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广平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广平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1-14 20:0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广平一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徘徊(huái) 堕入地狱(zhuì) 解剖(pō) 创伤(chuāng)
B.屠戮(lù) 长歌当哭(dāng) 咒语(zhòu) 形骸(hán)
C.颓圮(pǐ) 短小精悍(hàn) 婆娑(suō) 酣眠(hān)
D.嵌着(qiàn) 涸辙之鲋(hè) 束缚(sù) 悼念(dià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B.通过查询该车车牌号,民警确认这是一辆被盗车,于是决定守株待兔,等偷车贼来取车。
C.张林同学平时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竟然还给《作文通讯》寄稿子,真是不刊之论,引得同学们笑话他。
D.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远在月球轨道的“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特殊的“语音”,给家乡的亲人“拜年”。这个穿越38万公里的“语音”是:“我在月球上向大家拜年了。我要送上一首来自月球的《春节序曲》。”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春节序曲》随后铿然响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江泽民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和信息技术等都有重要意义。
B.我那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C.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一些鸟开始选择高楼大厦的顶部,或者选择高压电线杆,甚至教堂的圆顶也成了它们哺育儿女的乐园。
D.外头工人在抱怨这种额外的负担,而包身工却在羡慕这种可以自主地拿出钱来贿赂工头。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倾听,是一扇通往音乐之神的大门。倾听,为我贫穷的岁月留下了欢乐。那时,我坐在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 那是我从未听过的一些声音,它让我站立不安, 它让我血流加快,它让我骨头发热,它让我神不守舍。我不知道,宇宙的深处,也有自己的声音,也有用声音构架生命的信息桥。
①可以想象,羊有多少寂寞,我就有多少寂寞
②就在我鞭子一扬的时候,一种隐秘的声音,通过长长的鞭梢,传至我的耳朵
③除了羊蹄踩雪的声音,万物中更多的声音,几乎都被雪冻僵了
④我只有倾听,在羊蹄踩雪的声音以外,挣断头发地倾听
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在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月初五,夏天在望,中国人讲究以水克火,其习俗多跟水有关。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连所祭的神灵也都跟水有关: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端午节的另一部分习俗是防毒避疫,人们相信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可预防疾病流传,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黄涛表示,这些都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黄涛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端午节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变化有关。
B.端午节习俗中的防疾除疫、卫生保健等内容与关爱生命有关。
C.端午节的各项活动,能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D.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对端午节的起源看法不统一,民俗学界认为其起源于古代人类的辟邪活动。
B.东汉时,人们举行端午节活动,主要是为了防止疾病、瘟疫、兵役、鬼怪等。
C.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人们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来预防疫病。
D.端午节的习俗共有“吃粽子”、“赛龙舟”、“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等九大类。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各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端午节“纪念屈原说”产生于其他几种学说之前,所以说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
B.古代,端午节习俗上笼罩着辟邪尚巫的迷雾,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掌握的科学知识较少。
C.端午习俗中“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最大,这与人们钦佩屈原的爱国精神有关。
D.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生生不息,这是因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富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好,善良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私:偷偷地
