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高考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光合作用高考总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1-14 16:50:22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梳理与题型探究 2011/11/23
1.(2010·蚌埠质检)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
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
C.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来源:高&考%资*源#网]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
2.(2010·长沙模拟)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NaHCO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先照光一段时间,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是(  )
3.(2010·锦州调研)小明以水蕴草为材料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并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 (  )
A.水量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B.光照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C.光照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D.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4.(2010·厦门模拟)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测定A、B、C、D四种植物分别在强光和弱光的光合作用速率,其中属于最典型阴生植物的是(  )
5.(2009·上海卷,24)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
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2009·浙江卷,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 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7.(2010·晋江模拟)高等植物的两种重要生理过程Ⅰ和Ⅱ通过a、b、c、d四种物质紧密联系在一起(见下图),其中a和d最可能是(  )
①CO2 ②O2 ③葡萄糖 ④ATP ⑤H2O
A.①④    B.①⑤
C.②③    D.③⑤
8.(2010·济南月考)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3和4过程产生的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B.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C.能提供给绿色植物除暗反应外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D.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9.(2010·南通一调)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不正确的推论是(  )
光照强度(klx) 1.0 3.0 5.0 7.0 8.0 10.0
CO2变化量 (mg/100 cm2·h) +2.0 -2.0 -6.0 -10.0 -12.0 -12.0
A.光照强度为1.0 kl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B.光照强度为2.0 klx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为0
C.光照强度由5.0 klx增强到7.0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
D.光照强度为9.0 klx时,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
10.(2010·娄底联考)白天用HO浇花草,周围空气中CO2会出现18O,HO中的18O进入CO2的途径是 (  )
A.经光反应进入O2,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B.经暗反应进入(CH2O),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C.经暗反应进入(CH2O),再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进入CO2
D.直接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11.(2010·威海模拟)下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
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生成量多
C.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12.(2010·福州质检)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光照1 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组别[来源:] 一 二 三 四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来源:高&考%资*源#网]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 mg/h
13.(2010·常州联考)下列对各曲线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B.乙图可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C.丙图可表示呼吸作用中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生成量的关系
D.丁图可表示细胞中氧气浓度与ATP生成量的关系
14.(2010·常州联考)下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S2、S3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来源:]
B.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
C.若土壤中缺Mg,则B点右移,D点左移
D.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
15.(2009·上海卷,30)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来源:]
16.(2009·广东生物,30)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番茄,CO2充足。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6~8 h间,光合速率    (大于、小于)呼吸速率,容器内的O2含量    ,CO2含量     ,植株干重    。
(2)9~10 h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        ;10 h时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另一细胞器即      停止ATP的合成,       成为ATP合成的唯一场所。
(3)若在8 h时,将容器置于冰浴中,请推测呼吸速率会出现的变化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0·东城质检)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     ,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        。
(2)过程②和③发生的场所分别是       和        。
(3)上述①~⑤过程中,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能够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     (两空均用图中数字回答)。
(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时,既在接受   释放的能量,又要被   还原(两空均用图中字母回答)。
(5)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f量的变化是      ;假如该植物从光下移到暗处,e量的变化是      。
PAGE
1第七课时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备考训练2011/11/29
典例1.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 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变式1-1.在右面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M点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
弱于呼吸作用强度
②N点时,植物体只进行呼吸作用;O点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③Q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④P点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变式1-2.分析下列甲、乙、丙图,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甲曲线表示的是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强度的影响,则阳生植物的曲线与此比较,b点向左移,c点向右移
B.在光照强度相同时,t2℃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C.若图丙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f代表胡萝卜素
D.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用蓝紫色或红色的塑料大棚
典例2.下左图中曲线a表示水稻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则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是下图中的
变式2-1.右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变式2-2.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单位时间内在不同的氧气浓度下,下图所示的酵母菌相关指标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A B C D
典例3.在两个相同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内的CO2含量,结果如下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在0~25min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逐渐减少
B.在0~25min期间,CO2含量逐渐降低是有氧呼吸减弱的结果
C.在0~25min期间,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含量
D.上表数据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
变式3-1.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klx、10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
对以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该叶片
①.呼吸速度在20℃下是10℃下的2倍②.在10℃、5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mg
③.在5klx光照下,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多④.在20℃、10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约是13.9mg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变式3-2.下表是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某种植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测得的一组数据,下列选项下列选项是四位同学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的四种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吸收CO2总量的曲线,你认为正确的是
典例4.现将一C3植物放入一个密封的玻璃钟罩内培养,罩中养有以此植物为食的小动物,罩内的氧气用18O标记。给予光照若干天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8O 既能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出现,也能在动物体的有机物中出现
B.该植物固定CO2用于合成有机物,CO2都要穿过3层膜性结构
C.在光学显微镜下,C3植物和C4植物的最大区别是:前者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不含基粒的叶绿体
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所释放能量都转移到2个ATP中去了
变式4-1.关于下图及其表述的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a曲线表示玉米离体叶片光下利用14CO2进行光合作用时14C含量变化的情况
B.图b曲线表示酵母菌随氧气浓度增加产生CO2的浓度变化的情况
C.图c曲线表示生态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情况
D.图d曲线表示小鼠由30℃→10℃环境耗氧气量变化情况
变式4-2.下列图文相符的有
A.图A表示小白鼠呼吸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B.图B表示酵母菌代谢中CO2产生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
C.图C表示玉米(C4植物)植株一天内CO2吸收相对量随时间变化情况
D.图D表示番茄种子萌发(未长出绿叶)过程中干重变化
花盆 光 温度 水
甲 光亮处 20℃ 充足
乙 黑暗处 20℃ 少量
典例5.在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时,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只花盆里分别种相同数量的大豆苗,并进行如右处理.在这一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正确,需要改正为
A.乙花盆放在光亮处 B.甲花盆放在黑暗处
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20℃ D.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实验处理 30min内上浮
编号 叶圆片来源 叶圆片数(片) 自来水(mL) NaHC03(g) 叶圆片数(片)
1 A 10 40 0 2
2 B 10 40 1 6
3 C 10 40 3 4
4 D lO 40 5 5
变式5-1.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他取A、B、C、D四株都有5片叶的小白菜,用直径lcm的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设法抽去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取100mL三角瓶4个,编号1~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下列评价或修正不合理的是
A.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不严格 B.只要控制光照、温度相同即可
C.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
D.制备的叶圆片投入三角瓶前应放黑暗处
变式5-2.下图表示研究NaHCO3溶液浓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整个装置放在光下,毛细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
B.将整个装置置于暗室,一段时间后检查红色液滴是否移动,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当NaHCO3溶液浓度不变时,在B内加入少量蠕虫,对红色液滴移动不产生明显影响
D.为使对照更具说服力,应将伊尔藻置于蒸馏水中(不含NaHCO3) 的烧杯中
典例6.(20分)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重量变化;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mg)* -1 -2 -3 -4
光照后的重量变化(mg)* +3 +3 +3 +2
* 指与暗处理前的重量进行比较,“—”表示减少的重量值,“+”表示增加的重量值
请回答问题:
(1)暗处理时,随温度升高,叶片重量 ,其原因是
;光照时,叶片的重量变化没有类似或相反的规律,试分析原因
     。
(2)假如叶片的重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在28℃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为 mg,氧气产生量最多的是第 组叶片。                     
(3)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合成是否与光照有关?某生物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请利用玉米幼苗及其它用具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健康玉米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A、B;
②                                      ;
③                                      。
实验结果和相关结论:
①                                    ,
②   ;
③                                        。
变式6-1.为了验证光质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三只、三棱镜、打孔器、注射器、40W灯泡、烧杯、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绿叶(如菠菜叶)(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忽略不计)。
(一)实验步骤: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
(2)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这一步骤可重复几次。
(3)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水,所以全都沉到水底。)
(4)
(5)
(6)
(二)预测结果并分析:
(三)结果及讨论: 若增强单色光光照强度,能否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试在下面同一坐标图中画出不同类型的单色光(光质)下,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来说明这个问题。
变式6-2.(20分)植物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适宜的温度和必要的矿质元素。下面提供250mL锥形瓶若干,80粒玉米种子(胚乳中可能含有镁离子),以及其它实验用具。请设计实验验证叶绿素的合成所需的上述条件。
(一)试验目的(略)
(二)试验原理
.
