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亚洲)文明的多元面貌。
麦加大清真寺
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一、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阿拉伯帝国
二、
伊斯兰文明的扩张:奥斯曼与德里苏丹国
三、
儒家文化圈的扩展:日本与朝鲜
一、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阿拉伯帝国
1、从混战到“圣战”
地理位置:
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自然条件:
炎热干旱、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与沙漠。
1、从混战到“圣战”
材料1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反映阿拉伯人劫掠生涯的古诗
材料2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古代穆斯林作家 比鲁尼
混战
“圣战”
7世纪初,穆罕穆德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
2、从帝国到世界
(1)帝国的统治
政治: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军事大权,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各部大臣分管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事务。
经济:经济繁荣,国内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2、从帝国到世界
(2)帝国的影响
材料3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材料4 以阿拉伯人对外征服为先导而涌动的“东学西渐”的文化浪潮,通过西班牙、西西里岛这两个媒介区域而流向欧洲,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乃至印度的数学知识、中国的造纸术传播过去,对西欧基督教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阿拉伯的寓言与童话集《卡里来与笛木乃》与名著《一千零一夜》传到西欧后也颇受青睐,对日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有相当的影响。——张启明《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3、4,并结合教材内容,概述阿拉伯文化传播的途径。
阿拉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对外贸易及扩张。
2、从帝国到世界
(2)帝国的影响
材料3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材料4 以阿拉伯人对外征服为先导而涌动的“东学西渐”的文化浪潮,通过西班牙、西西里岛这两个媒介区域而流向欧洲,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乃至印度的数学知识、中国的造纸术传播过去,对西欧基督教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阿拉伯的寓言与童话集《卡里来与笛木乃》与名著《一千零一夜》传到西欧后也颇受青睐,对日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有相当的影响。——张启明《世界文明史》
阿拉伯人通过各种途径将阿拉伯文化传播到世界广大地区,阿拉伯文化的传播产生了什么影响?
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在阿拉伯人的对外征服中,伊斯兰教逐渐传播到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深刻影响了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发展。
二、
伊斯兰文明的扩张:奥斯曼与德里苏丹国
1、阿拉伯帝国的继承者:奥斯曼帝国
(1)帝国的兴衰
13 世纪,兴起于两河流域,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14 世纪,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1453年,灭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帝国首都
16世纪后期,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1、阿拉伯帝国的继承者:奥斯曼帝国
(2)帝国的统治
结合教材梳理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经济情况。
政治:
最高统治者苏丹:集宗教、政治、军事权力于一身,国家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统治阶级:宗教上层和封建主
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经济:
一度经济繁荣,控制东西方商路,征收征税。
1、阿拉伯帝国的继承者:奥斯曼帝国
(3)帝国的影响
{68D230F3-CF80-4859-8CE7-A43EE81993B5}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时间
7-13世纪
13-20世纪
同(继承者)
政治
经济
文化
宗教
异
对待东西方贸易态度
政教合一,君主专制
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对外贸易繁荣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促进世界文明发展
伊斯兰教为国教
鼓励东西方贸易
对过往商旅征收重税,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2、伊斯兰文明在南亚的扩张:德里苏丹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2、伊斯兰文明在南亚的扩张:德里苏丹国
{E8B1032C-EA38-4F05-BA0D-38AFFFC7BED3}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时间
宗教
政治
疆域
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统治状况
4-6世纪
13-16世纪,突厥人建立
印度教、保留了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
伊斯兰教
中央:国王直接控制恒河中下游地区;地方:保留藩王,政令不统一
中央:政教合一,君主集权的国家;地方:行省制度
印度北部
二、
儒家文化圈的扩展:日本与朝鲜
1、一衣带水的日本
(1)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大化改新
材料5 遣唐使从舒明天皇二年(630)八月派遣犬上三田耜开始,到宇多天皇宽平六年(894)年停派为止,前后共任命过十九次,其间历二十六代、二百六十四年。
——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
设问: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日本模仿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史称“大化改新”。日本汲取盛唐文化,提高了日本的文化水平,增强了中日之间一衣带水的情谊。
1、一衣带水的日本
(1)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大化改新
1、一衣带水的日本
(2)日本幕府体制的形成:武士崛起
材料6 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农民为摆脱国家沉重的赋税或逃亡,或投靠地方豪强,同时土地私有制发展起来,庄园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和经营单位,庄园领主势力不断扩张,为对付人民反抗和其他庄园领主的侵犯,大庄园主开始组建私家武装专业武士出现,最终形成武士集团,1192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赖源朝在镰仓建立幕府,掌握日本政权,日本从此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根据材料6,结合所学思考幕府政治形成的原因。
班田制破坏
庄园 制经济形成
与发展
庄园 领主豢养 武 士
武士集团形成
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幕府体制形成
1、一衣带水的日本
结合图示分析幕府统治的特点
天皇:无实权;
将军:掌握实权;
(2)日本幕府体制的形成:武士崛起
武士与将军:主从关系
2、近水楼台的朝鲜
(1)仿中国强国家
{E8B1032C-EA38-4F05-BA0D-38AFFFC7BED3}时间
措施
7世纪末
10世纪初
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高丽王朝模仿唐朝,政治上三省六部制、地方划为十道;实行科举;经济上推行土地国有;文化上引进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
2、近水楼台的朝鲜
(2)联中国御外敌
日本侵朝形势图
露梁海战的中朝联军统帅
——邓子龙、李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