变。
5.(2020·绵阳市六年级期中)(3分)要划船从点A到河的对岸,怎样划路线最短?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
【答案】
【详解】要想节省材料,则使桥最短,所以根据“垂线段最短”,过这个A点向河的对岸作垂线段,据此即可解决问题.
五.应用题(每题6分,共42分)
1.(2020·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自动扶梯以均匀速度由下往上行驶着,两位性急的孩子要从扶梯上楼,已知男孩子每分钟走16级楼梯,女孩子每分钟走12级楼梯,结果男孩子用5分钟到达楼上,女孩子用6分钟到达楼上,该扶梯共有多少级?
【答案】120级
【分析】上楼的速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男、女孩自己的速度,另一部分是自动扶梯的速度。男孩5分钟走了16×5=80(级),女孩6分钟走了12×6=72(级),女孩比男孩少走了80-72=8(级),多用了6-5=1(分),说明电梯1分钟走8级。由男孩5分钟到达楼上,他上楼的速度是自己的速度与扶梯的速度之和,所以扶梯共有(16+8)×5即可求出扶梯的级数。
【详解】自动扶梯每分钟走:(16×5-12×6)÷(6-5)=8÷1=8(级)
自动扶梯共有(16+8)×5=120(级)
答:该扶梯共有120级。
【点睛】此题当作牛吃草问题来解决,上楼的速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男、女孩自己的速度,另一部分是自动扶梯的速度。
2.(2020·全国五年级专题练习)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12千米,一艘轮船从乙港逆水而上行8小时可以到达甲港,已知船速是水速的15倍,船从甲港返回乙港需要几小时?
【答案】7小时
【分析】根据两个码头之间的距离与乙港到甲港逆水行8小时,可以求出这艘船的逆水速度;逆水速度等于船速减去水速,已知船速是水速的15倍,则船速与水速相差了(15-1)倍,说明逆水速度刚好相当于水速的(15-1)倍,因此可以求出水速。根据逆水速度与水速,又可求出顺水速度,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详解】逆水速度:112÷8=14(千米/时)
由差倍公式可得:水速:14÷(15-1)=1(千米/时)
顺水速度:14+1+1=16(千米/时)
返回时间:112÷16=7(小时)
答:这只船从甲码头返回乙码头需要7小时。
【点睛】逆水速度,就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求出逆水速度,根据差倍公式可以求出水速,继而可以求出顺水速度,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3.(2020·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多少?
(2)你估计C月是哪个月?理由是什么?
(3)你预测小明家接下来一个月的水费可能是多少元?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61元;(2)8月份,理由是:8月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所以这个月份用水最多;(3)60元,理由是:如果C月份是8月份,那么D月份就是9月份,接下来的一个月是10月份,气温要比9月份低,所以这个月的水费比9月份低.
【分析】
(1)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用4个月总水费除以4即可.
(2)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C月份水费最多,我认为该月是8月份,理由是:8月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所以这个月份用水最多.
(3)如果C月份是8月份,那么D月份就是9月份,接下来的一个月是10月份,气温要比9月份低,所以这个月的水费可能是60元.据此解答.
【详解】(1)(27+62+85+70)÷4=244÷4=61(元);答:小明家这4个月平均水费是61元.
(2)C月份水费最多,我认为该月是8月份,理由是:8月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所以这个月份用水最多.
(3)我预测小明家接下来一个月的水费可能是60元,理由是:如果C月份是8月份,那么D月份就是9月份,接下来的一个月是10月份,气温要比9月份低,所以这个月的水费比9月份低.
4.(2020·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看图填空
(1)陈芳从学校向________走________米到家.
(2)叶明从学校向________走________米,再向________走________米到家.
(3)从学校向________走________米到图书馆.
(4)李华从学校向南走20米到家.用△标出他家的位置.
【答案】(1)北
20
(2)西
30
北
30
(3)西
70
(4)解:如图:
【分析】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上1格表示10米,由此根据图上的方向和格数确定路线即可.
【解答】解:(1)陈芳从学校向北走20米到家;
(2)叶明从学校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30米到家;
(3)从学校向西走70米到图书馆.
故答案为(1)北;20;(2)西;30;北;30;(3)西;70
5.(2020·全国六年级单元测试)下面是陕西省各地区某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统计图。
(1)商洛空气质量的优良天数比延安的多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这些城市空气质量的优良天数的平均数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1)5.8%
(2)
238天(3)
汉中空气质量的优良天数比铜川多多少天?27天
【详解】(1)×100%≈5.8%
(2)
(331+316+313+285+269+247+242+227+195+180+176+165+154)÷13≈238(天)
(3)
答案不唯一;如:汉中空气质量的优良天数比铜川多多少天?269-242=27(天)
6.(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铸造车间计划铸造一批零件,如果每天铸造300个,那么完成任务要延长10天;如果每天铸造350个,那么完成任务要延长5天。按时完成任务需要多少天?
