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4 16:4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附答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如果现在我们还不能建立重工业,帝国主义是一定还 来欺侮我们的。”为此,新中国实行(  )
A.—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3、“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内容 D.作用
4、下列模范人物中,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灾害,改变贫穷面貌,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带病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5、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大跃进”运动
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C.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7、阅读下面“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中浮夸风盛行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8、“共产党中国的工业成长是迅速的、动人的,而且也是可怕的——比任何一个不发达的亚洲国家都快……它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8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中国人必须学会在我们西方世界中生存的世纪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双方必须学会在同一行星上生活。”(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段文字说的是( )
A.三大改造的重要意义 B.“一五”计划的成就和意义
C.“大跃进”运动出现的背景 D.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
9、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则都降低到3%以下。这说明( )
A.改造过程中存在过急过粗的缺点
B.国营、集体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C.“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超额完成
D.重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10、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  )
A.电子工业 B.原子能工业 C.航天工业 D.钢铁工业
11、2016年,中国空军开始装备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隐形战斗机歼-20,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也是中国重工业发展的重大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集中力量发展( )
A. 轻工业 B. 交通业 C. 重工业 D.培养人才
12、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3、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4、“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20世纪( )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80年代
15、61岁的郭承志珍藏着一张1956年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发的“公私合营股票”,上面写着:“兹有照相业私方郭兆仁于1956年1月向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投资,经资产估价定股为人民币四千三百六十元九角七分……由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按季付息。特此凭证,发给投资人郭兆仁。”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造民营资本的壮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16、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我国生产出了第一辆载重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个机床制造厂……
(1)材料一是毛泽东什么时候说的?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一五”计划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我国优先发展什么工业?
(3)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两项)
(4)请你说出“一五”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
1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邓子恢在龙岩领导农民暴动……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这次暴动被誉为“闽西土地革命之先声”。
——摘自网络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邓子恢领导的农民暴动出于哪一重大会议的决策?
材料二中的《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哪一历史时期?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土地改革的具体规定。
(4)据材料四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根据当时我国的新形势,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分)
材料二 
(2)图(a)和图(b)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探索中有失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哪三个重要油田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石油工人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4分)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就是其中之一,请再列举一例,并说明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品质。(2分)
2021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附答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如果现在我们还不能建立重工业,帝国主义是一定还 来欺侮我们的。”为此,新中国实行(  )
A.—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A
2、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答案】A
3、“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内容 D.作用
【答案】A
4、下列模范人物中,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灾害,改变贫穷面貌,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带病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答案】A
5、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大跃进”运动
【答案】B
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C.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答案】A
7、阅读下面“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中浮夸风盛行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答案】C
8、“共产党中国的工业成长是迅速的、动人的,而且也是可怕的——比任何一个不发达的亚洲国家都快……它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8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中国人必须学会在我们西方世界中生存的世纪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双方必须学会在同一行星上生活。”(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段文字说的是( )
A.三大改造的重要意义 B.“一五”计划的成就和意义
C.“大跃进”运动出现的背景 D.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
【答案】B
9、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则都降低到3%以下。这说明( )
A.改造过程中存在过急过粗的缺点
B.国营、集体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C.“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超额完成
D.重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答案】B
10、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  )
A.电子工业 B.原子能工业 C.航天工业 D.钢铁工业
【答案】D
11、2016年,中国空军开始装备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隐形战斗机歼-20,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也是中国重工业发展的重大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集中力量发展( )
A. 轻工业 B. 交通业 C. 重工业 D.培养人才
【答案】C
12、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答案】C
13、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D
14、“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20世纪( )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80年代
【答案】A
15、61岁的郭承志珍藏着一张1956年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发的“公私合营股票”,上面写着:“兹有照相业私方郭兆仁于1956年1月向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投资,经资产估价定股为人民币四千三百六十元九角七分……由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按季付息。特此凭证,发给投资人郭兆仁。”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造民营资本的壮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答案】C
16、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我国生产出了第一辆载重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个机床制造厂……
(1)材料一是毛泽东什么时候说的?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一五”计划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我国优先发展什么工业?
(3)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两项)
(4)请你说出“一五”计划完成的历史意义?
【答案】
(1)材料一是:毛泽东解放初期说的。反映了我国当时工业落后的现状。
(2)1953年,当时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3)武汉长江大桥、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厂、宝成铁路、青藏公路等。
(4)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邓子恢在龙岩领导农民暴动……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这次暴动被誉为“闽西土地革命之先声”。
——摘自网络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邓子恢领导的农民暴动出于哪一重大会议的决策?
材料二中的《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哪一历史时期?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土地改革的具体规定。
(4)据材料四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答案】(1)八七会议。
(2)解放战争时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原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根据当时我国的新形势,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分)
材料二 
(2)图(a)和图(b)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探索中有失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哪三个重要油田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石油工人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4分)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就是其中之一,请再列举一例,并说明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品质。(2分)
【答案】(1)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王进喜。
(5)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列举其他人物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