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八年级
数学期末质量调研卷 2011.1.13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说明:请规范书写,不要用铅笔答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4题,每题2分,满分28分)
1. 方程的根是 .
2. 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 .
3. 某厂3月份的产值为50万元,5月份的产值上升到72万元,期间,每个月的增长率相同.如果设相同的增长率是,那么列出方程是 .
4. 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
5. 已知, 那么= .
6. 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_.
7.. 在正比例函数中,的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____________.
8.. 已知某种近视眼镜的度数(度)与镜片焦距(米)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如果测得该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5米,那么该近视眼镜的度数为 度.
9.. 以线段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的轨迹是 .
10.. 如果点的距离是5,那么 .
11.. 如图,等腰△ABC的腰长为8,底边BC = 5,如果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那么△BEC的周长为 .
12.. 如图,是△的角平分线,⊥,⊥,垂足分别是点E、F.如果△的面积等于48,,16,那么=___________.
13..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上的高所夹的锐角为34°,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较小的内角是_________度.
14.. 如图,将等腰直角绕底角顶点逆时针旋转后得到,如果,那么两个三角形的重叠部分面积为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2分,满分8分)
15.在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B); (C); (D) .
16.如果a、c异号,b≠0,那么关于x的方程 …………………(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仅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17.在下列各原命题中,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B)对顶角相等;
(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18.如图,在Rt△ABC中,,CD是高,平分交于点,∥交于点,交于点.在结论:(1) (2) (3) (4)中,一定成立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三、(本大题共有5题,每题7分,满分35分)
19.计算:. 20.用配方法解方程:.
解: 解:
21.已知关于的方程.
(1)此方程有实数根时,求的取值范围;
(2)此方程有一个根为0时,求的值.
解:
22.据医学研究,使用某种抗生素治疗心肌炎,人体内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不少于4微克
时,治疗有效.如果一患者按规定剂量服用这种抗生素,服用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微克)与服用后的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如果上午8时服用该药物,到 时该药物的浓度达到最大值 微克/毫升;
(2)根据图像求出从服用药物起到药物浓度最高时与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3)如果上午8时服用该药物,从 时该药物开始有效,有效时间一共是 小时.
解
23.已知:如图,点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点E、F,
DE= DF.求证:AD⊥BC.
证明:
四、(本大题共有2题,每题9分,满分18分)
24.已知:如图,在△中,,,,,
.
求证:△为直角三角形;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1)证明:
(2)解:
25.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点A、B,点A 在第一象限,且点A 的横坐标为1,作AH垂直于x轴,垂足为点 H,.
(1)求AH的长;
(2)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是以为腰的等腰三角形,且点在轴上,求点的坐标.
解:
五、(本大题共1题,满分11分)
26.如图,在△中,∠=90°,∠=30°,是边上不与点A、C重合的任意一点,⊥,垂足为点,是的中点.
(1)求证:=;
(2)如果=,设=,=,求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点在线段上移动时,∠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的大小;如果发生变化,说明如何变化.
普陀区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质量调研数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题,每题2分,满分28分)
1.,; 2.; 3.;
4. ; 5.; 6.; 7.减小; 8.400;
9.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线段AB的中点除外); 10.0或8 ; 11.13;
12.; 13.28; 14..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3分,满分12分)
15.D; 16.A; 17.A; 18.B.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7分,满分35分)
19.解:原式=…………………………………………4分
=…………………………………………………1分
=
=.……………………………………………………………2分
【说明】没有过程,直接得结论的扣5分.
20. 解: …………………………………………1分
…………………………………………………………1分
…………………………………………………………2分
解得 或……………………………………2分
所以 原方程的解为,.……………………1分
【说明】本题答案正确,但没有用配方法的扣3分.
21.(1)解:原方程变形为…………………………1分
………………………………………1分
方程有实数解 ∴……………………………………………………1分
即
解得 …………………………………………………………………1分
∴当时,原方程有实数解.
(2)解:把代入原方程
得…………………………………………………………………2分
解得
∴当时,原方程有一个根为0.…………………………………………1分
22.(1)12,8.………………………………………………………………2分
(2)解:由图像可设函数解析式为,………………………1分
由图示可知,当时,.将,代入函数解析式,
解得 . ………………………………………………………1分
∴函数解析式为. ……………………………………………1分
(3)10,5.………………………………………………………………2分
23.证明:∵点D是BC的中点,
∴BD=CD. …………………………………………………………1分
∵DE⊥AB,DF⊥AC,
∴△和△都是直角三角形.……………………………1分
在中
……………………………1分
∴(H.L). ……………………………1分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分
∴AB=AC (等角对等边) .
