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高二语文
高中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
命题人:张学真 2012 0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均为必考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规定的位置。
2.考生作答时,将第1卷和第1I卷的答案均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
交答题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提示:以下各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需要重新梳理的“孔孟”
陈彦
在《论语·乡党》篇中,有这样十二个字,读后令人直接感受到了两千年前人本、人道的
浓郁气息:“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 ’不问马。”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堂回来,先问:
“有人受伤吗 ”而没有问马。
曾几何时,我们的社会只问“财产”,不问个人生命安全,演出了多少不该上演的悲剧。
其实这些轻践生命的病毒并不在传统文化的源头那里。无论孔子、孟子,都是以人为价值
主体的,孟子甚至当面批评梁惠王说,你们的厨房有肥肉,棚栏有壮马,而百姓满脸饥色,
遍野饿殍,你们这样子治国等于是率领禽兽吃人哪。“率兽而食人”的严厉斥责,让人看到
了儒家悲悯恻隐的人道温度与仁者爱人的人性深度。孟子还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当然,这些理想因没有制度保障,而终使整个封建社会并没有成为孔盂所期望的人本
社会。
孔子和孟子都是当时的批评高手,与古希腊文明时期的政治、道德批评力量相比毫不
逊色。孔子周游列国,是宣讲团,更是批评团,一路走来,没少惹人,并且惹的都是君王和权
臣,除了接待上让他不满意,多有“丧家犬”之感外,批评始终没有因外力而中断。孟子有时
批评某些实行霸道而不实行王道的国君,甚至有老子训儿子的感觉,但这些国君大多变变
脸色、翻翻白眼而已,拂袖而去的往往是说道者自己。在这些元典中,我们读到的不仅是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智慧,读到的更是一种不能不让人向往的批评与被批评者
的听之任之、放之纵之、抑或豪情万丈的生命气象。
可惜的是,始终没有形成维护这些批评声音的制度保障,以至于孔、盂二子一时被誉
为至圣,一时更被唾弃为臭粪。有时我们清算历史账目,也有些不由分说,孔孟常成替罪
羊,就像我们民族最终把积贫积弱的总账都算到孔孟那里一样,两个老人也是很冤枉的
吧。且不说批评了一辈子当权者,并没有人好好听,就是从批评的内容看,也是与后来积
贫积弱的社会现实相背离的。他们主张人民当“富之”“教之”,当“有恒产”,认同“人亦孰不
欲富贵”,不过反对不择手段,将天下财富“一人货之”而已矣。
西方的现代文明,是从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大树上生长出来的果实,
无论他们的赞美者还是批判者,都为这个文明增添了无尽的枝叶。如果拿孔盂与希腊这两
住哲人相比较,从本质上,企图确立道德、建立秩序、追求至善等,应该说从精神上是隔河
相望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善思,并且特别喜欢教育人,尤其是始终站在社会批判的立场
上。他们的共同命运是当时都不风光,宁可忍受不公正,也不去做不公正的事,苏格拉底甚
至被处以极刑。
在文明的源头时期,先哲们远隔万里,却有着相同的人格精神,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也
有着诸多相近的思考,后来,渐行渐远,以至形成十分对立的中西方文化冲突。其实,中西
方文化是两条优美的平行线,共同照耀着人类的历史。在全球化的今天,梳理好自己的文
化源流,为和谐世界大家庭多提供一份精神动力,当是我们民族的责任和担当。
1.下列关于“孔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孔子和孟子都把人作为社会的价值主体,《论语》有相关的记载,孟子针对民不聊
生的现实,对梁惠王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B.孔子和孟子期望封建社会能成为人本社会。以孔子和盂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追
求悲悯恻隐的人道,追求仁者爱人的人性。
c.孔子和孟子都是批评高手,孔子周游列国,在接待上让他很不满意,便批评了很
多权臣和君主,孟子对君主的批评毫不留情。
D.孔子和盂子有时遭到不公正的批评,成为我们清算历史时的替罪羊,我们的民族
曾最终把积贫积弱的根源归因于孔子和孟子。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孔子对当时当权者的批评曾遭受外来的阻力,但并没有因此而中断,他一辈子都
在批评当权者,可惜不为当权者所接受。
B.孟子的理想因为缺少制度保障而难以实现,他有时批评某些国君实行霸道而不实
行王道,但结果往往是自己拂袖而去。
C.孔子和孟子生活在古希腊文明时期,同样敢于对政治和道德进行批评,被孟子批
评的国君大多用变脸色、翻白眼来对待。
D.我们能通过元典读到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智慧,读到批评者与
被批评者那些令人向往的生命气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从朝堂退朝回来,马棚失火了,先问是否有人受伤,而没有问马是否有损失,
这充分证明了儒家对财产并不重视。
B我们的社会曾经把“财产”看得比个人的生命安全更重要,造成了很多悲剧,但是
这并不能归罪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c.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为西方的现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他
们的哲学,有人赞美,也有人批评。
D.在中西方文明开始发展的时期,先哲们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有着诸多相近之
处,实质上,中两方文化并不相冲突。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古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
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鬻狱,以公少年易
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
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
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
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
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殉。公不