C.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内:接纳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让……活
9.下面各个选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秦地可尽王也。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籍吏民,封府库 D.不如因善遇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伯当夜就赶到刘邦的军队通知张良逃走,说明他知恩图报。
B.张良质问刘邦是听从了谁的计策才导致项王发怒,而刘邦却把责任推卸给了一个无名小卒,和后文项羽当场说出曹无伤告密的对比说明刘邦城府很深。
C.刘邦认项伯为兄长,又为其祝寿并约定结成亲家,是想拉拢项伯,一起对抗项羽,表现了刘邦为人圆滑。
D.项伯回到项羽军中后,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泄露了军事机密,反而将沛公的托辞当成了责备项羽的理由,真是是非不辨,吃里扒外的人。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6分) 。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5分)
(2)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2分)
(3)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问题。(8分)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王冕:元代诸暨人。幼年家贫,牧牛自学。后屡试进士不第,即焚所为文。晚年归隐九里山。
(1)这首小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3分)
答:
(2)作者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13.默写(满分8分)
(1)同心而离居, 。
(2)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5)士之耽兮, 。女之耽兮, 。
(6)今我来思, 。
五、现代文阅读 (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小题。
在图书馆过夜的人
当年的北平曾有“清华双清”。“双清”者,一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是鼎鼎大名的浦江清,也就是那个常在图书馆过夜的读书人。于今,朱自清依然声名显赫,浦江清却已知者不多。
  浦江清少负文才。大学时期,这羸弱的小青年很快以江南人特有的聪慧脱颖而出。他那令人惊艳的国文、外文和诗文,赢得了曲学大师吴梅的垂青,尤其得到了吴宓的器重。毕业后,因着吴宓的引荐,他来到了清华国学院,与陈寅恪对门而居,任其助教。
  然而,一位年纪轻轻的后生,要胜任一代大师的助教,又谈何容易!在这里,他既要协助陈寅恪教学研究,又要研习东方学,还要辅佐吴宓编《大公报 文学副刊》,更要打理自己的事务。浦江清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先后掌握了法、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门语言;甚至还为陈寅恪编了一部梵文文法。以至于后来他与冯友兰赴欧游学时,一路与西人谈笑自如;这不曾留洋的小讲师那娴熟的英文法文,令留洋多年的冯大教授也自叹弗如。
  那些年,北院9号的那盏灯,总是与14号的灯光隐然呼应,每每要在凌晨二三点才停歇。这正好就为那些暗夜往返的野兔、野猫和飞禽照亮了道路。
  它同时照亮的还有灯的主人那特别的成才之路:他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寅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所倾力的中国文史研究。几年悠游涵泳后,浦江清功力大进,终于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
  浦江清虽用功极勤,下笔有神,治学却极谨严,轻易不做学术文章。在12年里,他的论文只有两篇。数量虽少,质量却高。其《八仙考》一俟问世,各界大表钦服。便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特地跑来祝贺。此文开始奠定了浦江清的学界地位。很快,他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在学界不胫而走。其实,他不仅国文好、洋文好,而且诗词俱佳,棋牌在行,曲艺精工,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日后,浦江清久经酝酿,又推出了著名长文《词的讲解》。文章一出,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程千帆等名流均极表激赏,“盛称讲解之精”,以为在俞平伯名作《读词偶得》之上。仅此一文,就奠定了他作为词学高手的地位。
那一阵,“清华双清”这两个著名的小个子,与修伟潇洒的“清华三荪”(金龙荪、陈岱孙、叶企孙)相映成趣,各擅胜场。
……
  抗战胜利,联大解体。浦江清这才回到老家。他敲开门后,女儿立即急匆匆地向母亲汇报:“又来了一个姨夫!”原来他离家多年,女儿早已不识这“陌生人”了。这时的浦江清,已然憔悴瘦削,神采尽失,与先前判若两人。
  浦江清家累已深,身体每况愈下;南方气候养人,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他终于决意留在东南。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支,立即催他返校。家人反复挽留,他终是拒绝道:“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呢!”他立即北上,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地。在那熟悉的北院,他的邻居将有朱自清、刘崇鋐、曹靖华,有吕叔湘、杨业治、王瑶,还有王竹溪、华罗庚、余瑞璜和张青莲等。