∵AB=AC,点 D是BC的中点, …………………………1分
∴AD⊥BC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1分
【说明】括号内注明理由的不写要扣分,一个1分.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9分,满分18分)
24.(1) 证明:在中,∵,,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
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分
在中,∵
∴ (勾股定理)……………………………1分
得 .………………………………1分
∵ ,,
∴,.………………………………………2分
∴,
∴. ……………………1分
因此,△为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逆定理).…1分
(2)解:∵,……………………………………1分
∴
.……………………………………………1分
【说明】括号内注明理由的不写要扣分,一个1分.
25.解:(1)∵点的横坐标为,轴,
∴. …………1分
∵,
∴ ,
∴. …………1分
(2)点的坐标为.………………1分
∵点在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解得.
∴所求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1分
∵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解得.
∴所求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1分
(3)由题意,设点的坐标为.
∵是以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或.
①当时,,
∴点的坐标为、. …………………………2分
②当时,;, …………………………1分
∵点与点不重合,
∴不合题意舍去,
∴点的坐标为. ………………………………………1分
综上所述:点的坐标为、、.
26.
(1)证明: ∵在中,∠=90°,是的中点,
∴. ………………………………………………………1分
同理. ………………………………………………………1分
∴.…………………………………………………………1分
(2)解:∵在Rt△ABC中,∠ACB=90 ,∠A=30 ,BC=,
∴AB=2BC=2.
由勾股定理得AC=3.………………………………………………1分
∵=,∴.
在Rt△BCD中,∠BCD=90 ,
∴.
∴.
∵,=,
∴(). ………………………………2+1分
(3)不变. ………………………………………………………………1分
∵M是Rt△BCD斜边BD的中点,∴MB=MC, ∴∠MBC=∠MCB.
∴∠CMD=∠MBC+∠MCB=2∠MBC.……………………………1分
∵M是Rt△BED斜边BD的中点,同理可得
∠EMD=2∠MBE.
∠CMD+∠EMD=2∠MBC+2∠MBE=2(∠MBC+∠MBE)=2∠ABC,
即∠CME=2∠ABC=120 .……………………………………………1分
∵MC=ME,
∴∠MCE=∠MEC=30 . ………………………………………………1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A
F
C
E
D
B
第12题图
第14题图
第11题图
A
D
E
B C
第18题图
微克
小时
第22题图
……………………密○………………………………………封○…………………………………○线………………………………………………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PAGE
11崇明县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卷
八年级数学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题,每题2分,满分28分)
1、计算:=_________.
2、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
3、方程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函数,那么=__________.
5、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方程有实数解,那么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7、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第___________象限.
8、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当的范围内,随着的增大而增大,那么的取值
范围是__________.
9、到点的距离等于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已知,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那么
的度数为 .
11、如图,在Rt中,,平分,交于点D,且,
那么点到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在三角形纸片中,,,,折叠该纸片,使点与点重合,折痕与分别相交于点和点,那么折痕的长为____________.
1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所成的锐角为,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较小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
14、如果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边上一点,,M为线段AE上一点,射线BM交正方形的一边于点F,且,那么BM的长为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3分,满分12分)
15、下列各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
(A) (B) (C) (D)
16、近年来,全国房价不断上涨,某县2010年4月份的房价平均每平方米为9600元,该县2008年同期的房价平均每平方米为7600元,假设这两年该县房价的平均增长率均为,则关于的方程为……………………………………………………………………………………( )
(A) (B)
(C) (D)
17、下列命题中,逆命题不正确的是…………………………………………………………( )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C)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8、如图所示,梯子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到墙根的距离为2米,梯子的顶端到地面距离为5 米,现将梯子的底端向外移到,使梯子的底端到墙根距离为3m,同时梯子顶端下降至,那么…………………………………………………………( )
(A)等于1米
(B)小于1米
(C)大于1米
(D)以上都不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6分,满分24分)
19、计算:
20、用配方法解方程:
21、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 ①
(1)若是方程①的一个根,求的值和方程①的另一个根;
(2)对于任意实数,判断方程①的根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22、已知: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
求证:.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8分,满分24分)
23、如图,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图像上的一点,点的坐标为(2, 0).
(1)当点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的面积将如何变化?