(三)试验步骤:
(1)配置含有蔗糖、水、琼脂及植物必需的所有矿质元素的1号培养基和不含镁(其他成分和1号均相同)的2号培养基、调至适宜pH,备用:
(2)分组编号与处理:
分组项目 甲 乙 丙 丁
培养基及处理
种子及处理
外界条件
(四)列表比较试验结果:
(五)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把在培养基中正常生长的幼苗移入盛有完全营养液的广口瓶中并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如果幼叶又表现缺素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典例7.(20分)实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手段,在实验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精密的仪器,还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
(1)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时进行的呼吸类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①实验目的: 。
②实验原理:种子萌发过程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和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则不吸收氧气,能放出二氧化碳;如果既有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小于放出的二氧化碳量。
③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的豌豆种子、带橡皮塞的玻璃钟罩两只、100mL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其中带有红色液珠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
④实验方法: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上图配置好实验装置,如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另一个实验,请指出另一个实验应如何设计(绘装置图表示,并用简短的文字说明)
⑤实验结果及预测:
Ⅰ. ;
Ⅱ. ;
Ⅲ. 。
变式7-1.(20分)右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
(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读取有色液滴向
(左/右)移动的距离。
(2)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 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


(3)生活中发现,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易烂。有人推测易烂与机械损伤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有关。请结合测定呼吸速率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机械损伤能否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①实验变量: 。
②实验假设: 。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按装置图中所示进行操作,30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a。
第二步: 。
第三步: 。
④预期结果及结论:
结果1:__________________,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2:__________________,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3:__________________,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7-2.(20分)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能否生长?________________。
(2)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多少度?______________。
(3)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10℃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否生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表中数据绘出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与温度之间
关系的曲线。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备考训练参考答案:
典例1. C 变式1-1. C 变式1-2. B
典例2. B 变式2-1. B 变式2-2. D
典例3. B 变式3-1. C 变式3-2. C
典例4. A 变式4-1. B 变式4-2. B
典例5. D 变式5-1. B 变式5-2. B
典例6.(每空2分,共20分)
(1)下降 在暗处,叶片只进行呼吸作用,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分解有机物增多,叶片重量下降 光照时,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增强,但不成一定比例,而叶片重量变化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之差组成,故叶片重量增加没有一定规律。
(2)7 四
(3)实验步骤:②A组幼苗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中,B组幼苗放在无光的黑暗环境中;
③置于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幼苗的颜色。
实验结果及相关结论:
①A变绿B不变,说明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备条件;
②A不变B变绿,说明叶绿素合成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③A和B均变绿,说明叶绿素的合成与光照无关。
变式6-1.(20分)
(一)(4)取三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 并分别向3只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2分)
(5)用40W灯泡照射,三棱镜色散形成红光、黄光、绿光分别作用于三只小烧杯。(2分)
(6)观察并记录 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叶片全部浮起经历的时间)(2分)
(二)预测结果:单位时间内红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多,绿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少(4分)。
结果分析:因为绿叶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能力最强,吸收绿光的能力最弱(2分)。因此在红光照射时产生O2的速度最快,叶肉细胞间隙的O2增加最快,叶片上浮的速度也就最快,相反绿光照射的烧杯叶片上浮最慢(4分)  
(三)结果讨论:能(2分) 曲线(4分)
变式6-2. (20分)
(二)植物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适宜的温度和必需的矿质元素。(2分)
(三)
分组项目 甲 乙 丙 丁
培养基及处理 1号培养基,灭菌,冷却 1号培养基,灭菌,冷却 1号培养基,灭菌,冷却 2号培养基,灭菌,冷却
种子及处理 每组各加20粒玉米种子,清水浸泡,消毒,去胚乳
外界条件 充足光照,适宜温度(30℃) 充足光照,温度10℃(低温) 黑暗,适宜温度(30℃) 充足光照,适宜温度(30℃)
组别 甲 乙 丙 丁
幼苗颜色 绿色 黄绿色 黄色 黄色
(四)
(五)溶液中缺氧,抑制了有氧呼吸,吸收矿质元素减少。(2分)
典例7.(20分)(1)①探究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呼吸类型
④如图。(说明:强调等量的种子,即用等量的清水代替NaOH,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
⑤Ⅰ.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的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Ⅱ.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Ⅲ.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变式7-1.(20分)
⑴左 (2分)
⑵ 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无活力(如加热后冷却)的樱桃(2分)
与实验组等量的20%NaOH(2分)
⑶ ①机械损伤(2分)
②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或机械损伤不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2分)
③ 第二步:向容器内加入与实验组等量消毒的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其它处理及装置与实验组完全相同,记录相同时间内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b (3分)
第三步:比较a、b数值的大小(1分)
④如果a<b,则说明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2分)
如果a=b,则说明机械损伤对樱桃呼吸速率没有影响;(2分)
如果a>b,则说明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降低。(2分)
变式7-2.(20分)
(1)能
(2)25℃
(3)能。 12小时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比12小时黑暗中消耗的有机物多。
(4)见右
O2浓度
ATP产生量
酵母菌数量
O2浓度
酒精产生量
O2浓度
CO2释放量
O2浓度
活塞
有色液滴
橡皮塞
刻度管
容器
20%NaOH5mL
消毒的
鲜樱桃
测定呼吸速率装置图
PAGE
9第五课时 光合作用图像专题2011/11/23
1.在某一时刻,将两株植物移入没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下图表示的是其体内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代表C3植物,b、d代表C4植物
B.a、d代表C3植物,b、c代表C4植物
C.b、c代表C3植物,a、d代表C4植物
D.b、d代表C3植物,a、c代养C4植物
2.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如果突然中断CO2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的C3和C5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增多,C5减少 B.C3增多,C5增多
C.C3减少,C5增多        D.C3减少,C5减少
3. 下面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4 .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
5、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
A、若a点在a2,b点在b2时
B、若a点在a1,b点在b1时
C、若a点在a2,b点在b1时
D、若a点在a1,b点在b2时
6.右图表示水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整体表现出的吸收和释放量的状况。如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绘出人参、甘蔗两种植物其整体表现出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曲线,其中a、b、c、d点位置的变化应是
A.人参:a点上移
B.人参:b点右移
C.甘蔗:c点左移
D.甘蔗:d点下移
7.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和。下图表示该植物在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为
A. 点上移,点左移,值增加
B. 点不移,点左移,值不变
C. 点下移,点不移,值增加
D. 点下移,点右移,值减少
8.植物的生理活动受各种因素影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适当提高温度,则Y点应向右移动。
B、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Y点应向左移动
C、若横坐标为CO2浓度,曲线表示C4植物,则Y应向右移动
D、处于X点时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9.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 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10.在右面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M点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
弱于呼吸作用强度
②N点时,植物体只进行呼吸作用;O点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③Q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④P点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下面的曲线以及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1代表典型的阳生植物 2代表典型的阴生植物
α表示植物在黑暗中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
β表示光补偿点(即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时的光照强度)
①.I ②.Ⅱ ③.Ⅲ ④.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下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点代表的含义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B.两条曲线所围成的部分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量
