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人教版(2019)4.2元素周期律 课时练习(含解析)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3.9MB | ||
资源类型 | 试卷 | ||
版本资源 | 人教版(2019)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21-03-15 10:49:16 |
(5)Q的单质通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Q的非金属性强于碘,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有关问题。
族周期
IA
ⅡA
ⅢA
ⅣA
VA
VIA
VIIA
0
一
二
①
②
三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写出元素符号:①_______,⑥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物质与碱性最强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碱性最强的物质与呈两性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在②、④、⑤这些元素形成的最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填离子符号)。
(5)由元素②、③,⑧形成的一种常见的杀菌消毒剂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
(6)由元素⑦和⑧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表示为X2Y2
(其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写出X2Y2的电子式:_______。
41.碱式碳酸铝镁[MgaAlb(OH)c(CO3)d?nH2O]常用作人造滑石,还具有阻燃、消烟、灭火的作用。
(1)碱式碳酸铝镁[MgaAlb(OH)c(CO3)d?nH2O]中a、b、c、d的代数关系为___________。
(2)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的原因是:①碱式碳酸铝镁分解时吸热;②________。
(3)为测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准确称取6.780g样品,用2.000mol/L的稀硝酸溶解,当加入65.00mL稀硝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得到CO2气体1.12L(已换算成标准状态下);
步骤二:在步骤一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将所得固体充分灼烧,冷却后称重,质量为2.000g。
①步骤二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___________。
②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42.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若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10.0
mol/L
NaOH溶液至过量(设镁离子与铝离子同时沉淀),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80mL到90mL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其中Al(OH)3的质量为_______g;
(3)原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
(4)若所取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均保持不变,为保证加入100mL
10.0
mol/L
NaOH溶液时最终无
Al(OH)3生成,则此时所取合金中含Al的物质的量即n(Al)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43.将一定量的铝粉、氧化铝、氧化镁的混合物加入到300mL,4mol/L的稀硫酸中,生成标准状况下6.72L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mol)与滴加KOH溶液的体积(mL)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BC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运用高中阶段方法检验B点溶液中阳离子,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c(KOH)=_________mol/L,混合物中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44.我国科学家在金刚石压腔实验中创造出了前所未见的化合物X,在超过113
GPa的压力下能够保持稳定。X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气体)和B,A的密度约为0.18
g·L?1;B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Y为含有C元素的气态氧化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E为常见无机物,Y与E以1∶1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F仅含三种元素,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假设反应过程无损耗,题中均为短周期元素,A、B、C为单质,气体数据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根据如下转化,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
D的电子式为________。
(3)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
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5.已知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C同主族,A与B、A与E形成共价化合物,A与B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E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D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1)写出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写出C和E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写出A和B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
(2)B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存在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已知X、Y、Z三种物质中均含有上述元素中的某一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①X、Y、Z均含有上述元素中的同一种金属元素,若W固体俗称干冰,则反应Y→Z的离子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X、Y、Z均含有上述元素中的同一种金属元素,若W是强碱,且Y为白色难溶固体,则反应Z→Y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X、Y、Z是均含有上述元素中的同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W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上述转化均在常温条件下完成,则反应Z→Y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周期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不能得电子,不显负价,故金属不能形成阴离子
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B、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Li、Na、K、R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来源】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培优提升卷)-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章末集训必刷卷(人教版)
【答案】B
【详解】
A.金属无负价,但可以形成阴离子,如、等,故A错误;
B.P、S、Cl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升高,故其最高正价逐渐升高,故B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C错误;
D.从到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故D错误;
本题答案
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四、五、六周期的副族元素均为10种
B.第三周期和第四周期的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18
C.元素周期表的形成是由原子的结构决定的
D.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与第三周期第ⅡA族的元素核电荷数相差13
【来源】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培优提升卷)-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章末集训必刷卷(人教版)
【答案】C
【详解】
A.第六周期含镧系元素,故该周期的副族元素超过了10种,A项错误;
B.第三周期和第四周期的同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过渡元素左侧时原子序数相差8,如Na、K的原子序数相差8,B项错误;
C.元素周期表的形成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结果,而核外电子排布是由原子的结构决定的,C项正确;
D.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为As,原子序数为33,第三周期第ⅡA族的元素为Mg,原子序数为12,则二者核电荷数相差21,D项错误;
故选:C。
3.Cl2和Br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能较好地解释这个事实的是(
)
A.都是非金属元素
B.原子半径相差不大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化合价相同
【来源】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C
【详解】
A.都是非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A错误;
B.原子半径大小与化学性质没有必然联系,B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C正确;
D.单质都为0价,但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D错误;
故选C。
4.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家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B.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增大
C.同周期第IIA族与第IIIA族元素间的原子序数可能相差11
D.同主族的元素(除氟外),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来源】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B
【详解】
A.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的,则A说法正确;
B.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则B说法错误;
C.同周期第IIA族与第IIIA族元素间的原子序数,从第四周期开始,中间间隔过渡元素,所以原子序数可能相差11,则C说法正确;
D.同主族的元素(除氟外),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则D说法正确;
本题答案B。
5.下列各组物质性质比较的表示中,不正确的是(
)
A.稳定性:HF>HCl>HBr>HI
B.还原性:HFC.与H2反应由易到难:Cl2>Br2>I2>F2
D.密度:F2【来源】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基础过关卷)-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章末集训必刷卷(人教版)
【答案】C
【详解】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CI>Br>I,所以稳定性:HF>HCI>HBr>HI,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F>CI>Br>I,所以其氢化物的还原性HF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容易,非金属性F>CI>Br>I,所以与H2反应由易到难:F2>Cl2>Br2>I2,故C错误;
D.卤素单质的密度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则密度:F2故选C。
6.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Y分别与X形成的化合物均会导致酸雨。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中最大的是Z
B.简单氢化物中熔沸点最高的是X
C.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比Y强
D.W的氢化物分子含10个电子
【来源】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理综化学试题
【答案】B
【分析】
W、Y分别与X形成的化合物均会导致酸雨,引起酸雨的物质一般是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可知X为O,W为N,Y为S,Z只能是Cl,据此解答。
【详解】
A.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大,则半径最大的为硫离子,故A错误;
B.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最高,故B正确;
C.未知名氧化物的价态,不能确定是哪种酸的酸性比较,故C错误;
D.W为N其氢化物由氨气分子电子数为10,还有N2H4其电子数为18,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有关碱金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Li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
