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A卷
1.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共同点是(
)
A.它们中的一条都是以另一条为模板复制而来的
B.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都是相同的
C.它们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
D.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DNA分子数都是相同的
2.下列关于联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减数分裂Ⅱ前期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
B.联会形成的四分体中没有非姐妹染色单体
C.联会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互换
D.形态不同的两条染色体之间不可能发生联会
3.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
B.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着丝点分裂
4.如图为基因型为Aa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出现的模式图。根据图示判断,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出现(
)
A.A与a移向两极
B.A与A移向两极
C.a与a移向两极
D.A与a移向同极
5.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数目不同
B.卵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了2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C.精细胞需要经过变形形成精子
D.卵细胞含有的四分体数目是卵原细胞的一半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次数、着丝点分裂的时期分别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第一次分裂后期
B.染色体复制二次,第一次分裂中期
C.染色体复制一次,第二次分裂后期
D.染色体复制二次,第二次分裂中期
7.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AABb)细胞分裂图像及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变化曲纟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甲图所示时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
B.甲图所示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C.乙图所示细胞中a基因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D.丙图中gh段DNA数目的变化是由着丝点分裂引起的
8.果蝇的眼色为伴性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在下列交配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9.如图是某遗传病的家系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7号与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6
C.11号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3/5
D.12号是患者的概率是0
10.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号个体的父亲一定是色盲患者
B.6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1号个体
C.1号和4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4
D.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11.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的病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细胞质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2.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外祖母
B.祖母
C.外祖父
D.祖父
13.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伴性遗传的基因存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和性别相关联
B.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C.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D.
伴性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14.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相关曲线与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该动物细胞进行________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2)由乙图中的_________(填标号)判断该动物为雄性;
(3)乙图中的图1细胞名称是_________,该细胞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4)甲图中的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的色盲基因(b)和血友病基因(h)都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对应位置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已知减数分裂时,约有20%的细胞在这两对基因之间发生一次交叉互换。如图给出的是某个系谱的一部分(黑色表示患血友病,叉号表示患色盲症)。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Ⅲ1的致病基因来自________(填“Ⅰ1”“Ⅰ2”或“Ⅱ1”)。
(3)Ⅲ5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该女子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
2.答案:C
解析:在减数分裂I前期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A错误;联会形成的四分体中存在非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联会过程中非姐妹染色体单体间可能会发生互换,C正确;形态不同的两条染色体,如X、Y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I的前期能发生联会,D错误。
3.答案:D
解析: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分离,即A和a发生分离,移向两极。
5.答案:D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1个卵细胞;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精子成熟过程中需要经过变形,卵细胞和卵原细胞均不含四分体,故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2)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只分裂一次,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故选C。
7.答案:B
解析:A甲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被分开,拉向两极,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故A正确。B甲图表示细胞共有8个着丝点,表示8条染色体,所以有4个染色体组,故B错误。C该二倍体生物原来的基因型为AABb,在乙图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了新基因a,新基因的出现,一般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故C正确。D丙图中gh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故D正确。
8.答案:B
解析: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后代中白眼都是雄性,红眼既有雌性也有雄性,所以通过眼色无法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A错误;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后代中白眼都是雄性,红眼都是雌性,所以通过眼色可以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B正确;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后代白眼和红眼在雌、雄中均有分布,所以通过眼色无法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C错误;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后代不论雌、雄均为白眼,所以通过眼色无法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D错误。