C.叶面积指数越大对农作物增产越有利。
D.二氧化碳浓度增加,A点会右移
13.右图表示外界二氧化碳浓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甲、乙、丙代表三种不同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净生产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
A.甲能利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
B.a点表示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C.b点的数值越小,其对二氧化碳的利用能力就越弱
D.d点限制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暗反应
14.分析下列甲、乙、丙图,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甲曲线表示的是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强度的影响,则阳生植物的曲线与此
比较,b点向左移,c点向右移
B.在光照强度相同时,t2℃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C.若图丙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f代表胡萝卜素
D.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用蓝紫色或红色的塑料大棚
15.下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的一项是
16.右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氧含量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
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
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17.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分别测定强光和弱光时不同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如图。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条件下,使植物吸收CO2量增加或减少的
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B.植物在强光下的净光合作用量一定比弱光下高
C.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量高
D.大多数农作物都是喜阳植物
18.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几个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达率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适中范围。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____     ;乙图Q点,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可尝试采取的措施是       ;预计丙图Q点之后3条曲线的走势为                        
                                       
(2)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_ __图来说明,
其具体解释是                                
(3)除上述因素外,       也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19. 下图一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
(2)图一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填“高”、“低”、“基本一致”)
(5)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合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如图所示,图A表示某植物细胞的部分细胞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a~f指的是02或C02。
图B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环境中的C02浓度与C02吸收量之间的关系曲线,m点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C02最低浓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题中所说的“适宜的条件”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图A中哪几个字母代表02 ______________ 。
(3)请在图B中绘出b点之前的部分,使曲线完整,与Y轴的交点为a。
(4)当C02浓度分别为c和n时,图A中,对应的a~f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
(5)图A中的b若指的是葡萄糖,图示还正确吗 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加入适量NaHCO3稀溶液,将杨树叶片迅速封入其中,装置如图所示,摇动容器,使容器内空气中的CO2和溶液的CO2达到动态平衡,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几分钟后,容器内溶液的pH (增大、减小),其原因是 。
(2)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溶液的pH的变化速度趋于变 (快、慢),其原因是 。
(3)如果将装置置于暗室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增大、减小),其原因 (4)该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 和 。
22. 一个研究人员将三种不同的植物放到不同的光照条件(光照强度从0到全日光照射)下培养几天。培养条件为正常空气,温度为32℃,所有植物都不缺水。这三种植物是:C3植物(阳生植物);C3植物(阴生植物);C4植物。研究人员测定了每种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甲图。
甲 乙
(1)从曲线B可以看出,甲图中cd段主要受光合作用的_____(光或暗)反应的限制。在60%全日照光强照射下,通过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
(2)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乙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X点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Y点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3)若乙图曲线表示阴生C3植物,则Y点如何移动?______,原因是_    
_____                               ____;
若乙图曲线表示C4植物,横坐标为CO2浓度,则Y点如何移动?______,原因是
____                               ______。
23.下图是夏季睛朗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观察后回答:
(1)曲线AB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______________。
(2)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由于中午_____ _过高,_______作用过大,叶片的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______供应大量减少,以致_________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______ ____的形成大为减少。
(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 __以致光合作用的_______反应产生的
___ __、__________减少,因而影响_________反应的进行。
(4)如用14CO2示踪,在光合作用过程中,14C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途径是( )
A.14CO2→叶绿素→ADP B.14CO2→ATP→糖类
C.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14CO2→叶绿素→ATP
24.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温度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及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若甲图所示曲线为阴生植物,则阳生植物曲线与此比较C点______(填“左/右/不变”)
移,A点______(填“上/下/不变”)移。
(2)由乙图知,40℃时,植物体______(填“能/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甲图中______(填“A/B/C”)点表示。
(3)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______(填“A/B/C”)、温度为______℃(填一个具体数值)最佳。
(4)丙图是______植物的叶片结构,该植物中CO2的固定发生在______处的细胞,CO2与C5结合发生在______处的细胞。
25.(22分)下图分别表示某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图甲),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以及相关生理过程(图丙)示意图,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图乙a点表示的生理意义 ;如果将要将Ⅰ、Ⅱ、Ⅲ三种植物中的两种进行间作套种,选用哪两种植物比较合适? ,理由是

(2)根据图丙回答:
①“Ⅰ”代表 阶段,是在 上进行的;
②物质F是 ,它富含 化学能,还是很强的 剂;
③请写出Ⅰ过程所发生的主要物质变化是:
; ; 。
(3)假如图甲代表抗虫棉的一个叶肉细胞,抗虫基因在B结构(一种细胞器)中,这种抗虫基因遗传的主要特点(两点)是 。
(4)假如紫茉莉枝条上的叶肉细胞都呈图甲所示的正常细胞,当该枝条接受了花斑枝条提供的花粉后,产生的F1枝条的颜色是 。
26.植物生理学家对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三图是其中的一些实验数据曲线,请分析后回答:
A B C
(1)上图资料显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等,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信息来自 图(填图序的字母)。
(2)若B图中Ⅲ曲线为呼吸速率,则Ⅰ曲线的速率名是 。
(3)图C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高粱、玉米都比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其结构原因是:维管束鞘的细胞中,高粱和玉米含有 结构,而小麦则不含有;其功能原因是 的途径不同。
27.通过研究绿色植物周围空气中CO2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弱的关系绘出下图,请回答:
⑴当CO2浓度很低,小于A点的浓度时,绿色植物 ,随着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 。
⑵在温度适宜时,CO2含量如果超过B点,光合作用强度 ,这时增大 ,暗反应提供更多的 ,可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⑶如果改绘另一光照强度更弱条件下的该曲线,那么图中A点应向 移。
⑷当外界CO2浓度逐渐降低时,光合作用逐渐减弱,图中表示有机物净积累量为零时的外界CO2含量应 A点时的CO2含量。 
光合作用的强度  
                 0          CO2浓度
1—10 CCADD DDCCC
11-17 CCABA BB
18.(1)光照强度 适当调节环境温度 3条曲线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呈逐渐下降趋势
(2)乙 干旱初期,小麦叶片气孔逐渐关闭,导致体内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19.(1)A (2)无光条件下A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 (3)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方向移动 (4)低 高 (5) 增加CO2的供应,提供必需的矿质元素等
20. (1)适宜的温度、光照、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2)bdf (3)略 (4)ab abef
(5)不正确。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必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后,方可进入线粒体继分解。
21.(1)增大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慢 溶液中可利用的CO2越来越少
  (3)变小 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4)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2. (1)暗 A (2)下移 右移 (3)左移 阴生植物在较低光照下使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左移 C4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
23.(1)而增强 (2)温度 蒸腾 CO2 暗 三碳化合物
(3)光照逐渐减弱 光 [H] ATP 暗 (4)C
24.⑴ 右 下 ⑵ 不能 B ⑶ C 25 ⑷ C4 ①② ②
25.(1)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Ⅰ和Ⅲ 两者所需的最适光照强度差异较大
(2)① 光反应 囊状结构薄膜(或类囊体膜)
② NADPH 活跃 还原
③ 2H2O→O2 + 4H+ +e; ADP + Pi + 能量→ ATP;