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
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
言正民元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徒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日:“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
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
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C.甲不能戢士 戢: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为官“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人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⑧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
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
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
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
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5分)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2)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5分)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二)古诗阅读(11分)
赏析下面唐诗,完成后面8—9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8.全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9.请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4分)
lO.请体会并写出“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jl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2)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登白薠兮骋望,__________________。(《湘夫人》)
(3)且放白鹿青崖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4)题。(25分)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梁衡
快二十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
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I心底的
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
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山下
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
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路边闪过金色
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那首歌就诞生
在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
强,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
水就是浓浓的绿。草地上虫苹、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
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老鹰发现了什么,在低空一圈圈地
盘旋。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当年二十六岁的王洛宾采风到这里,十七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
羞拍马远去。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幻化为一首美丽的歌——在那遥远的地
方——这首歌永远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卓玛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她那轻轻的一鞭会抽出
一首世界名曲。
当后人听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注释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这里不但没有具体
的爱,就是在作者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找到过歌唱着的甜蜜。王洛宾好像生来就负有一种
使命,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情感。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
活甚至生命就是美丽的音乐。他一入社会就直取美的内核,而不知这核外还有许多坚硬的
甚至丑陋的外壳。所以他一生屡屡受挫,他活了八十多岁,有三年是坐国民党的监狱,有十
五年坐共产党的监狱,又有十五年的时间是被控制使用,直到1982年六十九岁时,才正式
平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1992年七十九岁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向社会介绍他的作品。这
时,全社会才知道那许多传唱了半个世纪的名曲原来都是出自这个白胡子老头儿。这时,
离他的生命终点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
王洛宾的生命是以歌为主线的,信仰、工作,甚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成了歌的附属,
就像一棵树干上的柔枝绿叶。1937年,他到西北,这本是一次采风,但他被那里的民歌所
迷,就留下不走了。他在马步芳和共产党的军队里都服过役,为马步芳写过歌,也为王震
将军的词配过曲,他只知音乐而不知其余。他像草原上一只渴急的黄羊,见到一点水光,就
拼命地向这惟一的目标冲去,至于路边的石块荆棘,他全没有看见。在音乐的感召下。他是
一个勇敢的先锋,而对音乐之外的一切,他却是不屑一顾。在劳改服刑时他宁可用维持生
命的一个小窝头,去换取人家唱一曲民间小调。他也曾灰l心过,有一次他仰望厚墙上的铁
