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22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22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4 10:4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虽有佳肴》课时练习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虽有佳肴》)
【乙】
年十四,学无常师,负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削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东晋·王嘉《拾遗记》)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⑥悦:敬佩。
(1)用“
/
”标出下面句中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门???徒???悦???其???勤???学
(2)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不知其旨也:?
?
?
?
?
?
?
?
?
?
?
?
???
②教然后知困:?
?
?
?
?
?
?
?
?
?
?
?
③或依林木之下:?
?
?
?
?
?
?
?
?
?
??④更以净衣易之:?
?
?
?
?
?
?
?
?
?
?
?
(3)用汉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③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4)【甲】文开头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5)【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和主要观点两方面有何不同之处?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________
③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________
⑤非问无以广识________
⑥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________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学必好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学半。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论述了________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________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
?
?
?
?
?
?
?
?
?
?
?
?
?
?
?
?
?
?
?。【乙】文:?
?
?
?
?
?
?
?
?
?
?
?
?
?
?
?
?
??。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犹当博学审,古人与,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之士,虽有子羔、原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资:盘缠。②审问:详细考究。③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合。④庶几:差不多。⑤面墙:这里是一无所见的意思。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不知其善也?
?
?
?
?
?
?
?
?
?
?
善:_____________
②然后能自反也?
?
?
?
?
?
?
?
?
?反:_____________?
③若既不出户?
?
?
?
?
?
?
?
?
?
?
户:_____________
④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
?
?
?虽:____________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二处)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4)你从【乙】文中得到哪些学习上的有益启发?请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
?
?
?

②然后能自强也(?
?
?
?

③学学半(?
?
?
?

④而或不达于事(?
?
?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3)①甲文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
②乙文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
?
?
?
?
?
?
?)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
?
?
?
?
?
?)
③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
?
?
?
?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3)下列画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鹏之徙于南冥也/《谐》之言曰
C.弗食,不知其旨也/弗学,不知其善也
D.故曰:教学相长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甲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风格汪洋恣肆。
B.
乙文出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文中多格言警句,观点鲜明,富有气势。
C.
甲文塑造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成语“大鹏展翅”和李清照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都源于此。
D.
有人说:儒家尚正气,追求正义大道;道家尚清气,推崇清静无为。两选文正是这种说法的代表。
(5)甲文借助想象,抒发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乙文通过比喻,表达对学习生活的期望。请结合具体语句,分别赏析两文的“想象”和“比喻”之妙。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年十四,学无常师,负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削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字。
①不知其旨也(?
?
?
?

②负笈不远险阻(?
?
?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4)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甲】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5)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参考答案
1.
(1)门徒/悦其勤学
(2)①味美,②困惑,③有时,④交换
(3)①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③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
(4)从“虽有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用“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5)【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主要观点是“教学相长”,实践出真知。
【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主要观点是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贵在勤奋,要有坚韧的毅力。
【解答】
(1)“门徒”为主语,“悦”为谓语,主谓间需停顿。故正确朗读节奏为:门徒/悦其勤学。
(2)①句意: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
②句意:教别人之后知道自己的困惑。困:困惑。
③句意:有时靠在树下。或:有时。
④句意:常用洗净的衣服交换他写满字的衣服。易:交换。
(3)①?至道:最好的道理。
②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③以:凭借。
(4)【甲】文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以此来阐释教与学的关系。据此作答即可。
(5)【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乙】文记叙了任末少年时期背着书箱去拜师,在星月下读书或点燃麻秆、蒿草借光勤学的故事,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强调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勤奋学习,才能成功。
2.
(1)①美味的,②好处,③勉励自己,④促进,⑤增加,⑥有时
(2)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学/必好问
(3)①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②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教与学,学与问,实践出真知,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解答】
(1)①句意: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嘉:美味的。
②句意: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善:好处。
③句意: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自强:勉励自己。
④句意: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长:促进。
⑤句意: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广:增加。
⑥句意: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或:有时。
(2)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①句意: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断句为:①教/然后知困。
②句意: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断句为:君子学/必好问。
(3)①学(第一个):教人。句意: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②好:喜欢。句意: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解答本题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抓住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甲】文“教学相长也”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乙】文“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论述了学与问的关系,告诉了我们要做勤学好问的人的道理。
3.
(1)①好
②反思
③门
④即使
(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①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②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有所成。
(4)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要认真钻研、勤于思考;要开阔眼界,出门学习,与人交流。
【解答】
(1)①不知道它的好。善:好。
②然后才能反思自己。反:反思。
③如果又不出门去。户:门。
④即使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虽:即使。
(2)“十室之邑”意为“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作主语,其后断开;“焉”表示肯定的语气,其后断开;故断句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①故:所以;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译文为: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②友:伙伴;孤陋:片面浅显;成:成就。译文为: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有所成。
(4)根据【乙】文中“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等信息,可以得知: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要认真钻研、勤于思考;要开阔眼界,出门学习,与人交流。
4.
甘美
教导
勉强自己
有时
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之后才能够有所反思。
喜欢学习却不经常提出问题,这并不是真正的喜欢学习
(3)教学相长;
君子学必好问
5.
(1)①记载,②这样,③困惑
(2)①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B
(4)D
(5)示例:甲文中,从“北冥”到“南海”,作者想象丰富,视域开阔;“鲲”“鹏”体积、能力之大,更是奇特无比,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带来强大的阅读震撼,收到雄奇瑰丽、汪洋恣肆的艺术效果。
【解答】
(1)①句意:《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志:记载。
②句意: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样。
③句意: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困:困惑。
(2)①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②故:所以。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3)A项,连词,表修饰。
B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示代词,这。
C项,代词。
D项,互相。
故选B。
(4)D项,乙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不是代表“正义大道”的文章。
(5)结合文章中语句分析其妙处即可。如,甲文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乙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6.
(1)①味美,②背
(2)①所以学习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不能理解的地方。
②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
(3)B
(4)D
(5)示例: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在互助学习中,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我们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解答】
(1)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旨,甘美。负,背。
(2)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困,不能理解的地方。若,如果。
(3)B项,正确断句为:观书/有会意者。
故选B。
(4)D项,【乙】文强调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
故选D。
(5)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在自主学习中,要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在互助学习中,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试卷第2页,总2页
试卷第1页,总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