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蔡郡洁
教材分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了孔子与四弟子的谈话,其中四子所言的志向及孔子评志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展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引人思考。从问志、述志到评志,文章脉络清晰,叙事轻重有序,突破了语录体的限制。透过此篇文章,可回归先秦师生的状态、探究孔子思想的内涵、讨论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学生对孔子及《论语》基础知识了解较多,有一定的文言理解基础,但此篇属于《论语》中少有的叙事体文本,需要加强对《论语》的了解。同时学生对孔子的思想了解不深,仅知其点而不知其意,需要教师加以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落实文言基础知识,了解文本大意;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思考孔子“与点”的原因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分析人物形象,鉴赏文章特色;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理解四子的志向及孔子的思想内涵及现代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子群像、所言其志及孔子“与点”的原因;
难点:孔子“与点”的原因及其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
(可根据授课时时事导入,模仿文章问答。寻找典型案例,让学生发表看法,引入文章内容。)
教师展示对孔子思想的多面评价,提问:你怎样看待这种评价?
PPT展示:
①《_???è?°_·_????????????_》:“余读_????°?_书,想见其_??????_......孔子_???è??_,传十余世,_???è??_宗之。自_?¤????__??????_,中国言_???è??_者折中于_?¤????_,可谓至圣矣!”
②“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③“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李贽
④“余之非难孔子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合于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实为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
学生回答(三名左右)
【明确】
_??????__???è?¨_了一个时代,他的思想是超前的,但是也有_?±?é????§_,以及他对于封建势力的妥协性。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其中的一些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受用,感染了每一代人,也影响了整个_???????°????_的_??????_。所以我们要_????????????_,_????????????_,与时俱进。
(过渡语)接下来学习的课文中,孔子作为老师也让学生针对理想谈论了自己的志向,让我们来看看两千年前的场景。
梳理归纳,理清思路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划分文章层次。
【明确】
段落层次:
①孔子问志(1~2)——弟子述志(3~12)——孔子评志(13~16)
②弟子侍坐(1)——师生问答(2~12)——孔子评志(13~16)
一、二段重点字词分析。
【明确】
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
以:介词,因为。
乎:相当于“于”,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
尔:你们。以:动词,认为。
居:在平时、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则:就。
知:了解,知道。
如:连词,假如,如果。
或:代词,在这里指人。
以:用,做。何以:以何,如何。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
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
完成表格。
弟子之志 夫子态度 夫子评述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明确】
弟子之志 夫子态度 夫子评述
子路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哂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冉有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可 “唯求则非邦也与”
公西华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惜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曾皙 “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叹 “吾与点也”
探究表格细节
学生填表,检查预习内容
①填表后学生翻译,教师点出重点字词。
【明确】
子路之志
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之后,相当于“然”。
摄:夹。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
加:加于,加到……上。
师旅:侵略的军队。
因:接着。
饥馑:这里泛指荒年。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
为:治理。
比及:等到。
方:义、道理。
哂:笑。
冉有之志
方: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如:连词,或者。
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
如其:连词,至于。
俟:等待。
公西华之志
如:连词,或者。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在这里都作动词用。
曾皙之志
希:同“稀”,稀疏。
尔:助词,在拟声词之后。
舍:放下。
作:起,站起来。
撰:陈述。一指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亦:只是,不过。
莫:同“暮”。
既:已经。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
风:动词,吹风,乘凉。
咏:唱歌。
喟然:长叹的样子。
与:赞同、赞成。
孔子评志
后:走在后头。方位名词作动词。
夫:指示代词,那。
已矣:罢了。
让:谦让。
邦:国家 。此处指治理国家大事。
唯:句首语气助词,无义。
安:疑问代词,怎么。
见:见得。
之:指诸侯。
以言观像,以态显思
①学生讨论并分享文章中的人物性格
格式:语言/动作+展现了()的性格特征
1>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孔子及四弟子人物形象。
2>表演式朗读,根据人物性格,读出四子的志向及孔子的态度。
【明确】
孔子:平易谦和、循循善诱、严格。
子路:有抱负、坦率爽朗、自信自负。
冉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曾皙:从容不迫,超凡脱俗。
补充: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求也,千乘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论语·公冶长》
②孔子的思想态度
提问:表格纵向对比中,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明确】
礼治:“为国以礼”
仁政:“仁者,爱人”——以民为本
天下大同:“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品味细节,探究疑点
孔子为何赞同曾皙的观点?
角度一:曾皙志向的原有价值
角度二:曾皙观点契合了孔子当时的思想
角度三:......
【明确】
曾皙志向原有价值及与孔子思想契合之处
礼治:舞雩
诗意化的风景描写:春天,温暖舒适、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风华正茂的青年,衣饰美好,领着一群欢奔乱跳的儿童逍遥自在地到郊外一派天然风景的风光大好处乐水乐山,临风浩歌,尽兴而游,欢乐而归,美不胜收。
诗意的自然和社会的风俗画的描绘中,自然包含着曾皙的许多难以直言难以尽言的愿望、思想、境界。这样美的表达中使我们能够感觉到曾皙那种出口成章的美学境界.高超的艺术修养有真正远大志向,欲做大事者正需要这种高超的艺术美的表达能力和艺术美的教化能力。
诗意的表达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和人的生机和谐相融,大自然春天的自由境界和人的怡然自得的境界默然相契。这种境界自然可以代表或象征天下太平、社会安定的景象;也自然能够代表或象征孔子礼治教化所要达到的仁道盛世的景象。
补充材料:名人观点
①(曾皙所述)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的思想;而且这篇文字在《论语》中篇幅亦长,恐怕是战国时期孔门后学所记。
②朱熹《四书集注》引程子曰:“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
③杨树达《论语疏证》: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④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吾与点也”。
作为《论语》中少有的叙事体文章,相比以往学过的语录相比,本文有何特点?
例: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学而》
②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明确】
突破了语录体的限制,以简要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记叙了四子侍坐的场景。把生动的描写融汇在形象的画面之中。
讲究布局安排。这突出地表现在叙述的次第轻重中。子路勇则有余,礼则不足;二子言辞谦恭,却各有所未至;曾皙雍容有度,虽最后发言,却独得孔子肯定。四子言志,表现出弟子间不同的修养。而在篇章布置方面,则由远及近,逐渐触及孔子思想的核心。而在曾皙言志之后,孔子的感叹与评价,更揭示出师生间的契合,揭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
运用文学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就笔法而言,整理者善于就人物性格的突出特点略加点染,通过个性化的语言、简练的动词,三言两语,鲜活的人物便跃然纸上
回顾全文,提炼升华
讨论“为国以礼”的现代价值或实用意义,说明原因。
【明确】
个人:克己复礼,“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
社会:约之以礼,用道德规范约束众人,重视教育,发展社会公德。
国家:礼也,非礼也。依法治国。
板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 路 轻率急躁 哂之
冉 有 谦虚有礼 惜之 为国以礼
曾 皙 谦虚谨慎 可之 礼乐治国
公西华 从容高雅 叹之
作业布置
四人为一小组,以为“如何发展民生”为主题(可自由发散),设置角色,写出剧本(500字作用,文白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