  是时,饱经蹂躏的清华园已经满目疮痍,万物萧条,杂花遍地,野兔横行。秋风徐来,落叶飘零。在金灿灿的落叶中,浦江清带着女儿寂然前行。前边早已有人相迎了。“来,快叫这位朱伯伯!”他说。女儿看到的是一位与父亲一样瘦小的男子。“就是《背影》的作者朱自清朱伯伯吗?”她惊问。“是的,你也知道?”浦江清也吃了一惊。
  可惜一年多后,这位《背影》的作者匆匆离去。几十年的刻苦用功,也把浦江清素来羸弱的躯体渐渐掏空了。他的课越讲越漂亮,他的学问越做越深湛,而他的身体也越来越枯瘦。至1957年,浦江清也遽然倒下,匆匆离去。早年的“清华双清”,终于成了一段学苑佳话。
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浦江清不仅凭借自身的实力赢得了诸多恩师的器重,而且还牢牢地抓住了恩师提
供的发展机遇,最终把自己铸成了大器。
B.浦江清虽然未曾留过学,但是经过自身勤奋锤炼,到赴欧洲游学时,他的整个学术水平已经超越了留洋多年的冯友兰。
C.物以稀为贵,浦江清凭借一篇《八仙考》就奠定了自身的学界地位,凭借一篇《词的讲解》就奠定了自身词学高手的地位。
D.浦江清的家累很深,本应居家静养,但在闻一多于昆明不幸遇刺后,他义无反顾地北上返校,这也加剧了他身体的衰竭。
E.“清华双清”当年都鼎鼎有名,但浦江清轻易不做学术文章,而朱自清却著作等身,所以今天两人的声名已有天渊之别。
15.“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从文中看,浦江清的“厚德”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16.作者写浦江清回到老家女儿竟然不识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17.根据文章内容,请探究浦江清重返清华后“课越讲越漂亮”“学问越做越深湛”的原因。(6分)
六、(14分)
18.根据上联写下联送给老师(4分)
上联:品明月,抒情怀,吟诗作赋。
下联:
19.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4分)
[本报北京3月1日电]3月1日,就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2次药品降价方案的第二天,100多家医药企业在京开会。石药、鲁抗等国内医药企业巨头悉数到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上书国务院,提交《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
在这份《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的征求意见稿中,药企代表们痛陈,单纯的药品降价,不能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建议书指出,现行“以药养医”制度使得医疗机构成为逐利机构。医院收入、科室奖金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药品创收,部分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利益的诱惑下,或明或暗地向企业索要回扣。“以药养医”的制度不解决,滋生腐败的土壤就不可能铲除,治理商业贿赂的效果也只能是表面的和暂时的。
20.仿照“写给母校”的句子形式,为“写给故乡”写一组句子。(6分)
写给母校:你是一支永远的乐曲,我是你一个放飞的音符;无论我将来汇入哪一首歌诗里都跳动着你的一节旋律。
写给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老师说,学生成功,我就幸福。
国家干部说,百姓安居乐业,我就幸福。
农民工说,不拖欠工资,我就幸福。
母亲说,孩子幸福,我就幸福。
老总说,企业有竞争力,员工很得力,我就幸福
小商贩,起早贪黑,我不怕,小本经营幸福家。
警察说,社会安定团结,我就幸福。
我说……
幸福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
世间并不曾缺少幸福,缺少的是感受幸福的心态;幸福不会无故来到身边,只要你以积极的处事态度对待生活,对自己低调一点,对别人和社会贡献多一点,幸福感就会多一些……
请以“寻找幸福”为题,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提示:1、可以根据材料的内涵立意,也可从其他角度立意。
2、写作当符合记叙文的特征。可以是寓言、童话、故事、梦境、日记、小说或生活中的一件事情的几个片段。
3、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语 文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1.D(A项“梦魇”的“魇”正确读音为“yǎn”;B项“晃眼”的“晃”正确读者为“huǎng”;C项。琐屑”的。屑。正确读音为xiè)
2.D(A贬词褒用,“振振有辞”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停。B望文生义,“对簿公堂”指在公堂上受审问。它应该用于“审问者与被审问者”之间,而不用于“原告与被告”之间。C形近致误,“不胜其烦”指不能忍受其烦琐。该句将其与“不厌其烦”混淆了)
3.B(A赘余 C成分残缺 D搭配不当)
4.C(从③“几乎都被雪冻僵了”方能照应前面的。我坐在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可知③应该放在最前面,于是排除了A、B两项;由④“倾听”后面只有接上②“……隐秘的声音……传至我的耳朵”可以排除D项)
5.A(A项所述内容是对“端午节习俗,应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的解读,并非是其成为中国人的重要节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6.D(应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7.A(根据原文第l段结尾一句,应是“辟邪说”产生于其他传说之前;推断的前提都错误,其结论自然也错误)
8.C(耻: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耻”)
9.A(③正面写张须陀杀敌;④正面写罗士信;⑤正面写罗士信)
10.D(不是“雨雪交加”,而是“下着雪”;“遇雨雪”中的“雨”是动词,译为“下”)
11.(1)罗士信才十四岁,坚决请求效力。张须陀说;“你身体不能够承受盔甲的重量,怎么可以上阵打仗呢!”
