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体会并认识千米》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内容
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体会并认识千米》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计量单位,“可视性”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因此比较抽象。因此,我结合学生熟悉的周边环境介绍了多个“一千米”的路程,帮助学生认识千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行等多种相关的生活经验。因此,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可以较容易地建立一千米的表象。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验一千米有多长,能够进行千米和米的简单单位换算。在体验一千米的过程中,发展对具体的量的感受。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正确的1千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准备
PPT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里程碑引入课题。
1.
谈话引入,PPT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什么。2.什么时候会用千米当单位呢?3.引入课题:体会并认识千米
1.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2.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里程碑引入,介绍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明确在计量比较长的距离时会用千米当单位。
二、一千米有多长。
1.普通的操场一圈是400米,多少圈是1千米呢?2.我们学校操场的一圈是150米,多少圈是1千米呢?3.介绍学校周边的1千米,老师在走1千米、跑1千米所用的时间。
根据所给条件,进行计算并感受1千米的长度。结合熟悉的生活环境感受一千米有多长。
通过学生熟悉的操场和学校周边的环境介绍一千米,帮助学生形成一千米的表象。
三、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1.
3千米=(
)米2.
5000米=(
)千米3.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理解千米和米的换算,和同桌说换算的过程。
学会米和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掌握其中的方法。
四、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练习1:结合数轴进行米和千米的换算。练习2:结合出行方式理解1千米。拓展:秋游的路程以及坐车到达所用的时间。
结合数轴图更好地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转换。比较三种出行方式,寻找行一千米合适的时间。3.结合刚结束的秋游活动加深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通过练习深化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五、课外作业布置
了解家庭作业的要求。
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一千米有多远。
六、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我们结合生活环境知道了一千米大概有多长,还知道了千米和米怎么进行换算。
自由发言,畅谈收获。
总结课堂,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第三课时
认识千米
◆
教学内容
教材38~39页认识千米。
◆
教学提示
千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也是一个特殊的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是10,而米与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在教学中,学生交流自己家到学校有多远的估算结果时,教师要注意选择比较典型的数据,选择正好是1000米或大约1000米来介绍1千米。如果学生算出的结果没有合适的数据,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参与交流。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情,经历认识千米、体会千米长度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从图里收集数据信息。
◆
重、难点
重点:知道1千米=1000米。
难点:体会长度单位“千米”的含义,根据自己的经验估算一段路程的长度。
◆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想上一节课测量自己1分钟大约走了多少米。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交流上一节课的作业——教材37页“练一练”的第2题记录的结果。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体现知识的连贯性。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初步体会1千米的长度。
(1)、出示问题: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有多远?学生根据自己昨天的记录结果试算。(如果不是步行的,教师说明可以帮其他步行的学生算。)
(2)、全班交流估算方法和结果。
例,我1分钟约走65米,从家到学校大约走了20分钟,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300米;我1分钟走67米,从家到学校走了15分钟,那么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000米。
(3)、教师根据交流的结果,选择比较典型的数据(正好1000米或大约1000米的)介绍:1000米可以写作1千米,千米用km表示,并板书:1000米=1千米和1000m=1km。
(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是不到1千米还是超过了1千米?
例,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500米,超过了1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900米,不到1千米。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自己记录的结果,算出家到学校的距离。在教师的介绍下,使学生明白1000米=1千米,结合生活经验体会1千米的长度。
2、实际感知1千米的长度。
(1)、课件出示标准操场图。
先介绍标准操场1圈是400米,师生共同计算几圈是1千米。然后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介绍本校操场一圈的长度,让学生算一算几圈是1千米。鼓励学生下课后实际走走1千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千米的作用并板书:千米(也叫公里)是一个比米大的长度单位。表示比较远的路程时,用千米作单位。
(3)、课件出示,马拉松赛跑图、长城图以及相关文字,让学生读一读,了解马拉松赛跑的路程和万里长城的长度。
设计意图:在了解标准操场一圈的长度后,让学生结合熟悉的地方(本校操场)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结合图片和文字,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认识“里”。
(1)、提出问题:长城只有6300千米,为什么叫做万里长城?学生猜想,讨论。
(2)、教师介绍“里”是我国以前用过的长度单位,1千米=2里。然后让学生算一算万里长城有多少里,明白为什么叫万里长城。
(3)、课件出示课本上关于万里长城的资料。学生自读
进一步了解万里长城。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猜想讨论,给出方法,算出结果,明白原因。在自读资料中,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
三、巩固练习
教材39页练一练1、2题。
第1题,师生在网上查阅,共同完成。
第2题,学生自填,教师根据情况做必要引导,结果只要在合理范围之内就可以。
四、达标反馈
1、我会填。
(1)、
大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600米,他5分钟能行(
)千米。
(2)、
跑道每圈400米,2圈半是(
)米。小华跑5圈跑了是(
)千米。
(3)、
7千米=(
)米
600分米=(
)米
答案:(1)3。(2)、1,2。3、7000,60。
2、
在(
)内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南京长江桥全长约7000(
)。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5(
)。
教室的门高2(
)。
火车每小时行180(
)。
答案:米,千米,米,千米。
3、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在图上画出来。
动物园
少年宫
邮局
560m
体育场
小明家
电影院
答案:小明家
电影院
邮局
少年宫。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说一说在生活中哪里还用到千米?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本课知识,引导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六、布置作业
1、判断。
(1)、小明每分钟走3千米。(
)
(2)、一座城市的立交桥高6千米。(
)
(3)、京九铁路全长2536米。(
)
(4)、3公里就是3千米。(
)
2、选择
(1)、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
)单位。
A、质量单位
B、面积单位
C、
长度单位
(2)、测量电话卡的厚度用(
)作单位;测量跑道的长用(
)作单位;测量成都到北京的距离用(
)作单位。
A、千米
B、毫米
C、
米
(3)、小刚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60(
)。
A、千米
B、分米
C、
米
3、解决问题。
(1)、
小明家
学校
小明每天要走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2)、小刚步行从家到青山郊游,他每小时走4千米,2小时后距离青山还有6千米。小刚家到青山的路程有多远?
