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第1课《北京的春节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第1课《北京的春节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6 14:10: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
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
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
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1 北京的春节
识记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掌握赏析散文语言的各种方法。
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了解北京的春节的习俗,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老舍(1899—1966)
原名( ),字( ),北京人,满族。新中国第一位获得“( )”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品:话剧( )( ),长篇小说( )( )等。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品:话剧《龙须沟》《茶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初旬(xún) 腊八粥(zhōu) 蒜瓣(suàn)
翡翠(fěi) 摆摊(tān) 醋(cù)
吆喝(yāo he) 薏仁米(yì) 榛子(zhēn)
掺和(chān huo) 蜜饯(jiàn) 栗子(lì)
焚化(fén) 截然不同(jié) 小贩(fàn)
杂拌儿(bàn ) 娴熟(xián) 黎明(lí)
正月(zhēng) 通宵(xiāo) 骡马(luó)
知识梳理
重点字
初旬:上旬,每月的头十天。
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面貌一新,充满生机。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娴熟:熟练。
悬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残灯末庙:指春节快要结束了。残灯,快要熄灭的灯。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杂拌儿 零七碎八儿
玩意儿 擦黑儿 摆摊儿
课文中还有一些带儿化音的词语,你能读对吗?
“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
快速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整体感知
忙乱
热闹
喜庆
团圆
时间长
默读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出来吧!
腊八
除夕
初一
正月十九
互动课堂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腊月二十三
元宵节
文中隐含的两处时间你发现了吗?
时 间 顺 序
初六
让我们把这些日期填入表格中,然后一边读课文,一边对照表中日期,在对应的空白处写一写课文描写的民俗活动吧!
元宵节
春节结束
{0660B408-B3CF-4A94-85FC-2B1E0A45F4A2} 时间 活动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所有人为过年做准备
祭灶王、吃糖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拜年、逛庙会
赏灯、吃元宵
春节结束
铺户开张、放鞭炮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除夕
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
腊八
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
吃糖习俗的来历
每到除夕之夜,年兽“祟”就出来危害人间,人们便聚在一起,彻夜不眠,祈求平安度过这一夜。时间长了后,除夕守岁的习俗就形成了。
守岁习俗的来历
逛庙会,是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赚他们的钱,渐渐地又成为定期的活动。
逛庙会习俗的来历
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然后借助表格,说一说文中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吧!
(课后第2题)
元宵节
春节结束
{0660B408-B3CF-4A94-85FC-2B1E0A45F4A2} 时间 活动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所有人为过年做准备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拜年、逛庙会
赏灯、吃元宵
春节结束
铺户开张、放鞭炮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除夕
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
腊八
详写
略写
祭灶王、吃糖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日子的活动写得简略?有详写、有略写的好处是什么?
依据不同日子在
春节中的重要程度
主要:详写
写出特点
次要:略写
抓住重点
一带而过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能够使读者对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课后第2题)
比赛规则:每组组成战队,战队名从腊八节战队、小年战队、除夕战队、正月初一战队、元宵节战队五选一。
展示流程:4号说“我们是XXX战队”,节日风俗有……
1号带领4人一起朗读精彩语段
2号赏析
1号带领4人一起朗读精彩语段
3号赏析

我为节日代言
赏析角度:词语选择
多感官角度、修辞角度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这句话引用俗语,说明腊七腊八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语言虽朴素自然,但也充分说明了北京春节开始的早及人们的重视程度。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别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腊八粥比作“小型农业产品展览会”,说明粥的食材丰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这句话把叙述和描写(视觉、味觉)融为一体,“色如翡翠”“色味双美”两个词语写出了腊八蒜的色鲜味美,体现了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孩子们的欢喜,又引出下文大人们的忙乱。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把过小年说成是过春节的“彩排”,说明过小年很热闹,预示着过春节会更热闹、隆重。
为什么把“过小年”说成是“过春节的‘彩排’” ?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文中的破折号在这里起解释说明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文字具体解释了过了二十三后人们把过年的用品准备充足的原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中心句
你从“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除非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突出了人们对除夕夜团圆饭的重视,饱含着浓浓的亲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热闹的春节真正的内涵,也是传统节日代代相传的原因。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截然不同”一词把除夕与正月初一的活动分隔开来,除夕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说明了什么?
男人们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这段话写出了什么?
这段话通过人们的活动体现了节日的忙碌和美好,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走亲访友,或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反映了老百姓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又”字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春节的第三个高潮——元宵节。
这句话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的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此处连用了四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句,突出了元宵节花灯的种类之多,体现了节日的祥和喜庆。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纸上。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浑然一体。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
·····
亲切、随和
···
北京话的儿化音
更随性、更乡土化,更具有北京话的韵味。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
闲适自在
老舍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
总结全文写作特点:
1、时间顺序
2、详略得当
3、京味儿语言
课后题第三题
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春节的段落读一读
并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