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同步备课讲义+习题):第7课 全球练习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同步备课讲义+习题):第7课 全球练习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5 15:55:07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七课全球练习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讲义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世界人口的迁移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2)表现
①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
②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③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2.世界物种的交换
(1)背景: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2)表现
①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
②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3.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的消极影响
(1)各种疾病的传播: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2)原住民大量死亡:欧洲人将天花、麻疹、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
(3)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历史条件
(1)海路在世界贸易中,形成齐头并进态势
①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
②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2)欧洲商人在海路贸易中逐渐占据优势
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②在大西洋的贸易中,欧洲人通过开辟出的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与美洲贸易。
2.主要表现
(1)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①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
②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把黑人运到美洲卖为奴隶。由此,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2)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①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
②随着中国对白银需求的增长,葡萄牙人便以澳门为据点,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
(3)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
①西班牙经营的海上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
②西班牙武装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
(4)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
①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也逐渐形成。
三:早期殖民扩张
1.概况
(1)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
①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
②16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
③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2)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
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2.影响
(1)消极影响
①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②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③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
④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2)积极影响
①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②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欧洲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⑤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重难点探究】
“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区别
(1)商业危机:是指旧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造成欧洲市场上的亚洲商品奇缺,物价上涨。
(2)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出现全球性的商业联系;商贸中心转移,各国商业地位变化。
(3)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
一、单选题
1.“三角贸易”是16-19世纪西方殖民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式。读下图《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航程B贩运的主要是(

A.棉纺织品
B.香料和布匹
C.黄金和白银
D.黑人奴隶
2.16世纪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大洲的联系日益紧密
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纷纷建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改变了世界面貌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3.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处于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国家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第一步是
A.三角贸易
B.新航路的开辟
C.蒸汽机的改良
D.电力的广泛应用
4.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摄糖量接近于零,但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上升至8公斤,蔗糖已不再是奢侈品。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价格革命引发货币贬值
B.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的发展
C.欧洲商业中心逐渐转移
D.工业革命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5.下面是1500-1850年全球人口迁移情况表,其中人口迁移主流方向出现的原因是
A.欧洲大举动进行殖民扩张
B.美洲人大量对外移民
C.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D.工业革命向美洲传播
6.1688年之后,在伦敦股票市场上引人注意的是政府发行的国债券。它们因具有股票和公司债券都无法比拟的稳定性而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英国政府发行国债券
A.说明君主立宪制得到人民拥护
B.满足了英国王室的奢靡消费
C.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财富的掠夺
D.有利于积聚工业革命的资本
7.英国经济学家布伦纳以1500年英国的食品价格为参照(指数为100),制作了1501年一1660年英国食品价格指数趋势表。下列关于该表所示信息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社会的分化
B.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D.黑人奴隶大量流入英国
二、材料分析题
8.货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研究历史上的货币发展,有助于理解时代特征。
有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货币时找到了以上四张图片。图1、2、3中的文字分别为“道光通宝”、“开元通宝”和“半两”。图4中的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
