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五课 主板和接口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案例是选自佛山市《信息技术》初中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五课《主板和接口》的内容,通过前二节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本节课的开展已经作了一定的铺垫,而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主板与接口,为以后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等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的设计
了解主板上的插槽和接口
了解常见适配卡,常握常见适配卡的安装方法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二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电脑硬件系统的认识只停留在外观上,他们渴望了解电脑内部硬件组成与接口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以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探究与实践,引导他们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
三、学习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主板的类型与结构;
2、认识主板上的插槽和接口;
3、能够正确安装连接计算机的各大主要部件(CPU、硬盘、内存、适配卡等);
4、尝试了解有关硬件的常识,如CPU的品牌、常见适配卡的种类等。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分组协作中学会互相帮助,各显所长,团结协作的方法;
2、鼓励学生交流、体验和协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加深友谊,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和学以致用的意识,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主板的类型与结构,认识常见适配卡;
2、了解主板上的插槽和接口的常识性知识;
3、体验协作学习方式,增强团队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教学难点:
1、计算机主板各种接口的作用和安装方法;
2、如何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
根据“诱思探究教学”中有关知识点的探究教学模式,本课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开展的,以教师演示、学生积极探索,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模式通过反复操作练习,知识水平实现螺旋式上升,最终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有所不同,在学习任务设计、小组分工搭配方面进行统筹安排,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媒体设计:
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构建一系列教师、学生双边互动教学活动,讨论交流、过程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教法运用:
情境引入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整堂课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新知。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到竞赛任务中,让学生在攻克不同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体验成功。
小组协作法: 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锻炼学生组织、沟通、协商、让步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协作的意识,促进学习目标的共同达成。
尤其是在本节课“装机比赛”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只有通过小组协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而且各班学生的操作水平和知识基础差别很大,分小组完成任务,不仅减轻了老师辅导的难度,还能激励学生互帮互助的热情,增进友谊,提升集体荣誉感。
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问题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每个小组成员按自身能力、特长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在课前充分准备,课堂上密切合作,课下反思交流。注重安装过程的体验,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增强团队意识。
(2)组织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虚拟与实体装机比赛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计划的活动,完成本节教学内容。
(3)引导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进行评价与反馈,如对学生的操作示范等给予广泛的评价,多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认可,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才能学会自信。
3、教学资源的设计与选择:
(1)教学资源:计算机主板、硬盘、内存等元器件及图片、课件、多媒体机房、计算机、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2)硬件环境:
电脑教室:空间较大,按小组摆放8个实验台,配备各种硬件和布置场地,便于学生围观和动手操作。
电脑硬件:考虑到学生操作容易损坏硬件设备,上课使用的电脑主要是学校淘汰了的旧电脑,只要各种硬件设备俱全,不论其能否正常工作均可使用。先将各种硬件分类放置在教室的不同区域,每类硬件的数量根据分组确定为8个。
(3)课前准备:
利用上一节课,在教室里给学生进行任务布置,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本知识,搜集有关硬件的拓展内容(主板的品牌、CPU的品牌、内存的类型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问题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这些设备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显示器, 健盘, 鼠标、音箱等
问题2:你们知道这些设备是与主机是怎样连接的吗?
学生回答:通过主板及其接口
教师展示硬件实物和幻灯片
二、讲授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了解主板和计算机的接口,以及计算机的一些常见适配卡。
1、主板
介绍常见的主板类型与作用
教师展示硬件实物和幻灯片
2、主板上的插槽和接口
教师展示硬件实物和幻灯片
(1)常见的接口
(2)CPU插座
教师讲解CPU的安装方法,注意要点
教师安装示范
(3)总线扩展插槽(PCI和PCIE)
(4)内存插槽
教师讲解内存的安装方法,注意要点
教师安装示范
(5)主机内部设备接口
电源接口、硬盘接口、光驱接口等,
教师讲解连线方法,注意要点
(6)主机外部设备接口
展示主机外部接口图片,
问题:请举出你所知道的主板接口,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学生按小组交流讨论
每小组由一名学生逐一指出各外部设备接口名称与作用
3、常见的适配卡
(1)显示卡
教师介绍显示卡的作用与功能
显示卡根据插槽的不同可以分为PCI、AGP和PCIE显示卡
(2)声卡
教师介绍声卡的作用与功能
(3)网卡
教师介绍网卡的作用与功能
问题:如果你家里的计算机要上网,需配置一些什么硬件设备?
学生讨论回答
4、机箱和电源
教师介绍机箱和电源的作用
三、探索操作:
任务一:同学们,大家可以根据刚才老师的讲解,利用虚拟装机软件,探索一下主机内部、外部设备接口的连接方法。
学生进行虚拟装机探索操作练习,学生进行虚拟装机比赛,看谁装得又好又快
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加以辅导
任务二:完成虚拟装机操作练习的同学按小组分别到八个实验台进行实体计算机主机的安装,看哪一组同学安装得又好又快。
学生进行实体装机探索操作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加以辅导
四、练习
(一)选择题:
1、一般来说主板上PCI插槽的颜色是( )
A、白色 B、灰色 C、红色 D、棕色
2、可用于连接键盘和鼠标的接口是( )
A、USB接口 B、PS/2接口 C、IDE接口 D、SCSI接口
(二)判断题:
1、CPU插座的架构主要有(Socket)架构和(Slot)架构( )
2、常用内存条主要有 DDR、SDRAM、DDR2、DDR3这几种类型( )
3、IDE接口硬盘的数据是有色的一边靠近电源接口而电源接口所接的D型电源线有一边的线是红色的也就是人门常说的红红相对( )
4、可以用来连接硬盘的接口有USB接口SATA接口IDE接口SCSI接口等( )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主板上的哪些接口?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六、拓展练习
简述计算机主板(Main Board)的基本组成部分及作用
组成部分
作用
学生可课后交流讨论、查阅资料,下次课提交报告表格
利用学生对实物的兴趣和好奇,使学生整堂课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新知
。
实物展示、感性认知:结合展示硬件图片和硬件实物,由学生说出主板接口的名称,在师生交流中老师揭示主板接口的作用和功能
交流探究、巩固提高,由学生生讨论后指出家里上网必需配置的硬件设备
在学生利用“虚拟装机”软件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感性地了解主机硬件;利用虚拟软件的“显示”和“移动”功能创设交互式教学情景,学生在探究、交流、体验、模拟装机中了解主板与接口,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践探究,协作交流: 通过小组协作操作,在培养学生协作意识的同时巩固知识,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感受知识的现实价值
巩固提高
七、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计算机硬件知识的信息技术课,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创设了一个生动直观、富于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乐于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交互式课件的特有功能完成了其他媒体不易达成的教学目标。本课中我设计了“模拟装机”的互动情景,学生可以利用“虚拟装机”软件的拖拽功能拖动不同硬件到主板相应位置,学生在课件前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尝试,兴趣盎然地参与到了教学中,此时教师也成了集体学习中的一员,原先枯燥教学变得有趣、直观了。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运用任务、协作教学法设计不同环节,提出不同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分工协作,让他们“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不能走的推一把”,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激励所有的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主板和接口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主板的内部接口认识仍较模糊,部分学生虚拟装机实验时能快速成功完成,但在实体装机实践中遇到一定困难,比如CPU针脚没对好,数据线与电源线的安装方位等,由于未能注意细节都会导致安装错误,所以下一班上课时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特别是CPU的安装,弄不好很容易压断针脚,这些都是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