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登高》比较阅读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登高》比较阅读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4 15:2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杜甫诗三首
《秋兴》、《登高》
比较阅读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杜

【学习目标】
1、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1、比较写作背景
相同的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其一——766年秋(765年四月寓居夔州,已在夔州生活两年)
《登高》——767年秋夔州
杜甫把生命的最后光辉洒向人间,洒向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热爱着的土地(大历五年即770年卒)。
创作背景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秋兴八首》和《登高》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写成的。
2、比较景物特点(都是写秋景)
(1)《秋兴八首》其一
意象:凋伤的枫林,萧森的巫峡,汹涌的江波,塞上的风云,两开的丛菊,孤独的小舟,急促的砧声
意境:阴森萧瑟、孤单凄凉
(2)《登高》
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
飞鸟、落木、长江
意境:萧索惨淡、辽阔苍凉
落木
长江
无边
不尽
萧萧
滚滚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沉郁
高昂
《登高》颔联


3、比较情感
找出表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或关键句
《秋兴》《登高》的颈联。“泪”“故园心”“悲秋”“独”。
探讨两首诗情感的具体内涵
相同点:
悲秋
悲自然之秋
悲人生之秋
悲国运衰落之秋
丛菊两开他日泪
泪流两回
孤舟一系故园心
故园
长安
——思乡之情、羁旅之愁
万方多难、思念长安
忧国忧民思想的曲折表达
《登高》颈联
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来?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宋代罗大经:
登高
身逢乱世
时值悲秋
离乡万里
长期漂泊
家国多难
孤独无依
体弱多病
人到暮年
比较情感
1、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2、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达到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
共同点:
1、《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首联起调低沉,尾联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而《登高》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勃郁之气,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
2、《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但与《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境界不如《登高》壮阔。
不同点

小结
情景交融是两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在忧国伤时的情感中,站立起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的形象。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4、比较表现手法
相同点:
1、情景交融(复杂的情感,深沉的忧思)
2、视角变换,多重感官(仰视与俯视相结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
3、对仗精工(特别是《登高》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运用已臻化境)
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4、比较表现手法
不同点:《秋兴八首》其一
1、以景结情,烘托【以秋风、捣衣声烘托游子无家可归的惆怅和凄凉】
2、象征、双关
【骇浪滔天,暗寓了时局动荡和心潮翻卷;阴云匝地,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两开”“故园”语意双关-泪流两回、去国怀乡】
3、动静结合【前两联写秋景】
不同点:《登高》
1、直抒胸臆【“艰难苦恨”,一个多年飘泊,孤苦无依,鬓发斑白,年迈多病的老者形象跃然纸上。】
2、时空联想【
“万里”“百年”】
3、衬托【以长江的“不尽”衬托人生的短暂,抒发韶光易逝之感】
总结课堂学习
  在这两首诗中,无论以内容言,以技巧言,都显示出来杜甫的七律,已经进入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①
就内容来看,杜甫在这些诗中所表现的悲秋,融入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思、身世之慨,更显得沉郁厚重。
  ②
就技巧来看,杜甫在这些诗中表现情感所用的意象,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突破了早期写实的风格,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布置作业:
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请选择李白和杜甫的诗作各一首,结合诗歌内容,比较二人诗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