(2)若为等边三角形,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4、王师傅从家门口骑车去单位上班,先走平路到达点,再走上坡路到达点,最后走下坡路到达工作单位,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班后,如果他沿原路返回,且走平路、上坡路、下坡路的速度分别保持和去上班时一致.请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王师傅从家门口到单位需要_____________分钟;
(2)王师傅从单位到家门口需要_____________分钟.
25、如图,在中,点P为BC边中点,直线a绕顶点A旋转,若B、P在直线a的两侧,直线a于点M,直线a于点N,联结PM、PN, 延长MP交CN于点E.
(1)求证:≌;(2)求证:.
五、(本题满分12分)
26、小刘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1、图2.图1中,
;图2中,.图3是小刘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的直角边DE与的斜边AC重合在一起,并将沿AC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E两点始终在AC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与点A重合).
(1)在沿AC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小刘同学发现:F、C两点间的距离逐渐_______;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小刘同学经过进一步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当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F、C的连线与AB平行
问题②:当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
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请你分别完成上述两个问题的解答过程.
崇明县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卷
八年级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2011.1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题,每题2分,满分28分)
1.; 2.; 3.; 4.;
5.; 6.; 7.二、四; 8.;
9.以点P为圆心,以4cm长为半径的圆; 10.; 11.3; 12.1;
13.; 14..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3分,满分12分)
1.; 2.; 3. ; 4..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6分,满分24分)
19.解:原式=………………………………4分
=………………………………………………1分
=……………………………………………………………1分
20.解: ……………………………………………………1分
……………………………………………………1分
……………………………………………………1分
解得或…………………………………2分
所以原方程的根是,.……………1分
21.解:(1)把代入方程①,得,……………1分
……………………………………………………1分
,
方程①另一个根是…………………………………………1分
(2)由题意得:…………………………………………………1分
,
即 ……………………………………………………………………1分
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分
22.证明:
即…………………………………………………………………1分
…………………………………………………………………1分
在
≌…………………………………………………………3分
…………………………………………………………………1分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8分,满分24分)
23.解:(1)的面积将逐渐减小.…………………………………2分
(2)过点作,垂足为,
为等边三角形,OA=2
,,………………………………………………………2分
……………………………………………………………………1分
代入,得,………………………………………………………2分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1分
24. (1)12……………………………………………………………………4分
(2)15……………………………………………………………………4分
25.证明:
(1)∵BM直线a于点M,CN直线a于点N,
∴BMN=CNM=90,………………………………………………………1分
∴BM//CN,∴MBP=ECP,………………………………………………1分
又∵P为BC边中点,
∴BP=CP,………………………………………………………………………1分
在
≌……………………………………………………………2分
(2)≌,
∴PM=PE,……………………………………………………………………1分
在Rt△MNE中,
∵PM=PE ,
∴PM=PN.……………………………………………………………………2分
26.(本题满分12分)
(1)变小……………………………………………………………………2分
(2)问题①:
解:
…………………………………………………………………1分
……………………………………………………………………1分
联结,设
………………………………………………………1分
……………………………………………1分
问题②:
解:设,
当为斜边时,
由得,…………………………………………………………1分
,.………………………………………………1分
当为斜边时,
由得,…………………………………………………………1分
,.………………………………………………1分
当为斜边时,
由得,…………………………………………………………1分
,
,
………………………………………………………………1分
综上所述,当或时,以线段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11题图
A
B
D
C
D
A
B
C
第10题图
E
A
B
C
D
第12题图
第18题图
D
F
A
E
C
B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A
O
P
y
x
A
B
单位
家
O
路程(千米)
时间(分钟)
12
8
3
1
2
4
第24题图
·
A
B
M
P
N
E
C
a
第25题图
A
B
C
图1
图2
F
D
E
A
B
C
F
D
E
图3
第26题图
PAGE松江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011.01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2分,满分28分)
1.在、、、中,最简二次根式是_ ____.
2.已知,化简=_ ____.
3.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
4.方程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关于的方程有一根是2,则________________.
6.已知函数,则_____________.
7.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9.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点和点,则________________.
10.经过已知点和点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_.
1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12,那么第三边的长为 .
13.已知正比例函数,用"<"">"符号连接: .
14. 关于的方程有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1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16.为了美化环境,加大对绿化的投资.2008年用于绿化投资20万元,2010年用于绿化投资25万元,求这两年绿化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设这两年绿化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为,根据题意所列方程为………………………………………………………………………………( )
A. B.
C. D.
17.如图,直线y=mx与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 BC∥轴,AC∥轴,△ABC的面积记为,则 ……………………………………………………………………………( )
A. B. C. D.随m的变化而变化
18.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 )
①一个等腰三角形必能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②一个直角三角形必能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③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④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满分24分)
19.计算: 20.解方程:
21.关于的方程,(为实数).