9.答案:C
解析:分析该遗传系谱图,1号、2号不患病,而其女儿6号患病,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设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由1号、2号和6号的表型可知,1号和2号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7号的基因型是1/3AA、2/3Aa,因为3号的基因型为aa,所以8号的基因型为Aa,所以7号和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2/3×1/4×1/2=1/12,B错误;7号的基因型为1/3AA、2/3Aa,8号的基因型为Aa,他们后代的情况是2/6AA、3/6Aa和1/6aa,而11号是正常人,所以其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3/6÷(2/6+3/6)=3/5,C正确;分析可知,9号的基因型为Aa,10号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所以12号可能不是患者,也可能是患者,具体的概率无法确定,D错误。
10.答案:B
解析: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B、b),分析家系图可知,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Y,则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其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她的父亲或母亲,因此,1号个体的父亲不一定是色盲患者,A项错误;图中6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4号个体,而4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1号个体,B项正确;图中1号个体和4号个体的基因型均为XBXb,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C项错误;3号个体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据系谱图分析,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概率与女性患者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该系谱图中只要母亲患病,其所有子女均患病,而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其子女均正常,因此判断该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儿患病,其父亲一定患病,但系谱图中患病女儿的父亲均正常,所以可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2.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色盲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但此题有一定迷惑性,如果不掌握色盲病遗传的特点常会错选答案A。解此题的思路是逆推,由于色盲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即色盲男孩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他的母亲,由于他的外祖父色觉正常,故其母亲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外祖母。
13.答案:D
解析:A、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其遗传和性别有关,A正确;
B、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B正确;
C、伴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C正确;
D、性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是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D错误。
故选:D。
14.答案:(1)减数
(2)图3
(3)次级精母细胞
0
(4)着丝点分裂
解析:(1)甲图中染色体数目最后减半,表示该动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2)图3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3细胞质分裂均等,说明该动物为雄性。
(3)该动物为雄性,乙图中的图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该细胞有没有同源染色体。
(4)甲图中的AB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15.答案:(1)不遵循
(2)XBHXbh;Ⅰ2
(3)XbHXbH或XbHXbh;(或22.5%)
解析:(1)本题考查遗传家系图、判断患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关概率计算。Ⅰ1和Ⅱ3的基因型为XBHY,结合Ⅱ2可以推出Ⅰ2的基因型为XBHXbh。这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Ⅱ2表现型正常,所生男孩有的完全正常,有的同时患两种病,故其基因型为XBHXbh,Ⅲ1的基因型为XbHY,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Ⅱ2,由于Ⅰ1和Ⅰ2表现型正常,故Ⅰ1是携带者,即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
(3)由上分析可知,Ⅱ1的基因型为XbHY,Ⅱ2基因型为XBHXbh,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Ⅲ5的基因型为XbHXbH。由于约有20%的细胞在这两对基因之间发生一次交叉互换,故若发生交叉互换,Ⅲ5的基因型可能出现XbHXbH。由于Ⅱ2在产生配子时有80%的细胞不发生交叉互换,可以产生2种配子即×XBH、×Xbh;有20%的细胞会发生交叉互换,可以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XBH、×Xbh、×XBh、×XbH,故Ⅱ2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BH:Xbh:XBh:XbH
=9:9:1:1,故Ⅲ5的基因型可能为XbHXbH或XbHXbh,该女子和一个正常男性即XBHY结婚,所生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为×=。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二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B卷
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不同,不是同源染色体
C.四分体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可出现
D.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互换
2.如图所示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B.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C.图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D.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3.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和精子在受精过程中是随机结合的
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受精卵中继承了双亲等量的遗传物质
4.下图A和图B为处于相同分裂阶段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细胞A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
B.细胞A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联会发生在细胞B,而不会发生在细胞A
D.细胞B的染色体与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5.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相同数量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所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之比为4︰1
B.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出现染色体复制、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现象
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核DNA的数量变化完全相同
