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活动目标
1.通过诵古诗、品古诗、辑古诗系列活动,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的风貌。
2.通过此次综合性学习,理解和积累更多古诗词;培养合作精神,感受创造过程中的喜悦。
3.通过活动,培养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熟悉这些诗句吗?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來。
古诗有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如同清新淡雅的梅花在轻柔和谐的韵律中,相继盛开。煮一盅香茗,手捧经卷,窗外红杏微晃,在热气氤氲之中,品中华千年文化之精髓,叹历史千古人物之风骚。今天,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
二、活动项目(指导)
(一)声情并茂诵古诗
1.活动步骤。
(1)听范读。
(2)小组代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声情并茂地朗读。
(3)评委从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情感与意境等方面对诵读者做出评价。
2.活动导航。
(1)诵读古诗
注意:读音
节奏
韵味;朗读→
朗诵→
吟诵
(2)吟唱古诗
3.活动示例。
示例一:枫桥夜泊
/
张继
月落/乌啼→
霜满
天(韵脚)→,江枫→
渔火/对愁
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
钟声→到客
船→。
明确:平(一、二声)长
仄(三、四声)短
韵(韵脚)字长
示例二: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明确: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1)时间的推移: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2)地点的转换: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在水中央→在水中坻→在水中沚
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
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3)诗非读不能品也。(配乐朗诵)
①韵脚:苍、霜、方、长、央、萋、晞、湄、跻、坻、采、已、涘、右、沚
②叠词:苍苍、萋萋、采采;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4)吟唱蒹葭
(二)别出心裁品古诗
1.活动内容。
以“古诗中的______”为题,引导大家围绕选定的专题,将所记得的和能查阅到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编成一本专题诗集。
明确:古诗中的离情别绪;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古诗中的山水风光;古诗中的名胜古迹;古诗中的豪情壮志;古诗中的怀旧;古诗中的故事;古诗中的哲理;古诗中的典故;古诗中的梦……
可以为自己编辑的诗做简介、加点评;也可以为诗集起名、写序、做装饰。……
2.活动示例。
(1)古诗中的春夏秋冬——春
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夏
①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②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③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3)古诗中的春夏秋冬——秋
①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④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冬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夜风雨大作》
④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5)古诗中的风。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宋
·
王安石《元日》
②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近代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宋
·
朱熹《春日》
④东风夜放花千树
——
宋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古诗中的花。
①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②牧童遥指杏花村
——
唐
·
杜牧《清明》
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唐
·
杜甫《春望》
④稻花香里说丰年
——
宋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⑤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近代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7)古诗中的雪。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②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近代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③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古诗中的月。
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唐
·
李白《将进酒》
②明月几时有
——
宋
·
苏轼《水调歌头》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宋
·
苏轼《水调歌头》
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宋
·
岳飞《满江红》
⑤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唐
·
杜甫《春望》
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唐
·
李白《静夜思》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PPT)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PPT)
(11)古诗中离情别绪。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活动小试
1.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为下边横线依次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一组词(?
)
溪涨清风
______
面,月
______
繁星满天。
数只船
______
浦口,
______
声笛起山前。
A
.
吹、上、傍、声
B
.
掠、圆、依、有
C
.
袭、明、到、儿
D
.