答案:1、×××√2、(1)、C、(2)、B、C、A、(3)、C、3、(1)、1000×4=4000米=4千米。(2)、4×2+6=14千米。
◆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
千米
km
1000米=1千米
1000m=1km
千米(也叫公里)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表示比较远的路程时,用千米作单位。
◆
教学反思
千米是一个比较的大的长度单位,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体会1千米时难以做到的,所以本节课把课外活动和课内学习自然融合在一起,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变成学生的生活。在学生已经知道自己1分钟走多少米的基础上,记录自己从家到学校的时间,然后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教师利用合适的数据介绍1千米的长度,使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远以及用千米作单位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学活动中,还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让学生们算出几圈正好是1千米,下课让学生自己走一走进行实际感受。根据图片、资料及相关文字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中国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背陆面海,海陆
(?http:?/??/?www.?/?s?q=%E6%B5%B7%E9%99%86&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兼备。中国幅员辽阔,北起黑龙江省漠河
(?http:?/??/?www.?/?s?q=%E6%BC%A0%E6%B2%B3&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多),南至南沙群岛
(?http:?/??/?www.?/?s?q=%E5%8D%97%E6%B2%99%E7%BE%A4%E5%B2%9B&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中的曾母暗沙
(?http:?/??/?www.?/?s?q=%E6%9B%BE%E6%AF%8D%E6%9A%97%E6%B2%99&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北纬4°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
(?http:?/??/?www.?/?s?q=%E4%B9%8C%E8%8B%8F%E9%87%8C%E6%B1%9F&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多),
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
(?http:?/??/?www.?/?s?q=%E5%B8%95%E7%B1%B3%E5%B0%94%E9%AB%98%E5%8E%9F&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东经73°附近),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
第一课时
认识毫米
◆
教学内容
教材34~35页认识毫米。
◆
教学提示
本节课的内容,及时学习长度单位的要求,也是学生将来认识分数、小数的基础。其中,测量练习本的厚度,估测一摞有多少张纸等,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想的过程。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测量和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体会认识毫米的意义,了解用“转化”的方法测量较薄的物品的可行性。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毫米,以及用“毫米”作单位测量、估算物体长度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测量活动,丰富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的发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重、难点
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橡皮
直尺
1分硬币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描述1米、1分米、1厘米的概念。
师:当我们测量更小、更短或要求测量更准确时,用这些单位还合适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出课题:认识毫米(板书)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已学过的与新知有关的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①、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自己橡皮的长、宽以及厚度,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视,重点注意学生测量时是否从0刻度开始的。)
②、全班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例,我的橡皮长3厘米多一些;我的橡皮厚度不到1厘米;我的橡皮比3厘米多4格等。
③、师介绍说明:当测量的物体长度不够1厘米时,就要用到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字母表示mm。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测量比较精确时,可以会用毫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介绍说明用毫米作单位的测量意义,让学生体会认识毫米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毫米的兴趣。
2、体会1毫米
①、动画出示直尺慢慢放大的过程,学生观察放大后的直尺,教师介绍,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在直尺上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1毫米。在教师的提问下,总结出厘米与毫米的进率,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或1cm=1mm
③、分组合作,每组一枚1分硬币,让每个学生用直尺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了解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然后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注:因为1分硬币不流通,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进行测量。)
④、交流、讨论,你还知道生活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介绍,学生观察以及动手实践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测量较薄物体的方法
(1)、小组合作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度。并记录下来。
要求分工测量,把结果记录在课本上。全班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先让学生独立测量自己练习本的厚度,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结果。然后教师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测量比较薄的物体的厚度时,可以先把几个这样的物品摞起来一起量,再算出每个物品的厚度。
根据得出的方法,小组内再分别测量10本相同的练习本的厚度,计算出每本的厚度,再交流,体验这种方法的合理性。
(3)、估测一摞纸有多少张。
①提出估测一摞纸有多少张的要求,学生交流讨论测量的方法。
②出示红红和亮亮的对话,猜一猜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全班交流得出测量方法,然后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
方法:先量出1毫米有多少张纸,再看一摞纸有多少毫米,估算得出一摞纸有多少张。或先测量一摞纸的厚度是多少毫米,再数出1毫米厚的纸有多少张,最后计算得出这摞纸大约有多少张。
设计意图:利用独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不同的活动方式,掌握测量较薄物体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35页练一练。
让学生实际测量自己的用品和手指,把测量的数据填在书上
2、自读兔博士网站,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微米和纳米。
四、达标反馈
1、量一量。
(
)mm
(
)mm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课桌长8(
)。
(2)、一棵小树高3(
)。
(3)、妈妈身高是165(
)。
(4)、一张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厘米=(
)毫米
700毫米
=(
)厘米
4
分米=(
)毫米
65厘米—15毫米=(
)毫米
答案:1、33mm
39mm。2、分米,米,厘米,毫米。3、60,70,400,635。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可以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的提高。
六、布置作业
1、
量一量下面线段的长度是多少毫米。
(
)mm
(
)mm
(
)mm
1、
在○里填上“>”“<”或”“=”。
9毫米○1分米
6毫米○5厘米
1厘米○10毫米
9分米○1米
50分米○60厘米
30分米○2米
3、一本书厚18毫米,5本书撑在一起,厚多少厘米?
