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6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难点
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1.认字。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数量较多,宜分布在不同环节落实。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将“曾、泞”等生字的后鼻音读准。“献、需”等生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加一加、记一记的方法来识记。
2.写字。一是分类指导,从形声字书写规律上加以强调。二是重点指导,如“暖”,要注意右边是“爰”不是“爱”,左边是“日”不是“目”。
阅读理解
1.朗读教学
教学时,可抓住课文中的反复句和问答句进行朗读指导。指导读反复句时,教师可以先示范读,让学生感受语速、语调的变化,再让学生模仿练读。朗读问答句时,可采用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朗读方式。
2.理解运用
这首诗可以借助诗题提出问题,指引我们去诗中“寻觅”答案。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雷锋;之后引导学生在初读诗歌的基础上,围绕“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问题展开学习。要重点指导学生细读诗句,想象画面。
3.拓展延伸
课文第2、第4小节句式相同且工整,可让学生仿照该句式说话。教师可以把视野转向学生熟悉的生活,如:教室、马路、公交车……想一想在这些地方,发生过哪些无私奉献、帮助他人、为人民服务的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搜集有关雷锋的故事。
2.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搜集雷锋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冒、留”4个字,理解“泥泞”的意思,会写“叔叔、迷路”等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1 走近雷锋
1.导入:(出示雷锋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板书:雷锋)关于雷锋,你们都了解多少呢?
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介雷锋的生平事迹,教师相机补充。
3.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们要向雷锋学习什么?
活动2 引入新课
1.学习生字“锋”。
(1)指导学生读好“锋”的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锋”字。
①可用形声字识记法。
②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③比一比并组词。 锋( ) 峰( )
2.揭题: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可是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还在怀念他、寻找他,有很多人还在这样呼唤他:“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好吗?(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操作指导 学生对雷锋了解较少,年代也相差较远,开课前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雷锋精神和雷锋事迹,拉近学生与人物的距离,便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在学生谈“我们要向雷锋学习什么”时,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符合雷锋精神就可以。重点让学生感知雷锋是个好战士和他乐于助人的特点。
板块二 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活动1 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注意老师朗读的速度。
2.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1)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把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记下来。
活动2 交流汇报生字学习成果
1.小组内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小组内交流学习经验,并互相出示句子、词语考查对方的学习情况。
cénɡ ménɡ ménɡ nìnɡ shùn mài tà
课件出示 曾经 蒙 蒙细雨 泥泞 顺利 年迈 踏步
jīnɡ jí bàn yínɡ mì xū xiàn
荆 棘 花瓣 晶莹 寻觅 需要 献出
(2)再读诗歌,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3)认为自己能够读流利的同学可以读给小组其他同学听。
(4)小组交流生字记忆方法。
2.检查反馈。
(1)通过“你指我读”“开火车读”“对口型猜字”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曾、蒙、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平舌音,在本课中读cénɡ;“泞”读四声,不要读成二声;“棘”读二声,不要读成四声。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部首归类识字:“泞”的偏旁是“氵”,与水有关。
加一加识字:瓣=辛+瓜+辛。
熟字比较识字:莹——萤。
3.齐读诗歌。
活动3 细读第1、2小节,想象画面
1.请学生轻声读第1、2小节,说说雷锋出现在哪里,在干什么。
2.出示词语“泥泞”,引导理解词义。
(1)猜猜这个词语的意思,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可引导学生关注“蒙蒙的细雨”“路上的脚窝”等细节,联系上下文猜测;也可以根据“泥”的意思以及两个字中的三点水进行猜测。)
(2)你见过“泥泞的路”吗?说说是怎样的情景。
3.出示短句“泥泞路上的脚窝”,引导:读到这个句子,你想象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还原当时的情景吧。
(1)听老师朗读第2小节,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形:当时是怎样的环境?雷锋叔叔是怎样抱着孩子的?他是怎样行走的?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
(3)同桌互说。指名说一说,教师评价引导。
课件出示 方法总结
读这些句子时,我们要抓住当时周围的环境和人物的表现来想象画面。
4.请学生带着想象的画面自由朗读第2小节。
5.指导学生朗读第1、2小节。
(1)请学生读一读这两节诗歌,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明:这叫一问一答。教师指导读第1小节时如何读好两个“你在哪里”。(第一个“你在哪里”语调较低;第二个“你在哪里”语调上扬,语速可以变慢。)
(2)同桌间读一读,一人读第1小节,另一人读第2小节,读出回答的语气。
(3)采用分组读、男女生轮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朗读第1、2小节,读出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操作指导 避免抽象地说教,着力帮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根据想象的情景朗读课文,既落实了语文重点训练目标,又能帮助学生感受“关爱”。
活动4 再读诗歌,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诗歌,边读边思考:雷锋叔叔到过哪里?他做了什么好事?边想边做上记号。画出有关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完成填空。
雷锋叔叔去过________,帮助了________;他还去过________,帮助了________。
3.指导朗读。