(1)为何值时,此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当时,解此方程.
22.如图,已知中,∠ABC=,AB=BC,AE是∠BAC的角平分线.CD⊥AE,与AE的延长线交于D点 ,与AB的延长线交于F点.
求证:CD = AE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3题6分、24题每题7分,第25题8分,满分21分)
23.某工厂研制一种新产品并投放市场,根据市场调查的信息得出这种新产品的日销售量
y(万件)与销售的天数x(天)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按下列要求作出分析:
(1)求开始时,不断上升的日销售量y(万件)与销售天数x(天)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销售一件产品获利0.9元,求在该产品日销售量不变期间的利润有多少万元.
24. 如图所示,某农场有一道长为16米的墙,计划用32米长的围栏靠墙围成一个一面用墙、三面用围栏,面积为120平方米的矩形草坪ABCD.求该矩形草坪BC边的长.
25.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 点为轴正半轴上一点.
(1)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 在轴上求一点C,使△AC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3) P(x,y)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位于第一象限上的一个动点.令△OPB的面积为S,写出S与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五、(本大题共2题,第26题7分,第27题8分,满分15分)
26.已知中,AC =BC, ,点D为AB边的中点,,DE、DF分别交AC、BC于E、F点.
(1) 如图(第26题图1),若EF∥AB.求证:DE=DF .
(2) 如图(第26题图2),若EF与AB不平行. 则问题(1)的结论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27.如图(第27题图1),已知中, BC=3, AC=4, AB=5,直线MD是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M 、D点.
(1)求线段DC的长度;
(2)如图(第27题图2),联接CM,作的平分线交DM于N .
求证:CM=MN .
O
y
x
A
B
C
(第17题图)
(第22题图)
A
B
E
C
D
F
(天)
y
(万件)
3
O
60
480
900
x
A
B
C
D
16米
草坪
第 24 题图
B
A
O
(第 25 题图)
P
(第26题图1)
A
B
E
C
D
F
(第26题图1)
A
B
E
C
D
F
(第27题图1)
A
B
M
C
D
D
(第27题图2)
A
B
M
N
C
PAGE
42010学年第一学期六校期末考试八年数学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满分12分)
1.下列各数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2.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是……………( )
A、有两个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根的情况由m取值确定。
3.一艘轮船在同一航线上往返于甲、乙两地.已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5 km/h,水流速度为5 km/h.轮船先从甲地顺水航行到乙地,在乙地停留一段时间后,又从乙地逆水航行返回到甲地.设轮船从甲地出发后所用时间为t(h),航行的路程为s(km),则s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
4.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 ,那么当(1)a=5,b=12,c=9(2)a=15,b=17,c=8
(3)a=1,b=,c=3(4)a:b:c=3:4:5其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题,每题2分,满分28分)
5.16的平方根是 . 6. 函数 的定义域是 .
7.化简: = .8.方程x(x+1)=x的解是
9.如果函数,那么= .
10.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x2-2x-1= .
1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 围是 .
12.上海世博会的某纪念品原价168元,连续两次降价a%后售价为128元.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13.如果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x>0的范围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 .
14.在Rt△ABC中,∠C=900,点D是AB的中点,∠A=350,那么∠BCD= 度.
15.在△ABC中,AB=6厘米,AC=4厘米,边BC的中垂线交边AB于点D,那么△ACD的周长等于 厘米.
16.经过定点,且半径为1厘米的圆的圆心轨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Rt△ABC中,∠C = 90°,∠B = 15°,AC = 4,如果将这个三角形折叠,使得点B与点A重合,折痕交AB于点M,交BC于点N,那么BN等于
18.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这条腰的一半,则此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度.
三、简答(本大题共3题,每题6分,满分18分)
19.计算:. 20.计算:
解: 解:
21、如图,反比例函数 和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A(-1,m),
(1)求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请根据图像直接写出当y1>y2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解:
(2)解:
四、(本大题共4题,每题8分,满分32分)
22.如图,△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1);
(2)若AD=1,BD=2,求DE的长
(1)证明:
(2)解:
23、如图,在△ABC中,AB = 6,AC = 4,△ABC的面积等于10.
(1)作出△ABC的角∠BAC的角平分线AD
(2)求△ABD的面积
解:(1)
(2)
24、如图,已知BC > AB,∠A+∠C=180。BD平分∠ABC。
求证:点D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
25、如图,P1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图像上的一点,点A1 的坐标为(2,0).