答案:1、略。2、<
<
=
3、18×5=90mm=9cm
<
>
>
◆
板书设计
认识毫米
毫米
mm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
教学反思
1、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对已知长度单位的复习引出学习毫米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发现问题,在教师的介绍说明下认识毫米,经历认识毫米的过程。
2、直观体验,感受知识。
为建立1毫米的感知认识,让学生观察直尺,体会1厘米和10毫米的关系,然后通过学生实际测量硬币的厚度,进一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通过合作测量,交流讨论,理解、体验方法的可行性。
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三种不同的测量活动:(1)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度,并记录下来。(2)、测量一本练习本的厚度,为了测量的更精确,先让学生讨论合适的方法,再进行实际测量,得出结果。(3)、估测一摞纸有多少张。学生根据提示,合作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际测量和估算体验方法的可行性。
480m
300m
200m
320m
520m
320m
我家距学校1000米,我每天往返两次。《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千米的认识》,“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学生对千米的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学生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教材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000米=1千米,会用千米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运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估算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地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从网上收集数据信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000米=1千米。
教学难点:千米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皮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
(一)练习
1.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双人书桌的长度是120( )。
(2)旗杆的高度是300( )。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跑。
2.填空。
2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300厘米=( )米
(二)提问
1.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
米
10
分米
10
厘米
10
毫米
2.
那他们分别有多长呢?请同学们用手势比划比划。
3.
思考:在我们之前学习的长度单位中,米最长,那么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吗?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新授。
(一)探究一: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建立1千米的表象。
师:对于“千米”,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1千米到底多长?生2:什么情况下要用千米呢?生3:千米和米有关系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知识。在你们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呢?
生1:用米尺要量1000次。
生2:走这样1000米的路,要走10分钟。
生3:走1000米的路大约2000步。……
师:我们发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也就是1000米也可以写作1千米。(板书:1000米是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太容易区分,谁能想办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把他们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呢?
(出示:10个100米就是1千米,也就是1000米。1千米=1000米)
师:操场的1圈是400米,几圈大约1千米呢?(2圈半就是1千米。)
2、估计1千米的距离。(做一做)
师:你能说一说1千米大约从哪到哪吗?学生估计,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论一论。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感受,建立1千米的表象,并且通过1千米路程的估计,进一步将距离与时间联系起来,更充分的表明1千米路程的长短情况。
(二)探究二:千米的应用。
师:我们知道千米也叫公里,可以用km表示。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想想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千米呢?四人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生1可能回答:公路边的里程牌,生2可能回答:指路标志,生3可能回答:限速标志,生4可能回答:汽车或摩托车上的表盘上,……)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看。
(1)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2)汽车速度表,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3)长江全长约是6300千米。
(4)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两地路程长又长,千米单位来衡量。
千米和米可转换,进率1000是桥梁。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充分让学生认识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三、练习。
(一)练习一。
1.填一填。
(1)表示比较远的路程时,用( )作单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2)我国将1千米又称作1(
)。
(3)40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5米=(
)厘米
60毫米=( )厘米
2.判断。
(1)千米也叫公里,1千米=1公里。
( )
(2)运动场的跑道长400米,两圈半正好是1千米。
( )
(3)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千米,也就是2里。
( )
(4)因为千米比米大,所以a千米>b米。
(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火车每小时约行120(
)。
(2)一张床长约2(
)。
(3)长江全长约6300(
)。
(4)科技楼高约20(
)。
(5)珠穆朗玛峰,高度约8800(
),大约合9(
),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4.算一算。
5千米-3000米=( )千米
1千米-560米=( )米
700米+1300米=( )千米
16千米-9千米=( )千米=(
)米
2500米-1千米500米=( )千米
(二)练习二。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通过学习我们认识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并且知道1000米就是1千米。
五、课外拓展:课后请和你的父母一起查找这些资料。
⑴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
⑵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
⑶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000米=1千米
1000m=1k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