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第13课《张衡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5 14:2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张衡传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并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四书五经六艺,文中各官职)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2.指导学生来了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张衡的种种优良品质。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
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1.收集张衡的相关资料。2.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3.认真诵读,标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多义词及特殊句式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知识积累
  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见注解①)
  2.课前结合书下注释梳理我国古代文化常识。
  ⑴三辅、太学、五经、六艺。
  ⑵管职升降与人才选拔:孝廉、公府、公车、举、辟、召、征、郎中、太史令、拜、迁、转、出、视事、下车、乞骸骨等。
三、检查预习
  1.通假字:
①员径八尺(员通“圆”)
②形似酒尊(尊通樽)
  ③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
  2.古今异义词
①举孝廉不行。(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今义:不能。)
  ②衡下车(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指从车上下来。)
  3.活用词: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多义词:
  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据)
  ③兵未战先见拜征(失败)④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举:①举欣欣然而告之(全,都。)②举孝廉不行(被举荐)
  ③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介词,拿,用)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取)
  ⑤何不作以上,莫令事不举(成功)
  观:①因入京师,观太学(游学)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③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建筑物的一种)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看见)
  ⑤无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看)
  施: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设置)②靡计不施,迄无济(施用施行)
  致:①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③闲情逸致(情致,情趣)
  5.知句式:
⑴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
  ⑵被动句
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⑶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⑷状语后置句
验之以事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⑸省略句
(张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讽议(于)左右
果地震(于)陇西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2.结合注释和教辅疏通文章大意;3.整体把握,理清文章思路
一、疏通文意,试译文句。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接龙朗读课,思考: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
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三、整理归纳,合作探究。
1.质疑: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
《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2.思考: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
  点拨: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原因之一)
  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
  “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
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谦逊持重,鄙视名利。(原因之二)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执著专一,治学严谨。(原因之三)
3.在第5、6段中,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1)引导“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
(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2)“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
4.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四、课堂小结。
  学习文言文必须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又反过来帮助我们识记文言字词。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本文在讲述这三方面成绩的时候,重点放在了科学成就上,尤其是详细介绍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写人叙事不一定非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善于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张衡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源于他具有高尚的品格。人只有具有高尚的品格,才能不为外界所惑,潜心钻研。也希望大家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做一个德才兼备、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栋梁之才。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请以“我看张衡”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了解候风地动仪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