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无家别》
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繁盛
破败
诗 中 历 史
安史之
与唐朝衰
乱
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知道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人物和影响。
2、知道黄巢大起义,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3、知道唐朝灭亡的原因、时间和标志
4、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局面,认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开元盛世
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
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郑綮《开天传信记》
同学们,思考一下此时唐玄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励精图治,奋发有为
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三》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这时,唐玄宗是什么心态?
安于享乐,不理朝政
盛世危局明皇庸
一群节度使,为盛唐埋祸根
盛世下的危机
材料1:漠北的后突厥南侵西扰,东北的契丹与奚伺机进占辽西地区,吐蕃势力进一步向河西、陇右和西域地区渗透。
——摘编自管彦波《唐朝的边疆局势及御边戍守体系的变化》
1、阅读课本23页结合材料说说唐玄宗统治后期边境形势如何?
材料2:开元初年,唐朝军费开支200万贯,开元末年(741年)唐朝军费已增至1000万贯,几乎占全年税收钱币的一半。
669年唐朝疆域图
741年唐朝疆域图
北部边境战事频繁,局势紧张
学习任务一:一群节度使成祸根
材料1:节度使“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平卢
范阳
河东
朔方
河西
3.75
9.14
5.5
6.47
7.3
陇右
剑南
北庭
安西
岭南
7.5
3.09
2万
2.4
1.54
节度使逐渐成为大权在握的地方实力派
盛世下的危机
2、唐朝如何应对边境问题?
节度使的地位如何?
(边镇驻军单位:万)
边镇驻军49万,中央守军9万
中央与地方军力失衡
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设立节度使
学习任务一:一群节度使成祸根
材料1:(开元21年)宰相韩休耿直敢言,致使唐玄宗也畏惧三分。有人问起,玄宗
却说:“吾用韩休,为社稷(国家)耳,非为身也。”——郑显亮《玄宗的明与暗》
3.读材料说说开元后期唐玄宗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2:(开元24年)玄宗欲从洛阳回长安,宰相张九龄和裴耀卿因秋收未毕,建议改期,玄宗固执己见,不从其言,反而听信李林甫的谗言,竟罢免了张九龄和裴耀卿。
——明秀丽《试析玄宗心态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危机下的玄宗
由虚心纳谏到刚愎自用,由心系天下到沉迷享乐
宠幸
杨贵妃
宦官高力士
口蜜腹剑
李林甫
重用外戚
杨国忠
任人
唯亲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弃用贤良
学习任务一:一群节度使成祸根
材料三: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安禄山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统治阶级内部,文臣武将之间矛盾尖锐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
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强大,中央与地方政府
势力失衡
学习任务一:一群节度使成祸根
国势成衰割据雄
两个节度使的叛乱:唐朝衰落
安禄山,今辽宁人 ,粟特族。天宝年间,平步青云,兼任三镇节度使,受
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唐玄宗
对其颇有好感,还当了杨贵妃的养子。
起兵造反一年多被侍从杀死。
史思明,“亦悍胡也,其才力远出禄
山上。”后被其子与人合谋杀死。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以“清君侧”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是因为红颜祸水吗?
朝政腐败;矛盾尖锐;节度使势力膨胀威胁中央。
安禄山
(703-757)
史思明
(703-761)
反逆乱常二贼
壹
安史之乱
学习任务二、两个节度使的叛乱
1.学习课本23页第二段,说出安史之乱的时间、叛乱首领和结果
时间时间
叛军首领
结果
755-763
安禄山
史思明
叛军被平定
贰
乱之影响
2.阅读材料对照课本,从经济、政治方面思考安史之乱的影响。
经济方面
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
2.阅读材料对照课本24页,从经济、政治方面思考安史之乱的影响。
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政治方面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
A→红色,朝廷尚能控制的藩镇
B→蓝色,割据的藩镇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
石壕吏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此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唐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B.唐朝从此灭亡
C.它反映了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
D.它是唐朝前期统治阶级的纷争
2.唐朝在8世纪中期走向了衰落,下列哪一事件成为唐朝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A.宦官专政 B.黄巢起义 C. 安史之乱 D.七王之乱
大厦将倾难可控
一名节度使的篡位:唐朝灭亡
中央
地方
宦官专权
兼并战争
统治腐朽
唐朝后期政治
藩镇割据
百姓生活
赋役繁重
生活困苦
连年灾荒
(黄巢起义)
农民起义
大厦将倾
学习任务三、一个节度使的篡位
1.阅读课本,总结唐朝后期的社会状况怎么样?
黄巢起义,给唐朝
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影响:
(不是灭亡)
唐
僖
宗
逃
往
四
川
起义地
称帝长安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大厦将倾
学习任务三、一个节度使的篡位
2.阅读《不第后赋菊》,谈谈黄巢的理想抱负是什么?
3.学习课本24页,了解黄巢起义的经过,结果怎么样?
(1)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1)结果: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黄巢起义失败后,唐朝又勉强维持了二十三年统治。
学习任务三、一个节度使的篡位
读图,说说两幅图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唐朝是怎样灭亡的?
黄巢起义后:①唐朝疆域变小②藩镇割据加重,中央无力镇压
875年
887年
907年,节度使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唐朝至此灭亡
朱温
(852-912)
一群节度使的独立
世代更立延乱终
一群节度使的独立,五代十国
1.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学习课本25页,了解五代十国的更迭
城头变幻大王旗
学习任务四、一群节度使的独立
2.根据下列材料和教材25页相关史事,归纳五代十国时期有何特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 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克用
行营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闽
王审知
武威节度使
南汉
刘 隐
静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课本P25【相关史事】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再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特点一:开国君主是掌握军权的武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特点二: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特点三: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城头变幻大王旗
学习任务四、一群节度使的独立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此图反映出哪个历史时期的什么状况?
知识拓展: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由于战乱,人口持续大减,经济
实力落后于南方。
南方较为安定,吸收北方流民,为南方带来了大批劳
动力和先进的耕织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907年唐朝灭亡
960年
五代十国
618年唐高祖
唐朝建立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唐玄宗
开元盛世
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微忽。
——唐太宗·李世民
大唐小结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课堂检测
1.下列哪一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A.鉴真东渡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2.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3.“唐朝灭亡后,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材料描述的是
A.黄巾起义 B.五代十国的更迭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C
A
B
4、只有大唐才算得上真正的盛世,而一场孕育在盛世中的暴乱,使整个华北大地从高度繁华突然倒退了数百年,花团锦簇的繁华世界转眼之间成为悠远的追忆,一个看上去鼎盛完美的王朝瞬间千疮百孔,不能不让人深思。
——复旦大学韩升教授登上
百家讲坛讲述《盛唐的背影
五代十国时期,诸多少数民族登上中原大舞台,又一个民族交融的时代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