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练习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以上歌词的内容歌颂了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一丰功伟绩
(
)
A.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将深圳、珠海等设为经济特区
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
2020年6月2日有媒体以《海南成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新窗口》为题进行报道。海南属于我国在对外开放进程中设立的(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沿海经济开发区
3.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4.
1984年10月,邓小平明确地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他强调指出: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不是短期的政策,而是长期的政策,即使是变,也只能变得更加开放。当时“更加开放”的举措是
(
)
A.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
A.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6.
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
A.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B.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D.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7.
我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设立四大经济特区,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到本世纪初加入WTO,到2020年我国加入最大自贸区,RCEP正式签署,以上材料说明了
(
)
A.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
B.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
D.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8.
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深圳等地成为对外开放的一个伟大的支点。这个“伟大的支点”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9.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邓小平这段讲话主要强调的是
(
)
A.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B.实现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C.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性
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10.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下列关于沿海经济特区深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B.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C.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D.是我国第一个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地方
11.
1984年2月14日,邓小平在上海指出:现在看,开放政策不是收的问题,而是开放得还不够。你们要加快速度,条件可以放宽一些。”回到北京
后,他在2月24日的谈话中也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下列哪一项史实是对上述言论的直接实践(
)
A.设立4个经济特区
B.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C.陆续开放内陆城市
D.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2.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
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13.
1980年,我国首先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以下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B.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D.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14.
“解放”一词在不同时期含义不同,如1949年新中国诞生,解放了全国人民;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人民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后一种“解放”侧重于
(
)
A.国家主权的独立
B.人民思想的解放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15.
浦东,原本非常落后,但是自1990年以来却迅速崛起在很短的时间内,逐渐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这主要得益于
(
)
A.被设立为经济特区
B.被设立为开发区
C.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D.便利的地理位置
16.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
A.建立的背景
B.建立的目的
C.发挥的作用
D.建立的过程
17.
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的大事是(
)
A.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
C.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D.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
18.
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相比,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的非用。其“独特”之处在于
(
)
A.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B.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C.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D.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9.材料一
“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
会生产力。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
(1)根据材料三,请问在哪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走向深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深圳等特区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20.
《春天的故事》中唱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
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1)歌曲中的一位“老人”指的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21.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
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摘自《亚心网》
(1)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22.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即取得巨大成就,也面临严峻挑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改革开放初期率先设立4个经济特区点亮东南海岸线,到重庆自贸试验区、兰州关检联合查验平台等创新举措打造内陆开放高
地;从借道香港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到“一带一路”建设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5日)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依据材料一指出哪一经济特区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开始与哪次会议?这是怎样的一条路?
(3)材料三中邓小平南方视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第9课
对外开放
练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C
A
A
C
B
C
C
B
B
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D
C
B
C
B
C
A
B
二、非选择题:
19.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等,任意一点即可。
20.(1)邓小平;举办经济特区。
21.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2.
(1)窗口:深圳;格局: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发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启示: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