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是世界-第六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D.市场交换活动的频繁展开
2.15世纪末,一个葡萄牙水手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从这里启程到卡里库特城(印度)去。……当地王公……询问我们的司令(达?伽马)所需要的是什么。司令回答说,他是受葡萄牙国王之命东来的……找寻那些基督徒。”据此可知(
)
A.该船队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船队
B.该船队经由地中海最终到达印度
C.该船队和哥伦布航海方向一致
D.宗教因素是航海的驱动因素之一
3.“哥伦布是热那亚人,卡波特(1496年受雇于英王亨利七世寻找新大陆的航海家)也是热那亚人,他们都出生于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的意大利,这绝非巧合。“这绝非巧合”的原因是(
)
A.意大利统治者资助了航海家的探险活动
B.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为远洋提供精神动力
C.当时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航海进行,意大利成为航路中心
D.教会的神学统治被推翻
4.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他于1492年10月到达美洲大陆并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得出他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5.18世纪法国某地理学家如此评论新航路的开辟:“一个极大的错误导致了一次极其伟大的发现”。此处“伟大的发现”
是指(
)。
A、迪亚士
到达好望角
B、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
C、达?伽马船队开辟到达印度的航线
D、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6.郑和下西洋早于新航路开辟,但其后果与影响迥然不同,其决定性因素是(
)
A.航行的规模
B.航行的主要目的
C.行程的远近
D.支持国的政治制度
7.有人认为:“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亲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里的“现实目标”指的是
A.黄金
B.资本
C.商品市场
D.原材料
8.《世界知识画报》曾刊载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近代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9.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范围内产生的五大区域文明
A.接触和交流活跃
B.发展的水平一致
C.独立性、分散性特征明显
D.都位于欧亚地区
10.15
世纪开始的探险活动中,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国王牵线,商人出钱,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B.是多元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C.壮大了封建贵族力量
D.世界开始链接成为一个整体
11.梁启超指出:“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之哥伦布,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造成中西航海命运差异巨大的根源是
A.经济基础不同
B.政治体制不同
C.治国思想不同
D.对外政策不同
12.哥伦布在1492年11月份的航海日记中写道:臣向二位隆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能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文中“此行”
A.开辟到达东方的新航路
B.导致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推动世界文明会合交融
D.得到意大利王室的支持
13.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文萌芽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14.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次序。该建议旨在强调
A.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B.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D.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15.哥伦布曾向葡萄牙王室提出向西航行到达印度的方案,遭到王室的拒绝。学生在讨论王室拒绝的原因时提出以下四个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这条分界线
A.划分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永久势力范围
B.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C.把巴西划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共同的势力范围
D.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部分殖民地划归教会管辖
二、材料分析题
17.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马可波罗游记》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材料四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3)“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应如何解释?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般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明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参考答案
1.A2.D3.B4.B5.B6.B7.A8.A9.C10.B11.A12.C13.A14.D15.B16.B
17.(1)为了获取亚洲的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马可波罗游记》吸引着西欧商人到亚洲进行香料贸易;基督教会为了传教。
(2)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3)美洲: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东印度: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18.(1)传播宗教;追求黄金、香料、珠宝等。
(2)远航尝试: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远航非洲,发现好望角;1497—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印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19.(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作出了贡献。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作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如考生根据文化遗址的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不可估价性、不可再生性等回答文化遗址保护的意义,且言之成理即可)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六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讲义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1)经济根源:14—15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使当时部分西欧人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3)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精神动力:西欧人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也成为激励他们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2)丰富的航海经验的积累
①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
②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
③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
(3)造船业的发展
用来导航的罗盘的使用,造船技术的提高,为远洋航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
开辟的航路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7—
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驶达印度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横渡大西洋的往返远航,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519—
1522年
麦哲伦
(船队)
西班牙
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1.背景
(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航路。
(2)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2.过程
(1)探索和开辟到北冰洋的航线
①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
②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③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④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⑤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2)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
①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即合恩角。
②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3.影响
(1)欧洲人和航海探险,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
(2)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一、单选题
1.哥伦布曾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所说“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A.发现美洲完全出于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寻找印度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D.新航路开辟有深刻的经济动因
2.“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越来越阻隔了此种交往,土耳其人并非有意损害贸易。”土耳其人的扩张行为
A.主要发生在中世纪早期
B.客观上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C.切断了传统的贸易路线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
3.“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推动这一“重要转折点”到来的国家是
A.西班牙、葡萄牙
B.英国、法国
C.意大利、德意志
D.英国、荷兰
4.经过70天的航行,虽然他没有到达中国,也没有到达印度,但他根据地图,仍将他到达之地称为“印度”(Indian),将他遇到的原住民称为“印度人”(Indians),他其实不知道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这里的“新大陆”是
A.大洋洲
B.美洲
C.非洲
D.南极洲
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D.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6.小秦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
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
D.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
7.西方学者科利思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部著作当是
A.《大唐西域记》
B.《马可?
波罗行纪》
C.《海国图志》
D.《哥伦布航海日志》
二、材料分析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全球化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始。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最遥远的部分连接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工业的发展,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从整体史观分析其影响。
(2)比较材料二、三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
9.16、17世纪的中英两国均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其对外政策也逐渐发生较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倒退的关键因素纯粹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官吏们的保守性,这一保守性在明朝时
期因对蒙古人早先强加给他们的变化不满而加强了。在这种复辟气氛下,所有重要官吏都关
心维护和恢复过去,而不是创造基于海外扩张和贸易的更光辉的未来。根据儒家学说的行为准则,战争是一种可悲的活动,而军队只有在担心发生蛮族入侵或内乱时才有必要重视。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东印度公司一旦政权在手,便迫不及持地利用它来实现掠夺。在这方面,它的贪婪、
残幕使当年在马拉巴尔海岸胡作非为的葡萄牙人也相形见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
早期掠夺就最典型地表现了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在殖民地掠夺的劣迹。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革命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报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以后中国对外关系走向保守的原因,指出这种保
守性的主要体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同时期的中国相比,近代英国对外政策的特点,
并简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示,谈谈16、17世纪中英两国的对外政策对今天的启示。
10.近代以来,广告作为一种宣传形式折射出社会历史的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1769年7月24日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广告:
8月3日(星期四),在查尔顿将拍卖94个年轻、健康的黑人。其中成年男子39人,成年女子24人,男孩15人,女孩16人。这些奴隶是由戴维和约翰·狄亚斯公司刚从塞拉利昂运达的。(注:塞拉利昂是西非国家,当时是欧洲奴隶的供应地,现为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原因。
参考答案
1.D2.B3.A4.B5.C6.D7.B
8.(1)内在动力:建立高效行政机器;对黄金的渴求;科技的进步。影响: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初步形成了全球交通网络;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同: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开始。异:材料二认为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有了冲突,欧洲人在世界上占支配地位;材料三认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总体是有益的。
9.(1)原因:官吏保守性增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探索外部世界。(答三点即可)表现:海禁、闭关锁国。
(2)特点:殖民掠夺;对外争霸。影响:对于英国,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被殖民国家和地区,一方面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另一方面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形成。
(3)启示社会进步需要开明开放。保守排外会造成国力衰弱,提倡合作共赢反对殖民侵略。
10.现象:欧洲殖民者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扩张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