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例1,P50、P51。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简单的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
2、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小数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归纳、比较、推理能力。通过“米尺”模型建立数序,借助几何直观,加固小数的认识。
3、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数学文化,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增强学习兴趣,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情境理解小数的含义。
难点:用小数表示价格、长度。
教具学具
PPT课件,习题单、彩笔。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
出示超市购买的文具及价格,让学生读出价格,找出其中铅笔的价格0.3元,老师适时板书。引出小数,介绍小数点。(板书:0.3元)
2.
点拨:小数长得很特别,请你找出它特别的地方。教师介绍小数点并指导书写规范。(板书:小数点)
3.
你会读小数吗?指导0.3的读法,引导学生对比整数和小数,感悟小数的读法。
4.
过渡:小数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认识小数。(补充板书:认识小数)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
0.3元是多少钱呢?(板书:三角。)够1元吗?
如果用长方形代表1元大小,你能想办法在长方形里表示0.3元有多大吗?小组合作,完成习题单第1题。
展示学生作品,在对比交流中充分感知0.3元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涂其中的三份”
追问:回忆刚才分的过程,我们之前在学习什么时候用到过?(预设:分数)引导学生构建小数与分数间的联系。相机板书。【板书:0.3元=】
2.
出示橡皮0.8元,通过小组交流,使小数明白0.8元和十分之八的含义相同,初步感知小数意义。通过数形结合,出示笔记本价格,使学生在交流中明晰1.2元的含义。
3.
出示一个长方形,用来表示“1”,把1平均分成十份。学生任意涂几份,写出它表示的小数和分数。小组交流,教师梳理,充分感知“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4.
小结:小数中,小数点左边的部分叫整数部分,把小数点右边部分叫小数部分。(板书: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5.
结合超市商品价格单,引导学生学会用小数形式表示物品价格。
6.
引导学生尝试写小数,通过结果反馈,引导学生明确书写小数要规范,再次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三、探究感悟,理解新知
1.
米尺测量,直观感知
出示米尺,分别测量三根彩带长度。引导学生在测量中深入感知小数意义。
2.
数轴深化,建立数序
出示数轴图,引导学生用小数表示数轴上对应的点。利用几何直观巩固小数含义,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有序性。
四、分层练习,应用深化
1.
出示生活中的小数资料,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知小数意义。
2.
通过刘翔比赛成绩、芭蕾舞演员、小数历史介绍,使学生体会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美。
五、总结收获,升华认识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满分为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呢?用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给自己打一个合适的分数。
通过一则真实案例,使学生感受小数点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严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
【板书设计】
认
识
小
数
整数
小
小数
部分
数
部分
点
读作:
0
.
3
=
零点三
0
.
8
=
1
.
2
1
2
.
9
1
十二点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