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植树的牧羊人》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植树的牧羊人》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5 20:4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植树的牧羊人
一个关于“执着”的故事
35年,生计之外,
他只做了一件事:种树
一个关于“创造”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
三十多年后
植树的牧羊人
让 乔诺
明确目标
1.了解作者,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分析牧羊人这个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让 乔诺
(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他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
他的作品获奖很多,有些被搬上银幕。代表作:《屋顶上的骑兵》《人世之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
干涸( ) 坍塌( )
废墟( ) 流淌( )
酬劳( ) 硬朗( )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
积累词语

tān

tǎnɡ
chóu
lǎnɡ
páo
ɡuǎ
学概括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提示思路:“谁”?“在哪儿?”“做什么或怎么了?”“结果怎样?”)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在阿尔卑斯山的荒原上种植树木,最终,靠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追问:“我”在文中又起什么作用?
“我”作为一个见证人,用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全文来看,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种了多少年的树?
时间顺序 “1913年”“1920年”
“1945年”
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理思路
文中“我”作为见证人曾三次拜访牧羊人,请同学们充当一次小记者替“我”做一个追踪报道,报道三次拜访牧羊人看到不同的情景。
(提示:可从牧羊人的活动,高原环境的变化两方面组织语言)
文中“我”作为见证人曾三次拜访牧羊人,请同学们充当一次小记者替“我”做一个追踪报道,报道三次拜访牧羊人看到不同的情景。
(提示:可从牧羊人的活动,高原环境的变化两方面组织语言)
品人物
请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提示:结合直接或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子来说,要言之有据。)
【参考示例】他是一个极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
75页第七段 ,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
75页第五段,“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几乎看不出来”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是井井有条,一丝不苟。
追问:学习课文后,你能说说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做吗?

其实,我们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
拓精神
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王顺友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杨善洲
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哪怕只是一个普通人,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不求名利、默默奉献,并且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就可以创造奇迹!就可以“种植”希望、爱与幸福!
亲爱的同学们:
教师心语
从今天起,让我们在自己的心田上也种下一棵树,种下一棵专注的树,专注于我们的学业,砥砺前行,让它花开满树。种下一棵向上的树,坚守向上的信念,不惧艰难。纵使前路风霜雪雨,迷茫无助。请执着呵护心田的小树,让它蔚然成林,长出我们的身姿,收获我们的幸福!
布置作业
1.学习了课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2.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