(1)以上四张图片所示货币按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



。请指出图4中所示货币出现的朝代和历史条件。
1637年福建晋江景教堂刊刻的《西方问答》,是由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所撰写的。其中有一段中国人与艾儒略的对话,内容涉及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动状况。中国人问:“敝邦所用银钱,皆来自贵邦,不识何若是之多也?”艾儒略答:“西来诸商,与贵国(中国)交易,每岁金银不下百万,其所从来,有出于敝地之矿也,亦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盖其地之矿,广而且腴,计十分之土,金银且六七分也。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2)材料中所说的“大西近海一国”应该是指
A.意大利B.西班牙C.美国D.英国
(3)根据材料,在下面示意图中画出当时白银的流向,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外媒对10年欧元的评价》一文认为:作为国际货币,欧元还没有发展足以挑战美元主导地位的程度。在交易支付、标价和货币储备方面,欧元无法与美元相提并论。而同时,又有民调结果显示,大多数欧洲人仍坚持认为,欧元有可能在2014年取代美元主导地位,成为全球第一大货币。
(4)有人认为欧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与美元相提并论,也有人认为欧元即将取代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货币。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500—1750年是英国社会发展的前工业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英国的商业贸易以空前的规模发展起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商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为市场经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论英国历史上的重商主义市场经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的“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1750年“英国的商业贸易以空前的规模发展起来”的原因。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至四艘载重由三百吨至一千吨不等的大帆船,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有时只有一百万西元,但以二三百万西元的时候为居多……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事实证明,朝贡社会不能容忍那些可能引起重大进步的技术创新。他们拥有充足的人力:自由民、农奴或奴隶,相对于研制新型机器来说,使用人力劳动更加廉价。朝贡社会不仅缺乏技术创新的刺激因素,也缺乏进行此类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意愿,精英人士把从事此类活动视为有失身份。他们研究天文学,预测日食和月食,但连独轮小车都发明不出来,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装置,使人力和畜力的劳动效率实现成倍增长。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东西方经济地位发生转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2.A3.B4.B5.A6.D7.D
8.(1)排序:图3、图2、图4、图1。
朝代:北宋;历史条件: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宽松。
(2)B
(3)流向:见如图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掠夺大量的金银;欧洲对中国的瓷器和丝绸等需求量大,欧洲以白银换取瓷器和丝绸,导致白银流入中国。
(4)
第一种观点:美元长期是世界货币;美国综合实力全球第一;美国依然控制着国际金融秩序;欧元出现的时间短,要取得主导地位还有待时日等。
第二种观点:欧元在欧洲巩固了地位;欧洲联合后在世界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及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动摇;人民币、欧元等货币共同向美元霸主地位发起了挑战等。
第三种观点:对美元形成严重冲击,但还需要其它条件才有可能取代美元的地位。综合两种观点,并提出了合理的理由。
9.(1)特点: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草市兴盛;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爆炸性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优越;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商人开始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扩大海外市场;英国的海外贸易使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同时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17世纪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
10.(1)特点:以西欧国家为主导;全球性的贸易形式(世界各地贸易联系密切加强);中西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影响:经济上:有利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等传入中国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文化上,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利玛窦传播基督教、天文、数学等,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引入《泰西水法》内容;宋应星《天工开物》引入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外交上:西方殖民者东来,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明清王朝的海禁和清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东方: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使社会发展缺乏新的动力;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带来的重道轻器的传统不利于科技的发展;西方: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和拓展;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文艺复兴后的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及代议制的确立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是世界-第七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A.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景
2.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移至
A.地中海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长江流域
D.太平洋沿岸
3.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如玉米、番薯等纷纷传入中国,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状况有助于
A.缓解明清人口增长的压力
B.彻底改变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
C.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成熟
D.推动明清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
4.有史料记载,福建长乐籍华侨陈振龙长期在吕宋(菲律宾)生活,他突破西班牙殖民当局禁令,把甘薯苗“截取其蔓尺许”,偷偷带回中国。甘薯传入中国的这个故事,发生在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1750年,沃尔波尔写道:“英国上院一一这个自由的庙宇,新基督教的堡垒……一直在挖空心思寻找办法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可怕的黑奴贸易”。“黑奴贸易”是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的,其中的“三角”是指
①欧洲
②亚洲
③北美洲
④非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量的非洲黑人就这样来到了美洲。奴隶贸易是许多殖民者致富的途径。18世纪的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这段文字的空白处应填(  )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美国
