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
诗
词(婉约、豪放派)(宋)
曲(元)
古体诗
近体诗
(形成于唐代)
绝句(五绝 七绝)
律诗(五律 七律 排律)
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
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
赏诗方法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1.知人论世(诗人生平、创作背景、风格流派)
2.涵咏诵读(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意,把握意象、品味语言,感受情怀、领悟主旨)
蜀 道 难
唐·李白
蜀道简介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李白,字 ,号 。盛唐代表作家。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 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 ”。他的诗歌风格“ ”。
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李杜
豪放飘逸
诗仙李白
走近作者
经典评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千古一诗人 (杜荀鹤)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26岁后“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凌云志,遍游大江南北; 42岁,因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供奉翰林,得唐玄宗宠幸,故有“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等传说,但不久即遭谗去职; 45岁再游大江南北,在洛阳与杜甫结为挚友; 晚年(安史之乱)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卒年62岁。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伟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李白一方面受传统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影响,有治国安邦的远大志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另一方面又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简介
《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2、分析章法结构
3、鉴赏意境特点
4、体味风格特色
1、会诵读并背诵
秦塞( sài ) 石栈(zhàn ) 猿猱 (náo)
萦( yíng )岩峦( luán )
抚膺( yīng ) 巉( chán)岩 飞湍(tuān )
吮(shǔn )血 咨嗟( zī jiē ) 崔嵬( wéi )
扪参(mén shēn )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此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
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
使人听此凋朱颜
砯崖转石万壑雷
侧身西望长咨嗟
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文言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愁:为动用法,译为“为……发愁”)
(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
(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匪:同“非”)
(介词结构后置)
重要实词
危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
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
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
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
译文1: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哪!
蜀道难攀,简直比上天还难。?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长安西边太白山有只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
译文2:
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峰,
下有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激流。?
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
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
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星、井星,叫人仰首屏息,
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坐下来叹息。
译文3: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
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寂的空山!
蜀道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
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 ?
译文4:
水石相击转动,象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
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
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
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作歹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
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袭击。
译文5: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
毒蛇猛兽杀人如麻会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
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深深地叹息!
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主旨句出现了几次
三次:开头、中间、结尾
主旨句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反复)的修辞,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的心弦。
精读诗歌 整体感知
一叹
二叹
三叹
叹蜀道之高
叹蜀道之险
叹蜀中战祸之烈
(领起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一唱三叹”
(惊讶)
(畏惧、发愁)
(激愤、无可奈何)
研读课文,读懂内涵
作者是怎样描绘蜀道
之 “ ”?
难
1.高
2.险
3.战祸之烈
开辟难
(自古难行)
攀越难
(自古可畏)
安居难
(自古难留)
赏析第一段
一叹蜀道之难
细读第一段,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之难?
蚕虫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地崩山摧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历史神话(用典)
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夸张、拟人、衬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夸张
细节描写
1.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开。
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攀。
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行。
“上有”四句写的是蜀道的整体形象,
“青泥”四句写的是青泥岭的情况
点面结合
赏析第二段
二叹蜀道之难
4、从环境凶险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这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① 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拟人:“争”形象的写出水势汹涌、水声轰响的情景。
比喻:将水石相击转动的声音比作巨大的雷声,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山高谷深、巨浪滔天的情形。
寓情于景: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悲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拟人:鸟儿尚且恐惧发愁,何况人生地不熟的外地行人。
以声衬静
5、从山水奇险的角度写烘托蜀道之难。
④ 动静结合: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蜀道之难使人望而生畏,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⑤ 远近结合:诗人描写的景色既有“去天不盈尺”的山峰,也有如在眼前的“倒挂枯松”。
赏析第三段
三叹蜀道之难
剑门关在广元市南45公里处。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四川有“四绝”
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险。
从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写蜀道之难留。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险,一语双关。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点化、夸张、比喻、互文、双关手法,奇特的想像,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
“言其险,更著其戒”
难
1.高
蜀道的来历
2.险
3.战祸之烈
蜀道的高峻
蜀道上环境凶险
蜀道上山水奇险
开辟难
(自古难行)
攀越难
(自古可畏)
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
安居难
(自古难留)
总结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
讨论: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解说纷纭,你认为主旨是什么?
劝谏说
送别说
仕途说
歌颂说
《蜀道难》主题说:
四、歌颂说(歌咏祖国山川的奇险和壮丽)
二、送别说 (送友人入蜀,规劝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长安。)
三、仕途说 (仕途坎坷,寓功业难成之意)
一、劝谏说 (看到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劝谏唐玄宗预防割据者发动叛乱 )
五、多重寓意说? (“济苍生、安社稷”的仕宦之途失败后,借友人入蜀之机,描写入蜀途中的险阻,怀才不遇的悲哀,备受屈辱的愤懑,抒发理想幻灭的痛苦,以及因当时社会阴暗面所引起的种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表现在哪里?
大胆的夸张
奇特的想象
强烈的感情
多变的语言
夸张大胆
写蜀道难、写山高峻 、写激流瀑布、写蜀地历史、写人的惊恐 。
浪漫主义的夸张与众不同,往往是将事物夸张到极度,并且动辄 “千万”,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本诗亦如此。
想象奇特
写历史传说(开国故事)、写神话故事(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黄鹤之飞、写连绵高峰、写人惊魂未定。
感情强烈
从头至尾洋溢着赞叹惊异的情绪。
感情强烈,气势磅礴。
语言多变
全诗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长短错落。
长句——气势奔放畅达
短句——跳荡有力
前半部分多用长句,夸张地表现蜀道的高山险川;后半部分写剑阁险恶,多用四字句,表现惊恐的情绪。仿佛为友人敲响短促有力的警钟。
体现出诗人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
飘逸、豪放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赏奇山异水,常使人惊悚,绘险峻河山会使人严峻,而李白描摹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却仍显出飘逸。
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