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题
选择题
1.1953~1957年我国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的速度达到18%,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5%,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的全面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3.下面是王老师上课时出示的学习卡。卡中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
4、习近平主席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一大
D.中共八大
5、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大跃进”运动
6.“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7、我国政府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8
.“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 )
A.电子工业
B.原子能工业
C.航天工业
D.钢铁工业
1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的错误不仅没有彻底纠正,相反还不断地发展,最终酿成一场中华民族的空前浩劫。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过程
B.“文化大革命”出现的历史背景
C.“大跃进”运动的历史背景
D.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12、一个木匠回忆社会主义改造时说了以下的话,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
①当时手工业的合作化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当时县里的木匠都踊跃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③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④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
.
有资料表明,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
5
000
亿元,这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
30
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4.1954年宪法颁布后,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1954年宪法具有这双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尚未颁布
C.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成功
D.第一个五年计划尚未完成
15、61岁的郭承志珍藏着一张1956年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发的“公私合营股票”,上面写着:“兹有照相业私方郭兆仁于1956年1月向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投资,经资产估价定股为人民币四千三百六十元九角七分……由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按季付息。特此凭证,发给投资人郭兆仁。”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造民营资本的壮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二、非选择题
16、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八年级(1)班同学据此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到他们的探究队伍中来。
材料一 我国1953~1957年的建设成就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粮食
1.95亿吨
19
钢
535万吨
296
原油
146万吨
232
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在1953~1957年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的成就是以哪一个国家帮助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的?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2)材料二中的“三大改造”指什么?其改造方式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大跃进”运动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土法炼钢浪费大,质量差。据1958年统计,全国生产钢1073万吨,其中300万吨钢无法使用。由于从农业上抽调几千万青壮年劳力上山炼铁、炼钢……1960年与1957年相比,农业总产量下降了27.7%,粮食产量减少了1030亿公斤。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大跃进”运动给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哪些严重后果?
(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你从这些成功与失误中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17、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成就瞩目】
材料二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根据当时我国的新形势,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材料二
(2)图(a)和图(b)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探索中有失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哪三个重要油田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石油工人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就是其中之一,请再列举一例,并说明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品质。
答案
1-5CAABB
6-10AABAD
11-15BDBAC
(1)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
农业生产下降,粮食产量锐减;矿产、森林等不可再生资源遭到毁灭性开发;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17、
(1)
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
(2)
武汉长江大桥。东北工业基地。
(3)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8、(1)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王进喜。
(5)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列举其他人物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