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1-14 21: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难点: 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学生交流对臧克家、闻一多的了解。
2.教师补充。(最后一次演说)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弥 锲 兀 沥 函 衙 赫 迥 窥 楷
多音字:壳{① ② } 斗{① ② }
2.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三、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
2.分组朗读练习。
3.指名朗读,评议。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以此为脉络,把文章分为两部分
(2)找出两个部分之间过渡的话 并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讨论交流,小结:
(1) 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的“说”和“做”;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的“说”和“做”。
(2)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些关联词语使前后关联得十分紧密,“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五、问题研讨:
你从中看出了一个怎样的闻一多?结合有关句子说一说。
六、作业: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检查。
2.回顾课文结构,说说本文结构好处
二、问题研讨.
1.朗读课文片段.讨论问题:
(1)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和精神
(2)文章怎样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与第一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 好处是什么
2.讨论回答,小结。
3.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语言、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三、拓展延伸,体味语言:
1.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2.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3.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写。20年代,他写了许多爱国诗篇。后来,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3)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四、作业: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