NADP+ + H+ + 2e → NADPH (文字描述合理也可以)
(3) 母系遗传, 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4)(3分)绿色
26.(1)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 A、C
(2)光合速率。
(3)叶绿体(不含基粒的叶绿体) 固定CO2。
27. 1)不能制造有机物 逐渐加强2)不再发生变化 光照 ATP、NAKPH 3)右 4)大于
光照强度
吸收
A
B
C
释放
CO2
A
CO2
B
CO2
C
CO2
CO2
D
PAGE
1第六课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2011/11/25
一、过程图解类
1. 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D. ①产生的[H]和①不仅用于还原C3化合物,还可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
3.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把菠菜叶磨碎,分离出细胞质和全部叶绿体。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分别装在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问哪一支试管能检测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  )
4.(2010·威海模拟)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C3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 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于水
5.下列物质转变过程属于光反应的是(  )
NADP+   ATP  (CH2O) 叶绿素a
NADPH  ADP  C6H12O6  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
A.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⑧
C.②③⑦⑧ D.①④⑦⑧
6.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依图回答问题。
(1)在长方框内依次写出1、2、3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2)在椭圆框内依次填出4、5、6所代表的能量的多少(“大量能量”或“少量能量”)。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_______。
(4)水的分解和合成分别发生在________和________阶段。
(5)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是________,场所为________。
(6)吸进的氧气在________(场所)被消耗,参加________阶段的反应,其作用是__________。
(7)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完全相同的阶段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7.下图是植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请回答:
(1)通过[①]________把[A]________转变成储存在________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2)影响[②]________的生态因素主要是________,能量B中约有________%转移到ATP中。
(3)以上四种作用中能产生水的有________。在碳循环中,通过细胞呼吸不能将碳归还无机环境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③]________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能量C中约有________%转移到ATP中。
(5)在啤酒生产中,酵母菌大量繁殖时,通过上图中________(填序号)获得能量;发酵时,通过________(填序号)(获得能量)。
二、坐标曲线图、柱状图类
1.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a、叶绿素b
2.(2009·江苏高考)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两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3. (2010·北京模拟)把土豆依次放在空气、氮气和空气中各贮藏一周。在实验室中测定其CO2的释放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土豆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B.在第一周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在第二周暂时没有呼吸作用
D.第三周的无氧呼吸先强后弱
4.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了(  )
A.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  B.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
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  D.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
5.(2010·成都模拟)如图是植物氧气释放和吸收速度有关的资料,植物受12小时黑暗,随后进行12小时光照,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下面是在24小时的实验时间内通过植物呼吸消耗的氧的总体积,哪个是最正确的估计(  )
6.如图为不同温度下金鱼的代谢率(耗氧量)与氧分压的关系图。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在一定范围内,代谢率随氧分压下降而下降
B.25℃环境中金鱼的代谢率比15℃环境中的高
C.代谢率最大时的最低氧分压随温度不同而不同
D.氧分压超过一定范围后,代谢率不再随氧分压增加而增加
7.(2010·福州质检)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
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8.(2009·江苏高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多选)(  )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9.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a点左移,b点右移
10.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CO2
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
11.如图中曲线a表示水稻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释放的CO2总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则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的变化是下列图中的(  )
12.如图所示农田一昼夜温度变化Ⅰ、光照强度变化Ⅱ和植物吸收CO2
变化Ⅲ数据绘制成的曲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细胞呼吸释放的CO2
量相等
B. 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C. 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停止
D. 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的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
13.(2010·滨州模拟)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多,光合作用最强
B.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D点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D.D点较B点CO2浓度高,是因为D点温度高,使植物细胞呼吸强
14.在下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M点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强度 
N点时,植物体只进行呼吸作用;O点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Q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 
④P点前,影响光合速率的
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①产生的[H]和①④
15.(2010·南通联考)如图所示某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温度而变化的走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温度对光合和呼
吸速率的影响
A.曲线A表示植株同化CO2的总量B.净光合产量最大时的呼吸也最强
C.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产量D.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酶具有不同的最适温度
16.下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某种植物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及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  )
A.高、高 B.低、基本一致C.低、高 D.高、基本一致
17.如图所示,甲图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乙图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CO2浓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较长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是________植物。
(2)甲图a点表示的生理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b点称为光补偿点,若光照强度小于b点,光合速率________细胞呼吸速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CO2浓度,c点将向________移动。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运输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d、e两点比较,限制d点光合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e、f两点比较,限制f点光合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增施农家肥可提高光合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10·济南统考)下图中的甲、乙两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________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___点。
(3)乙图中FG段CO2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________,以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强度。
(4)乙图曲线中间E处光合作用强度暂时降低,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类
1.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 mL,CO2
增加48 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
A.1/3 B.1/2 C.2倍 D.3倍
2.(2010·烟台模拟)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9 mol 12.5 mol 15 mol 30 mol
产生酒精的量 9 mol 6.5 mol 6 mol 0 mol
A. 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
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
3.对某植物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20 min,(乙)先光照5 s后再黑暗处理5 s,连续交替40 min。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O2和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符合下列哪项(  )
A.O2:甲<乙,有机物,甲=乙
B.O2:甲=乙,有机物,甲=乙
C.O2:甲<乙,有机物,甲<乙
D.O2:甲=乙,有机物,甲<乙
4. 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黑暗和5 klx、10 klx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下图所示(横坐标为时间,单位:小时)。
对以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该叶片(  )
A.20℃时的呼吸速率是10℃时的4倍
B.在10℃、5 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 mg
C.在5 klx光照下,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少
D.在20℃、10 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6 mg
5.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光合速度受到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