②碱金属单质常温下呈固态,取用时可直接用手拿
③碱金属单质中还原性最强的是钾
④碱金属阳离子中,氧化性最强的是Li+
⑤碱金属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都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⑥从Li到Cs,碱金属单质的密度越来越大,熔、沸点越来越高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来源】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完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见面考化学试题
【答案】A
【详解】
①Li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小,因此Li通常保存在石蜡中,以隔绝空气,故①错误;②碱金属单质常温下呈固态,取用时用镊子取用,故②错误;③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碱金属单质中还原性最强的是Cs,故③错误;④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因此碱金属阳离子中,氧化性最强的是Li+,故④正确;⑤碱金属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都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故⑤正确;⑥从Li到Cs,碱金属单质的密度越来越大,钠钾反常,熔、沸点越来越低,故⑥错误;因此①②③⑥错误,故A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8.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关系如图所示。X、T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元素Z、W、R、T的最高正化合价均等于其族序数
B.Z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C.Y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Z<W<R
【来源】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完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见面考化学试题
【答案】D
【分析】
X、T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根据原子序数得到X为O,T为Si,再根据半径大小关系得到Y为F,Z为Na、W为Mg、R为Al。
【详解】
A.根据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主族族序数,因此元素Z、W、R、T的最高正化合价均等于其族序数,故A正确;
B.Z与X可形成的化合物过氧化钠和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故B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Y(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C正确;
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因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R<W<Z,故D错误;
答案为D。
9.X、Y、Z、W、R均是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其中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Z
W
R
①Y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作为呼吸面具中X2的来源
②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mX>HmR>WHn
③Z、W、R分别与X形成的化合物对应的水化物不都是强酸
④化合物YmX和YmR中,阳离子半径均大于阴离子半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来源】【浙江新东方】高中化学20210304-020
【答案】D
【分析】
X、Y、Z、W、R均是短周期元素,根据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X是第二周期元素,其他是第三周期元素,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可知W是第三周期的Si元素,则Y是Mg元素,则Z是Al元素,则R是S元素,X是O元素。
【详解】
①Y是Mg元素,Mg元素的化合物没有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故A说法不正确;
②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元素的非金属性X>R>W,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氢化物稳定性:HmX>HmR>WHn,故②说法正确;
③Z、W、R分别与X形成的化合物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铝、硅酸、硫酸,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硅酸为弱酸、硫酸为强酸,故③说法正确;
④化合物YaX和YaR中阳离子为Mg2+、阴离子为O2-、S2-,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Mg2+<O2-<S2-,故④说法不正确;
上述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②③,故本题答案为D。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24,且同主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W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3
周期
VII
族
B.Y
阴离子的半径比
Z阴离子半径小
C.Y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X
的强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来源】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培优提升卷)-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章末集训必刷卷(人教版)
【答案】A
【分析】
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
X为N元素,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24,则Y为8号元素,Z为16号元素,即Y为O元素,Z为S元素,W为原子序数大于S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则W为Cl元素。
【详解】
A.W为Cl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3
周期
VII
A族,故A错误;
B.Y的阴离子为O2-有2层电子,Z的阴离子为S2-有3层电子,所以O2-半径比S2-半径小,故B正确;
C.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O元素的非金属性比N强,所以O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N的强,故C正确;
D.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Cl的非金属性比S强,所以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S的强,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1.氢化钠()是一种白色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钠元素是+1价;氢化钠与水反应生成和。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中存在离子键
B.中氢元素的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
C.微粒半径:
D.与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来源】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培优提升卷)-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章末集训必刷卷(人教版)
【答案】C
【详解】
A.氢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故中存在离子键,A正确;
B.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其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B正确;
C.锂离子和的电子层排布相同,但是锂离子的核电荷数比多,所以微粒半径,C错误;
D.与反应生成氢气和,反应过程中只有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中H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D正确。
故选:C。
12.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这四种元素组成一种化合物Q,Q具有下列性质:
血红色溶液Q溶液气体试纸变蓝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Q是离子化合物
B.原子半径:Y>Z>X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Y<R
D.X和Y组成的化合物在常温下都呈气态
【来源】江西省红色七校(分宜中学、会昌中学、莲花中学、南城一中、任弼时中学、瑞金一中、遂川中学)2021届高三3月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题
【答案】D
【分析】
遇氯化铁溶液显血红色的物质是KSCN或NH4SCN,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氨气,则Q为NH4SCN,由题意知是短周期元素,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故X、Y、Z、R依次是H、C、N、S。
【详解】
A.由分析知Q是NH4SCN,是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原子半径C>N>H,即Y>Z>X,故B正确;
C.Y是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碳酸,R是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硫酸,酸性:碳酸<硫酸,故C正确;
D.X是H,Y是C,X和Y组成的化合物是烃,在常温下可能是气态或者液态或者固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位于三个不同的周期,W与Y同主族,X原子与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是Y的核外电子数的2倍。化合物甲的结构式如图所示,甲不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Y<X
B.非金属性:Z>X
C.化合物甲中每个原子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D.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大于X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来源】【浙江新东方】高中化学20210304-028
【答案】A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位于三个不同的周期,则W为H元素;W与Y同主族,则Y为Na;根据图示可知,Z形成4个共价键,位于ⅣA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Z为Si;X形成2个共价键,位于ⅤⅠA族,应该为O元素,满足“X与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是Y的核外电子数的2倍”,W为H,X为O,Y为Na,Z为Si元素.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W为H,X为O,Y为Na,Z为Si元素。
A.氧离子和钠离子都含有2个电子层,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Y<X,故A正确;
B.同一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O>S>Si,即非金属性:Z<X,故B错误;
C.氢化合物甲中H原子最外层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非金属性Z(Si)<X(O),故元素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X的弱,故D错误;
故选:A。
14.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中,X为元素周期表中半径最小的原子,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W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X、Y、Z、W形成的阳离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Z
C.加热时该离子首先失去的组分是X2Z
D.两种配体中的键角:X2Z>YX3
【来源】山东潍坊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C
【分析】
半径最小的原子为氢原子,则X为H;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则W为Cu;Z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则Z为O,由图可以看出,连接三个键的为N,即Y为N。
【详解】
A.原子半径大小为Y>Z>X,A项错误;
B.非金属性O>N,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O>N,即Z>Y,B项错误;
C.加热时先脱水,C项正确;
D.水中O原子有两对孤电子对,NH3中N原子只有一对孤电子对,因此水中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排斥作用更明显,H2O键角<NH3键角,D项错误;
答案选C。
15.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酸性强弱:HClO4>H2SO4>H3PO4>H2SiO3
B.原子半径大小:K>Na>S>O
C.稳定性:HF>H2O>NH3
D.还原性强弱:F->Cl->Br-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四校(晋江磁灶中学等)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D
【详解】
A.
