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并学会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2.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的意义,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难点: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百数表。
学生:彩笔,百数表,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谁能举例说明什么叫因数?什么叫倍数?
学生举例说明。
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感知。
出示教材第9页“百数表”,让学生认真观察。
提问: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上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做上记号。(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百数表”按要求进行操作)
学生各自操作。
(2)组织交流。
提问:5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把自己的发现向同学说一说吗?
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下表:
1
2
3
4
6
7
8
9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46
47
48
49
51
52
53
54
56
57
58
59
61
62
63
64
66
67
68
69
71
72
73
74
76
77
78
79
81
82
83
84
86
87
88
89
91
92
93
94
96
97
98
99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感知。
提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在“百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做上记号,并与同桌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学生各自独立动手操作。
(2)组织交流。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下表: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51
53
55
57
59
61
63
65
67
69
71
73
75
77
79
81
83
85
87
89
91
93
95
97
99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认识奇数、偶数。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教师可再举一些奇、偶数的例子,如三位数的奇、偶数,以丰富学生的认识)
教师举例:123,377,485…是奇数;246,384,520,666…是偶数。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做完这些题目,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如有的学生说:判断一个数是否是5的倍数不是看数位中是否含有5,而是看个位是否是0或5……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第1、2、
6、7题。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举例说明判断奇数和偶数的具体方法。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每道小题的思考过程,特别要让学生详细说明第(3)题的解题策略。(先想个位是0,再想百位是1,十位是0)
3.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先进行同桌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4.第7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组织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学过的5的倍数的特征来叙述思考过程。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是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五、课外作业
完成教材和练习册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如:20,75,95…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如:8,22,36,54,90…
偶数:2的倍数,如:246,384,520,666…
奇数:不是2的倍数,如:123,377,485…