(2)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①在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3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
②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2千勒克司,温度分别为10℃、20℃和30℃时的光合速度。
(3)丙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①当在________千勒克司光照强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相同。
②A植物在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2小时单位叶面积可积累葡萄糖________m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③A植物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________千勒克司。第四课时 光合作用
一、选择题
1. 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这四种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
2.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变成活跃化学能发生在( )
A.水的光解 B.ATP的水解 C.CO2的固定 D.三碳化合物还原
3.生长在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 ( )
A.呼吸作用和暗反应 B.光反应 C.暗反应 D.呼吸作用
4.用含同位素18O的水来浇灌植物,经光照后,18O可发现于( )
A.生成的葡萄糖中 B.生成的淀粉中 C.合成的蛋白质中 D.周围的空气中
5.将一棵重约0.2kg的柳树,栽培于肥沃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称其干重达11kg,增加的这10余千克,主要来源于 ( )
A.土壤中的矿质元素 B.土壤中的水 C.大气中的O2 D.大气中的CO2
6.右图为四种植物(Ⅰ、Ⅱ、Ⅲ、Ⅳ)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其中最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7. 将两个枝条分别置于营养液中。其中一枝仅保留一张叶片(甲),另一枝保留两张叶片(乙、丙),叶片置玻璃盒中密封(玻璃盒大小足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在甲叶和乙叶的盒中注入14CO2,装置如图。光照一段时间后,可以检测到放射性的叶片
A.仅在甲中 B.尖在甲和乙中
C.仅在甲和丙中 D.在甲、乙和丙中
8.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
A.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9.(07北京理综)科学家研究CO2 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II和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 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 b 时,造成曲线 I和 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 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 I、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10.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适宜光照和充足CO2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 )
①光反应停止,由于没有[H]和ATP供应,三碳化合物不能形成糖类等有机物,因而积累了许多三碳化合物。②暗反应仍进行,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继续形成三碳化合物。③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ATP。④光反应仍进行,形成ATP
A.④③② B.③②① C.④② D.③②
11.测试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绘制曲线。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C点相符的一项是( )
12. 利用小球藻培养液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在其中加入抑制暗反应的药物后,发现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释放氧气的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A.叶绿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   B.〔H〕等的积累,光反应速率减慢
C.合成ATP所需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D.暗反应中生成的水减少,使光反应的原料不足
13.(08江苏)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14.(08江苏)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的合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叶绿体DNA能够转录 B.叶绿体DNA是遗传物质
C.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 D.叶绿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二.多项选择题
15.在下图曲线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M点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强度
B.N点时,植物体只进行呼吸作用;O点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Q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D.P点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16.对下图各曲线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可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B.乙图可表示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C.丙图可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时氧气浓度与二氯化碳生成量的关系
D.丁图可表示氧气浓度与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关系
三.非选择题
17.把载有新鲜水绵和细菌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观察。光线从反光镜反射上来后,可看到细菌从分散状态逐渐向水绵方向运动,水绵附近细菌的密度增加。如果在反光镜上方放置一个三棱镜,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这时看到细菌逐渐聚集成明显的两堆(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这类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
(2)放置三棱镜后,细菌聚集成两堆的原因是

18.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称其干重。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分析:
(1)叶圆片y比叶圆片x (轻或重),原因是 。
(2)(y-x)g可代表 。
A.呼吸作用消耗的养料 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C.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量 D.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制造量
(3)叶圆片z比叶圆片Y (重或轻),原因是 。
(4)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里,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 。
(5)如果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里,温度不变,呼吸作用速率不变(与下午4时至晚上10时呼吸速率相同),则这段时间里制造的有机物为 g。
19.下图是验证光合作用某过程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通入乙装置的CO2(C18O2)和甲装置的H2O(H218O)时,可以证明 。
(2)在甲乙两装置刚置备完毕的一段时间内,若温度不变,而逐渐增大光照强度,两装置的O2的生成量会_________;若温度和光照条件均不变,而逐渐增大CO2的通入量,那么,两装置的O2的生成量则会_________,这说明两装置内的光合作用_________,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其他条件不变,而光照强度从通常的10千勒克司增加到60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主要产物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一个小绿色植物放入一个三角瓶中,如下图所示。在瓶中安放一个测定瓶中CO2浓度的传感器,将瓶口用橡胶塞塞上。传感器的另一端与计算机连接,以监测一段时间内瓶中CO2浓度的变化。
如果用此装置进行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请写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在适宜条件下,首先将该装置置于 条件下,此时测得的数值是 。
(2)再将该装置置于 下,此时测得的数值是 。
(3)如果上图2为该植物在步骤(1)(2)中测得的实验数据,根据图中数据,该植物在单位时间(分)内,光合作用速率为 。
(4)为使此研究结果更为科学,可采取的措施为
21.(08上海)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
(2)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1)在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 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3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的限制因素是 。
2)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2千勒克司,温度分别为10℃、20℃和30℃时的光合速度。
(3)丙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1)当在 千勒克司光照强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相同。
2)A植物在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2小时单位叶面积可积累葡萄糖 m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3)A植物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 千勒克司。
答 案
一、单选题:
1—5 CABDD 6—10DDCDB 11—14DBBD
二、多选题
15 CD 16 AC
三、非选择题
17.(1)需氧型(有氧呼吸型) 水绵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2)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体被 红光和蓝紫光照射部位光合作用较强,放出的氧气多
18.(1)重 经过光照后叶片光合作用积累了有机物;重量增加 (2)C (3)轻 黑暗中叶片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重量减轻 (4)(y-z)/6 (5)2y-x-z
19.(1)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反应物中的水 (2)较明显地增加 慢慢增加 效率在不断增强 甲乙两装置的小球藻的数量随着小球藻的不断繁殖而不断增加 (3)先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其生成速率不断增大,当光照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其生成速率将保持基本稳定的状态。
20.(1)黑暗 该条件下植物呼吸作用速率
(2)适宜光照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即净光合作用速率)
(3)82.55ppmCO2/min
(4)要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说明:先在光下实验,后在暗处实验也可)
21.(1)光反应 暗反应 (2)1)L1 光照强度 2)见下图 (3)1)6 2)10.9 3)6
图1 图2
加水试管
绿色植物
传感器
连接微机
PAGE
2“二轮复习” “光合作用”有关的曲线2011/11/23
一、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合作用是在植物有机体的内部和外部的综合条件的适当配合下进行的。因此内外条件的改变也就一定会影响到光合作用的进程或光合作用强度的改变。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和矿质营养等。?
(1)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同化CO2的速率也相应增加,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①当植物在某一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与该温度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量达到平衡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这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受光反应产物的限制;
②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受暗反应系统中酶的活性和CO2浓度的限制。(如图1所示)?
