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县2011年秋季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灌阳县2011年秋季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1-15 17:4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灌阳县2011年秋季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用时:150分钟 满分: 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辍停(zhuì) 堕落(duó) 陶冶(yě) 苦心孤诣(yì)
B.戏谑(xüè) 荤菜(hūn) 冗长(ròng) 煞费苦心(shà)
C.匿笑(nì) 哽咽(yàn) 蹒跚(pán) 言简意赅(ɡā)
D.揶揄(yé) 妯娌(zhóu) 炫耀(xuàn) 猝不及防(c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嘹亮 烘托 颀长 引人入胜
B.纳闷 脸夹 吹嘘 兴至勃勃
C.安适 酷爱 斑驳 汉马功劳
D.宽敞 隧道 滑稽 人情事故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桂林梅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
B.多国联军对利比亚发动空袭,实施“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
C.日本 9.0 级地震引发核泄漏,致使我国民众因核辐射传言抢购碘盐,这消息千真万确,并非耸人听闻 。
D.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B.《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是南宋文学家刘义庆所作。
C.《风筝》通过对“我”撕毁弟弟风筝和“我”想补过而不能的经过叙述,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
D.《犟龟》是一篇童话,写犟龟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作者是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
5.下面文学名著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宋江——怒杀阎婆惜 B.诸葛亮——巧设空城计
C.孙悟空——智取红孩儿 D.张飞——大意失荆州
二、阅读理解 (Ⅰ) (20分)
(一)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7题。(共5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7.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8~12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绿
又是绿色稠密的季节,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沉浸在绿色遐想之中。
我爱绿色,我爱这有着无限生命力,充溢着旺盛的青春气息的滴翠的色彩,这四季的绿就像人的一生。
春天的绿( ),夏天的绿( ),秋天的绿( ),冬天的绿( )。
我喜欢独步于夏天的绿阴中,任凭风吹吻我的秀发似乎吹动绿杨。欣赏柳枝摇曳地飘动。绿色草地,两只白蝴蝶飞舞着,给我带来神思缥缈的遐想。
我喜欢金风送爽的秋天,绿叶凋零,万般的依依不舍,打着旋,悠悠地,缓缓地,逐渐萧疏,秋林显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要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茂,是眷恋眨眼即逝的生命么?不,每每在生命中的最后一息,也要不遗余力地描绘。金秋丰收的喜悦,装点大自然迷人的画卷,这最后瞬间的绿,仍是美丽的。
然而,我也爱冬天的松树,无数细小的针状绿叶在北风呼啸中奏响春雷般的松涛。白雪飘落亲吻在松树上,一种心灵的纯洁之情油然而生。每每此时我会披一件绿的披风和松树媲美,争宠着雪的爱抚,好惬意,好洒脱。
我最爱的还是初春的绿。它似少女的初恋如一抹柔情般稚嫩,霏霏细雨的清晨,那如云如烟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飘飘地,柔柔地,似一杯浓浓的醇酒,一封爱情的信笺,一张温柔含着泪水的少女面孔,给人间带来了多少温馨。
我喜欢绿,绿的可靠,绿的谦虚,绿的宽容,绿的博大和永恒。
8.文中“( )”中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纯真 凝重 活泼 深沉 B.深沉 活泼 凝重 纯真
C.活泼 纯真 深沉 凝重 D.纯真 活泼 凝重 深沉
9.本文写了四季的绿,其中略写的是( )(3分)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纵观全文,本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 3 分)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式
11.本文的主要线索是 ( )(3分)
A.时间:四季变化 B.颜色:绿色
C.踪迹:作者行踪 D.感情:喜爱
12.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 )(3分)
A.季节变化   B.空间转换   C.感情变化   D.景物转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三、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13分)
13.默写填空(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4)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数声风笛离亭晚,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6)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7)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

