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挑山工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 挑山工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4 19:0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 挑山工
会认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曲”。做到正确识音、辨形、释义。
学习目标
1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感知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语言、动作描写的作用。
3
感知挑山工的话所带来的深刻内涵。
作者介绍
冯骥才,生于1942年,天津人,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其作品视角新颖,采用多变的艺术手法,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百味。代表作有小说《铺花的歧路》《雕花烟斗》《神鞭》,散文集《珍珠鸟》等。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多音字


tiāo :挑水 挑三拣四
tiǎo :挑战 挑拨离间

qū:曲折 曲径通幽
?
qǔ:歌曲 异曲同工
?
词语学习
词语理解
曲折: ①指弯曲。
造句:蜿蜒曲折的山路,消失在云雾深处。
②指事情发展、故事情节复杂,变化多。
造句:我们的革命先辈,经过 28 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
词语学习
词语理解
饱览: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
造句:我坐在汽车上饱览乡村的景色。
干干净净:没有尘土、杂质等。
造句: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
造句:他处理一切事情都是以理服人,所以大家都对他心悦诚服。
词语学习
词语理解
意味深长: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造句: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为了自
己的将来,努力学习吧!”
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造句:他觉得母亲的话蕴含着一定的哲理。
近义词
奇怪——(古怪) 喧闹——(喧嚣)
拘束——(拘谨) 朴素——(质朴)
不声不响——(悄无声息)
反义词
沉甸甸——(轻飘飘) 曲折——(笔直)
喧闹——(安静) 拘束——(自然)
朴素——(华丽)
 
词语辨析
拘束 拘谨
相同点:都有“过分地约束、限制”的意思。
不同点:“拘束”指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拘谨”指(言语、行动)过分谨慎,拘束。
运用示例:
他是个( )的孩子,见了生人很( )。
拘谨
拘束
1.自读课文,说说全文共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写挑山工工作的情景并由此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3~6):写“我”与挑山工的谈话,挑山工帮“我”解决疑问。
第三部分(7):写“我”从挑山工富有哲理的话中受到启发,并画画以激励自己。
1.学习第一部分
课文解读
(1)挑山工的工作主要是干什么的?
挑山工是挑着货物登山的。
(2)挑山工的工作是怎样的?请说明理由。
挑山工的工作很辛苦。文中“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其中“沉甸甸”表明货物很重,工作很辛苦。
(3)挑山工的路线是怎样的?为什么挑山工要那样走?

挑山工的路线是折尺性的。因为这样既能使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又能使身体保持平衡,还能省力。
(4)第2自然段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游人和挑山工对比着写,游人沿途游览玩耍,挑山工却悄悄地行走,这也暗示出挑山工走得快的原因。
(1)第3自然段写了游人与挑山工的几次相遇,分别在哪里?
写了游人与挑山工的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地超过了他,结果总是他走到“我们”前面。
2.学习第二部分
(2)找出该部分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精神。
文章第5自然段中,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这是挑山工对作者“不解之谜”的回答,挑山工朴实的话语一方面回答了他们走到游人前面的原因:走得快的游人走走停停,走得慢的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于是“慢”中有“快”,“快”中有“慢”,走长了,挑山工就跑到游人前面去了。另一方面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只要目标专一,一心向前,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头去。
(1)体会“我”从挑山工富有哲理的话中受到的启发。
3.学习第三部分
做事不应该干干停停、三心二意,而应该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扎扎实实做下去,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
(2)感悟作者从中受到的启发,作者为什么需要“它”?
“它”从字面上理解是指“这幅画”,实际上指画中挑山工身上那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精神——朝着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脚踏实地地前进。这种精神时时激励着作者,所以作者需要“它”。
4.探究
(1)掌握文章中有意思的词语,掌握其中内涵。
第3自然段中的“攀谈”一词的意思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想解开心中的不解之谜。第5自然段的“随便”一词是高兴怎样就怎样,表明了游人心中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和方向,所以才会走的很慢。第6自然段中的“心悦诚服”是作者在听到挑山工的解释后的内心想法,因为挑山工的解释是有道理的,“我”从内心里表示赞同和佩服,所以“心悦诚服”。
(2)思考交流,表达想法:同学们,假如你们是挑山工,在遇到如此艰难的爬山路线的时候,会选取什么样的方式上去呢?通过阅读课文,仔细品味挑山工在挑货途中与作者的对话,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自主思考、自由讨论,进行思维的碰撞。
ABB 式词语。
沉甸甸 白花花 绿油油 黑黝黝
慢腾腾 阴森森 皱巴巴 亮锃锃
笑嘻嘻 香喷喷 胖乎乎 圆滚滚
拓展延伸
我们从课文中不仅仅要体会到挑山工这份工作的艰辛,还要从挑山工的话语中体会到其中的道理所在,并从中勉励自己:人生是一场登攀,有了明确的目标,然后并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前进,同时抓紧时间努力登攀,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挑山工
提出疑问——挑山工并不比游人慢
解决问题
山下——挑担
回马岭——休息
五松亭——整理
受到启发——挑山工的精神
一个劲儿往前走
脚踏实地
勇往直前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