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三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讲义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封建庄园的政治特征
(1)封君封臣制度
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2)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出现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封建庄园的经济特征
(1)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①领主的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
③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2)庄园秩序的维护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中古西欧的王权
(1)西欧王权的衰落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②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西欧主要王权国家
①英国: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法国:法国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2.中古西欧的城市
(1)城市的兴起
①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②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争取自治权
①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②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中古西欧的教会
(1)教会的经济特权
教会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2)教会的等级制度
①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②教会控制着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1)拜占庭帝国的扩张
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
②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2)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①帝国陷入混乱
拜占庭的连年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
②帝国的灭亡
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2.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
(1)基辅罗斯一度是东欧强国
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基辅罗斯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2)莫斯科公国兴起
①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②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
(3)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
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4)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
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一、单选题
1.中古时期的欧洲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下列对于这一制度表述有误的是(
)
A.封臣忠诚封君,封君保护封臣
B.封臣为封君提供兵役
C.封君与封臣之间等级关系严格
D.封臣土地扩张到一定规模可为封君
2.5世纪后期,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①封君封臣制度②庄园与农奴制度③王权高于教权④主要封建国家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庄园法庭档案记录着: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下列结论不能根据上述材料得出的是(
)
A.庄园法庭审理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
B.庄园法庭审理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
C.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D.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4.“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形成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使封建社会发展到‘顶点’”。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是
①生产力提高
②商品经济的发达
③封建领主的参与
④庄园的衰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5.1547年,17岁的伊凡四世亲政,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加冕典礼,自称“沙皇”。此为俄国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自称沙皇,旨在
A.标榜和宣扬自己对上帝的虔诚
B.彰显俄罗斯成为亚欧非大帝国的荣耀
C.宣示莫斯科公国为基辅罗斯所取代
D.宣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君权
6.某地,地主将耕地划分为三大区块,或春耕,或秋耕,或休耕;为了恢复地力,休耕的土地种植豆科植物等绿肥。农家使用地主提供的农具与牲口,共同耕作。村庄另有许多共同的设施,如马厩、作坊、烤坊、牧场、林地及宗教场所。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曾普遍地存在于
A.四世纪的埃及
B.七世纪的希腊
C.十三世纪法兰西
D.十五世纪的中国华北
7.15世纪,随着西欧民族国家力量的增强,教权和王权的发展趋势是
A.教权衰落王权加强
B.教权加强王权衰落
C.教权与王权都加强
D.教权与王权都衰落
二、材料分析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全国性的商业经济中心。像汴京“八荒争凑,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当时汁京城里有不少大型定期交易场所,而临安城中的行业组织就有414个,这些行业或相对集中在一定区域,或分数在各个街市。宋代以前,太湖流域的县城大多只是小规摸的政治据点,至宋代,它们逐新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和社会中心,宋代因工商业发展而出现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更是通及全国,如京兆(今西安)、西京(今洛阳)、福州、广州等,宋代城市格局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职能增强,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主要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城市最早的手工业是为满足城镇及周国乡村居民日常需要的,如,铁器制作、皮革珠制和皮具是其基本行业,城市是农产品与城镇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场所,乡村的部分农产品也通过城布运往外地市场,农村居民所需的外地商品,也主要从城市市场上取得。如,瑞士莱因菲尔登城的外来商品中,有来自阿尔萨斯的葡萄酒,萨尔茨堡和洛林的盐,在城市工商业发展基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以极强的渗遗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园制的解体和崩贵。同时,还从法律道德、社会意识、大众心态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乡村施加着深刻影响。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城乡关系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相比的不同点,并根据材料二分析城市在推动西欧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9.中世纪西欧常见的活动商贩
公元11世纪时,在英国的林肯郡有一个出生于庄园农奴家庭的孩子叫圣歌德里克。由于家境贫寒,从小便离开家庭。在流浪的生活中,他发现同一种物品在两个集市上的价格是不同的,并且相距越远,价格差距越大。有一天早上,他在海边发现了几件船难物品,就拿到集市上换了几个钱。于是,他当上了一名活动商贩。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入股加入了一支商队,从事更远一点的贸易,又赚了好多钱。后来,他有了自己的海上运输船,往返于英格兰、丹麦和法兰德斯,成为一名极为富有的商人。
——(比利时)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
问题: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此时期西欧社会发展特征。
10.观察以下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A)
(图B)
(1)以上两幅示意图分别表达了西欧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图A是
制,图B是
制。
(2)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概述从图A表示的结构向图B表示的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D2.A3.B4.D5.D6.C7.A
8.(1)特点: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行业集中,交易量大;形成区域中心,具有开放性(由封闭转向开放);设施完备,服务性强;打破市坊界限。(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政策的影响(政府监控放松);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不同点:经济作用突出;专业化趋势;商品经济渗透农村;影响深远。(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作用:冲击农村封建生产关系;改变农村的经济生产结构;改造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城镇化发展;加速社会转型。(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9.水平1:充分提取材料中间的信息,能够全面地分析出西欧社会发展特征,表达清晰完整。能够首先提出此时期的时代背景: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出社会发展的新特征:从材料中“两个集市的价格差异”分析出此时商品交换活跃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中“他的个人经商经历,最终成为富商”分析出欧洲内部之间的贸易发展状况,以及城市的复兴是其贸易发展的基础