非金属性:Cl>S>P>Si,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酸性强弱顺序为:HClO4>H2SO4>H3PO4>H2SiO3,A正确;
B.
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K>Na>S>O,B正确;
C.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O>N,则稳定性:HF>H2O>NH3,C正确;
D.
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则还原性强弱:F-<Cl-<Br-,D错误,
答案选D。
16.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n、p、q、s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常压下s为液体,其余均为无色气体。r是元素X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n物质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单质m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W<Y<X<Z
B.非金属性:X<Y<Z
C.配平反应①后氧化剂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W分别与X、Y可形成相同电子的共价化合物
【来源】模块同步卷12
综合检测卷(提升卷)-《灯塔金卷系列》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模块同步卷(人教版选修3)
【答案】C
【分析】
依据题意n、p、q、s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常压下s为液体,故s为H2O,其余均为无色气体。r是元素X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故r为N2,n物质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n为NH3,单质m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m为Cl2,综上所述,n为NH3、r为N2,m为Cl2、s为H2O、q为HCl,结合转化关系,可推出p可为NO或N2O4等无色氧化物。W、X、Y、Z依次为H、N、O、Cl,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
A.由题意可知,W、X、Y、Z依次为H、N、O、Cl,故原子半径:H<O<N<Cl,A正确;
B.由分析可知,X、Y、Z依次为N、O、Cl,故非金属性:N<O<Cl,B正确;
C.2NH3+3Cl2=N2+6HCl,配平反应①后氧化剂Cl2和氧化产物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C错误;
D.H2O和NH3具有相同电子的共价化合物,D正确;
故答案为:C。
17.X、Y、Z、W都属于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W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基态Z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5倍。W与X形成的一种气体常用于漂白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Y<Z<W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
C.Y、Z、W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Z<Y<W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题
【答案】A
【分析】
X、Y、Z、W都属于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则X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X为氧元素,X、Y位于同一族,故Y为硫元素;Y、Z、W处于同一周期,基态Z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5倍,则Z为磷元素。W与X形成的一种气体常用于漂白和消毒,W为氯元素。
【详解】
A.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大,第一电离能增大,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小,第一电离能减小,第一电离能:SB.Y为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2SO4,即H2YO4,B错误;
C.非金属性PD.简单离子半径大小排列顺序为:,即X故选A。
18.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为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所组成的化合物。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常温时,化合物E是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五种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A、C、E均不溶于水
B.W、X组成化合物只含极性共价键
C.原子半径:X>Y>W
D.Z的钠盐会促进水的电离
【来源】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张家口一中、唐山一中、保定一中、邯郸一中、邢台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C
【分析】
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是18电子的分子,且有如图的转化关系可推知:A为乙烯(CH2=CH2)、B为氯化氢(HC1)、C为氯乙烷(CH3CH2C1)、D为水(H2O)、E为乙醇(CH3CH2OH);W、X、Y、Z分别对应元素为H、C、O、Cl。
【详解】
A.化合物A、C、E?分别为乙烯(CH2=CH2)、氯乙烷(CH3CH2C1)、乙醇(CH3CH2OH),其中乙醇是易溶于水,故A错误;
B.W、X组成化合物有甲烷、乙烷邓,其中乙烷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
C.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H、C、O的原子半径大小为:C>O>H,即原子半径:X>Y>W,故C正确;
D.Z的钠盐为氯化钠,为强碱强酸盐,不会促进水的电离,故D错误;
故选C。
19.已知:MnO2+2NaBr+2H2SO4MnSO4+Na2SO4+Br2↑+2H2O,实验室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备溴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接口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d→b→a→e→f→c
B.装置甲中进行水浴加热的目的是防止溴蒸气冷凝
C.装置乙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可证明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D.可用乙醇作洗涤剂除去溴苯中溶解的少量Br2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答案】B
【分析】
装置甲的浓硫酸用来吸收溴中的水,水浴加热为防止溴蒸气冷凝,装置乙用来吸收制取溴苯后挥发出来的溴化氢。装置丙则为题设条件的发生装置,装置丁为支取溴苯的发生装置
【详解】
A.溴的摩尔质量大于空气,应长进短出,顺序为dabefc,A项不符合题意;
B.溴蒸气容易液化,所以需要通过水浴加热来防止冷凝,B项符合题意;
C.此处的淡黄色沉淀比一定为溴苯,有可能使HBr与硝酸银反应的产物溴化银,C项不符合题意;
D.除去溴苯中的溴应用氢氧化钠溶液,D项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选项为B
20.有一未知的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由水电离产生的H+、OH-):H+、NH、K+、Mg2+、Cu2+、Al3+、NO、CO、SO,现取三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6.99
g;③第三份逐滴滴加NaOH溶液,测得沉淀与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
A.原溶液一定不存在H+、Cu2+、CO
B.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K+、NO
C.原溶液确定含Mg2+、Al3+、NH,且n(Mg2+)∶n(Al3+)∶n(NH)=1∶1∶2
D.实验所加的NaOH溶液的浓度为2
mol·L-1
【来源】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B
【分析】
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所以不含有颜色的离子,故Cu2+一定不存在;①第一份加足量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推断一定有CO、SO两种中的一种。因通过图象知含有A13+,铝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不能共存,所以一定不含有CO、一定含有SO;
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6.99g,该沉淀一定为硫酸钡,物质的量为3×10-2mol,所以n(SO)=3×10-2mol;
③第三份逐滴滴加NaOH溶液,测得沉淀与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通过图象知,在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的过程中,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说明不含有H+,沉淀部分溶解,推断一定含有Al3+;图象中有一段平台,说明加入OH-时无沉淀生成,有NH,最后溶液中有沉淀,说明溶液中含Mg2+,沉淀最大时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沉淀,当加入40mLNaOH溶液时,剩余的沉淀是Mg(OH)2,n[Mg(OH)2]=0.01mol,根据原子守恒,n(Mg2+)=0.01mol,c(Mg2+)=0.1mol/L,生成0.01mol
Mg(OH)2需要n(NaOH)=0.02mol,Al(OH)3和NaOH反应生成NaAlO2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是5mL,则铝离子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H)3沉淀时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是15mL,则生成氢氧化镁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是10mL,所以c(NaOH)=2mol/L,则Al(OH)3物质的量=0.005L×2mol/L=0.01mol,根据NH+OH-=NH3?H2O可知NH的物质的量为0.01L×2mol/L=0.02mol,根据电荷守恒可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NO,K+不能和中学常见物质反应产生特殊现象进行判断,只能用焰色反应判断,则不能确定是否含K+。
【详解】
A.分析可知,原溶液一定不存在H+、Cu2+、CO,A说法正确;
B.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K+,一定含有NO,B说法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确定含Mg2+、A13+、NH,且n(Mg2+):n(A13+):n(NH)=0.01mol:0.01mol:0.02mol=1:1:2,C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所加的NaOH的浓度为2mol/L,
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21.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其中Y和Z的单质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W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X、Y、Z三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化合物M,M的结构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中各原子均达8电子稳定结构
B.由Y、Z、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有一种
C.Y、Z、W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Y>Z
D.M可作还原剂,与Cl2反应生成1
mol
Y2时失去2
mol
e-
【来源】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1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答案】D
【分析】
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根据原子序数Y>Z,则Y为O元素,Z为N元素,W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元素中最大的,则W是Na元素,M的结构式中,X可以形成一条共价键,且X是原子序数最小的,则X是H元素
【详解】