(1)当点P1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P1O A1的面积将逐渐_______(填“增加”、“减小”)
(2)若△P1O A1与△P2A1 A2 均为等边三角形,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A2点的坐标.
第27题图
五、(本大题只有1题, 满分10分)
26、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8,AD=6,点P、Q分别是AB边和CD边上的动点,点P从点A向点B运动,点Q从点C向点D运动,且保持AP=CQ。设AP=,BE=y
(1)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与BC边相交,设交点为E求y与的函数关系式及取值范围;
(2)在(1)的条件是否存在x的值,使△PQE为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
(2)
2010学年第一学期六校期末考试八年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3分,满分12分)
1.D; 2.B; 3.C; 4.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题,每题2分; 满分28分)
5.; 6.; 7.; 8.X1=X2=0; 9.; 10. ;11.; 12.; 13.K>2; 14.55 15.10 16.以点为圆心,1厘米长为半径的圆 17.8 18.30或150
三、(本大题共3题,每题6分,满分18分)
19.解:原式
………分母有理化1分,1分,2分共4分
………………………………………………………..2分
20.解:原式=……………………………………4分
=……………………………………1分
=1. ……………………………………1分
21. (1)解:∵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点A(-1,m)
∴m=2
∴点A(-1,2) …………………………………………………… 1分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A
∴2=k2·(-2)
∴k2=-2 ……………………………………2分
∴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1分
(2) 或 …………………………………… 2分
三、简答(本大题共3题,每题6分,满分18分)
22.解:(1) ∵ ,
∴ .……………………………1分
即 .…………………………………………………1分
∵ ,
∴△ACE≌△BCD.……………………………………………………2分
(2)∵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1分
∵ △ACE≌△BCD, ∴ .
∴ .…………………1分
∴ .…………………………………………………1分
由(1)知AE=DB,
∴
∵AD=1,BD=2
∴DE=……………………………………1分
23. (1)作图、结论正确……………………………………2分
(2)过点DF分别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1分
∵AD为∠BAC的角平分线
∴DE=DF……………………1分
∵S△ABD=AB·DE
S△ACD=AC·DE
∴S△ABC=AB·DE+AC·DE……………………1分
∵AB = 6,AC = 4
∴·6·DE+·4·DE=10
∴DE=2……………………………………1分
∴ S△ABD=×6×2=6 ……………………1分
24. 在BC上截取BE=BA,连结DE,……………………………………1分
∵BD=BD,∠ABD=∠CBD,
∴△BAD≌△BED.……………………………………2分
∴∠A=∠DEB,AD=DE.……………………………………1分
∵∠A+∠C=180 ,∠BED+∠DEC=180 ,…………………………1分
∴∠C=∠DEC.……………………………………1分
∴DE=DC.∴AD=CD.……………………………………1分
∴点D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1分
25(1)解:(1)△P1OA1的面积将逐渐减小. ……………1分
(2)作P1C⊥OA1,垂足为C,因为△P1O A1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OC=1,P1C=,所以P1. ………………………1分
代入,得k=,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1分
作P2D⊥A1 A2,垂足为D、设A1D=a,则OD=2+a,P2D=a,所以P2. …………………………………2分
代入,得,化简得
解得:a=-1± …………………………………1分
∵a>0 ∴ ……………………………1分
所以点A2的坐标为﹙,0﹚ ………1分
五、(本大题只有1题, 满分10分)
26.(1)解:联结PE、QE
在长方形ABCD中
∵AB=8,AP=
∴BP=8- …………………………………………………………1分
在RT△PBE中PE2=BE2+PB2∴PE2=(8-X)2+Y2 ……………………1分
在RT△DQE中QE2=QD2+ED2∴QE2=(6-X)2+X2 ……………………1分
∵EF垂直平分PQ
∴PE=QE…………………………………………………………1分
∴(8-X)2+ Y2=(6-X)2+X2……………………………………………1分
∴y=…………………………………………………………1分
()…………………………………………………………1分
(2)不存在………………………………………………………1分
若△PQE为直角三角形,只有可能∠PEQ=900,此时BE=CQ,
∴X=
∴X=1, ∵(或X=7)
∴不存在………………………………………………………2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t
s
O
A
t
s
O
B
t
s
O
C
t
s
O
D
0
x
y
A
(第24题)
……………………………………………………………………………………………………………………………………………..
B
A
C
PAGE
第 5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