图1
③光补偿点在不同的植物是不一样的,主要与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有关,与温度也有关系。一般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生植物高。
④光饱和点也是阳生植物高于阴生植物。所以在栽培农作物时,阳生植物必须种植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而阴生植物应当种植在阴湿的条件下,才有利于生长发育,光照强度大,蒸腾作用旺盛,植物体内因失水而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如人参、三七、胡椒等的栽培,就必须栽培于阴湿的条件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注意区分以下表述:
①总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下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吸收的CO2总量)。?
②净光合作用是指在光照下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或吸收的CO2总量)中扣除掉在这一段时间中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或释放的CO2)后,净增的有机物的量。?
(2)温度:植物所有的生活过程都受温度的影响,因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可以提高酶的活性,加快反应速率。光合作用也不例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正常的光照强度下,提高温度会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但提高温度也会促进呼吸作用。(如图2所示)所以植物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一定就是植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
图2
(3)CO2浓度: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当环境中的CO2达到一定浓度时,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低CO2浓度称为CO2的补偿点,即在此CO2浓度条件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环境中的CO2低于这一浓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低于呼吸作用,消耗大于积累,长期如此植物就会死亡。
一般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这时的CO2浓度称为CO2的饱和点。如CO2浓度继续升高,光合作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要下降,甚至引起植物CO2中毒而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如图3所示:?
图3
(4)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多种必需的矿质元素。
①氮是催化光合作用过程各种酶以及NADP+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磷也是NADP+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科学家发现,用磷脂酶将离体叶绿体膜结构上的磷脂水解掉后,在原料和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这些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过程明显受到阻碍,可见磷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以及将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等器官中,都需要钾。
④镁是叶绿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没有镁就不能合成叶绿素等。
二、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的辨析
  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的指标,是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多少。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毫克数表示。它由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吸收光能的多少及它对光能的转化率决定。
  光能利用率:植物将一年中投射到该土地上的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效率。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占照射在同一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它由该土地上植物的多少、进行光合作用时间的长短及植物吸收利用光能的能力决定。提高的途径有延长光合时间(如轮作)、增加光合面积(如间作、套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效率:是指植物将照射到植物上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它由植物叶片吸收光能的能力、及将吸收了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力决定。提高的途径有光照强弱的控制,温度的控制,CO2的供应,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这“两率”的比例式中,主要是分母不同。光能利用率比例式中分母是指照射在同一时期同一地面上太阳辐射能,而光合作用效率比例式中分母是同一时期同一土地面积农作物光合作用所接受的太阳能;两比例式中分子都是作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能量。
  光能利用率与复种指数、合理密植、作物生育期、植株株型、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矿质元素等都有密切关系;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矿质元素等有密切关系。
  提高光能利用率,主要是通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和加强光合作用效率等途径。阳光、温度、水分、矿质元素和CO2等都可以影响单位绿叶面积的光合作用效率。
三、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分析及应用
因素 图像 关键点的含义 在生产上的应用
单因子影响 光照强度 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表明此时的呼吸强度。AB段表明随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到B点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称B点为光补偿点(植物白天光照强度应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C点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2)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例:轮作)(3)对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4)若要降低光合作用则用有色玻璃。如用红色玻璃,则透红光吸收其他波长的光,光合能力较白光弱。但较其他单色光强。
光合面积 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在光补偿点以下。OB段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强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量不再增加,而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OC段呼吸量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如BC段。植物的叶面积指数不能超过C点,若超过C点,植物将入不敷出,无法生活下去。 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陡长,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温室栽培植物时,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氧化碳浓度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CO2越多,光合作用速率越大,但到A点时,即CO2达到饱和时,就不再增加了 温室栽培植物时适当提高室内CO2的浓度,如释放一定量的干冰或多施有机肥,使根部吸收的CO2增多。大田生产“正其行,通其风”,即为提高CO2浓度、增加产量。
温度 光合作用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一般植物在10℃~35℃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段(10℃~35℃),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以上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40℃~50℃光合作用几乎完全停止 (1)适时播种(2)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3)植物“午休”现象的原因之一
叶龄 OA段为幼叶,随幼叶的不断生长,叶面积不断增大,叶内叶绿体不断增多,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断增加。AB段为壮叶,叶片的面积、叶绿体和叶绿素都处于稳定状态,光合速率也基本稳定。BC段为老叶,随叶龄的增加,叶片内叶绿素被破坏,光合速率也随之下降。 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及茎叶蔬菜及时换新叶,都是根据其原理。又可降低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时所必需的物质。如缺少N,就影响蛋白质(酶)的合成;缺少P就会影响ATP的合成;缺少Mg就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合理施肥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提高酶的合成率,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
1、过程图解
2、反应式及元素去向
方程式:CO2+H218O (CH2O)+18O2。
(1)O元素:H218O→18O2(2)C元素:14CO2→14C3→(14CH2O)(3)H元素:H218O→[H] →(CH2O)
3、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C3、C5、[H]、ATP和O2用(CH2O)合成量的影响
五、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可表示此时细胞呼吸的强度。
AB段: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逐渐增强,CO2释放量逐渐减少,这是因为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此时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
B点: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光照强度只有在B点以上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B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C点所示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2、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图1和图2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图1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即CO2补偿点;
图2中的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
图1和图2中的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
3、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4、必需元素供应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导致植物渗透失水而萎蔫。
5、水分的供应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缺水既可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又会导致叶片气孔关闭,限制CO2进入叶片,从而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六、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1、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比较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代谢类型 合成作用(或同化作用) 分解作用(或异化作用)
物质变化 无机物 有机物 有机物 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储能) 化学能→ATP、热能(放能)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
条件 只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联系
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计算:
(1)光合作用速率表示方法:
通常以一定时间内CO2等原料的消耗或O2、(CH2O)等产物的生成数量来表示。但由于测量时的实际情况,光合作用速率又分为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
(2)在有光条件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实验容器中O2增加量、CO2减少量或有机物的增加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而植物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如图所示:
(3)呼吸速率:将植物置于黑暗中,实验容器中CO2增加量、O2减少量或有机物减少量,即表示呼吸速率。
(4)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用CO2量表示)可用下式表示:
积累量=白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晚上呼吸释放的CO2量。
【例4】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A.C3和C5都迅速减少 B.C3和C5都迅速增加
C.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  D.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
