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4 19:4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部编版
七年级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①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如明神宗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当时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②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主要表现:
概况: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
(第10位皇帝)
明神宗 不爱上朝
(第13位皇帝)
明熹宗 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
明宣宗
好斗蟋蟀
(第5位皇帝)
明世宗 好炼丹
(第11位皇帝)
政治腐败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相关史事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已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刘瑾(1451—1510),陕西兴平人,六岁时被太监伯父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宦官。
弘治年间犯罪赦免后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宠爱,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刘瑾被捕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危害: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②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起义原因:
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举行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人物扫描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人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 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
1644年4月, 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明朝灭亡的标志:
崇祯帝自缢之处
1644年
大顺政权
1644年攻入京师,明朝灭亡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材料研读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沈阳故宫这是清初的皇宫,建成于1636年,有300多间房屋。在国内现存的皇官建筑中,它的规模仅次于北京故宫。
山海关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 -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李自成起义结果:
“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
吴三桂
明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明亡后摇摆不定。
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闻爱姬陈沅(陈圆圆)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
——《明史》




1644年北京的三位皇帝
清顺治帝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有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败落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为“八旗子弟”。
八旗制度:
知 识 拓 展:










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 ……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地,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但是,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催征如故。
课后活动:
2、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请在□内画√。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综合提升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答:1.根本原因:
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④后金的崛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2.直接原因:陕西连年大旱,爆发农民起义,李自成队伍成为主力军,最终攻陷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1.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C.天灾人祸 D.满清强大
2.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均田免赋
D.大楚兴,陈胜王
巩固提升
B
C
3.下列关于明朝末年社会状况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政治腐败 ②灾旱连年 ③赋税沉重 ④各地起义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为大金的是( )
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阿骨打 D.铁木真
D
B
5.李自成起义建立的政权是(  )
A.张楚      B.大顺     
C.大齐      D.大蜀
6.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北京煤山的歪脖树见证了他的死亡,他是(  )
A. 明太祖      B.明成祖
C. 崇祯帝 D.努尔哈赤
B
C
危害:
1、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
概况: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表现:1、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本课知识小结: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明朝的灭亡的直接原因) 原因: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李自成起义:
口号:均田免赋。
建立政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明朝灭亡:1644年4月,李自成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满洲兴起: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清兵入关:
概况: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结果: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李自成起义结果:最后失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