A.M中H原子只能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A项不符合题意;
B.形成的化合物是NaNO2和NaNO3,B项不符合题意;
C.N3-、O2-、Na+的电子层数相同,根据“序小径大”的规律,半径大小为N3->O2->Na+即Z>Y>W,C项不符合题意;
D.M为NH2OH,其中H是+1价,O是-2价,N是-1价,每生成1个N2,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2个电子,所以生成1molN2时失去2mol电子,D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选项为D
22.科学家利用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W、X、Y、Z
“组合”成一种超分子,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其分子结构示意图如下,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Z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实线代表共价键,其他重复单元的
W、X未标注)
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
B.简单离子半径:Y
>Z
C.W、Y、Z三种元素中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只有两种离子化合物
D.该化合物中W、X、Y
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来源】广东省梅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化学试卷
【答案】B
【分析】
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W、X、Y、Z,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则W为H,Y、Z分别位于第二、第三周期;Z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Z为Na;X形成4个共价键,位于IVA族,其原子序数小于r,则X为C元素;Y形成2个共价键,位于第二周期VI
A族,为O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
A.非金属性CB.O2-与Na+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质子数越小半径越大,离子半径:Y
>Z
,故B正确;
C.H、O、Na三种元素中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有H2O2、H2O、Na2O、Na2O2、NaH,有三种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
D.H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答案选B。
23.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Z位于同一周期,W、Y位于同一主族,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与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简单离子的半径:X<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
C.X的氧化物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烧碱溶液
D.16gZ的单质与足量的W的最高价含氧酸浓溶液共热反应时,转移2mole-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一诊热身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答案】D
【分析】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Y与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可知Z形成2个共价键、Y形成3个共价键,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其中X、Y、Z位于同一周期,W、Y位于同一主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位于第二周期时,X、Y、Z位于第三周期,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X为Al、Y为P、Z为S、W为N,以此来解答。
【详解】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最简单离子的半径:X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故B正确;
C.X的氧化物为氧化铝,具有两性,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烧碱溶液,故C正确;
D.发生S+6HNO3(浓)H2SO4+6NO2↑+2H2O
,n(S)=
=0.5mol,转移电子为0.5mol(6-0)=3mol,故D错误;
答案选D。
24.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入200
mL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
g
B.最初20
mL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
C.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1
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来源】专题05
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备战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答案】D
【分析】
从图象中看到,从开始至加入NaOH溶液20mL,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硫酸溶解Mg、Al后有剩余,此时发生的反应为:H2SO4+2NaOH=Na2SO4+2H2O。当V(NaOH溶液)=200mL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2和Al(OH)3,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铝沉淀溶解,最后当加入240mL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铝完全溶解,只有氢氧化镁沉淀。
【详解】
A、当V(NaOH溶液)=240mL时,沉淀不再减少,此时全部为Mg(OH)2,n(Mg)=n[Mg(OH)2]=0.15mol,m(Mg)=0.15mol×24g?mol-1=3.6g,n(Al)=n[Al(OH)3]=0.35mol-0.15mol=0.2mol,m(Al)=0.2mol×27g?mol-1=5.4g,所以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g,A项正确;
B、根据A中分析可知B项正确;
C、从200mL到240mL,NaOH溶解Al(OH)3:NaOH+Al(OH)3=NaAlO2+2H2O,则此过程消耗n(NaOH)=n[Al(OH)3]=0.2mol,c(NaOH)=0.2mol÷0.04
L=5mol?L-1,在200mL时溶液中只有硫酸钠,根据硫酸钠的化学式分析,硫酸的物质的量为5mol?L-1×0.2L÷2=0.5
mol,硫酸的浓度为0.5
mol÷0.2
L
=2.5
mol·L-1,C项正确;
D、由Mg+H2SO4=MgSO4+H2↑,2Al+3H2SO4=2Al2(SO4)3+3H2↑可以计算出生成n(H2)=0.45mol,标准状况下V(H2)=0.45mol×22.4L?mol-1=10.08L,D项错误;
答案选D。
25.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位于四个不同的主族,W、X同周期,Y、Z同周期,W、X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常温下,WX2是一种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Z>X>Y
B.一定条件下,W的氢化物可以和Z单质发生相同类型的反应
C.含氧酸的酸性:Z>W
D.Y分别与X、Z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均为强电解质
【来源】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单元测试定心卷(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答案】BC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W、X、Y、Z分别为元素C、O、Al、Cl;
A.Cl-有三个电子层,O2-、Al3+均有两个电子层,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Cl->O2->Al3+,即Z>X>Y;故A正确;
B.W的氢化物可以是CH2=CH2,与Cl2发生加成反应,W也可以是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则一定条件下,W的氢化物可以和Z单质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故B错误;
C.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含氧酸无法用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如非金属性:Cl>C,但是H2CO3的酸性强于HClO,故C错误;
D.Y分别与X、Z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分别为Al2O3、AlCl3,二者均为强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BC。
26.根据元素周期表1~18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正化合价最高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__族。
(3)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两性”)。
(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元素除外)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5)推测稳定性H2O
___________
NH3(填“大于”或“小于”)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榆树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F
ⅦA族
两性
钠
大于
【详解】
(1)
元素周期表1~18号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元素,故答案为F;
(2)
正化合价最高的元素是Cl元素,其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ⅦA族,故答案为:ⅦA;
(3)
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两性,故答案为:两性;
(4)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所以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钠,故答案为:钠;
(5)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形成氢化物就越稳定,O的非金属性大于N,所以稳定性H2O
大于
NH3,故答案为:大于;
27.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短周期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___;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___;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___;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___;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是:___;
⑥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是:___。
【来源】4.1.2
元素周期表-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课堂帮帮帮(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答案】H、Be、Al
C、S
O
Li
Na
O、F
【详解】
在短周期中: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是:第一周期第IA族的H元素、第二周期第IIA的Be元素、第三周期第IIIA族的Al元素;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是:第二周期IVA族的C元素、第三周期第VIA族的S元素;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是:第二周期第VIA族的O元素;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是:第二周期第IA族的Li元素;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是:第三周期第IA族的Na元素;
⑥因O、F的非金属性强,所以这两种元素的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