【例5】以测定的CO2 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例6】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分解成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感悟高考真题】
(2010·全国卷1高考)2.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 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
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
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
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
(2010·浙江高考)29.(26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中___和___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_______,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_____。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塞,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____和_____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2010·安徽高考)29、Ⅰ(8分)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⑴与D点相比,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 ,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
⑵实验结果表明,在 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除本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外,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 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2009·浙江高考)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分解成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2009·广东理基)40.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浓度过低 B.浓度过高
C.浓度过低 D.浓度过高
(2009·北京高考)4. 小麦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随外界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
B.CO2浓度在100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
C.CO2浓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
D.C4植物比C3植物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
(2009·上海高考)24.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
B. 只要提供,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和ATP
C. 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008·海南高考)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
B.叶绿体色素参考ATP的分解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H]的形成有关
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2008·宁夏高考)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 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考点精题精练】
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 B.叶绿体色素参与ATP的分解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H]的形成有关 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你认为哪一个的结果是不可能的( )
A.将叶绿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的照射下5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
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变成蓝色
C.叶绿体色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D.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1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小时后在叶内淀粉中可检验到14C的存在
生态学家发现,植物群落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黄—绿比率)与群落的P(光合作用)/R(呼吸作用)比率呈现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如下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春暖花开的自然水域,黄—绿比率有增高趋向B.在作物收获季节,群落的P/R值可能在E点
C.幼龄栽培植物的黄——绿比率可能在F点D.人工林的年平均黄——绿比率过高时,应进行适当采伐
下列关于NADPH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NADPH形成于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NADPH为暗反应合成有机物提供能量和还原剂
C.NADPH的消耗主要发生于叶绿体的基质中
D.NADPH的生成标志着光能转变成电能
用18O标记的H2O浇灌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体内及周围空气中存在18O同位素的物质及其相应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植物周围的氧气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B.植物体内的二氧化碳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C植物周围的水蒸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D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利用外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
生长于较弱阳光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增快。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
A.呼吸作用受阻影响光合作用 B.使C3还原的还原剂和ATP不足
C.暗反应过程的酶在弱光条件下活性低 D.呼吸作用强,大量消耗光合作用的产物
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若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 ()
A.a上升、b下降 B.a、b都上升
C.a、b都下降 D.a下降、b上升世纪金
下列①—④曲线图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在下列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①图中的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植物在较强光照时的a点值一般要比在较弱光照时的低
B.③图中,阴生植物的b点值一般比阳生植物的低
C.④图中z因素(Z3>Z2>Z1)可以表示CO2浓度,当光照强度小于c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②图中Y因素最有可能代表光照强度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0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mm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如图,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
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以下不适合的是( )
A.植物体鲜重增加量 B.植物体干重增加量世纪金榜
C.O2释放量 D.CO2吸收量世纪榜
右图表示某种植物在200C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用CO2的吸收量表示)的关系。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200C和250C,(若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不变),将温度提高到250C,图中对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 http: / / www. / )
A、a点下移,b 点右移,m 值下降 B、a点不移,b 点右移,m 位不变
C、a点下移,b 点不移,m 值下降 D、a点上移,b 点左移,m 值上升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番茄,CO2充足。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http: / / www. / )
A.6——8h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株干重增加
B.9——10h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不可能是因为光照强度发生变化
C.11h时叶绿体还能大量产生ATP
D.若在8h时,将容器置于冰浴中,呼吸速率会因为相关酶的活性的下降而下降
下式表示细胞内两种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过程只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B.乙过程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C.甲也可以表示化能合成作用 D.乙也可以表示乳酸菌的细胞呼吸
下列对农业生产措施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间松士能促进作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和糖类等有机物B.延长光照时间能提高作物的呼吸作用效率
C.适时地给番茄等农作物摘心可提高产量; 水稻结实期间不能授粉,可以采取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来保证不减产 D.合理密植、增施能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2010·安徽省巢湖市高三第一次质检)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a、b两个时间点的含义是 ,BC段曲线变化趋势的原因 。
(2)分析乙图在B点时改变的某种条件可能是(列举两种情况):
可能① 。
理由: 。
可能② 。
理由: 。
(3)乙图中A点与B点相比较,A点时叶绿体中C3的含量 (填“多”或“少”),NADPH的含量 (填“多”或“少”),限制AB段曲线变化的外界因素是 。
乙图如果在A、C点时温度分别降低10℃,则曲线有何变化?请在丙图中表示出来。
C6H12O6合
成量减少
仍正常进行
暗反应
C3还原减弱
光反应减弱
CO2供应不变
光照强→弱
1、
O2产生减少
ATP减少
[H]减少
CO2固定
仍正常进行
C3含量上升
C5含量下降
C6H12O6合
成量增加
仍正常进行
暗反应
C3还原增强
光反应增强
CO2供应不变
光照弱→强
2、
O2产生增多
ATP增多
[H]增多
CO2固定
仍正常进行
C3含量下降
C5含量上升
C6H12O6合
成量减少
仍正常进行
[H]相对增加
ATP相对增加
上述两种物质
转化速度变慢,
O2产生减少
暗反应
减少CO2供应
光照不变
3、
CO2固定减弱
C3还原
仍正常进行
C3含量下降
C5含量
C6H12O6合
成量增加
仍正常进行
[H]相对减少
ATP相对减少
上述两种物质
转化速度变快,
O2产生增加
暗反应
增加CO2供应
光照不变
4、
CO2固定增强
C3还原
仍正常进行
C3含量上升
C5含量下降








A
B
C
D
20
40
60
0
5
10
15
20
CO2



/
μmol
·m—2
·s—1
土壤含水量/%
▲光强(800μmol·m—2·s—1)
●光强(200μmol·m—2·s—1)
施肥
未施肥
PAGE
12高中生物一轮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2011/11/23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过程
1、有氧呼吸
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产能情况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大量能量
总反应式及物质转移:
2、无氧呼吸
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产能情况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不产能
二、O2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三、细胞呼吸的能量变化
★当CO2释放总量最少时,生物呼吸作用最弱,最宜存放。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O2和酶 酶
产物 CO2和H2O C2H5OH和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能量 少量能量
相同点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第一阶段的场所及转变过程相同
—1—
光与光合作用
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分布
二、光合作用过程
总反应式:
物质转移(以生成葡萄糖为例):
三、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C3、C5、[H]、ATP和O2及(CH2O)含量的影响
[H] ATP O2产生量 C3 C5 (CH2O)
光照强→弱CO2供应不变 减少 减少 减少 上升 下降 减少
光照弱→强CO2供应不变 增多 增多 增多 下降 上升 增加
光照不变CO2供应减少 相对增加 相对增加 减少 下降 上升 相对减少
光照不变CO2供应增加 相对减少 相对减少 增加 上升 下降 相对增加
四、专有名词辨析
1、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强度):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
2、净光合作用速率(强度):表现光合作用速率,可直接测得。衡量量:O2释放量、CO2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