(2)罗士信当初受到裴仁基以礼相待,曾经感激他的知遇之恩,等到东都平定后,就用自己的家财收殓裴仁基,将他埋葬在北邙。
参考译文: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朝大业年间,长白山强盗王簿、左才相、孟让前来进攻齐郡,齐郡通守张须陀带领士兵讨伐打击。罗士信才十四岁,坚决请求效力。张须陀说:“你身体不能够承受盔甲的重量,怎么可以上阵打仗呢!”罗士信大怒,身穿两重盔甲,身体左右两边各挂一个箭袋上马,张须陀认为他雄壮于是让他紧跟着。他们在潍河边攻打强盗。士兵阵势刚排列好,罗士信骑马冲到敌阵中,刺倒数人,斩一人头.把人头向空中抛掷,用刀枪穿着人头,顶着它巡视敌阵。强盗们都非常惊愕,没有人敢接近他;张须陀趁机挥军冲击。强盗大败。罗士信追逐逃亡的强盗,每杀一人,就割下他的鼻子揣在怀中;等到回到营帐中,就查验鼻子的数量来表示杀强盗的多少。张须陀非常赞赏他,把乘坐的战马送给他,把他安排在身边。每次作战,张须陀做主帅,罗士信为副将。隋炀帝派使者抚慰他们,又命令画工把张须陀、罗士信作战的情形画出来呈报内史府。
等到张须陀被李密杀死后,罗士信随裴仁基率领众人归附李密,李密任命他为总管。让他统领所率领的部属,跟随李密攻打王世充。失败后,罗士信跃马前冲,身上中了好几箭,于是陷身在王世充军中。王世充知道他作战骁勇。厚待他,和他同睡同吃。后来王世充打败李密,得到李密的大将邴元真等人,将这些人都任命为将军,不再专门重用罗士信。罗士信把与邴元真等人一道看作耻辱,率领所统帅的部属千余人奔往谷州。唐高祖李渊任用他为陕州道行军总管,命令他攻打王世充。等到罗士信大军到洛阳,他突然用兵包围了王世充驻扎的千金堡。堡中有人大骂罗士信,罗士信大怒,在晚上派遣百余人带着几十个婴儿到千金堡下,假称是“从东都来投靠罗总管”的,让婴儿啼哭吵闹,不久假装吃惊地说:“这是千金堡,我们走错了!”匆忙离开。千金堡中的人以为这些人是从东都逃跑出来的人,急忙出兵追赶他们。罗士信在路边埋伏了士兵,等到他们打开堡门,就奋力攻打,彻底打败了他们,杀得堡中鸡犬不留。王世充叛乱被平定后,罗士信被提升为绛州总管,封为剡国公。
不久跟随唐太宗到河北攻打刘黑闼,有一个洺水人献城投降,唐太宗派罗士信入城据守。刘黑闼将全部实力用来攻城,形势非常紧迫,又遇到下雪,唐朝大军不能前来救援,过了几天,洺水城被攻破,罗士信被敌人擒获。刘黑闼听说他很英勇,想要让他活下来;罗士信始终不屈,于是被杀害,年仅二十岁。唐太索听说后伤心痛惜,出钱赎回他的尸体,埋葬了他,赐封他的谥号叫做“勇”。罗士信当初受到裴仁基以礼相待,曾经感激他的知遇之恩,等到东都平定后,就用自己的家财收殓裴仁基,将他埋葬在北邙。又说:“我死后,当埋葬在这墓的侧边。”到他死后,果然就按照他的嘱托将他埋葬在靠近裴仁基墓的左侧。
12.((1)梅花。耐寒、清高、报春。(3分)
(2)对比(对照);托物言志。(衬托,夸张也可)(2分,各1分)
表达了作者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留清气满人间的高格远志。(3分)
13.(1)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2)月涌大江流 奈何取之尽锱铢 又岂在朝朝暮暮 寄蜉蝣于天地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0.(3分)A、D(B根据原文“这不曾留洋的小讲师的英文法文,令留洋多年的冯大教授也自叹弗如”,蒲江清超越冯有兰的应是“英文法文水平”,而不是“整个学术水平”。C原因不是“物以稀为贵”,而应是“学术贵精”。E声名的大小及传播,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因为文章、著作的多少)
21.(4分)①做真学问:用功极勤,下笔有神,但论文只求质量,不求数量。②事业心强:不顾离家多年,身体羸弱,依然返校救急。(每点各2分)
22.(6分)①说明浦江清离家时间之长;②说明浦江清形体、容貌、神采变化之大;③说明浦江清在治学上用功之深,已身心交瘁。(每点各2分)
23.①内因方面:A自己的刻苦用功。(如“常在图书馆过夜”“灯总要在凌晨两三点才停歇”)B博学多能。(如“掌握法、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门语言”“不仅国文好、洋文好……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②外因方面:A得高层次实践机遇。(如协助陈寅恪,辅佐吴宓,同冯友兰赴欧)B受大师垂青、引领。(如“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寅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功力大进,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每点各3分,要结合文中事例分析)
18.沐清风,讲人生,谈古论今
19.答案:百余家药企欲上书国务院建议改革以药养医机制(4分;百余家药企,上书国务院,建议,改革以药养医机制,各1分)
20. 写给故乡:你是一处温馨的港湾,我是你怀里驶出的一艘帆船;无论我将来泊在哪一个码头,码头上都闪烁着你的一盏航灯。(由两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里的两个比喻必须相关联;分句间比喻的关联可以略放宽要求。)
就不会给坏人留下可钻的空子,也不会伤了百姓的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