28.请在下列问题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短周期元素符号:
(1)某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该元素可能是___________。
(2)某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该元素可能是___________。
(3)某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该元素可能是___________。
(4)某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该元素可能是___________。
【来源】第二节
元素周期率(一)-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课时同步练(新人教)
【答案】C
C
Li
或P
Li
或Si。
【详解】
(1)某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有2个电子层符合电子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为2×2=4,为C元素,故答案为:C;
(2)某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有2个电子层符合电子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为2×2=4,为C元素,故答案为:C;
(3)某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可能为2个电子层或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5,为Li或P,故答案为:Li
或P;
(4)某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可能为2个电子层或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4,为Li或Si,故答案为:Li
或Si。
29.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A
C
B
回答下列问题:
(1)A、B、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单质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A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________酸性或碱性)。
【来源】河南省新乡市卫辉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N
S
F
2F2+2H2O=4HF+O2↑
H2SO4
碱性
【分析】
元素周期表倒数第一列为稀有气体元素,倒数第二列为第ⅦA族,由元素的位置可知:A为N,B为S,C为F,据此回答。
【详解】
(1)由上面分析可知,A为N,B为S,C为F,故答案为:N;S;F;
(2)F2单质与水剧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2+2H2O=4HF+O2↑,S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SO4;N的简单氢化物为NH3,其水溶液为氨水,显碱性,故答案为:2F2+2H2O=4HF+O2↑;H2SO4;碱性。
30.Si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高,用其单质或化合物生产的计算机芯片、光导纤维、超硬材料、干燥剂等具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Si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Si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周期。
(2)
Si与C同属于第族元素,但Si的原子半径比C的___(填“大”或“小”)。
(3)
SiC中元素显正价,所以Si的非金属性比C的____(填“强”或“弱”)。
(4)
Si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酸,其化学式为_________。
【来源】2019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3
大
弱
H2SiO3
或H4SiO4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
(1)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Si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Si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故答案为:3;
(2)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Si的原子半径比C的大,故答案为:大;
(3)非金属性越强,吸引电子能力越强,SiC中元素显正价,所以Si的非金属性比C的弱,故答案为:弱;
(4)Si元素最高价为+4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酸,其化学式为H2SiO3
或H4SiO4,故答案为:H2SiO3
或H4SiO4。
31.A、B、C都是短周期元素。B、C的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组成B2C型离子化合物。A、B元素的化合价相同,A、C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A占11.1%,在标准状况下,0.04
mol
B元素的单质与水完全反应放出448
mL
H2。
(1)写出各元素的符号: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
(2)写出A元素组成的单质的电子式:______,分子中的化学键有______。
(3)写出A和C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
(4)A、C还可以形成另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是一种氧化剂,其溶液有弱酸性,试写出其电子式:______。分子中的化学键有______共价键和______共价键。
【来源】模块同步卷04
共价键-《灯塔金卷系列》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模块同步卷(人教版选修3)
【答案】H
Na
O
H:H
非极性
极性
非极性
【分析】
B与C可形成B2C型离子化合物,且其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明B为+1价的金属元素,所以C为-2价的非金属元素,A、C形成的化合物为A2C,其中A占11.1%,可确定A为H,A、B、C均为短周期元素,所以B为Na,B、C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C为O。第(4)小题由H2O2的性质不难回答。
【详解】
(1)
B与C可形成B2C型离子化合物,且其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明B为+1价的金属元素,所以C为-2价的非金属元素,A、C形成的化合物为A2C,其中A占11.1%,可确定A为H,A、B、C均为短周期元素,所以B为Na,B、C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C为O,故答案为:H;Na;O
(2)由分析可知A元素为H,所以其单质为H2,在其电子式为:H:H;所含化学键为非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H:H;极性键;
(3)A、C分别为H、O元素,则有A、C所组成的化合物为H2O,则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4)
A、C还可以形成另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是一种氧化剂,其溶液有弱酸性,则A、C所组成的化合物为H2O2,所以其电子式为:;其含有的化学键为O-H为极性共价建以及O-O非极性键,故答案为:;极性;非极性。
3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A~G七种短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1)在A、B、F、G四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2)A、B、F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3)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4)元素A与C形成的电子总数为22的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
(5)元素C与D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其所含的化学键有_______(填化学键类型)。
(6)用铂丝蘸取D的氯化物在火焰上灼烧,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判断D元素的存在,化学上把这种定性分析操作称为_______。
【来源】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基础过关卷)-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章末集训必刷卷(人教版)
【答案】第三周期第IVA族
r(Si)>r(C)>r(N)
Al2O3+2OH-=2+H2O
O=C=O
离子键和共价键(或非极性键)
焰色试验
【分析】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A~G七种短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G的最高价为+6,则G为S;A、F的最高价都是+4,结合原子序数可知,A为C元素,F为Si;C只有-2价,则C为O;?B介于C、O之间,则B为N元素;?D、E的最高价分别为+1、+3,二者的原子序数都大于O,则D为Na、E为Al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
G为S元素,
A为C元素,F为Si元素,?C为O元素,
C、N、Si、S四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的为Si,其原子序数为14,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IV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IVA族;
(2)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C、N、Si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Si)>r(C)>r(N);故答案为:r(Si)>r(C)>r(N);
(3)
E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Al2O3,Al2O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2O3+2OH-=2+H2O,故答案为:Al2O3+2OH-=2+H2O;
(4)
C与O形成的电子总数为22的分子为CO2,CO2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其结构式为0=?C=?O,故答案为:?0=?C=?O;
(5)
Na与O按原子个数为1?:?1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2,其电子式为,
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和共价键(或非极性键);
(6)
D的氯化物为NaCl,用铂丝蘸取NaCl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可以判断N?a元素的存在,化学上把这种定性分析操作称为焰色试验,故答案为:焰色试验;
33.已知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___________。
(2)溴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为___________,溴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溴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的非金属性_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4)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继续加入少量苯,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到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来源】【苏州新东方】2020年12月江苏苏州市园区西交大苏州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
【答案】第4周期第族
-1
高溴酸
弱
溶液从无色变为紫色,并且分层,上层为紫色,下层无色
【详解】
(1)根据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主族元素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根据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该元素位于第4周期第族。故答案为:第4周期第族;
(2)最外层电子数=最高化合价数=+7,最低化合价=最高化合价数,最高价为+7价,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
,名称为高溴酸。故答案为:+7;;
(3)同主族,原子序数大的非金属性弱,则溴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弱。故答案为:弱;
