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三轮复习增分训练3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分A、B练)
A练
1.(2020·皖南八校临门一卷)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改变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B.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因色素逐渐积累而妨碍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C.细胞凋亡过程中,在溶酶体内合成的多种水解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D.癌细胞中,可能发生了多个基因的突变,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增加
2.(2020·皖南八校临门一卷)某二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相关基因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已知基因A/a、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且基因A对基因a为完全显性,基因B对基因b为完全显性。不考虑突变与交叉互换,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植物自交和测交,F1表现型的比例分别为9∶3∶3∶1和1∶1∶
1∶1
B.该植物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两极均含A、a、B、b四种基因
C.该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均含两个染色体组
D.该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均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3.(2020·江西赣州二模)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在诱导凋亡过程中,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同时促进TNF分泌,从而诱导肿瘤自然凋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使原癌基因发生了突变,抑癌基因正常
B.bax基因和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都能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
C.β1,3D葡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只有凋亡基因表达
D.β1,3D葡聚糖和TNF可能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
4.(2020·山西太原一模)科学家在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时发现了一种能促使核仁解体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造血干细胞中该蛋白质合成旺盛
B.该蛋白质在有丝分裂前期具有较高的活性
C.若细胞大量合成该蛋白质,一定引发细胞凋亡
D.抑制癌细胞中该蛋白质的合成,可降低其分裂速度
5.下图为人体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⑩为不同的细胞,a~f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④⑤⑥⑦细胞中都有呼吸酶基因和胰岛素基因
B.b、c、d、e、f过程遗传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C.f过程对生物体的自然更新有重要意义
D.d过程细胞含水量、呼吸酶活性、物质运输效率都会下降
6.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和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a
B.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③也有姐妹染色单体
C.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a
D.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核DNA数目为2a
7.下图1为某哺乳动物(2n=4)体内五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含量,图3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其中A~G表示相关细胞,①~④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若是人的生发层细胞,则可发生类似图1中的 过程。?
(2)交叉互换现象可发生在图2中的 所代表的时期,对应图1的 。?
(3)图3中细胞进行①过程时发生的主要物质变化是
;若图3的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XbY,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 (填数字)过程中,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的G细胞基因型为aaXb,则E、F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 。?
B练
1.(2020·河北邢台期末)下图是某生物(2n=4)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四个细胞不可能出现在同一器官中
B.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C.b、d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D.若基因突变发生在c、d细胞中,则均能遗传给子代
2.(2020·河北石家庄质检)端粒DNA是由简单的DNA高度重复序列组成,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一旦端粒消耗殆尽,就会立即激活凋亡机制,即细胞走向凋亡。端粒酶是使端粒延伸的逆转录DNA聚合酶,是一个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时,核DNA分子复制完成后,染色体数目随核DNA分子的加倍而加倍
B.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凋亡速率比平滑肌细胞快
C.端粒酶的RNA可能是逆转录的模板,而端粒酶的蛋白质可能具有催化功能
D.致使癌细胞的增殖不受增殖次数限制可能与端粒酶具有较高活性有关
3.如图是某基因型为TtRr的动物睾丸内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假定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
A.处于AF段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FI段的细胞是次级精母
细胞
B.若该动物产生基因型为Ttr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FG段
C.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在HI段基因型不同,分别是TR和tr
D.AF段所对应的细胞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4.白血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类血液病,俗称“血癌”。该病是由于早期的造血干细胞演变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更新能力非常强的白血病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当中大量增生堆集,使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造成出血、组织坏死及继发感染,危害患者生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白血病细胞在体内易转移的原因是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
B.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继发感染症状,这与其免疫系统功能完全丧失
有关
C.造血干细胞变为白血病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内基因发生突变
D.白血病细胞与正常造血干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情况完全不相同
5.(2020·河北冀州月考)下表中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细胞种类
小肠上皮细胞
癌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寿命
1~2天
不死性
120天
5~7天
能否分裂
能
能
不能
大多数不能
A.白细胞的凋亡比红细胞快,这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有关
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引起的
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
D.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这与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关
6.(2020·浙江7月选考)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4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
C.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D.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
7.图甲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图乙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纵坐标的含义是
。?
(2)图甲中H→I段表示发生了 作用,之后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主要是 。?
(3)图甲中CD段对应于图乙中的 ;图甲中D
→E变化的原因是 。?
(4)在图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 。?
(5)图乙中,A图细胞名称为 ,含有 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 。?
(6)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甲中的 段。?
