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3-14 21:3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熟石灰用于改良土壤的酸性
B.食盐水用于清洗伤口
C.烧碱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制造饮料时,小苏打是常用的一种原料
2.下列是某同学在填写实验报告册时描述的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B.在稀盐酸中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C.在燃着的CO火焰上罩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
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碳与石灰水
B.碳酸钙与稀盐酸
C.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盐酸
D.铁和硝酸铜溶液
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氮气是一种无毒且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所以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B.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稀盐酸可以用来除铁锈
C.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所以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来干燥二氧化碳
D.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5.下列表格中的叙述、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所属的反应类型都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叙述
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2HgO△2Hg+O2↑
分解反应
B
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O
+
CuO△Cu
+
CO2
置换反应
C
用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
CO2+H2O=H2CO3
化和反应
D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
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
AlCl3+H2O
复分解反应
A.A
B.B
C.C
D.D
6.能与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反应,且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不再显红色的物质是(
)
A.NaCl
B.Na2CO3
C.K2SO4
D.CuSO4
7.下列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目的
检验碳酸盐
配制质量分数
10%的NaCl
溶液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验证与氧气接触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实验
A.A
B.B
C.C
D.D
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40℃时,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40℃时,将30g甲加到50g水中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7.5%的溶液
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NaOH和Ca(OH)2等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Cu(OH)2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在化学反应中,CO和H2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CO和H2都具有还原性
D.盐通常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所以不属于盐
10.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t3℃时,将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1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C.从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推知,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
D.分别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都逐渐减小,直至相等
12.关于海洋与化学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大部分以盐的形式存在
B.海水经过加碱、加酸后,浓缩、过滤、干燥、电解制得金属镁
C.元素周期表中列出的元素目前有80多种能在海水中找到
D.海水中的常量元素具有开发的价值而微量
元素不具有开发的价值
13.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FeCl2、CuSO4、NaCl
B.BaCl2、K2SO4、NaOH
C.CaCl2、K2SO3、AgNO3
D.Na2SO4、KNO3、NH4Cl
14.甲、乙、丙三种物质能够实现如下图所示转化的是
A.A
B.B
C.C
D.D
15.下列关于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亚硝酸钠才是工业用盐
B.盐溶液不一定都是中性
C.NH4Cl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D.纯碱是碱,不是盐
二、填空题
16.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可用做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请通过计算回答:
(1)硝酸钾中钾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________ .
(2)某蔬菜基地欲配制5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 ?________ kg,水 ?________ kg.
(3)已知在15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
17.氢氟酸(HF
的水溶液)是工业上一种常见的酸,在国防和民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1)氢氟酸能在玻璃上刻划美丽的图案,它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了四
氟化硅气体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氢氟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小心沾在皮肤上,要立即用水冲洗,再

3%﹣5%的_____(填化学式)溶液清洗.
(3)要配制(2)中的清洗用溶液
100g,至少需要称取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18.下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乙中的溶液为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______。
(3)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19.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食盐、蔗糖、花生油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
(2)t℃时向质量均为50g的4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KNO3固体,充分搅拌。加入KNO3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
实验编号
a
b
c
d
加入KNO3固体的质量
45
50
55
60
所得溶液的质量
95
100
105
105
①实验a、b、c、d中,有未被溶解的KNO3固体的实验是_____(填写实验编号)。
②t℃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
③实验所得溶液中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④不改变温度,把实验b所得溶液变为质量分数20%,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
(3)向一定量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溶液立即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
原石灰水已经饱和,生石灰与水反应的产物不能继续溶解
B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质的溶解度降低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难溶物质
D
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了水,溶剂减少,有溶质析出
三、推断题
20.A~F是六种不同物质,A是单质,C和E都是酸,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分析辨识,解决问题:
(1)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D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写一个)。
(3)若F与其他物质类别不同,E和F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
21.A?I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用“→”表示转化关系,用“一”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C、F、H含相同金属元素且所属物质类别不同,H、I类别相同;A、B为
金属单质,B为紫红色;C、D为氧化物,C为红棕色固体:G
溶液呈蓝色,E的浓溶液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
________
D:
________
E:
_______
H:
________

(2)写出A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3)足量E与C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如图一所示,三个充满CO2气体的烧瓶,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将注射器内液体注入烧瓶中,关闭活塞。观察到烧瓶内气压变化图像如图二所示。
(1)曲线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三条曲线的对比可得出除去CO2气体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曲线3反应后溶液中可能所含的溶质,简要写出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
23.物质A、B、C、D、E分别是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碳酸钠、氯化锌五种溶液中的一种。已知C为氢氧化钠溶液,它们两两之间反应情况如下表所示:
反应物
反应现象
往C中加B
溶液的pH变化趋势如图
往D中加B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
B和E混合
产生大量的气泡
(1)A是__________溶液;E是__________溶液。
(2)图8中a点处溶液中所含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9所示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五种溶液两两之间混合后,可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原理共有__________个。
五、计算题
24.造纸厂会产生含氢氧化钠的废水溶液,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小明取102g废水样品加入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98
g;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5.为了测定混有杂质的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杂质不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20
20
17.8
15.6
13.4
13.4
(1)在此测定过程中有两个时间段固体的质量都没有改变,请问:
在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t4至t5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计算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D
6.D
7.B
8.B
9.C
10.A
11.C
12.D
13.D
14.A
15.B
16.39:14:48
40
460
1:5
17.SiO2+4HF=SiF4+H2O
NaHCO3
3g
18.不饱和
15g
丙=丁〉乙〉甲
增大
19.花生油
d
110g
<
=
加入150克水
ABD
20.AgNO3+HCl=AgCl↓+HNO3
复分解反应
Fe2O3+3CO2Fe+3CO2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21.Fe2O3
CuO
H2SO4
Fe(OH)3
Fe+CuSO4=Cu+
FeSO4
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从无色变为黄色
22.
NaOH溶液
取待测液少许,加入过量的BaCl2(或CaCl2)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若酚酞变红,则证明含有NaOH
23.(氯化锌)
(碳酸钠)
5
24.解: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98g×10%=9.8g,设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x=14.2g,
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1%,
答: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7.1%。
25.(1)刚刚开始加热,尚未达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石灰石已经完全分解(2)6.6
g(3)x=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