“个人经历从农奴到富商”同时又反映出经济活动导致农奴身份的改变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体现出社会结构的改变和社会观念的转变。
水平2:未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庄园经济活动的存在,商品交换活跃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内部之间的贸易发展状况,以及城市的复兴经济活动导致农奴身份的改变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体现出社会结构的改变和社会观念的转变
水平3:仅提取材料中间信息,未进行合理分析。两个集市的价格差异,他的个人经商经历,最终成为富商,庄园经济的存在。
水平4:未根据材料,完全依据教材分析中世纪欧洲社会状况。城市复兴、城市自治、分裂割据、商品经济活跃、封建制度的形成等。
10.(1)图A是封建等级制,图B是等级君主制。
(2)判断的理由:图A中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骑士位于底层,封建主阶层层层分封,体现了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而图B反映的是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符合等级君主制的特征。
(3)政治上,进入12世纪以后,国王为改变封建割据的局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而等级代表会议作为新的权力机构适应了加强王权的需要。
经济上,随着12世纪以后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力量不断壮大,市民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市民作为一个阶层在等级代表会议中也占有一席之地。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三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方式在中世纪的西欧乡村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当时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方式。它是
A.庄园
B.手工工场
C.租地农场
D.奴隶制种植园
2.电影《征服1453》讲诉了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灭亡了东罗马帝国的故事。东罗马帝国的终结者是
A.奥斯曼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德里苏丹国
D.笈多帝国
3.论及中古时期的欧洲,有学者认为:“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下列史实中能够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有
①城市取得自治
②大学开始兴办
③封建王权加强
④神权逐步衰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下,地产不能随意变卖,但很多人利用技术上的漏洞,脱离此种束缚。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得价之后只责成他供奉一点名义上的义务,甚至“每个夏天采办一朵蔷薇花”即可。这说明
A.当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B.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
D.契约制度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
5.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
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6.拜占庭帝国作为文化桥梁,必然得兼顾东西两头,否则桥面会不平整、桥梁也必然维持不久。在继承了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后,拜占庭帝国也“没放过”东边这头……材料强调的是(
)
A.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
B.拜占庭帝国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C.拜占庭帝国的桥梁建筑闻名于东西方
D.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7.《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新敕》收编了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上述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
B.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C.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D.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8.美国学者约翰·赞恩在《法律的故事》一书中讲道:“罗马的法律机器得以完善地运行,得益于程序完备的罗马法庭和专业律师阶层的出现……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该学者意在
A.探究罗马法律制度完善的根源
B.分析罗马法于帝国巩固之作用
C.强调罗马法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
D.指出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哲学基础
9.中世纪早期西欧庄园的主要剥削形式是
A.货币地租
B.实物地租
C.劳役地租
D.庄园法庭
10.查理在位时期,规定每个教区的人民需将每年的收入的1/10作为“什一税”支付给
A.教会
B.封建领主
C.皇帝
D.主教
11.如图反映了西欧从9世纪开始流行开来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劳动者在领主的统治下进行生产,为领主提供劳役和捐税。如图反映的是西欧
A.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与农奴制度
C.宗教神权统治
D.自治城市的现象
12.伊凡四世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分封给小贵族。小贵族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伊凡四世该措施的目的在于(
)
A.改组中央权力机关
B.方便对外扩张
C.打击大贵族的势力
D.反抗蒙古的统治
13.俄国的伊凡四世向各地派遣许多出身低微的特使,他们拥有审判职能,监督职能以及为特别的开支进行征税的权力。这些“特使”的出现
A.破坏了“特辖领地制”
B.加强了沙皇对地方的控制
C.使基辅罗斯陷入分裂
D.抵御了蒙古远征军的侵扰
14.恩格斯说过,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这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
A.公共设施建设很齐全
B.环境优美
C.是“黑暗时代”的曙光
D.规模超大
15.某地,地主将耕地划分为三大区块,或春耕,或秋耕,或休耕;为了恢复地力,休耕的土地种植豆科植物等绿肥。农家使用地主提供的农具与牲口,共同耕作。村庄另有许多共同的设施,如马厩、作坊、烤坊、牧场、林地及宗教场所。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曾普遍地存在于
A.四世纪的埃及
B.七世纪的希腊
C.十三世纪法兰西
D.十五世纪的中国华北
16.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中“最美好的花朵”,这时的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得到了教权和王权的支持
B.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的复苏
C.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不断传播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材料二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
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三
(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什么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制度的特点
(3)材料二中,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农业经济组织是什么?
(4)材料二、三反映了这种经济形式有什么特征?
19.“多余的人”
在王权非常虚弱的时期,城镇形同“多余的存在”,这对于那些漂泊的“多余人”而言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们因身为多余的劳力,失去了赖以谋生的土地,但同时也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他们能够保持和发展自己的自由身份,走上了沟通各地有无的道路。他们将在不剧烈触动原有的庄园制度的情况下找到和开拓的空间,建立自治的政府,并制定城市的法律,其强大的经济力量,甚至使国王和贵族形成对他们的依赖。
——黄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①材料中的“多余人”是指哪种人?请从材料中找出判断理由。
②从中世纪文明发展趋势来看,这些人“多余”吗?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多余人”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
1.A2.A3.A4.C5.D6.A7.B8.C9.C10.A11.B12.C13.B14.C15.C16.C
17.(1)特点: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
(2)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
途径: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或者赎买);武装斗争。
18.(1)封君封臣制度
(2)以土地为纽带;形成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国王的权力有限等
(3)庄园经济
(4)特点: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护庄园的社会秩序
19.①商人。理由:沟通各地有无;其强大的经济力量。
②“多余”吗:不多余。作用:经济:促进城市复兴,商品经济发展;政治:城市自治斗争,打击封建势力;与王权相结合推动等级君主制的形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