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4.夏商周的更替 课型 新课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主要包括夏朝的兴衰、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四个子目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以及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的概况。本课是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的开篇章,在中国古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七年级新生刚刚接触中国历史,在历史课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较高,七年级小组合作教学使用的也较好。只是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在课堂上会出现有一部分学生很活跃,听讲很认真;另一部分学生听讲不认真,也不活跃的现象。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相关知识;归纳三朝兴亡的共同原因;理解西周分封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表格比较、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对比夏、商、西周的兴亡,认识到国家要以民为本,顺民心者兴,逆民心者亡。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重点 夏商西周的兴衰;世袭制与禅让制;分封制
教学难点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认识到国家要以民为本,顺民心者兴,逆民心者亡
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预习内容 过程 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人物或故事
五分钟展示
教师鼓励指导
课 堂
新
授
、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新
课
引
入
给同学们展示一段三字经中关于夏商周的文字,请同学们齐读,然后分析文字中说的哪些朝代,从而引入新课 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
在讲授盘庚迁殷时结合历史地图
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
小组回答
对比分析
一定让学生认识到分封制的重要作用
讲
授
新
课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教师:展示问题:
谁来说说夏朝的建立?
说说“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3)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吗?????
学生:分组讨论,班上交流。
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并小结。
教师:展示问题:
(4)夏朝是怎样统治人民的?
(5)国家机器指的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后,教师小结并多媒体展示答案
观看二里头遗址的视频
商汤灭夏
教师提出问题:
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统治政策
商朝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末代君主
结合纣王相关的历史故事讲解,注重与史料结合
学生讲解纣王相关的历史故事
三、武王伐纣
提问:什么叫做倒戈?
观看牧野之战视频后回答
并请同学们回答西周建立的时间、都城
教师出示夏商周建立的表格,分小组请同学们回答夏商周建立的时间、都城等
然后小组讨论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和对同学们的启示
四、西周分封制
教师:多媒体展示《西周初期形势图》、《夏商形势图》
展示问题:比较分析两图有什么变化?
西周是采取什么办法来巩固国家的统一的?
学生:讨论、作答。(引出对分封制的学习)?
教师:展示问题:
西周采取分封制的原因、目的、内容各是什么?
分封制有什么意义与作用?
学生讨论后,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并小结。
本节小结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交替的历史过程,无疑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亘古不变的治国之道,现今我们国家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亦是彰显了国家的本质所在。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认识到夏朝文化的主要内容分及意义
锻炼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认识到得民心对王朝兴衰的重要意义
学生回忆反思
反
馈
检
测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标志着哪一制度的出现(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种姓制
2、下列有关夏、商、西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禹建立夏朝 B 汤灭夏建立商朝
C 周文王建立周朝 D 周武王建立周朝
布 置
作
业
准备下节课的课前五分钟
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末代君王
夏
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桀
商
公元前1600年
汤
亳
纣王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武王
镐京
幽王
教 学
反
思 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制作表格比较、分组 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和教师展示当今政府实行的得民心的材料,认识到国家要以民为本,顺民心者兴,逆民心者亡。在培养学生感情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个别学生存在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