【答案】25天
【分析】这批零件的总量是一定的,所以每天铸造的数量与完成任务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设按时完成任务需要x天,则每天铸造300个,完成任务需要天;每天铸造350个,完成任务需要天。由此可列方程,解得,所以按时完成任务需要25天。
【详解】解:设按时完成任务需要x天。
答:按时完成任务需要25天。
【点睛】列方程是解答应用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弄清题意,找出应用题中的反比例关系。
7.(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甲、乙、丙三个村合修一条路,三个村所修长度的比为8∶7∶5,现在三个村要按所修长度之比派遣劳动力。丙村由于特殊原因,没有派遣劳动力,但需付给甲、乙两村劳动报酬共1500元。这样甲村共派出50人,乙村共派出30人,甲、乙两村各应分得多少钱?
【答案】甲村应分得1350元,乙村应分得150元
【分析】根据三个村所修长度的比为8∶7∶5,可把这条公路看成(份),甲、乙两村共派出劳动力(人),每份需要劳动力(人)。甲村应修8份,需要劳动力(人),甲村多派的人数为(人);乙村应修7份,需要劳动力(人),乙村多派的人数为(人)。甲村多派的18人和乙村多派的2人帮助丙村修路,丙村向甲、乙两村支付的劳动报酬应按分配给甲、乙两村。
【详解】每份的人数:=80÷20=4(人);
甲村多派的人数:=50-32=18(人);
乙村多派的人数:=30-28=2(人);
丙村向甲、乙两村支付的劳动报酬应按分配给甲、乙两村;
甲村应分得的钱:(元);
乙村应分得的钱:(元);
答:甲村应分得1350元,乙村应分得150元。
【点睛】求出甲村和乙村多派出的人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多派出的人数比分配钱数。
B卷(每题6分,共30分)
1.(2021·全国六年级课时练习)根据题目“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这根绳子的,第二次用去,第几次用去的长一些?”,我们无法判断第几次用去的长一些。题目修改后为“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这根绳子的,第二次用去,第几次用去的长一些?”。
(1)对于修改后的题目,你的结论是(
)。
(2)为什么原来无法判断,修改题目之后就可以判断了?
【答案】(1)第一次用去的长一些(2)见详解
【分析】修改后的题目,第一次用去这根绳子的,剩下的就是这根绳子的,所以第一次用去的长一些。第(2)题答案不唯一,解释合理即可。
【详解】(1)对于修改后的题目,第一次用去的长一些。
(2)修改前的题目,第一次用去这根绳子的,,又因为不知道绳子的总长是多少,所以无法确定这根绳子的与相比,哪个更长。修改后的题目,第一次用去这根绳子的,,第二次用去的绳长一定小于总绳长的,所以修改题目之后就可以判断第几次用去的长一些。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认真解答即可。
2.(2020·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孔目江上,码头A在B上游600千米处,甲、乙两船在A、B之间往返运送货物。若甲、乙两船的静水速度分别为每小时20和30千米,水速为每小时10千米,则两船同时从A出发,经过多少小时后甲第二次与乙迎面相遇?
【答案】52小时
【分析】刚开始甲、乙两船都是从A出发顺利而下,当乙船到达B码头的时间是:600÷(30+10)=15(小时),此时甲船离B码头还有:600—15×(20+10)=150(千米),甲船继续顺流而下,乙船则逆流而上,甲船到达B码头的时间:150
÷(20+10)=5(小时),此时乙船已逆流而上行驶了5×(30—10)=100(千米),甲、乙两船都是逆流而上。乙船逆流而上还要再行驶:(600—100)÷(30—10)=25(小时),在这25小时的时间内甲船逆流行驶了:25×(20—10)=250(千米),离A码头还有600—250=350(千米),甲船继续逆流而上。乙船顺流而下,两船变成了相遇问题,相遇时间=350÷(30+20)=7(小时)。所以到甲、乙两船第二次相遇所需要的时间是:15+5+25+7=52(小时)。
【详解】600÷(30+10)=600÷40=15(小时)
[600—15×(20+10)]÷(20+10)=[600—15×30]÷30=[600—450]÷30=150÷30=5(小时)
(600—100)÷(30—10)=500÷20=25(小时)
[600—25×(20—10)]÷(20+30)=[600—25×10]÷50=[600—250]÷50=350÷50=7(小时)
15+5+25+7=52(小时)
答:经过52小时后甲第二次与乙迎面相遇。
【点睛】解答本题一定要画图,甲、乙两船的速度在变化,所以要分段进行分析。当乙船到达B地时,甲船在哪里?当乙船逆流而上到达A时,甲船又在哪里?此时两船是相对而行,即第2次相遇。
3.(2020·辽宁六年级期中)甲、乙、丙三人跑200m(假设三人匀速),甲到达终点时,乙距终点还有20m,丙距终点还有29m,当乙到达终点时,丙距终点还有多少米?
