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练习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
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从“转换经营机制”“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
)
A.农村新貌
B.国企改革
C.经济重心转移
D.法制建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4.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圣神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
D.市场经济时代
5.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实行企业公私合营
B.增强企业活力
C.打破企业垄断
D.增加企业职工收入
6.
1984年3月24日,福建55位厂长经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他们要求“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7.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B.种田技术的迅速提高
C.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初步形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
8.
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凤阳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当地山川俊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D.属于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9.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下列选项中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改革的中心是增强企业活力
C.克服了吃“大锅饭”的弊病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是我国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经济体制基础。下列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
①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②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③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④企业有经营自主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
)
A.城镇
B.大中城市
C.农村
D.沿海地区
12.
太原钢铁公司(太钢)是以生产板材为主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我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
制改革。1996年1月,太原钢铁公司改为国有独资企业——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综合实力跃居国内钢铁行业的前列。太原钢铁公司的发
展历程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
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3.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
)
A.企业政企不分
B.分配制度“大锅饭”
C.经营承包责任制
D.企业没有自主权
14.
1979年8月,深圳蛇口码头建设工地上,每月拿固定工资的工人们积极性不高。之后工人们商量制定了奖励制度:每人每日劳动定额运泥55
车,超过定额者每车奖励4分。工地一下子沸腾起来,工人提前上班,不肯下班。该材料旨在强调(
)
A.国企改革关键是提高积极性
B.国有企业吃大锅饭的弊端
C.政府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D.城市经济的发展势态良好
15.
1978年,江苏一些大厂的负责人表示:“每次权力下放,从未想到要下放到企业。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负责人的主要诉求是
(
)
A.保持单一公有制经济
B.实行包产到户的政策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统一实行按劳分配形式
16.
下列各项可为研究“小岗村引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最有价值的史料是(
)
A.电影《十八个手印》
B.小岗村村民回忆录
C.18户村民签订的《承包责任书》
D.小说《小岗村的故事》
17.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
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初步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18.
“1986年,国有企业进行用工制度改革,以合同制取代固定工制,打破了‘铁饭碗’,劳动力市场开始出现……”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国企改革中
开始实行(
)
A.实行政企分开
B.所有制改革
C.就业制度的改革
D.扩大企业自主权
二、非选择题:
19.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一: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
图片二:大包干纪念馆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图二反映的事件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2)我国“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主要是指在农村实行哪一制度?“80年代中后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是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0.
材料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
体制和经营体制。
(1)为了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是如何进行改革的?这些措施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练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B
B
D
B
B
D
C
A
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C
B
C
A
C
C
C
C
二、非选择题:
19.
(1)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或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