(4)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溴能置换出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在苯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发生萃取,苯的密度小于水,其现象是:溶液从无色变为紫色,并且分层,上层为紫色,下层无色。故答案为:;溶液从无色变为紫色,并且分层,上层为紫色,下层无色;
34.金属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向20
mL沸水中逐滴滴加2
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形成的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范围是___________。
(2)最近两年,随着神舟号系列飞船和蛟龙号潜艇性能的进一步优化,我国巳成功实现“上天入地”。在上天入地时,为了给工作仓内工作人员提供氧气,一般要携带一种淡黄色粉末,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将其撒入脱脂棉,滴加几滴水,脱脂棉能被点燃,说明反应___________。
(3)电子工业上可用FeCl3溶液腐蚀电路板上的铜,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胃舒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体现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
(5)将硫酸亚铁与稀硫酸混合,二者不反应,滴入H2O2后,溶液很快变成黄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NaHSO4是一种酸式盐,写出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1nm~100nm或者10-9m~10-7m
Na2O2
放热反应
2Fe3++Cu=Cu2++2Fe2+
弱碱性
不能
2Fe2++H2O2+2H+=2Fe3++2H2O
NaHSO4=Na++H++SO
【详解】
(1)向沸水中滴加2mL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为1nm~100nm或者10-9m~10-7m之间;故答案为1nm~100nm或者10-9m~10-7m;
(2)淡黄色粉末,能提供氧气,即该物质为过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2O2;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脱脂棉燃烧,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Na2O2;放热反应;
(3)Fe3+具有强氧化性,与Cu发生2Fe3++Cu=Cu2++2Fe2+;故答案为2Fe3++Cu=Cu2++2Fe2+;
(4)氢氧化铝能治疗胃酸过多,体现氢氧化铝的弱碱性;氢氧化钠的碱性太强,因此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氢氧化铝;故答案为弱碱性;不能;
(5)H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
(6)NaHSO4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故答案为NaHSO4=Na++H++SO。
35.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元素是_______。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呈两性的是_______。
(3)A分别与E、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
(4)在B、C、E、F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
(5)B、H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
(6)写出B与C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来源】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仁智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Ar
F
HClO4
Al(OH)3
HF
Na
离子键
Al(OH)3+NaOH=NaAlO2+2H2O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的元素所在位置判断得出A、B、C、D、E、F、J、H、I、G分别是H、Na、Al、C、N、S、F、Cl、Ar、Si元素。根据这些元素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性质的递变。
【详解】
(1)
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稀有气体,故答案为Ar;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是非金属最强的F;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即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ClO4,呈两性的是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是Al(OH)3;
(3)氢化物稳定性跟非金属性呈正比,故最稳定的是HF
;
(4)原子半径根据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半径从左到右递减的规律判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
;
(5)
B、H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NaCl,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构成,故形成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
(6)
B与C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和Al(OH)3两者反应是Al(OH)3+NaOH=NaAlO2+2H2O。
【点睛】
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元素的性质判断氢化物的强弱及半径大小等。
36.下表列出了10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族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二
①
②
③
④
三
⑤
⑥
⑦
⑧
四
⑨
⑩
(1)写出元素①与⑦组成的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
(2)这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②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元素③④⑤的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元素⑤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4)工业上用①的单质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生产⑥单质粗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⑦和⑩的原子序数相差___(填数字),写出一个能证明⑦比⑩活泼的化学方程式:___。
【来源】广西来宾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答案】
KOH
18
【分析】
元素①~⑩在元素周期中的位置如表所示,①为C;②为N;③为O;④为F;⑤为Na;⑥为S;⑦为Cl;⑧为Ar;⑨为K;⑩为Br,据此解答。
【详解】
(1)①为C,⑦为Cl,C和Cl可组成CCl4分子,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
Ar为稀有气体,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这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稳定,②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硝酸,二者反应生成硝酸铵,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Ar;;
(3)③④⑤元素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F-、Na+,O2-、F-、Na+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半径大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K>Na,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的为KOH,故答案为:;KOH;
(4)工业上用单质C和二氧化硅高温下反应制备粗硅,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
Cl的原子序数为17,Br的原子序数为35,相差18,活泼的非金属能把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从盐溶液里置换出来,反应能证明Cl的非金属性与Br强,故答案为:18;;
37.下表列出了部分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X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JZ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
(2)X、E中的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M、J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H、J、M元素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来源】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
N
Na
HClO4
Al(OH)3+OH-=AlO+H2O
F->Na+>Al3+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X是C元素、E是N元素、H是F元素、J是Na元素、M是Al元素、Z是Cl元素。
【详解】
(1)
X是C元素,C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J是Na元素、Z是Cl元素,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C、N的非金属性较强的是N元素。
(3)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HClO4;
(4)Al、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Al(OH)3、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H2O;
(5)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F-、Na+、Al3+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F->Na+>Al3+。
38.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
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⑥
⑦
?
3
①
③
⑤
⑧
⑩
4
②
④
⑨
用化学式或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
(2)②③④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3)元素①和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
和_______。①和⑨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该化合物的溶液与元素⑧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⑧⑨?
三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三种元
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_______。
【来源】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NaOH
K+>Ca2+>Mg2+
NaOH
HBrO4
NaBr
2Br-+Cl2=Br2+2Cl-
HF
F>Cl>Br
【分析】
结合元素周期表可知,①为钠,②为钾,③为镁,④为钙,⑤为铝,⑥为碳,⑦为氧,⑧为氯,⑨为溴,⑩为氩,?为氟,据此回答。
【详解】
(1)①③⑤元素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所以碱性最强的是NaOH;
(2)②③④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根据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K+>Ca2+>Mg2+;
(3)元素①和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NaOH和HBrO4;①和⑨两元素形成化合物为溴化钠,化学式为NaBr,该化合物的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
(4)⑧⑨?