操作指导 本环节教师要紧扣“会读、会认”两个要求,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教师还要利用组内合作识字的形式,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和合作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交流生字读音及识记生字的方法时一定要落实到位,让学生从“被学习”向“会学习”转变。
板块三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活动1 观察生字,教师范写
1.出示这节课要练写的生字:锋、昨、冒、留。
2.学生自主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4.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或者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5.教师指导书写。
(1)范写“冒”字,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要宽,下边的“目”要窄。
(2)范写“留”,提醒学生左上方的点要小,下面的“田”整体要写得匀称,略小于上面。
活动2 学生仿写,反馈评价
1.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描红,再在田字格中各写一遍,要求做到正确、美观。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2.小组互相评价书写。
操作指导 指导学生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细节,从学生的角度观察生字,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发现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把字写正确。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弯、背”等5个字,理解“年迈、荆棘、晶莹、寻觅”4个词语,会写“温暖、爱心”2个词语。
2.朗读诗歌,读出问答的语气。
3.学习第3~5小节,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锋的事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活动1 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雷锋”的“锋”;“昨天”;“冒着蒙蒙的细雨”的“冒”;“留下”的“留”。
课件出示 锋 昨天 冒 留
2.请学生读读第1、2小节,说说雷锋叔叔在哪里,在干什么。
活动2 导入新课
通过第1、2小节的学习,我们知道雷锋叔叔去过小溪,抱过迷路的孩子,那么雷锋叔叔还去过哪里?又做了哪些好事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操作指导 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同时也引起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的期待。
板块二 细读第3、4小节,想象画面
活动1 学生读第3、4小节,回答问题
1.请学生轻声读第3、4小节,说说雷锋叔叔在哪里,在干什么。
2.引导读词句想象画面。
(1)幻灯片出示“年迈的大娘”“路上的荆棘”“晶莹的露珠”,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 年迈的大娘 路上的荆棘 晶莹的露珠
(2)请学生猜猜“年迈、荆棘、晶莹”的意思,说说猜想的方法。(如通过语境或近义词猜测“年迈”的意思;通过字形结构或联系生活经验猜测“晶莹、荆棘”的意思,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出示图片加深理解。)
(3)启发想象:雷锋叔叔为什么会洒下汗滴?顺着下面的提示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指多名学生说一说,在评价中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环境与雷锋叔叔的感人行动,把话说清楚。)
(4)小结:我们在阅读时,抓住描写人物行为的关键动词想象了画面。
活动2 指导,带着想象的画面读第4小节
1.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听后评一评,是否把雷锋叔叔在布满荆棘的小路上背年迈的大娘的情景读出来了。
活动3 读第3、4小节,读出问答的语气
请学生像朗读第1、2小节一样,读第3、4小节,注意读出问答的语气。
活动4 学生自由朗读第1~4小节
操作指导 在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同时,抓住含有这些词语的短语想象画面,不仅很好地落实了语文要素,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块三 细读第5小节,升华情感,拓展运用
过渡:“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我们看到了雷锋叔叔。雷锋叔叔还在哪里呢?请自由读一读第5小节,边读边想象雷锋叔叔还在哪里。
活动1 理解“寻觅”
出示词语“寻觅”,指名读,说说词义和理解的方法。(找近义词:由熟悉的“寻”字猜“觅”的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活动2 想象画面,拓展运用
1.拓展想象:“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又在哪里遇见了雷锋,他在帮助谁,是怎么帮的。
2.小结朗读:是啊,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让我们带着深情,齐读第5小节。
3.拓展运用:雷锋叔叔22岁时因公牺牲,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千千万万个“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照样子说一说我们身边的“雷锋”吧。
课件出示
____________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____________着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着____________________。
瞧,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指导 通过拓展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雷锋,理解了雷锋精神。
板块四 朗读全诗,巩固字词
1.合作朗读。
(1)同桌合作读,一人读“问”,另一人读“答”,最后齐读第5小节。
(2)小组间合作读,读好一问一答的语气。
2.巩固字词。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抽读词语卡片。
3.指导书写。
“弯、背”,2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且都是上宽下窄,注意上下对正。“洒、温、暖”,3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洒”字,“西”中不能多一横;“暖”字,右边是“爰”,不要写成“爱”。
操作指导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有关“献出爱心”“雷锋精神”等,不宜深究,点到为止,重在读和说。
板块五 布置作业
1.向小伙伴或家长讲讲雷锋叔叔的故事。
2.把诗歌读给同学或家人听听。
3.读读“温暖、爱心”2个词语,并抄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操作指导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借助资料,多角度了解人物。这首诗中,作者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在寻找雷锋精神,呼吁人们向雷锋学习。二年级的学生还小,雷锋生活的年代离他们太遥远了。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雷锋,体会雷锋的品质,我让学生回去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通过查阅资料、听家人介绍等方式,初步了解雷锋,使学生从心里敬佩雷锋,走近雷锋,感受雷锋精神;然后通过寻找身边的雷锋,升华对雷锋精神的认识,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向雷锋学习。
2.强调朗读,以“读”贯穿全文。通过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