窗,抛上一根绳,挽成一个黑洞似的套圈,就要通向另一个世界时,一声悠扬的牧歌,轻轻
地飘过铁窗。他分明看到了铁窗外的白云红日,嗅到了原野上湿润的草香。他终于没有舍
得钻进那个死亡隧道,三两下扯掉了死神递过来的接引之绳。我们至今不知道这是哪一位
牧人的哪一首无名的歌,这也是一根“卓玛的鞭子”,又一回轻轻地抽在了王洛宾的l心上。
这一鞭,为我们抽回来一只会唱歌的老山羊,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瞬间,就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一句
表明作者既有实现夙愿的喜悦,又有历经艰辛到达目的地的欣慰。
B.王洛宾能写出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作品,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实际生活中没有
找到的“歌唱中的甜蜜”。
C.作者写王洛宾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其实道出了现在的人们不能创作出伟大音乐
作品的全部原因。
D.文章以“追寻”为明暗两条线索,明写了人们对遥远的青海湖金银滩美景的追寻,
暗写了作者对王洛宾歌中美好生活的憧憬。
E.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往往都是甜蜜的,美好的。作者远赴青海湖,是因为现实中找
不到美丽的草原、动人的风情。
(2)文中对草原的大量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概括。(6分)
(3)文中的王洛宾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 请结合文章作简要的分析。(6分)
(4)题目是“追寻那遥远的美丽”,请你根据全文内容,探究题目的意蕴。(7分)
第Ⅱ卷(共80分)
提示: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四、语言文字运用及文学名著阅读(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为父母,为了一点小事,就向夫妻的另一方勃然而发自己的浩然之气,势必会给
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
B.民歌节即将开幕,又正逢周末,体育馆前的大广场夜幕刚降临就已经灯火辉煌,人
们结伴而来,摩肩接踵。
C.老师培养学生,首当其冲的是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矫正,其次才是让学生能在知
识的天地里自由地邀游。
D.担当过多部大片男主角的他虽已淡出娱乐圈,但一出现在现场,风韵犹存的“铁
汉”气概还是引来一片尖叫,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分子料理是研究在烹调过程中加入不同物质,令食物产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
在充分掌握之后再加以重组、解构和运用,从而做出颠覆传统厨艺的全新烹调方式。
B专家认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只是加工的工艺不同,形态和口感有所不
同。两种加工方法都可以制作出优质的酸奶,因此工艺尚不能成为制定酸奶品质优劣或
营养高低的标准。
C.2013年将出现一个火星离地球最近的时段,如果机会错过,则要多等几年,因此,
中国航天界考虑届时将第一次发射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卫星。
D.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正在制定向意大利施以数千亿欧元的一揽子救助
计划,以使该国新总理马里奥·蒙蒂能够在未来18个月的时间里实施本国的改革方案,无
需为现有债务再融资。
15.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含标点符号)(2分)
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管理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在各种治堵方案均无
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车联网”上。“车联网”提供的是全方
位解决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关系的系统方案。装有电子传感装置的汽车,可以与其他车
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在一个平台上的信息共享,从而实现解决城市拥堵的目的。“车
联网”背后是汽车制造商、车载终端企业、电信运营商、IT企业、硬件供应商、交通信息内
容运营商及服务商等组成的一长串产业链条。但目前仅仅出现了解决车与人关系的车载
产品,它能通过GPs和无线通信技术为车主提供碰撞自动求助技术、路边救援协助、全音
控免提电话和全程音控导航等服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学校要举办诗歌朗诵会,请在下面三首诗歌之间为主持人报幕各设计一段衔接
语。要求:语言自然连贯,简洁优美。(4分)
徐志摩《再别康桥》
衔接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衔接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弗罗洛与甘果瓦商量怎样使爱斯梅拉达逃过司法机构把她绞死的命运。为了报答
之前爱斯梅拉达救命之恩,甘果瓦主动要求跟爱斯梅拉达交换身份代替她绞死,还想出一
个计划,即叫“奇迹王国”的乞丐们到教堂进行突袭。(《巴黎圣母院》)
B.由于秦氏去世,宁府人手不够,事务又极其繁杂,贾珍便拄着拐杖去请凤姐来协助
办理丧事。风姐知道这是一个表现的好机会,心里十分乐意,征得王夫人同意后便应承下
来。荣宁两府的各种事务应酬虽然繁多,凤姐却治理得有条有理,赢得了上下的一致赞誉。
(《红楼梦》)
c.副主教借助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从圣母院里骗出来,把她拉到广场上,指着绞刑
架,冷冷地对她说:“在我和它之间抉择吧。”她挣脱他的手,一下子扑倒在绞刑架下,说绞
刑架让她厌恶的程度还远不如他。(《巴黎圣母院》)
D.贾琏借凤姐照顾生病的女儿之际,与府中浪荡媳妇“多姑娘儿”厮混在一起。平儿
为其收拾铺盖时,从枕套中抖出一缕青丝,恰逢凤姐进屋,问及此事,平儿当场就揭发了贾
琏,致使两人发生争吵。(《红楼梦》)
1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注意写清题号。)(6分)
(1)探春理家后做了一系列改革,请简要介绍。(100字左右)
(2)看到爱斯梅拉达被绞死,伽西莫多做了什么 (100字左右)
五、写作(60分)
19.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星期天,某同学要请班上的其他同学到家里举行生日宴会,就让父母在外过了一天,
他的父母直到晚上才回家。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50字。④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