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5050012306300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一、选择题
1.“中世纪西欧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这段材料说明( )
A.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B.庄园的主要劳动者是奴隶
C.庄园里的居民生活水平很高 D.庄园里的居民居住条件好
2.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中记载了英国赫里堡恩修道院中的一些状况:“……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这表明欧洲中世纪庄园农奴( )
A.每逢节日向领主缴纳地租 B.缴纳实物、劳役两类地租
C.已经被剥夺全部人身自由 D.对受剥削与压迫充满仇恨
43986458439153.“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
A.政治地位提高 B.生活条件改善
C.社会矛盾缓和 D.法律束缚减弱
4.大学是人类文明的标杆之一。阅读下列“大学兴起”的示意图,
其中“?”处应填上( )
A.骑士文学
B.世俗教育
C.经院哲学
D.行会组织
5.《查士丁尼学说汇纂》中记载:“即使是非典型契约(或称之为协议),若一方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则该协议就是契约,且可以获得法律上的保障。”这表明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特征是( )
A.形式主义重于实际内容 B.违约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C.强调重视法律契约精神 D.法庭只按着契约来宣判
6.通过征战和扩张,世界古代史时期出现了多个大帝国,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罗马帝国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查理曼帝国? 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⑤拜占庭帝国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⑤①②④③ D.②①⑤③④
7.下列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佛教的产生有利于提高人民社会地位
B.4世纪末,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800年,教皇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宗教与政治在西欧阶级社会相互依存
C.622年,穆罕默德率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伊斯兰教的创立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D.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13世纪时西欧大学摆脱了教会控制
8.由于践行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因此帝国的阿拉伯人及其他民族在科学文化上持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态度,从而大大推动了( )
A.伊斯兰的传播 B.科学进步和发展
C.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9.阅读下图,关于奥斯曼帝国,可以得出的合理分析是( )
15-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
①帝国是在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基础建立起来的?????②帝国连接欧亚的商路,对东西方贸易产生一定影响????
③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④君士坦丁堡一度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高丽开国后,王建通过与功臣豪族的政治妥协,维持豪族联合政权的形态,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豪族有黄州皇甫氏、忠州刘氏等,因此高丽初期无论是专制王权还是中央集权都相当脆弱。为改变这种状况,高丽王朝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A.中央设三省六部 B.推行土地国有
C.地方划分为十道 D.引入科举考试
11.为了反抗封建官吏的层层盘剥,加上班田制的破坏和水利工程难以维护,农民被迫将自己的土地献给豪门,自己成为他们的庄民,以寻求保护。各地豪强也乘机兼并土地,隐匿外来农户耕种,建立庄园。这说明日本庄园的建立主要是由于( )
A.中央集权制的瓦解 B.阶级矛盾的激化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地方豪强的扩张
12.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找到的4块中国明代瓷器碎片。从已经发掘到的文物看,曾经的“大津巴布韦遗址”( )
A.农业、冶炼业、对外贸易都相当发达 B.长期与波斯发生战争促使其加强与阿拉伯交往
C.是最早遣使来到中国的东非国家 D.水渠和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13.一位周游过廷巴克图的历史学家写道“这里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教士和其它有学问的人,这种储备是靠国王慷慨地支付种种费用来维持。在这里,潜水员捞上来的巴巴里(埃及以西的北非伊斯兰教地区)的手稿和书籍,能卖出比其他任何商品都高的价钱”。这一记载表明( )
①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②帝国的行政管理井然有序
③西非国家对外贸易比较发达??? ????④统治者鼓励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4.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该历法为依据。这表明( )
A.太阳神在国家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
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阿兹特克历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15.在印加帝国统治时期,交换的产品被看作礼物,交换很多时候是出自喜欢的目的,产品纯粹的经济价值还要依赖于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人的社会和政治地位。这说明印加帝国( )
A.允许土地、矿藏和牲畜归私人所有 B.市场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C.许多产品交换通过政治渠道来完成 D.政治和经济联系完全割裂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与城市外的居民相比,城市市民在经济活动上有很多的经济优势和优先权。因此,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的内容是纷繁芜杂的。在早期国王和封建领主颁发给城市的特许状中确认市民的身份自由是最基本的内容。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二 10 世纪以后,罗马帝国解体以来的混乱局面有所改善,随着社会和生产秩序的逐渐稳定,人口快速增长,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开垦荒地和林地成为一个重要选项。随着土地面积的扩大,生产力的进步,农产品逐渐有了更多剩余,推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西欧城市大量兴起。
12世纪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西欧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争取城市自治。
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
市民在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享有安全和平。
每一个市民必须有一块宽50英尺长100英尺的土地,土地可自由出卖。
免除市民的若干封建税和封建劳役,如封建人头税。
商人行会在自治城市中拥有商业垄断权。
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遇有讼案即审理;此外无论何人均不得对市民行使司法权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市民享有的自由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并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并说明城市自治的意义。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1—12世纪,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在这类单一学科私人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上,大学兴起。1167年,牛津大学创办。学校分为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个学院。学生通过公开答辩,可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不同级别的学位。13世纪初,牛津大学获得英国皇家颁布的办学许可证,学校管理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和学生组织联合,选举大学校长主持管理学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早期学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更多的学院,教学独立自主,学科各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学院制办学形式。牛津大学发展成为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2、13世纪牛津大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2、13世纪牛津大学教学改革的影响。
参考答案
1——15:ABABC DBDAD CADCC
16.自由:身份自由或个人自由、司法自由、处置财产的自由、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等。
意义:市民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证和认可,可以更好地从事商业活动。
(2)原因:社会稳定:封建经济的发展。
特点: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样;争取自由和法治。
(3)影响:利于商晶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封建主义的瓦解;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王权强化;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
17.(1)(培养目标)重视培养实用人才和社会精英。(课程内容)开设医学等实用知识课程,从单一学科发展到多学科,重视学科特色;(管理体制)逐步扩大办学自主权主权,自主管理;(学校制度)采用学院制办学形式,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制度和学位制度。
(2)适应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需要;培养了素质的人才;推动了英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对后世和世界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