拂、落、横、一
2.每位同学选一个话题,仿例句说话。每组抽三位同学说古诗。
围绕话题,用古诗说话。
(1)话说友谊。
例句:友谊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牵挂。友谊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
示例:友谊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友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友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友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
(2)感悟哲理。
例:品诗,我领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示例:品诗,我领悟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无奈。
(3)感受四季。
春之美艳在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
示例:夏之情韵在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中。
3.看图写诗句。(PPT)
四、活动结束
我们爱古诗词的狂放、豪迈、大气;我们爱古诗词的婉丽、柔美、含蓄;我们爱古诗词的潇洒超逸、清丽妩媚
。在古诗词的王国中,我们情愿长醉不愿醒!让我们一起来吟唱诗歌。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9张PPT)
综合性学习
古诗有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如同清新淡雅的梅花在轻柔和谐的韵律中,相继盛开。煮一盅香茗,手捧经卷,窗外红杏微晃,在热气氤氲之中,品中华千年文化之精髓,叹历史千古人物之风骚。
活动导入
你熟悉这些诗句吗?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來。
日本妙语连连,令中国学者汗颜。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的文化魄宝,我们岂能弃之如敝履。
1.通过诵古诗、品古诗、辑古诗系列活动,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的风貌。
2.通过此次综合性学习,理解和积累更多古诗词;培养合作精神,感受创造过程中的喜悦。
3.通过活动,培养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活动目标
第一课时
活动项目
1.听范读
2.小组代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声情并茂地朗读。
3.评委从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情感与意境等方面对诵读者做出评价。
(一)活动步骤
诵读古诗
读音
节奏
韵味
朗读→
朗诵→
吟诵
(二)活动导航
吟唱古诗
示例一: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
霜满
天→,
江枫→
渔火/对愁
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
钟声→到客
船→。
平长
仄短
韵字长
一、二声
三、四声
韵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示例二:蒹
葭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时间的推移
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
白露未已
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地点的转换
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
在水之涘
在水中央
在水中坻
在水中沚
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
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诗非读不能品也
韵
脚
苍、霜、方、长、央、萋、晞、湄、跻、坻、采、已、涘、右、沚
叠
词
苍苍、萋萋、采采
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点击图片播放
蒹葭(诗朗诵)
诗非读不能品也
点击图片播放
蒹葭(吟唱)
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艺术形式,表现某一首古诗的内容。
1.艺术形式可以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比如:可以将柳宗元的《江雪》画成一幅画或写成书法作品;可以为李清照的《渔家傲》谱曲,并根据音乐和词的意境编一段舞蹈;可以把《木兰诗》改编成一个剧本,摄制成短片或制作电脑动画;等等。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排演,在班里集中展示。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谈本组的创作思路、对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效果的认识。
(一)活动内容
(二)活动导航
示例一:水调歌头(舞蹈)
丙辰中秋,欢饮达,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6年
(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
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
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简介
点击图片播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舞蹈
示例二:柳宗元《江雪
》(绘画、书法)
示例三:根据画意配古诗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以“古诗中的______”为题,引导大家围绕选定的专题,将所记得的和能查阅到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
编成一本专题诗集。
(一)活动内容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古诗中的风花雪月;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古诗中的豪情壮志;
古诗中的怀旧;
古诗中的故事;
古诗中的哲理;
古诗中的典故;
古诗中的梦;
……
可以为自己编辑的诗做简介、加点评;也可以为诗集起名、写序、做装饰。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二)活动示例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春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夜风雨大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冬
古诗中的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宋
·
王安石《元日》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近代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宋
·
朱熹《春日》
东风夜放花千树
——
宋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古诗中的花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牧童遥指杏花村
——
唐
·
杜牧《清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唐
·
杜甫《春望》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宋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近代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古诗中的雪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近代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古诗中的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唐
·
李白《将进酒》
明月几时有
——
宋
·
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宋
·
苏轼《水调歌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宋
·
岳飞《满江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唐
·
杜甫《春望》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唐
·
李白《静夜思》
古诗中离情别绪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1.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
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
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
景。为下边横线依次选出
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一组
词(?
)
活动小试
D
溪涨清风
______
面,月
______
繁星满天。
数只船
______
浦口,
______
声笛起山前。
A
.
吹、上、傍、声
B
.
掠、圆、依、有
C
.
袭、明、到、儿
D
.
拂、落、横、一
2.每位同学选一个话题,仿例句说话。每组抽三位同学说古诗。
围绕话题,用古诗说话。
(1)话说友谊
例句:友谊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牵挂。
友谊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
示例:友谊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友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友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友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劝慰
洛阳亲友如想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痴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感叹
例:品诗,我领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示例:品诗,我领悟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无奈。
(3)感受四季
春之美艳在那“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中。
示例:夏之情韵在那“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中。
(2)感悟哲理
图中对话的游人和牧童让你想起了哪句诗?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3.看图写诗句
想想看,哪句诗能写出这个画面的韵味?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们爱古诗词的狂放、豪迈、大气;
我们爱古诗词的婉丽、柔美、含蓄;
我们爱古诗词的潇洒超逸、清丽妩媚
。
在古诗词的王国中,我们情愿长醉不愿醒!让我们一起来吟唱诗歌。
活动结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