D.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均需要经过变形
6.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是(
)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7.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相关物质(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Ⅱ所处阶段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Ⅲ可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8.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基因位于
性染色体上
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若X染色体上有雄配子致死基因b,则不会产生基因型为XbY的个体
D.正常情况下,雌鸡Z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遗传自亲代的雌鸡
9.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两大类
B.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故其形状、大小都相同
C.男性和女性人数相等,是因为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1
D.人类中染色体种类最齐全的是男性体细胞
10.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
B.XY型生物体的细胞内都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
D.X、Y染色体上也存在等位基因
11.如图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家族每代都有患者,则该病为显性遗传病
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图中个体共有3种基因型
C.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正常情况下,Ⅲ中女性均患病
D.若该病致病基因为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则Ⅲ中可能出现患病男孩
12.人类的多指(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a)对正常肤色(A)为隐性,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手指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儿子,则他们再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
)
A.1/4
B.2/3
C.1/2
D.1/8
13.如图为某一家人的族谱图,其中甲、乙、丙、丁及戊的血型未知。下列关于甲~戊所有可能的血型叙述(控制血型的基因为IA、IB、i,它们都是等位基因,A型的基因型为IAIA或IAi,B型的基因型为IBIB或IBi,O型的基因型为ⅱ,AB型的基因型为IAIB),其中叙述最准确的是(
)
A.甲可能的血型为两种:O型、B型
B.乙可能的血型为一种:O型
C.丙可能的血型为一种:A型
D.丁可能的血型为两种:O型、B型
1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确保了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如图图甲是果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乙是果蝇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图丙是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分别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核DNA=1∶1所对应图中标注的数字为___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的染色体行为发生在图甲中____________(填图中标注的数字)所示时期。
(4)图乙所示的细胞直接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所代表的果蝇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乙和丙图示可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丙与基因型为Aa的雌性交配,子代雄性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8)丙与基因型为XdXd的雌性交配,子代雌性果蝇中显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15.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家系具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乙遗传病(基因为B、b)和丙遗传病(基因为D、d)患者,系谱图如下。已知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Ⅰ1和Ⅰ2均不含丙病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丙病所属的遗传病类型是_______。
(2)若Ⅱ7携带乙病致病基因,Ⅱ6的基因型是_______,导致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变异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Ⅱ6与Ⅱ7的子女中,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
(3)若Ⅱ7无乙病致病基因,Ⅱ6的基因型是_______。导致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变异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
(4)如果Ⅲ18与d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d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同的,如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但大小不同,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四分体,C错误;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互换,D正确。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的特征、减数分裂的过程、染色体、
DNA与脱氧核苷酸链的数量关系。此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发生了交叉互换,为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图中含有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C正确;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A与a的分离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错误。
3.答案:D
解析:精子是精细胞经过变形后形成的,基本上不携带细胞质,而卵细胞含有丰富的细胞质。因此,尽管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有一半来自于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于卵细胞(母方),但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于卵细胞(母方),所以后代从母方继承的遗传物质(包括细胞质基因)相对较多。
4.答案:C
解析:细胞A、B分别处于减I中期和有丝分裂中期。细胞A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细胞B产生的子细胞与B染色体数相同。联会只出现在减数分裂(细胞A)过程中。