3、呼吸作用速率:衡量量:O2消耗量、CO2产生量、有机物消耗量。
—2—
五、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光照强度、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3、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关系
(1)黑暗 (2)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3—
其他知识整理
一、高中生物反应式
1、光合作用
2、有氧呼吸
3、酒精发酵
4、乳酸发酵
5、醋酸发酵
二、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暗反应)、高尔基体(形成纤维素:单糖→多糖)
三、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为消化液其中无消化酶,其消化方式为物理消化即:胆汁对脂肪颗粒起乳化作用。
四、寒冷时体温调节主要为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主要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炎热时体温调节主要为 神经调节 主要增加散热。
五、恒温动物不管是炎热还是寒冷,产热=散热。
六、细胞吸水/失水能力
质壁分离: 失水 细胞液 吸水能力 失水能力
质壁分离复原: 吸水 细胞液 吸水能力 失水能力
七、在鉴定脂肪时。用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或苏丹Ⅳ染液(红色),染色过程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出现透明小颗粒(脂肪)出现在细胞外,原因是: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将细胞切破,并有脂肪游离出来。
—4—
C6H12O6 2丙酮酸+4[H]+能量

2丙酮酸+6H2O 6CO2+20[H]+能量

24[H]+6O2 12H2O+能量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酒精发酵: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乳酸发酵:C6H12O6 2C3H6O3+能量

O2浓度
ATP
无氧呼吸
O2浓度
CO2
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热能(内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主要吸收:
蓝紫光和红光
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
(含量约占3/4)
类胡萝卜素
(含量约占1/4)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4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3
含量排名:
1
主要吸收:
蓝紫光
2
暗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
(CH2O)
C5
多种酶
参加催化




CO2
2C3

供氢
供能

ADP+Pi
ATP
[H]
O2
H2O






光能
叶绿体
中的色素
CO2+H2O (CH2O)+O2
光能
叶绿体
光能
叶绿体
6CO2+12H2O C6H12O6+6O2+6H2O
光照强度
CO2
吸收
(O2释放)
CO2
释放
(O2吸收)
细胞呼吸强度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
细胞呼吸强度(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强度
吸收
CO2
放出
CO2
CO2浓度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
细胞呼吸强度(CO2补偿点)
CO2饱和点
CO2浓度
光合作用强度
光合速率
温度/℃
10
20
30
40
50
(4)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3)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CO2
O2
CO2
CO2
O2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有机物的积累
光合作用产生的O2—呼吸作用消耗的O2=O2的释放量
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光合作用消耗的CO2=CO2的吸收量
CO2
O2
CO2
O2
吸收
释放
产生
产生
消耗
消耗
CO2
CO2
吸收
O2
O2
消耗
产生
释放
产生
消耗
CO2+H2O (CH2O)+O2
光能
叶绿体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C6H12O6 2C3H6O3+能量

C2H5OH+O2 CH3COOH+H2O第三课时2011/11/23
一、选择题
1.CO2供应不足最终可影响到绿色植物释放O2减少,下列叙述中最直接的原因是(  )
A.CO2不足使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 B.三碳化合物还原所消耗的ATP和NADPH减少
C.ATP和NADPH减少使光反应分解水减少 D.ADP、Pi、NADP+减少使光反应分解水减少
2.下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
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 B.④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的质量
C.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D.试管①的质量大于试管②的质量
3.下列措施及对应的生物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农田种植作物一年两茬,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B.栽种秆矮、叶直而小的作物,能增加种植密度,有益于增大光合面积
C.温室条件下,通过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作物对有机物的吸收
D.经常疏松土壤可以促进植物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矿质营养
4.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加入适量NaHCO3稀溶液,将杨树叶片迅速封入其中,摇动容器,使容器内空气中的CO2和溶液中的CO2达到动态平衡,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溶液pH的变化速度趋于变慢
B.光照几分钟后,容器内溶液的pH将减小
C.如果将装置置于暗室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将减小
D.该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下图表示的是一昼夜北方某作物植株CO2吸收量的变化。甲图为盛夏的某一晴天,乙图为春天的某一晴天。对两图的相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
B.植株有机物总积累量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加OA的绝对值
C.两图中DE时间段叶绿体中C3含量均大大减少
D.甲图中E点和G点相比,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
6.(2010·珠海)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湿度、气体和温度,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确的是(  )
①由于温室内、外温差大,在温室薄膜(或玻璃)上结成一层水膜,要及时擦干,以防透光率降低
②适当的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阳光不足
③尽量增加空气湿度,以降低植物体内水的蒸腾
④向温室内定期施放二氧化碳气体,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⑤向温室内定期施放氧气,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
⑥冬季温室内温度要维持恒定
A.①②④ B.①②④⑥C.②③⑤⑥ D.③④⑥
7.(2010·南通)如果将1株绿色植物栽培在含HO的完全培养液中,给予充足的光照,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发现18O存在下列哪一组物质中(  )
①植物周围空气的氧气中 ②植物周围空气的水分子中
 ③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 ④植物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中
A.只有①是正确的 B.只有①③是正确的C.除④之外都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8.(2010·深圳)某同学在做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②乙醇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③乙醇加入量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④未加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已被破坏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③④ D.①②
9.(2010·厦门)如图为某实验装置图,锥形瓶内装有水草和适宜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侧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和锥形瓶中液体的pH变化分别是(  )
A.升高、升高 B.升高、降低C.降低、升高 D.降低、降低
10.(2010·合肥)右图为一种常见的坐标曲线图。该图示能够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
A.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B.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C.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
D.人红细胞中K+吸收量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11.(2010·泰州)下列曲线所示的生物学意义,正确的是(  )
A.若图①纵坐标表示细胞呼吸强度,则横坐标可表示O2供应量
B.若图②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CO2浓度
C.若图③纵坐标表示K+出入红细胞的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K+的浓度
D.若图④纵坐标表示植物根对K+的吸收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O2的浓度
12.科学家研究小麦20°C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断上移B.a点时的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外界条件均适宜时,c点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
13.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B.b在叶绿体囊状结构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14.(2010·青岛)抽除叶片中的空气后,将叶片放入盛有新制的冷开水的三角瓶中,研究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表4组中可以说明CO2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是(  )
1 光照 20℃水浴 新制的冷开水
2 厚纸遮光 20℃水浴 加少许NaHCO3粉末
3 光照 冰水降温 加少许NaHCO3粉末
4 光照 20℃水浴 加少许NaHCO3粉末
A.1号 B.2号和4 号 C.1号和4号 D.3号和4号
15.(2010·广州)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
①恩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部位②梅耶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③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④卡尔文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如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
(2)图甲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如果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方向移动。如下图所示中与c点相符合的是________。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5)当光照强度为g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1、M2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1________M2、N1________N2。
(6)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光合效率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0·潍坊)玉米是我省主要的农作物,常用作农业科研的重要材料。图一表示玉米细胞的某一生理状态,图二表示两个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一所示生理状态____________(能/不能)在图二曲线中找到对应点,若玉米长期处于图一所示生理状态则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一中用箭头标出此状态时氧气的移动方向。
(3)图二中M点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b点以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
(4)图二中两个环境因素影响的光合作用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根据图2信息,提出一项增加大田玉米产量的可行性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10·济南)用含14C标记的CO2提供给绿藻进行光合作用,分别测定(CH2O)、C5和C3中14C的含量,图A、图B表示一部分实验结果,曲线a、b、c分别表示(CH2O)、C5和C3三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A的实验分析,光合作用固定的14C的总量在光照时间内直线上升,但化合物a、b中的14C 量基本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A中,当变黑暗时,化合物a中14C量突然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B中,化合物b的14C量在CO2突然降低时而一时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