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画杨桃》 教案+反思(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3《画杨桃》 教案+反思(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3 22: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画杨桃
教学目标
1.认识“室、靠”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1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1.认字。可归类认读本课中声母是sh的生字。强调“诲”是四声,不能误读为三声。指导多音字“倒”的读音。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并注意在学文中相机巩固。
2.写字。本课要写的10个字中,“课、摆、哈、抢、嘻”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图”是全包围结构,“座”是半包围结构,这两个字都要注意指导笔顺。“交”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页”是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阅读理解
课文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的对比中,步步深入,理解文章内涵。首先,指导学生读懂“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又是怎样画的;引导学生体会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不同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最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
课文生动细致地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出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本课中人物对话较多,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朗读实践,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杨桃的资料和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杨桃的资料,如杨桃的形状、生长特点、产地、营养价值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室、靠”等14个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1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活动1 了解杨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杨桃”的图片或实物,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课件出示 杨桃图片。
(1)指名简单介绍杨桃。(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介绍。)
(2)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3)教师相机补充资料。
2.板书课题,生齐读。
活动2 质疑导思,引入学习
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课件出示 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并梳理主要问题。
预设: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我”画成了什么样子?
(3)因为画杨桃发生了什么事?
(4)从画杨桃这件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4.过渡:画杨桃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呢,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吧!
操作指导
学贵有疑,培养思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大胆质疑。教学时,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更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梳理出与文本相关联的主要问题。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新课的学习设置了目标。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活动1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将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读准确。
2.同桌交流,认读生字词。
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识字经验,并提示易错字。
活动2 汇报交流,重点指导
1.学生汇报学习生字,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相机点拨:
(1)“室、审、视、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
(2)引导学习多音字“倒”。
①交流:“倒”,在本课读dào,组词:倒水、倒立、倒车。另一个读音是dǎo,组词:倒下、打倒、不倒翁。
②指导“倒”不同读音的含义:表示“上下或前后颠倒”时,读dào;表示“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时,读dǎo。
3.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用形声字识记法识记。
“靠”上表声,下表意;“审”上表意,下表声;“哈、晌、抢、嘻、悦、诲”左表意,右表声;“视”左表声,右表意。
(2)用字源识字法识记。
班:会意字。从刀,从珏,意为用刀分玉。本义是分割玉。
课件出示 
页:象形字。甲骨文形体像一个夸大了头部的人,表示人的头。“頁”简化为“页”。本义是人头。页是部首字,从页取义的字多与头有关。
课件出示 
而:象形字。像胡须形。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虚词。
课件出示 
(3)扩词识记,将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进行识记。
靠:靠近 可靠 依靠
肃:肃静 严肃 肃立
(4)同偏旁归类识记:“哈”“嘻”都可以用来形容笑声,都是口字旁。
活动3 朗读课文,梳理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小组合作交流前面预设课题的问题。
(2)把预设的几个问题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小结:我们读课文时,可以先提出几个问题,比如:课文讲的是谁?在干什么?结果怎样?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就能大概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操作指导
此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然后让生字回文,使学生在语境中巩固生字,既不干扰生字的学习,也没破坏阅读的情境,达到识字促进阅读,阅读巩固识字的目的。
板块三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观察生字,明确重点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重点字。
课件出示 图 座 交 页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图:全包围结构。座:半包围结构。交:上下结构。页:独体字。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特点。
活动2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1.教师边指导边范写重点字。
图:先外后内再封口,最后一笔是横。
交:在田字格中间,上部“六”稍小,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最后两笔撇、捺要舒展。
页: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学生先描红,再书写这几个生字。
3.展示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操作指导
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这既是写对生字的前提,也是识字教学的重点。
板块四 回顾总结,巩固练习
1.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抄写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操作指导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意识,并使课内所学得到巩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内容,质疑导入
活动1 复习内容,铺垫新课
1.听写词语:
(1)教师读词语,学生听写:图画、老师、讲桌、座位、教室、神情、角度。
(2)交流听写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2.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
3.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我”、同学们、老师。)
活动2 问题梳理,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画杨桃这件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2.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3.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在读文过程中,相信同学们还会产生更有探究性的问题。
