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始于
A.开国大典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选举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宋庆龄
3.下列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消灭了地主阶级
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以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华儿女,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不包含
A.爱国主义精神
B.国际主义精神
C.艰苦创业精神
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黄炎培的《天安门之歌》中写道:“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新中国的成立
6.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或历史现场遗留下的历史材料。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B.
C.
D.
7.歌曲具有时代特征.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时期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③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⑤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A.⑤①③②④
B.③⑤①②④
C.⑤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⑤
8.到1950年底,山西新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某村翻身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C.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D.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9.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D.1952年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0.1951年,我国某地区以和平方式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该地区是指
A.新疆
B.内蒙古
C.西藏
D.台湾
1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的成立标志着( )
A.中国大陆实现了完全的统一
B.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C.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立起来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电影《建国大业》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人民历史伟大事业的会议,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中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一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七大
14.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挥刚组建的空军参战,他们不畏顽敌,敢与美国空军“空中拼刺刀”。到停战协议签字前,我志愿军共扩编到有12个空军师参战。这表明抗美援朝
A.促进了国防现代化发展
B.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D.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5.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裂走向统一,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6.促使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17.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A.土地改革
B.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
C.抗美援朝
D.和平解放西藏
18.我们村82岁的老爷爷经常给年轻人这样讲:“我13岁的那一年,我们家分到了5亩6分地,祖祖辈辈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那一年,整整一个冬天,我们全家不知道冷,不知道累,都在整理我们的土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是因为那一年新中国(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与“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有关的主题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巩固新政权的努力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
D.向社会主义过渡
20.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朝鲜内战爆发的背景
B.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原因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
21.“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起来一枚橄榄叶/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愿你永远没有忧患/永远宁静/这是儿女心中期盼的歌“这首歌中的”生日“是指(
)
A.7月1日
B.8月1日
C.10月1日
D.12月25日
22.毛泽东在一部著作中说道:“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压制不住。”20世纪50年代的这场“暴风骤雨”指的是
A.召开政协一届全体会议
B.进行抗美援朝
C.实行土地革命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该纲领所起的作用是
A.临时宪法
B.永久宪法
C.代国歌
D.指导土改
二、简答题
24.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新中国政权所采取的三项措施。
2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依据国情创新制度。请回答: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确立的新中国的什么制度?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制度创新的源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在哪次会议颁布的?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实施这一制度的前提是什么?
(4)20世纪末,吞港、澳门回归祖国,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创新?
三、论述题
26.根据下面图片,写一篇80字左右的小短文。
四、综合题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1年李庄农民的一段话:我们家分到了5亩6分地,祖祖辈辈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那一年,整整一个冬天,我们全家不知道冷,不知道累,都在整理我们的土地。
材料二.1953年春,河南安阳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
材料三.1958年我国一幅宣传画上配的文字是:“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材料四.“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一幅农家对联。
请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应了建国初的哪一历史事件?开展材料中运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这一事件使哪一阶级退出了历史舞台?
(2)在材料二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里的“社”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全社杀一口”中的“社”指的是什么?这应该是什么时期的宣传画?
(4)材料四中的这副农家对联“今岁”的“分田”指的是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台是源于什么地方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作用是什么?
(5)从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的过程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D
6.C
7.C
8.A
9.C
10.C
11.C
12.B
13.A
14.A
15.B
16.B
17.A
18.B
19.A
20.B
21.C
22.C
23.A
24.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
25.(1)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一国两制
26.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在彭德怀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渡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在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了很多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身。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2014年3月28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437位在韩烈士遗骸交接仪式。祖国和人民以庄严的礼仪迎接烈士英灵回家。
27.(1)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阶级
(2)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3)人民公社
大跃进时期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岗村
作用是: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动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5)①经济政策的制订既要解放思想,又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合乎经济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③关注民生,把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放在首位
④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