三种元素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所以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HF,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F>Cl>Br。
【点睛】
39.8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X为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B为氮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
(2)X2D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单质E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金属性:E>G
b.氢化物的稳定性:D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L (5)Q的单质通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Q的非金属性强于碘,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基础过关卷)-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章末集训必刷卷(人教版)
【答案】第二周期第IVA族
2Na+2H2O=2NaOH+H2↑
a、c
Cl2+2I-=2Cl-+I2
Cl和I是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电子层数I>Cl,原子半径I>Cl,原子得电子能力I【分析】
X为元素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故X为H,根据原子半径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分析可知,B为N,则A为C,D为O,E为Na,G为Al,L为S,Q为Cl。
【详解】
(1)C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第IVA族,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IVA族;;
(2)
X2D为H2O,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Na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故答案为:2Na+2H2O=2NaOH+H2↑;
(4)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金属性钠大于铝,a正确;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氧大于硫,b错误;非金属性:氯大于硫,所以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硫酸小于高氯酸,c正确;故答案为:a,c;
(5)氯气通入淀粉-KI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碘遇淀粉变蓝;Cl和I是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电子层数I>Cl,原子半径I>Cl,原子得电子能力I故答案为:
Cl2+2I-=2Cl-+I2;Cl和I是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电子层数I>Cl,原子半径I>Cl,原子得电子能力I4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有关问题。
族周期
IA
ⅡA
ⅢA
ⅣA
VA
VIA
VIIA
0
一
二
①
②
三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1)写出元素符号:①_______,⑥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物质与碱性最强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碱性最强的物质与呈两性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在②、④、⑤这些元素形成的最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填离子符号)。
(5)由元素②、③,⑧形成的一种常见的杀菌消毒剂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
(6)由元素⑦和⑧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表示为X2Y2
(其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写出X2Y2的电子式:_______。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答案】N
Si
离子键和共价键(或离子键和极性键)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N元素、②是O元素、③是Na元素、④是Mg元素、⑤是Al元素、⑥是Si元素、⑦是S元素、⑧是Cl元素。
【详解】
(1)①是N元素;⑥是Si元素;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N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碱性最强的物质是NaOH,呈两性的物质是Al(OH)3,HClO4与NaO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OH与Al(OH)3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O2-、Mg2+、Al3+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5)由元素O、Na、Cl形成的一种常见的杀菌消毒剂是NaClO,存在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
(6)由元素S和Cl形成的化合物S2Cl
2,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S2Cl
2的电子式。
41.碱式碳酸铝镁[MgaAlb(OH)c(CO3)d?nH2O]常用作人造滑石,还具有阻燃、消烟、灭火的作用。
(1)碱式碳酸铝镁[MgaAlb(OH)c(CO3)d?nH2O]中a、b、c、d的代数关系为___________。
(2)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的原因是:①碱式碳酸铝镁分解时吸热;②________。
(3)为测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准确称取6.780g样品,用2.000mol/L的稀硝酸溶解,当加入65.00mL稀硝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得到CO2气体1.12L(已换算成标准状态下);
步骤二:在步骤一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将所得固体充分灼烧,冷却后称重,质量为2.000g。
①步骤二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___________。
②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答案】2a+3b=c+2d
产生的二氧化碳不燃烧,且能够隔绝空气
Al3++4OH-=AlO+2H2O
n(CO)=n(CO2)=0.05mol;n(OH-)=
n(HNO3)-2n(CO)=0.03mol;n(Mg2+)=n(MgO)=0.05mol;根据2a+3b=c+2d,n(Al3+)=0.01mol,n(H2O)=[6.780g-0.05mol×(60g/mol+24g/mol)-
0.03mol×17g/mol-0.01mol×27g/mol]÷18g/mol,则最简整数比即微粒的个数
【详解】
(1)碱式碳酸铝镁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2a+3b=c+2d;
(2)碱式碳酸铝镁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量,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够隔绝空气,且不燃烧;
(3)①加入过量NaOH溶液,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铝离子生成偏铝酸钠溶液,离子方程式为Al3++4OH-=AlO+2H2O;
②生成1.12L
CO2气体,即0.05mol,则含有碳酸根离子为0.05mol;消耗2.000mol/L硝酸65.00mL,物质的量为0.13mol,其中碳酸根离子消耗0.1mol硝酸,则氢氧根离子消耗0.03mol,含有n(OH-)=0.03mol;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则生成的沉淀为Mg(OH)2,灼烧得到2.000g的氧化镁,即0.05mol,根据2a+3b=c+2d,则铝离子物质的量为0.01mol;水的质量=1.8g,物质的量为0.1mol,碱式碳酸铝镁的化学式Mg5Al(OH)3(CO3)5?10H2O。
42.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若合金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10.0
mol/L
NaOH溶液至过量(设镁离子与铝离子同时沉淀),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80mL到90mL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其中Al(OH)3的质量为_______g;
(3)原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
(4)若所取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均保持不变,为保证加入100mL
10.0
mol/L
NaOH溶液时最终无
Al(OH)3生成,则此时所取合金中含Al的物质的量即n(Al)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来源】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Al(OH)3+OH-=+2H2O
NaCl(或氯化钠)
7.8
8.0
0<n(Al)≤0.2
【分析】
由图可知,从开始至加入NaOH溶液10mL,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盐酸溶解Mg、Al后有剩余,此时发生的反应为HCl+NaOH=NaCl+H2O,溶液中剩余n(HCl)=0.01L×10.0mol/L=0.1mol;10mL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AlCl3、MgCl2,10~80mL发生反应为MgCl2+2NaOH=Mg(OH)2↓+2NaCl、AlCl3+3NaOH=Al(OH)3↓+3NaCl,80mL时沉淀达最大值,溶液中溶质为NaCl,共消耗n(NaOH)=0.08L×10.0mol/L=0.8mol;80~90mL发生反应为Al(OH)3+NaOH=NaAlO2+2H2O,90mL时,沉淀质量不再减小,氢氧化铝反应完全,溶液中溶质为NaAlO2、NaCl,可知n(NaAlO2)=n(NaOH)=0.01L×10.0mol/L=0.1mol,则n[Al(OH)3]=0.1mol,n[Mg(OH)2]==0.2mol;据此解答。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加入NaOH溶液80mL到90mL时,NaOH与Al(OH)3发生反应,生成NaAlO2和H2O,即Al(OH)3+OH-=+2H2O;答案为Al(OH)3+OH-=+2H2O;