(用比例解)
【答案】10m
【分析】甲到达终点时,乙距终点还有20m,丙距终点还有29m,即甲到达终点时甲跑了200m,乙跑了180m,丙跑了171m,此时他们用的时间相同。即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成正比。据此即可求解。
【详解】解:设丙跑了Xm。
(200-20)∶(200-29)=200∶X
180∶171=200∶X
180X=171×200
180X=34200
X=34200÷180
X=190
200-190=10(m)
答:丙距终点还有10米。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比例关系的应用,关键是抓住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成正比例关系。
5.(2020?福州)有一个高8厘米,容量为50毫升的圆形容器,里面装满了水,现把长16厘米的圆柱垂直放入,使的底和的底面接触,这时一部分水从容器中溢出,当把从拿走后,中的水的高度只有6厘米,求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当把长16厘米的圆柱垂直放入容器时,从容器中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放入容器的高为8厘米的圆柱的体积,然后再求出整个圆柱体的体积.
【解答】解:圆形容器的底面积:(平方厘米);
溢出水的体积,即放入容器的圆柱的体积:(毫升);
圆柱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答:圆柱体的体积是25立方厘米.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掌握与运用,以及空间想象力.
5.(2019·河南小升初真题)某景区内的环形路是边长为800米的正方形,如图①和②。现有1号、2号两游览车分别从出口和景点同时出发,1号车顺时针、2号车逆时针沿环形路连续循环行驶,供游客随时免费乘车(上、下车的时间忽略不计),两车速度均为200米/分。
请解答以下问题:问题(一)
设行驶时间为分。
(1)当时,求出当两车相距的路程是400米时的值;
(2)为何值时,1号车第三次恰好经过景点?并直接写出这一段时间内它与2号车相遇过的次数。
问题(二)
已知游客小亮在上从向出口走去,步行的速度是50米/分。当小亮行进到上一点(不与点,重合)时,刚好与2号车迎面相遇。(1)小亮发现,乘1号车会比乘2号车到出口用时少,请你简要说明理由。(2)已知米。聪明的小亮根据的大小,通过计算发现:如果他选择乘1号车或者选择步行这两种方式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你知道此时的值是多少吗?请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问题(一)(1)3分或5分;(2)40分,5次;问题(二)(1)乘1号车用时比2号车少;(2)320米。
【分析】(1)由路程=速度×时间就可以分别得出,与t的关系式,再由关系式就可以求出两车相距400米时的值;(2)求出1号车三次经过景点C所行的路程,进一步求出行驶的时间,由两车第一次相遇后每相遇一次需要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相遇次数。(1)根据题意可以得出游客小亮在DA上乘1号车到A出口的距离小于2个边长,而乘2号车到A出口的距离大于3个边长,进而得出结论;(2)通过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列出比例即可求解。
【详解】(1)解:设1号车的路程为千米,2号车的路程为千米。
由题意得:=200t,=-200t+1600,当两车相遇前相距400米时,则:
-200t+1600-200t=400
1600-400=200t+200t
400t=1200
t=1200÷400
t=3;
当两车相遇后相距400时:
200t-(-200t+1600)=400
200t+200t-1600=400
400t=400+1600
400t=2000
t=2000÷400
t=5
答:当两车相距的路程是400米时的值为3分或5分。
(2)由题意,得1号车第三次恰好经过景点C时,
行驶的路程为:800×2+800×4×2=1600+6400=8000(米),
所以1号车第三次恰好经过景点C需要的时间为8000÷200=40(分)。两车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1600÷400=4(分),第一次相遇后两车每相遇一次需要的时间为800×4÷400=8(分),所以两车相遇的次数为5次。
问题(二)(1)因为游客小亮在DA边上与2号车相遇,所以此时1号车在CD边上,所以乘1号车到达A时,所需要的时间小于(分),乘2号车时,所需要的时间大于(分),所以乘1号车用时比2号车少。
(2)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
已知米,,此时1号车到路程为(800+800-s)米。
50∶200=s∶(800+800-s)
解:200s=50×(1600-s)
4s=1600-s
5s=1600
s=1600÷5
s=320
此时的值是320米。
【点睛】此题为综合题,难度较大,需一步一步的去分析,再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列出方程、行程公式以及比例方可解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