7.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其主要原因是(  )
(注: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早期殖民掠夺引发“价格革命”
C.自由贸易使英国工业品大量外销
D.资本主义制度已在英国正式确立
8.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
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C.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9.随着新航路开辟,明朝后期有一些新农作物来到中国,它们是
A.玉米、甘薯
B.核桃、石榴
C.苜蓿、番茄
D.葡萄、棉花
10.马克思曾描述了一种贸易过程:“贩奴船先从欧洲载运廉价的工业品到非洲换取奴隶,再把奴隶运到西印度和美洲,以高价卖给那里的矿山和种植园主,换取那里的廉价原料运回欧洲。”该贸易过程对欧洲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A.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B.传播了工业文明
C.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
D.扩大了商业贸易
11.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卖黑奴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下表。据此可知,奴隶贸易
A.改变了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
B.增加了美洲地区的劳动力
C.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D.缓解了非洲地区人口压力
12.“15世纪末以前,印第安人的历史是独立发展的。人口约有1500多万到4000多万,语言和方言达数千种之多,在美洲建立了许多古文化中心,创造了灿烂的印第安文明。然而这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了。”其言外之意是
A.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地理大发现密切了各文明间的关系
C.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
D.西方殖民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
13.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14.18世纪时,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认为新大陆气候和环境的不良特征使那里的生物退化和低劣:荷兰学者德波认为,克里奧尔人(美洲土生白人)缺乏不屈不挠的精神,智力和体力均过早衰退。这些观点可能
A.促使美洲大量向外移民
B.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
C.激化英法在北美的矛盾
D.成为殖民统治的借口
15.“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舟、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A.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
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C.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16.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下列作物中,由美洲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的是
A.甘蔗
B.水稻
C.烟草
D.小麦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前后不同文明间的注视和对抗。
18.人类需要梦想,技术创新与交流合作推动了梦想的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与土地的对话
材料一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约·罗伯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结合所学,从改进农具和耕作技术的角度,分别列举一例证明这一特征。
人类与海洋的对话
材料二
1200至1500年间,欧洲普通船舶的吨位增加了一倍或二倍。14世纪时,葡萄牙人改制了三角帆索具,使船能够更直接逆风航行。此外,航海者还得到了航海情报汇编和地图的帮助。15世纪时,欧洲人的船舰已配备了火炮。到16世纪初,海军的战术已由设法撞入敌船转为舷炮齐射……这些发展给欧洲人以一个决定性的有利条件,使他们能夺取并控制世界各大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2)依据材料二,概括16世纪以来欧洲人控制海洋的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影响。
人类与天空的对话
材料三
某学习小组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搜集了如下资料:
①1793年,法国人布兰查德实现了从气球上用降落伞下降的梦想,但降落伞不能控制下落方向,到19世纪,降落伞顶部开了导流孔,跳伞变得安全自如。
②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首次实现了动力驱动、可操纵、可持续的载人飞行,开辟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
③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以至于1968年阿波罗8号从月球返航的途中,当地面控制中心问及“是谁在驾驶”的时候,指令长回答:“我想现在是牛顿在驾驶。”
④“嫦娥奔月”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美丽传说,“嫦娥工程”的实施使这一传说变为现实。2013年12月15日,中国嫦娥三号的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号”顺利驶抵月球表面。
⑤2014年1月9日,第二届国际空间探索论坛开幕。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在内的30多个国家与会。会议主要有太空飞行中的各种因素、空间站建设等议题。
⑥2016年5月2日,一个国际天文学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报告说,他们在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矮星附近发现了3颗与地球大小相近的行星,这些行星可能具备宜居条件。
(3)运用材料三,提出两个观点,构思历史小论文,完成下表。
资料序号
可论证的观点
观点一:
观点二:
观点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十分发达……中国的船只远达大西洋沿岸,指南针正是这些远航水手传到阿拉伯和波斯的。通过他们,中国发明的航海罗盘为欧洲人所熟悉。13世纪初,欧洲开始有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传教士大批来华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物理学和机械学知识……顺治和康熙(1644~1722)对传教士比较信任,西学遂大量传入。
——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引进西方技术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
1.C2.B3.A4.C5.C6.A7.B8.C9.A10.C11.C12.D13.C14.D15.A16.C
17.注视和对抗: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由此发现了新大陆并找到了通往亚洲的新路线,不同文明间联系日益紧密;同时随着西欧国家的扩张与对殖民地的残酷压迫和掠夺,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18.(1)基本特征:精耕细作。
列举:改进农具:耧车、曲辕犁等。
改进耕作技术:铁犁牛耕、耦犁、垄作法、代田法等。
(2)有利条件:在造船、航海和海军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
影响: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密切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世界市场;殖民扩张不断加强。
(3)观点正确,资料选择充分,与观点完全对应。
观点正确,资料选择不够充分,与观点对应。
观点正确,资料选择与观点不对应。
观点不正确。
示例:
资料序号
可论证的观点
①②③
观点一:科学技术推动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①④⑥
观点二:愿景和梦想是人类探索天空的动力
⑤⑥
观点三:沟通合作促进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19.(1)变化:由科技外传到西学东渐。
原因: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相对缓慢;新航路开辟;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统治者的影响;传教士传播西学。
(2)背景:内忧外患;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近代社会运动的推动(如洋务运动);近代经济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