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综合测试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综合测试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4-09 08:3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综合测试练习
一、选择题
1、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硬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3、市场上有一种“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文帝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 B、固体氢氧化钠 C、食盐 D、生石灰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质和溶剂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叫溶液
B、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5、将沾有油渍的衣物放入洗衣机中,加水喝适量洗涤剂搅拌搓洗,油污被除去的原因是( )
A、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溶于水中
B、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分散,稳定地乳化在水中
C、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聚集,上浮分层
D、加入洗涤剂后,使油滴密度增大,下沉分层
6、如下左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的组合不可能是( )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喝生石灰 C、水和双氧水 D、水和硝酸铵
(第6题图) (第7题图)
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上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化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溶剂的质量减少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用水做试剂,不可能区分开来的一组物质是( )
A、石灰石、食盐、烧碱 B、汽油、酒精、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大理石、碳酸钠 D、氯化钾、硝酸铵、硫酸钠
9、在一定温度下将a g氯化钠溶于b g水中,向得到的食盐水中加入c g氯化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a g B、(a+b)g C、(a+c)g D、(a+b+ c)g
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②溶液中各部分都是均一稳定的;③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④气体、液体、固体均可做溶质;⑤任何条件下的溶液都是稳定的;⑥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定是溶质;⑦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⑧食物里的养料经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⑨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⑩溶质在溶解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⑧ C、②④⑥⑦⑧⑩ D、②④⑦⑧⑨⑩
11、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有关的是( )①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渍;②用盐酸洗去铁块表面的铁锈,得到黄色液体;③农药、医药制剂的配制;④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放出的大量的热;⑤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⑥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
A、①②③④⑤⑥ B、仅①②③⑤⑥ C、仅①③⑤⑥ D、仅①③④⑤⑥
12、下列化学反应后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
A、CO2通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溶于水
C、镁带投入足量的稀硫酸收集H2后的剩余物
D、把KClO3和MnO2加热制O2后的剩余物溶于水震荡
二、填空题
13、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gNaOH、NaCl、NH4NO3固体,震荡。
(1)“震荡”试管的目的是 。
(2)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
(3)装有NH4NO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 。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 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14、6.5g锌和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请通过计算填空:
(1)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其质量为 ,溶剂是 ,其质量为 。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其质量为 ,溶剂仍然是 ,
其质量为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 。
15、小华在实验室里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 ;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 ;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 ;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 ;
16、在盛有等体积水的A、B、C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物质。充分震荡后看到A试管的液体分散着小液滴,B试管的液体分散着固体小颗粒,只有C试管看不见丙物质,则形成溶液的是 试管。如果外界条件不变,三支试管静置后可以看到:A试管将 ;B试管将 ;C试管将 。这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 试管中的液体,这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 。
17、a g氯酸钾和b 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到不再放出氧气为止,得到固体剩余物c g,溶于d g水,滤除不溶物后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溶质的质量为 g,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
18、小英在做饭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① ,你预测: ;
因素② ,你预测: 。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你设计的二实验结果是:
19、完成下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液体 加入物质 实验现象
1 10ml水 一滴植物油
2 10ml汽油 一滴植物油
3 10ml水 几小粒碘
4 10ml酒精 几小粒碘
注意:“实验现象”填“溶解”或“不溶解”即可。
(1)上述实验说明同一物质在 的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
(2)为什么汽油可用来清除衣服上的油渍?
(3)除去衣服上的油渍,用汽油洗和用洗涤剂洗其原理是否相同?
20、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物品有:①粗盐;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⑥浓硫酸;⑦二氧化锰;⑧KMnO4仪器任选。
(1)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2)为了安全起见,小红同学进行浓硫酸和蒸馏水混合的操作是 。
【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1)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2)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食盐,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 。
【活动三】小聪同学为了探究某一实验目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粗盐溶解→粗盐水过滤→滤液蒸发→计算→称量(氯化钠:2.5 g,水:47.5 g)→溶解
(1)“滤液蒸发”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 。
(2)小聪同学的探究目的是 。
【活动四】小伟对“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1)小伟从日常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分析得出:物质溶解性有 、 决定。
(2)还有哪些因素对物质溶解性有影响?小伟对此假设是:温度越高,物质溶解性越强。小伟决定用对比实验法来验证,该方案中应控制的条件是 。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综合测试练习
1~12题答案:ADA DBD BDD DC(BC)
13题答案:(1)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2)NaOH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3)硝酸铵溶解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4)氯化钠。
14题答案:(1)H2SO4、9.8g、水、90.2g ;(2)ZnSO4、16.1g、水、90.2g、106.3g
15题答案:(1)碳酸钙;(2)硫酸铜;(3)氢氧化钠;(4)氯化钠
16题答案:C 分层 出现沉淀 没有变化 C 都是混合物
17题答案:KCl c-b (c-b):(d+c-b)
18题答案:(1)温度的高低 温度越高(降低)食盐溶解越快(减慢); 颗粒的大小 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是否搅拌 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2)搅拌影响:在两个烧杯中各加入50ml的水,分别称取2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进烧杯中,在一个烧杯中搅拌,另一个烧杯不搅拌,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食盐完全溶解所需要的时间
19题答案:表格中从1~4依次填写:不溶解、溶解、不溶解、溶解。(1)不同 不同。(2)因为植物油较易溶解在汽油中;(3)不同。前者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将其除去,后者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油污除去。
20题答案:
活动一:(1)⑤⑥⑧;(2)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倒入装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并且边倒边搅拌。
活动二:(1)把温度计改为玻璃棒;(2)氯化钠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降低。
活动三:(1)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2)用粗盐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活动四:(1)溶质、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