操作指导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的关键问题,并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同时,学生每次读课文都会有不同的问题产生,此处设计既要关注到两个课时的整体性,又要关注到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板块二 研读文本,理解内容
活动1 借助活动卡,了解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1.课件出示学习活动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同学们的做法 老师的做法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学习卡中的内容。
活动2 汇报交流“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1.学生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相机导学:
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引导学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的,如何画的。(师相机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2)你是怎样理解“老老实实”的?(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引导学生补充回答):
课件出示 是圆的就________,是方的就________,不要把圆的画成________,也不要把方的画成________,否则就是________。
(4)指名读句子,评议。(注意抓住重点词语“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读出“我”实事求是作画的态度。)
活动3 汇报交流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及态度
1.过渡:“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事,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2.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我”的画交出去的时候,几个同学“哈哈大笑”,嘲笑“我”。)(师相机板书:哈哈大笑)
3.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1)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句子。
(2)同桌互读、指名读,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4.导思:当同学们看到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
(1)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2)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
①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句子,体会老师的做法。(看、到、坐、审视、回到、举起、问)
②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要“审视”。小组交流后再选一选,填一填。
课件出示 “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
a.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想看个究竟。
b.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c.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他们。
d.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老师,不想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3)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到“我”的座位上看讲桌上的杨桃?(老师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的。)
(4)想一想:当老师让几个同学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5)出示老师和同学们的对话:
课件出示
看画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看杨桃时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①分角色,对比读一读,体会同学们的看法和心情有什么变化。
②交流:读了这两处对话,你有什么发现?(标点符号不同,说话的语气就不一样。)
③分角色朗读对话。(老师的问话要用询问的语气朗读)
(6)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比朗读,表演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吞吞吐吐地说)
操作指导
教学本环节时,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时,要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要读出恰当的语气。读老师的话时要体会老师循循善诱的特点及老师的教育智慧,还要通过朗读体会同学们当时说话的心理,读出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并加强朗读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感。
板块三 想象说话,明白道理
活动1 情境引入,想象说话
1.导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方法。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2.指生汇报。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的。(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东西,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看法的道理。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活动2 理解老师的话,明白道理
1.出示老师的话:
课件出示 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2.指名朗读。
3.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老师的话的。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教诲”。
5.交流: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小组合作交流。
(2)汇报,教师相机指导:一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二是如果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与我们想的不一致,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许别人说的、做的是正确的,我们不能随便嘲笑别人。
活动3 联系实际,加深感悟
1.引语: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操作指导
“情境引入,想象说话”环节是本板块的一大亮点。要通过想象说话,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感情。另外,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难点。这段话讲了两点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观察生字,明确重点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生字并组词)
课件出示 课 摆 哈 抢 嘻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摆”第三笔是提;“嘻”左边的口字旁在横中线上收笔;“课、哈、抢”这几个字都有撇和捺,但撇、捺位置不同。
3.教师课件演示书写动漫。
活动2 教师书写,学生临摹
1.教师范写生字。
2.学生练习书写。
3.师生评价,并根据反馈意见再练写生字。
操作指导
在指导书写时,要重视分类指导,使学生由一课生字的书写扩展到掌握一类字的书写技巧。同时要重视对难字、重要偏旁的书写指导,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观察、临摹、评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书写能力,从而让学生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板块五 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过渡:作者在老师的影响下,最后取得了成功。听了你们刚才的话,老师相信你们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最后,我把作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课件出示 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2.学生齐读。
操作指导
教师要重视语文学习和语文积累相融合,拓展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来说明事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让同学们领悟到抽象的道理。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后,我紧紧抓住文中老师的话展开学习,初步感知,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人物情感变化,在读中领悟道理。然后以作者的话作为本课的结尾,重点突出。不仅如此,我还把上课初几个学生的质疑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通过“想象说话”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感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