(9)《〈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

(10)千里之行, 。(课外积累)
(11)前事不忘, 。(课外积累)
四、阅读理解 (Ⅱ)(27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三峡》一文,完成14~18题。(共12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 猿鸣三声泪沾裳!”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沿溯阻绝(     )    ②虽乘奔御风(    )
③良多趣味(     )    ④哀转久绝(    )
15.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8.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作用?(3分)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9~24 题。(共 15 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11)“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12)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13)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14)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15)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16)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17)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18)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19.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20.用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方框,表明“我”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3分)
21.开篇描写新居“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其用意是什么?(2分)
22.第16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作用是 。(3分)
23.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幸福”的理解。(3分)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
24.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不少“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如何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分)
五、短文修改及作文(50分)
25.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共10分)
2010年4月30日21时28分,黄浦江两岸红色烟花万千“喷薄”而出①。浦西的大型 LED 墙上红色绚丽的画面飞快转换,江面 6000 个红色 LED 向前流动,天地间仿佛突然降下了一阵血雨腥风。在满眼红彤彤的画面中乐声响起,烟花灯光晚会开始了。瞬间黄浦江两岸成了火树银花②,1250 多个探照灯、16 盏激光灯变换着各种颜色的光,水幕、喷泉、激光交相变化图案。江面上树立着各参展国国旗的舟船在行进,五彩花雨沿岸渐次绽放:时而是牡丹、时而是五角星或笑脸……与灯光璀璨的世博园交相辉应③。惊艳在流动,声光电的奇幻结合,让 “水”与“火”相融,由天空、地面、水面三维立体组成魅力无穷的视觉盛宴。上海今夜无眠。
(1)在划横线的句子③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2 分)
改为 改为
(2)加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 4 分)


(3)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③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不当,应改为: ( 2 分)
(4)文中有一个句子的表意与文段的气氛不符,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2 分)
26.作文( 40 分)
生活的长河,流过岁月的原野,春阳和煦,夏风清凉,秋色绚丽,冬雨凄冷。蓦然
回首,总会发现,有过许多的人和事,成就了两岸迷人的风景。体验感动、欣喜、自豪……
固然美好;品味愧疚、遗憾、愤怒…… 也不失纯真。
请你以“那一天,我 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2011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 语文(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D 2.A 3.D 4.B 5.D
二、阅读理解Ⅰ(第6小题2分,7—12小题每小题3分,共20分)
(一) 6.A 7.C
(二) 8.D 9.B 10.C 11.D 12.A
三、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共13分)
13.(1)随风直到夜郎西 (2)只缘身在最高层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病树前头万木春 (5)君向潇湘我向秦 (6)万里赴戎机
(7)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始于足下 (11)后事之师
四、阅读理解(Ⅱ)(共27分)
(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14.(2分)(1)逆流而上 (2)即使 (3)确实,实在(4)断绝,消失
15.(2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6.(3分)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17.(2分)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评分标准:宽对即可得分,要在对联中体现三峡的特点。
18.(3分)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也可以这样答: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二)现代文阅读( 15 分)
19.(2分)文章叙写了一位民工父亲带着儿子到城里看自己建造的房子的故事。
20.(3分)警惕(或冷漠) 感动 敬佩
21.(2分)⑴体现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宁静。⑵烘托“我”愉悦、兴奋的心情。
22.(3分)动作(行动)描写(1分) 表现这位民工父亲对孩子爱怜、为孩子的理想和自信而感到自豪。(2分)
23.(3分)⑴为生活中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或相互平等、真诚理解)而感到幸福。⑵这位民工父亲为能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工作成就而感到幸福。
24.(2分)①“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漠。②人与人应该沟通理解,真诚相待,相互帮助,这样才能和谐相处。
五、短文修改及作文(50分)
(一)短文修改
25.(共10分)
(1)“树”改为“竖” “应”改为“映”
(2)①把“万千”移到“红色”前面 ②在句末加上“的世界”
(3)“时而牡丹、”中的“、”改为“,”
(4)天地间仿佛突然降下了一阵血雨腥风。
参考例句:天地间仿佛突然降下了一个大大的红帘。
愧疚
警惕
敬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