(2)由以上分析可知,加入NaOH80mL时沉淀达最大值,即Mg2+、Al3+全生成沉淀,溶液中只有NaCl(氯化钠),由铝元素守恒可知n[Al(OH)3]=n(NaAlO2)=0.01L×10.0mol/L=0.1mol,Al(OH)3的质量为m[Al(OH)3]=0.1mol×78g/mol=7.8g;答案为NaCl(氯化钠);7.8;
(3)当加入NaOH溶液量为80mL时,溶质为NaCl,根据钠离子、氯离子守恒可知,n(HCl)=n(NaCl)=n(NaOH)=0.08L×10.0mol/L=0.8mol,故c(HCl)===8.0mol/L;答案为8.0;
(4)若所取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均保持不变,n(HCl)=0.8mol,加入100mL10.0mol/LNaOH溶液后最终无Al(OH)3生成,Al3+转化为,溶质为NaCl、NaAlO2,沉淀为Mg(OH)2,根据钠离子守恒,n(NaOH)≥n(NaCl)+n(NaAlO2),n(NaCl)=0.8mol,则n(NaAlO2)≤n(NaOH)-n(NaCl)=0.1L×10.0mol/L-0.8mol=0.2mol,由于是混合物,Al的物质的量不为0,故0<n(Al)≤0.2mol;答案为0<n(Al)≤0.2;
43.将一定量的铝粉、氧化铝、氧化镁的混合物加入到300mL,4mol/L的稀硫酸中,生成标准状况下6.72L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mol)与滴加KOH溶液的体积(mL)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BC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运用高中阶段方法检验B点溶液中阳离子,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c(KOH)=_________mol/L,混合物中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来源】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Al(OH)3
+OH-
=AlO2-
+
2H2O
透过蓝色钴玻璃焰色为紫色
CO?+AlO?-
+2H2O=Al(OH)3↓+HCO3-
4
0.1
【分析】
由图可知,从开始至加入KOH溶液到A,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硫酸溶解铝粉、氧化铝、氧化镁后硫酸有剩余,此时发生的反应为;继续滴加KOH溶液,到氢氧化钾溶液为600mL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和,
发生反应,溶液为硫酸钾溶液。再继续滴加溶液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偏铝酸钾与水,发生反应,沉淀部分溶解。
【详解】
(1)BC段,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铝溶液反应式,离子方程式:;
(2)B
点中的阳离子为钾离子,钾离子的焰色为紫色故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为紫色来检验钾离子;
(3).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KAlO2,故通入足量的CO2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由图可知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可知此时所消耗的碱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物质的量的二倍,所以
,=
=4mol/L;由标准状况下6.72L气体可知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3mol,由反应可知=0.2mol,由c点可知
=0.2mol,由BC段可知=0.4mol,n(Al)+2n(Al2O3)=0.4mol,故可知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1mol。
44.我国科学家在金刚石压腔实验中创造出了前所未见的化合物X,在超过113
GPa的压力下能够保持稳定。X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气体)和B,A的密度约为0.18
g·L?1;B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Y为含有C元素的气态氧化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E为常见无机物,Y与E以1∶1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F仅含三种元素,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假设反应过程无损耗,题中均为短周期元素,A、B、C为单质,气体数据均为标准状况下测定)。根据如下转化,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
D的电子式为________。
(3)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
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来源】【新东方】2020-23
【答案】第3周期VIA族
Na2He
Na2SO3+SO2=Na2S2O5
【分析】
B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故B是Na元素,X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气体)和B,A的密度约为0.18
g·L?1,故A是He,X为Na2He,Y为含有C元素的气态氧化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Y是二氧化硫,C是硫元素,D是硫化钠,E是Na2SO3,F是Na2S2O5。
【详解】
(1)由分析可知,C是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VIA族;
(2)由分析可知,D是硫化钠,电子式为;
(3)B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故B是Na元素,X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气体)和B,A的密度约为0.18
g·L?1,相对分子质量为0.18×22.4=4,故A是He,X为Na2He;
(4)E是Na2SO3,F是Na2S2O5,Y是二氧化硫所以E→F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SO2=Na2S2O5。
45.已知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C同主族,A与B、A与E形成共价化合物,A与B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E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D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1)写出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写出C和E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写出A和B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
(2)B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存在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已知X、Y、Z三种物质中均含有上述元素中的某一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①X、Y、Z均含有上述元素中的同一种金属元素,若W固体俗称干冰,则反应Y→Z的离子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X、Y、Z均含有上述元素中的同一种金属元素,若W是强碱,且Y为白色难溶固体,则反应Z→Y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X、Y、Z是均含有上述元素中的同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W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上述转化均在常温条件下完成,则反应Z→Y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黄山屯溪一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答案】
→
离子键、共价键
Al2O3+2OH-===2AlO2-+H2O
CO32-+H2O+CO2=2HCO3-
3AlO+Al3++6H2O===4Al(OH)3↓
3Fe2++4H++NO3-=3Fe3++NO↑+2H2O
【详解】
试题分析: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E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这说明E是第
ⅦA族元素,则E是氯元素。A与B、A与E形成共价化合物,A与B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这说明该化合物是氨气,因此A是氢元素,B是氮元素。D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原子序数大于氮元素而小于氯元素,这说明D应该是第三周期的铝元素。C的原子序数大于氮元素,其A、C同主族,因此C是钠元素。
(1)五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氯元素,原子序数是17,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ⅦA族;钠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NaCl形成过程为:;NH3的形成过程为:→
。
(2)氮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氨气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硝酸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硝酸铵,其中存在化学键的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
(3)氢氧化钠与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4)①X、Y、Z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若w固体俗称干冰,这说明W是CO2。则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X是氢氧化钠、Y是碳酸钠、Z是碳酸氢钠,所以反应Y→Z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CO2=2HCO3-;
②若w是强碱,且Y为白色难溶固体,因此Y是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则X是氯化铝、W是氢氧化钠、Z是偏铝酸钠,所以反应Z→Y的离子方程式为3AlO+Al3++6H2O===4Al(OH)3↓;
③X、Y、Z是均含有同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W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因此W应该是具有多种化合价的金属铁,则X是硝酸、Y是硝酸铁、Z是硝酸亚铁,所以应Z→Y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3-=3Fe3++NO↑+2H2O。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以及无机框图题的推断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