高中生物三轮复习增分训练1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分A、B练)(参考答案)
A练
1.B 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改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衰老时,细胞会发生多种变化,如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等,其中细胞内色素的积累会妨碍物质的交流和传递;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
2.C 该植物自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2∶1∶1,该植物测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1∶1;该植物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不考虑突变与交叉互换,细胞两极不存在等位基因;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一致,染色体组数也均为2个;该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3.D 细胞癌变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根据题意可知,在诱导凋亡过程中,β1,3D葡聚糖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从而诱导肿瘤自然凋亡,由此可推知,bax基因表达产物的增加,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减少,都能加速肿瘤细胞凋亡;β1,3D葡聚糖具有强烈抗肿瘤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时,相关凋亡基因及细胞代谢所必需的基因均表达;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同时促进TNF分泌,由此可推知,β1,3D葡聚糖和TNF可能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
4.C 造血干细胞分裂旺盛,在分裂的前期存在核仁的解体,该蛋白质能促使核仁解体,所以造血干细胞中该蛋白质合成旺盛;核仁的解体发生在分裂期的前期,该蛋白质可促使核仁解体,故此时该蛋白质的活性较高;细胞内大量合成该蛋白质时,表明细胞正在进行分裂,而不是细胞凋亡;该蛋白质与核仁的解体有关,若抑制该蛋白质的合成,核仁不能解体,细胞的分裂被抑制,所以若抑制癌细胞中该蛋白质的合成,会降低癌细胞的分裂速度。
5.B c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所以④⑤⑥⑦细胞中都有呼吸酶基因和胰岛素基因;e表示细胞癌变过程,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改变,所以e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f表示细胞凋亡过程,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过程完成的;d表示细胞衰老过程,衰老的细胞含水量、呼吸酶活性、物质运输效率都会下降。
6.C ①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n,核DNA数目为4a;②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姐妹染色单体,由于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所以①、③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①和③不含姐妹染色单体;②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由于经过了间期DNA的复制,核DNA比体细胞加倍,但染色体条数不变,故②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a;③是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已分离,所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由于着丝点分裂,故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2a。
7.解析:(1)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及形成的生殖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d。人的生发层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即图1中a、c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2)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2中Ⅰ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图1中的e为四分体时期。(3)图3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若图中的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XbY,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②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的G细胞基因型为aaXb,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因此图中D、E、F细胞的基因型依次为AY、AY、Xb。
答案:(1)d a、c
(2)Ⅰ e
(3)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 AY Xb
B练
1.B 这四个细胞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可以出现在同一器官中,如睾丸中的精原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该生物为二倍体,有2个染色体组,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质还未分裂,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可能均等分裂;c为有丝分裂中期,若基因突变发生在c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给子代。
2.A 细胞分裂时,核DNA分子复制完成后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人的小肠上皮细胞更新速度比平滑肌细胞快,故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凋亡速率比平滑肌细胞快;据题干可知,端粒酶是使端粒延伸的逆转录DNA聚合酶,是一个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故端粒酶的RNA可能是逆转录的模板,而端粒酶的蛋白质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癌细胞能无限增殖,说明其端粒并未缩短,故它的增殖不受增殖次数限制可能与端粒酶具有较高活性有关。
3.B 纵坐标是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在AF段存在同源染色体并出现对数增加,说明是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G点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由n对变为0,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使同源染色体分离,故FG段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该动物应该产生TR、Tr、tR和tr四种正常配子,现在产生Ttr的异常配子,说明等位基因未分离,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说明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异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即FG段;HI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等位基因已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但是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应该含两个相同的基因,所以基因型应为TTRR、ttrr或TTrr、ttRR;AF段是有丝分裂,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4.C 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的原因是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白血病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可能减弱,但没有完全丧失;题干信息显示造血干细胞演变成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细胞中的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由此推知,造血干细胞演变为白血病细胞的过程中,负责调节细胞周期和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白血病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与正常造血干细胞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5.B 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白细胞能吞噬进入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以及代谢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异物”,吞噬后就死亡并被排出,所以其凋亡的速率很快;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就越低,细胞分裂能力就越弱;人体不同组织的细胞寿命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与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关。
6.B 题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可判断此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该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推测形成该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交换,而图中染色体的颜色未发生改变,排除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交换的可能性,A、C正确。该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De和de,若形成该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是D突变成d,则与其同时产生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dE;若形成该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是d突变成D,则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DE,所以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3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De、de、dE或De、de、DE),B错误。精原细胞的DNA被32P全部标记,若发生一次DNA的半保留复制,则所有子代DNA中均有一条链被32P标记,题图细胞中四条染色体均应带32P标记,但已知题图细胞中仅两条染色体带标记,说明精原细胞DNA至少复制了两次,即先进行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D正确。
7.解析:(1)由图甲曲线一次上升而连续两次下降可知,图甲中纵坐标的含义是(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
(2)在图甲中F→G段形成配子,DNA数变为a,H→I段DNA数恢复为体细胞DNA数2a,说明发生了受精作用,之后从受精卵发育为个体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
(3)图甲中CD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之前的过程,图乙中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之前的细胞有: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甲中D→E段DNA数减半,重新变为2a,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同源染色体分离到两个子细胞中。
(4)在图乙中,有丝分裂过程的细胞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前的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分别有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有丝分裂后期。
(5)由图乙可知,该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A图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1∶2。
(6)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即图甲中的CD段。
答案:(1)(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
(2)受精 有丝分裂
(3)A和C 同源染色体分离
(4)A、C、D
(5)初级精母细胞 8 1∶2
(6)CD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