5.答案:D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1个卵细胞,因此,相同数量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所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之比为4︰1,A项正确;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出现染色体复制、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现象,B项正确;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核DNA的数量变化完全相同,C项正确;精子的形成需要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变形,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均不正常(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多一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少一条染色体),因此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4个精细胞均不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则这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均不正常,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均正常。答案选D。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染色体,②表示染色单体,③表示核DNA分子。Ⅰ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Ⅳ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是精细胞。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以上分析可知,Ⅱ所处阶段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正确;Ⅱ代表初级精母细胞,Ⅲ可代表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①代表染色体,C错误;由图可知,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2:1,D错误。
8.答案:A
解析:判断基因的位置的方法:显隐性未知时,可以通过正、反交后代的表型来判断,正、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A正确;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错误;若X染色体上有雄配子
致死基因b,由于母本可以产生Xb的配子,故可以产生基因型为
XbY的个体,C错误;正常情况下,雌鸡(ZW)Z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遗传自亲代的雄鸡(ZZ),D错误。
9.答案:D
解析:豌豆无性别分化,故体细胞中无性染色体,A错误;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其形状、大小不相同,B错误;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或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所以含X染色体的配子比含Y染色体的配子多,男性和女性人数相等,是因为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1︰1,C错误;女性和男性的22对常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另外女性有两条形态、大小相同的X染色体,而男性的X和Y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所以人类中染色体种类最齐全的是男性体细胞,D正确。
10.答案:B
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联,A正确;XY型生物体的细胞内可能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也可能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XY),B错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C正确;X、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所以X、Y染色体上也存在等位基因,D正确。
11.答案:C
解析:假如控制该病的等位基因是A/a。若该家族每代都有患者,则该病可能为显性遗传病。也可能为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图中个体共有2种基因型,即Aa和aa,B项错误。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遗传图可知,的基因型是,的基因型均为。所以正常情况下。中女性均患病,C项正确。若该病致病基因为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根据遗传图可知。的基因型是。的基因型均为。所以中不可能出现患病男孩,D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设多指由B基因控制,白化病由a基因控制,则父亲多指、母亲正常的基因型分别是A_B_,A_bb.又知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aabb),因此这对夫妻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因而他们再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
1/4×
1/2=
1/8.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型(IAIA或IAi)和A型(IAIA或IAi)的子代可能为A型(IAIA或IAi)或O型(ii),丙和丁的后代为AB型(IAIB),表明丙为A型(IAIA或IAi),丁可能为B型(IBIB或IBi)或AB型(IAIB);乙为A型(IAIA或IAi)或O型(ⅱ),其孩子为A型,只要甲不是B型(IBIB)以及甲和乙不同时是O型(ii)或甲是B型(IBi)同时乙是O型(ii),甲与乙均可生出A型的孩子,所以甲血型可能是A型、B型、O型和AB型。
14.答案:(1)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2)③
⑥(③
⑥
⑦)
(3)①
(4)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5)AXD、AYd、aXD、aYd
(6)基因在染色体上
(7)1/2
(8)1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图甲中A为减数分裂、B为受精作用、C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2)图甲中③
⑥分别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核DNA=1∶1。
(3)图乙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对应图甲中的①。
(4)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5)图丙中细胞的基因型为AaXDYd,其可以产生四种配子,即AXD、AYd、aXD、aYd。
(6)由乙和丙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
(7)丙Aa与基因型为Aa的雌性交配,子代雄性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
(8)丙XDYd与基因型为XdXd的雌性交配,子代雌性果蝇中显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
15.答案:(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单基因遗传病
(2)DDBbXAX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1/8
(3)DDXABXa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4)3/5
解析:(1)根据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2)乙病是隐性遗传病,若Ⅱ7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从甲病分析,Ⅱ6是患者,同时其母亲和女儿都正常,所以其基因型是XAXa,从乙病分析该人和Ⅱ7生下了Ⅲ12患乙病的孩子,所以其基因型是Bb,而其父母Ⅰ1和Ⅰ2都不携带丙病的致病基因,所以其基因型是DD,综上所述,其基因型是DDBbXAXa;Ⅱ7其甲病基因的基因型为XaY,乙病基因的基因型为Bb,所以Ⅲ13患两种遗传病(bbXAY),是由于其父母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产生了bXA和bY的配子,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Ⅱ6和Ⅱ7婚配,不可能患丙病,所以二者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二者生下患两种病的孩子的可能性bbXA_的概率为1/4×1/2=1/8。
(3)若Ⅱ7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从甲病分析,Ⅱ6是患者,同时其母亲和女儿都正常,所以其基因型是XAXa,从乙病分析Ⅱ6和Ⅱ7生下了Ⅲ12患乙病的孩子,本人不患病,所以其基因型是XBXb,由于其父亲患甲病但不患乙病(XABY),因此Ⅱ6的基因型是XABXab,结合丙病,其基因型是DDXABXab;Ⅲ13患两种遗传病,其基因型是XAbY,所以发病的原因是其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X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XAb的配子,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4)Ⅲ18的姐妹Ⅲ17是丙病的患者,其基因型是dd,所以其父母基因型是Dd和Dd,Ⅲ18表现正常,其基因型是1/3DD和2/3Dd,当其和Dd(d基因携带者)结婚,Ⅲ18可以产生2种配子D:d=2:1,d基因携带者产生两种配子,D:d=1:1,所以该正常孩子的基因型有2/5DD,3/5Dd,所以儿子携带d基因的概率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