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临江仙》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临江仙》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4 16:5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笔意超旷,逼近大苏。——清·陈廷焯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有节奏地朗读。
整体感知
部分注解
洛中:指洛阳一带。
午桥:在洛阳城南。据《新唐书裴度传》载,裴度曾建别墅于午桥,号绿野堂,用作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宴饮吟唱之所。?
长沟:指河流。
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指雨后初晴时的月色。
渔唱:即渔歌。
三更(gēng):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整体感知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整体感知
词的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时间
地点
事件
下片
上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有节奏有感情地齐读词的上片,并思考哪一个字统领上片内容。
忆洛中旧游

词人在上片具体回忆了哪些内容?
“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忆洛中旧游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长沟流月去无声”还有怎样的象征意味?
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
长沟流月去无声,让人联想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还有时间流逝,年华不再的象征意味。
忆洛中旧游
结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说说“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是什么意思?
夜登小阁
写作背景
陈与义于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中上舍甲科进士,当上文林郎,授职开德府教授,此后曾遭谪贬。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汴京,北宋灭亡。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也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自陈留南迁避难,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夏,陈与义抵达南宋首都绍兴。改任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而南宋朝廷在播迁之后,仅能自立。
这首词写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夜登小阁
结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说说“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是什么意思?
夜登小阁
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的感触。
夜登小阁
“闲登小阁”为何不按照标题写成“夜登小阁”?“闲”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结合“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等词句及写作背景理解。
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居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从20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意思: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情感:词人把国家兴亡、人生穷通的大感慨,付之于渔唱,表达了自己内心寂寞悲凉的情绪。
夜登小阁
这首词上片叙事,回忆了往昔与朋友宴饮聚会的欢乐场景;下片抒情,抒发了词人对国家盛衰兴亡,个人知交零落,时光飞逝而又功业无成的感慨。全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总结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神到之作,无容拾袭。渔隐称为清婉奇丽,玉田称为自然而然,不虚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笔意超旷,逼近大苏。
近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豪旷,可匹东坡。上片言昔事,下片言今情。“忆昔”两句,言地言人。“长沟”三句,言景言情。一气贯注,笔力疏宕。换头,忽转悲凉。“二十”两句,言旧事如梦。“闲登小阁”三句,仍以景收,叹惋不置。
名家点评
阅读《无住词》《简斋集》,进一步了解陈与义的诗词风格。
课后作业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