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鲁迅名片
导入新课
七年级语文下册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重点)
2.学习作者选择生活中的点滴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侧面描写的方法。(难点)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萧红 (1911—1942年),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萧红发表成名作《生死场》。其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等。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育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
知识备查
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读一读
预习检查
yú
yǎo
qú
kāi
nǎi
sòu
ɡēnɡ
xīn
mǒ
ɡē da
jiào
shuài
wù
迺
禺
舀
瞿
揩
咳嗽
调羹
薪金
抹杀
疙瘩
校对
深恶痛绝
草率
yán
qián
wěn
lèi
lüè
tì
pōu
yāng
hé
读一读
预习检查
筵会
虔诚
紊乱
肋膜
掠夺
抽屉
解剖
遭殃
阖一阖眼睛
碟
捆
不以为然
kǔn
dié
rán
读一读
预习检查
绞肉
洗澡
悠然
吩咐
jiǎo
zǎo
fù
yōu
1. 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整体感知
可亲可敬、
有血有肉、
幽默风趣
……
2. 文中描写了鲁迅的哪些生活片段?
微笑与走路
与萧红夜谈
饮食及待人吃饭
调侃与玩笑
对待青年人的来信
不吝校样纸
整体感知
(1-2)
(3-7)
(8-13)
(14-23)
(24-26)
(27-30)
(31-34)
(35-40)
(41-54)
(55-59)
(60-62)
(63-66)
许先生的忙
夜看电影坐车
休息与读书
吃鱼丸护
亲自包书
病中笔耕不辍
1. 本文记叙了鲁迅的日常生活中的12件小事,它们分别体现了鲁迅的什么品质或特性??
深入探究
微笑与走路
与萧红夜谈
饮食及待人吃饭
调侃与玩笑
对待青年人的来信
不吝校样纸
真诚、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一往直前、义无反顾的果敢精神。
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好客、平易近人、体恤小辈。
幽默、和蔼可亲。
对青年人有一颗赤诚之心。
淡泊名利。
1. 本文记叙了鲁迅的日常生活中的12件小事,它们分别体现了鲁迅的什么品质或特性?
深入探究
许先生的忙
夜看电影坐车
休息与读书
吃鱼丸护
亲自包书
病中笔耕不辍
家庭和谐;衬托出鲁迅工作如山、不得休息。
礼让;对他人和亲人的爱。
勤奋、惜时;待人热情、耐心。
尊重孩子,做事认真,深入实际。
做事一丝不苟。
工作投入忘我。
2. 文中寄寓了萧红对鲁迅怎样的情感?
深入探究
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本文有许多感人的细节,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的或是最受启发的细节,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
品味细节
品味细节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他刚抓起帽子拉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中严厉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抓”“扣”“伸”几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了鲁迅的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
品味细节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虽然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不怕花功夫,展读每一封来信,体现出他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品味细节
(4)全楼都寂静下去了,窗外也是有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通过一些环境描写表现时间的流逝,说明从深夜到第二天早晨,鲁迅先生一刻不停地在伏案工作,表现出他对工作的投入和废寝忘食。
1. 本文除了写鲁迅,还写了其他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
品味写法
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
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张力。
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
写许广平主要通过她的言行,衬托鲁迅先生的工作繁忙和家庭和睦。
2. 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的?”但就是这样一篇片段之间没有太强的逻辑关系,甚至略显琐呼的文字,却成为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你喜欢这样的写法吗? 同桌讨论,然后说说你的理由。
品味写法
喜欢。
本文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鲁迅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一改人们心目中“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让人觉得可亲可敬,让我们明白了写文章必须有真情实感。
合作探究
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更真实。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②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等许多感人之处。
③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这篇回忆性文章记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拓展阅读
真是晴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外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是不寻常的丧葬,这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即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拓展阅读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为鲁迅的一死,使人们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全文仅有四百字,却写得沉郁而厚重。调动了叙述、描写和议论,犹如一首悲愤的协奏曲,动用了各种各样的乐器。
文章先叙述听到噩耗后的奔丧过程。荟萃行李,跳上轮船,洗澡,吞饭,情急心切,匆忙急促,这过程饱含着感情,抑或就是感情支配下的行动。
写丧葬场面的气氛,用人们常说的白描,勾勒出了真诚的脸,悲愤的脸,和将要破裂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接下来便是两段精深的议论,指出了鲁迅灵魂的伟大。这伟大说明我们民族的“尚可以有为”,并非可怜的生物之群;而鲁迅的不被拥护爱戴,更说明我们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正是在当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中成长以至去世的,这是多么惨重的悲剧,多么沉重的悲伤。
文章结束是一段象征性的描写,把一片微红的新月升在了读者眼前,暗示昔人已逝,来者不息,越来越的的年轻人,会接起前人留下的未完成的事业。比一般的以乐衬哀的效果还要强烈。
拓展阅读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
诗意:
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pán
quán
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爱国之心。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名言
拓展探究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拓展探究
课下作业
学习文中作者刻画鲁迅先生形象的写法,试着写一个片段,展现你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